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82节

  刘禅自然诸葛亮内政无敌,但若是选择诸葛亮,还需要调换职务,多有不便。

  选择法正就很简单,一切照旧,然后在尚书台的基础上,搭建出三省六部就行。

  “为父还以为你要师徒联手呢,没想到你选了孝直。”刘备轻笑道:“也罢,那咱们父子就打打擂台,看谁治理的更好。”

  “走着瞧。”刘禅不甘示弱。

  章程定下之后,刘禅辞别老爹回到衙门,法正与之同行。

  “殿下,您说的三省六部...到底是个啥啊?”法正心里非常没底。

  眼下已经摆开车马,要跟诸葛亮在明面上较劲,法正自然不想输诸葛亮一头。

  但是诸葛亮那边的三公九卿,已经是沿用四百多年的制度,可以说是成熟的完全体。

  而刘禅口中的三省六部到底是个啥,法正现在还没弄明白。

  “令君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刘禅继续道:“就先从尚书省说起,其实就是尚书台,尚书令乃主官,负责一应事务。”

  “而在尚书省之下,下辖六部,分别是:礼、兵、户、工、刑、吏,分别对应...”

  刘禅也是个二把刀,上辈子连官都没做过,其实对于三省六部也是一知半解。

  好在,眼下的尚书台,已经与隋唐时期的尚书省非常类似。

  就比如法正手下,原本就有各部尚书,只不过眼下的尚书只有五个,分管的职责不太明确。

  言简意赅跟法正大致说了些,法正很快就领会刘禅的意思。

  “令君,六部尚书你自己挑选,慢慢把骨架先搭建起来。”

  刘禅给了法正很大的权力,让法正自行选官。

  正常而言肯定不能这么干,不过刘禅领衔的班子只是替补,真正的领导班子还是刘备、诸葛亮,故而也就无所谓了。

  先把架子搭起来,能够顺畅运行再说其他。

  未来,等到刘备过渡大权,三省六部逐渐取代三公九卿时,刘禅再做人员调整也不迟。

  “听殿下这么一说,臣大致已经明白,六部比之九卿,职责划分更细,料想未来运转起来,政令也会更加通畅。”

  “不过这仅仅是尚书省,其他两个省呢?”法正问出心中疑惑。

  “那两个不重要,令君不必操心。”刘禅敷衍一句。

  中书、门下二省,一个负责下令,一个负责批驳,尚书省则负责执行。

  刘禅作为这套班子的首脑,目前一个人就相当于门下中书二省,暂时不需要构建,先把负责执行工作的尚书省搭建起来就行。

  “臣遵命。”

  随后法正告辞离开,心头火热,急匆匆去找东州派其他官员,打算以东州派成员为骨干,建立起一套班子。

  法正心里清楚,刘备迟早会把大权交给刘禅,三公九卿迟早也会被三省六部取代。

  现在多往体制里塞自己人,未来就算刘禅剔除一部分,依旧能够剩下大量东州派官员。

  ...

  洛阳。

  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魏国群臣百官一拥而入。

  司马懿手持笏板跟着人群,穿过宫门进入皇宫。

  “仲达,怎么看上去忧心忡忡的样子?”陈群凑到近前闲聊。

  从宫门到金銮殿,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相熟官员都会闲聊解闷。

  作为曹丕的四友,司马懿和陈群在曹丕登基后,都迅速得到重用。

  “忧心国事啊。”司马懿叹息。

  “什么事儿?”陈群诧异道:“曹彰、曹植已经就藩,等同于圈禁起来,还有什么值得担心?难不成你想让陛下赶尽杀绝?”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

  三国时期这样的人物,不仅有孙十万,曹丕同样是此道高手。

  在曹操去世的同年,曹丕不仅顺利继承王位,更是更进一步,通过禅让登上皇位。

  与此同时,分封兄弟们为诸侯王。

  就这样,曹丕兵不血刃解决了曹植、曹彰。

  西线手握十万大军的曹彰,眼下只能被囚禁在封地,职位由曹操的干儿子曹真接替。

  “国内没事儿,不代表天下没事,大魏还没一统呢。”司马懿语气低沉。

  “仲达是说吴蜀两国会有异动?”陈群立即紧张起来。

  相较于司马懿这样的文武之才,陈群的能力仅限于内政,对于军事并不敏感。

  “当然,我不信孙刘两家会错过先帝去世的好机会。”司马懿笃定道:“陛下刚刚登基,虽然快速处理了藩王之患,但毕竟没有坐稳。”

  “而且此前蜀国太子出使江东,两家肯定达成某方面的共识。”

  “比如?”陈群追问道:“什么共识?”

