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扶不起?我阿斗匡扶汉室 第142节

  “陛下,臣建议不如全力进攻。”法正抱拳道:“围三阙一,由骠骑将军守住这个一,然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卫将军各率一部大军,对长安的三面城墙展开猛攻。”

  “一上来就火力全开?”刘备陷入思索。

  “陛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法正建议道:“与其慢慢试探,不如上来使出全部力量猛攻,这样也能最大程度暴露魏军的底牌。”

  “倘若魏军主将的指挥能力不足,也会在咱们的猛攻下暴露出来,让咱们清楚看到敌人的缺点。”

  “孝直言之有理。”刘备重重点头,“益德、汉升、子龙、孟起,你们四个就按照孝直的计划行事,立即对长安展开最高强度的进攻!”

  “喏!”四人齐齐领命。

  在法正的建议下,汉军直接火力全开,四位五虎上将齐齐出场。

  “咚咚咚!!!”

  “呜呜呜~~~”

  战鼓与号角二重奏,也意味着战争已经拉开帷幕。

  城头上。

  曹仁面色凝重,先是看到一眼中军大纛,刘备的帝王旗帜格外显眼。

  除此之外,张、赵、马、黄四面将旗,同样引人注目。

  “奶奶的...”曹仁口中暗骂,“刘备匹夫是下了血本啊,五虎上将都来了四个。”

  尽管心中的压力非常大,但曹仁在人前还是展现出淡定,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轰隆隆...”

  马蹄声响起,先是马超领着一万骑兵离开,绕过长安往东而去。

  “将军,这是要用骑兵断咱们的后路啊。”郭淮忍不住说道。

  “后路?”曹仁冷笑道:“本将根本就没想过后路,要么蜀军粮尽退兵,要么长安就是我的葬身之地!”

  曹仁语气坚决,不禁感染周围众人。

  在马超离开后,十万大军立即分成三部分,朝着长安三面城墙袭来,分别由张飞、赵云、黄忠带领。

  “击鼓迎敌!!!”曹仁蓦然大吼下令。

  随着命令下达,魏军纷纷站满城头,同时准备好迎敌的器械。

  一捆捆的箭矢被送上城头,身后还堆放着大量滚石檑木。

  甚至还架起锅灶,点火加热桐油、金汁,或者直接烧水。

  “杀!!!”

  汉军扛着云梯对长安发起冲锋。

  由于曹仁的坚壁清野战术,长安周围已经没什么树木供汉军砍伐,云梯是唯一能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

  至于其他的大型器械,由于周边缺少木料,实在无能为力。

  之后若想打造井阑、冲城池之类的器械,只能依靠后方送来木料。

  “弓箭手准备!”曹仁大声下令。

  身后的鼓手听到命令后,手中擂鼓的节奏一变,城头十万魏军听到信号后,纷纷弯弓搭箭,引而不发。

  “放!!!”

  “咚~~~”一面巨大铜锣被狠狠敲响,确保声音能清晰传入每个魏军的耳中。

  伴随着一声锣响,魏军纷纷松开手中的弓弦,箭矢被瞬间发射出去。

  “嗖嗖嗖...”

  箭如雨下...不对,甚至可以说箭如乌云,成片成片朝着汉军袭来,密密麻麻连在一起,仿佛黑压压的乌云一般。

  汉军脸上毫无畏惧,闷头继续冲锋。

  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清楚知晓眼下越是畏惧,死的就会越快。

  城墙下边是弓箭射击的死角,冲过去就能避免再挨箭矢。

  另一方面,汉军都十分清楚,皇帝陛下就在后边看着呢,这时候哪怕一个小卒子,都不想暴露出胆怯从而丢人,一个个奋勇向前。

  “噼里啪啦...”

  箭矢落在汉军身上,箭头与甲胄发出激烈的碰撞。

  有的箭矢被甲胄弹开,有的甲胄被箭矢穿透。

  有的将士在继续冲锋,有的将士则永远倒下。

  魏军不断攒射,汉军不停冲锋,再付出一定伤亡之后,汉军成功来到城下,将肩膀上扛着的云梯架在城墙上。

  “滚石檑木!给我狠狠的砸!”曹仁改变命令,鼓点也随之变化。

  这时候用箭矢射会很别扭,效力不但会很低,还需要身子探出女(cgfc)墙,才有角度垂直射击。

  而如此一来,大半个身子都暴露出去,就会非常容易被射死。

  反而搬起滚石檑木,直接朝着下边丢,既轻松又简单,且杀伤力不俗。

  城墙下人挤人,密度非常大,随便一丢就能砸死人。

  石块、木条如下饺子一般,朝着下方汉军身上扔去,一时间大量汉军死在城下。

  但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汉军顺着云梯开始攀爬。

  只要能够爬上去,就能给魏军造成威胁。

  这便是攻坚战的不易之处,进攻方想要对防守方造成威胁,一路上要付出无数死伤为代价,才能接近防守方的城头。

  “滚油、金汁、开水,给我泼下去!”曹仁再度做出调整。

  沸腾的热油,煮开的热水,以及散发着臭味的金汁,被魏军端起来之后,顺着云梯的正下方倾倒。

  这种液体的进攻方式,是对付云梯的最佳方法。

  用滚石檑木砸,只能把云梯上的第一个目标砸下去,后边的还能继续往上。

  而用液体泼下去,一梯子的目标,不管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一连串的人都逃不过烧伤。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管汉军如何悍勇冲锋,曹仁每次都能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并且最终化解汉军的攻势。

  汉军大营。

  刘备负手而立,站在眺望台上观察战场形势,自从开战后眉头一直紧皱。

  “出现先登了吗?”刘备头也不回问道。

  法正闻言立即派人前去询问,从前线分别得到回复,法正脸色难看,道:“陛下,三面城墙都没出现先登。”

  所谓先登,就是顶着魏军的反击,率先登上敌军城头。

  肯定有人会想,就算有一个人率先攀上城头,好像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上去也是被魏军瞬间秒杀。

  这个想法确实没错,但这么想忽略了一个问题。

  士气!

  一旦有汉军攀上城头,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瞬间被魏军秒杀。

  但只要先登出现,就会极大振奋士气。

  为何?因为看到了希望。

  有一个能登上去,自然就会有第二个,先登的出现就意味着鼓舞士气、坚定信念。

  先登也是攻坚战中最大的功劳。

  只要你冲上去,哪怕下一秒死亡,丰厚的军功也足以让家