  “比如相约出兵,侵犯大魏。”

  “仲达此言当真?”陈群大惊失色。

  “个人推测。”

  陈群闻言松了口气,但司马懿紧接着说道:“不过我觉得九成会是真的。”

  陈群还要说什么,司马懿一个加速,脱掉鞋子走入金殿,陈群只好把嘴边的话咽下去。

  等到百官都站好之后,曹丕身着天子冕服从后殿出来,登上玉阶坐在龙椅上。

  “臣等叩见陛下!”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待到百官起身之后,曹丕迫不及待开口,道:

  “校事府传来消息,吴蜀两国内部调兵遣将,异动频频。”

  “蜀国在汉中囤积十万大军,江东也在长江南岸屯兵十万。”

  “孙刘狼子野心,虎视眈眈,这分明是觊觎我大魏!恐怕秋收之后就会见分晓。”

  “诸位爱卿,你们说该如何应对?”

  “陛下。”曹洪出列道:“西线已有十万大军,应付蜀国不成问题;东线有张辽将军坐镇,江东鼠辈不足为惧,只需在东线稍稍增兵,就能化解吴蜀两国的攻势。”

  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夏侯与曹操同年去世,曹仁在南阳坐镇,眼下朝中就数曹洪威望高、资历高,同时还是宗室大将。

  “叔父言之有理。”曹丕心中大定,又道:“不过子丹稍显年轻,对上刘备会不会...”

  “子丹虽年轻,但先帝在时,子丹便在军中任职,经验方面不成问题。”曹洪继续道:“何况还有大将张,以及郭淮、郝昭之辈,西线固若金汤。”

  “倘若陛下还不放心,不如派遣一位智谋之士,前去西线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同时向陛下实时汇报战况,以安陛下之心。”

  “叔父老成谋国,朕无忧矣。”曹丕彻底把心放回肚子里。

5.2

  “司马懿。”

  “臣在。”

  “朕任命你为督军,持节代朕去往西线抚慰大军,参赞军事。”

  “臣遵旨。”

  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是个小虾米。

  虽然在曹操执政后期,司马懿一直跟在曹操身边,但也仅仅是“参谋部”的其中一员,官职并不显贵。

  但曹丕上位后就不同,这家伙几乎是一年升官一级,等到曹丕临终前一跃成为托孤大臣,可见曹丕对于司马懿的信任。

  ...

  蜀中,长江上游。

  码头内,民夫正在不停往船上搬运粮食,格外忙碌。

  天府之国两年秋粮,如今要一口气运往汉中。

  “上将军,一切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官吏说着将账簿呈到赵云面前。

  赵云看了眼账簿,确认无误之后收入袖中,下令道:“出发!”

  庞大的船队顺江而下,快速穿越巴蜀两地。

  途经三峡时,有少许船只触礁、撞山沉没,但终归是少数。

  从白帝城到江陵,仅用了一天时间便抵达。

  在江陵稍作停留,把荆州两年的秋粮再装上船,继续顺江而下抵达夏口。

  江东稍作检查后,便派出船只护卫大汉舰队进入汉水,好似生怕舰队顺江而下、直捣秣陵。

  进入汉水之后,舰队的速度就慢下来,毕竟是逆流而上。

  途经襄阳稍事休息,马超一行人登船回朝。

  舰队入沔水继续逆流而上,最终顺利抵达南郑城下。

  全程耗时不到一个月,粮草的损耗除了三峡部分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城头上。

  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诸葛亮不禁感慨,“全赖太子献策之功,才能剩余这么多秋粮。兵精粮足,可北伐矣!”.

第【93】章 北伐!出征!

  随着赵云带着粮草抵达汉中,北伐前的最后一次议事正式召开。

  会议人员不多,但都是核心文武。

  接下来要谈论的是军事机密,必然不能让太多人参与其中,以确保不会走漏消息。

  “北伐在即,是时候商议一下进军事宜。”刘备看向诸葛亮,“孔明,你是北伐主帅,你先说说看。”

  诸葛亮起身来到地图前,羽扇指向秦岭的位置,道:

  “众所周知,关中、汉中之间有秦岭阻碍,只有有限的几条道路可以通行。”

  “陈仓、褒斜、傥骆、子午、祁山。”诸葛亮一一列举,“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道路。”

  这五条道路,就是连通关中、汉中的唯五通道。

  不是说除了这五条道路以外,就没有其他道路,秦岭绵延千里,其间肯定还有无数条小道。

  但对于大军而言,小道没用

  小道能走是能走,可仅限于少数量人员通行。

首节上一节82/1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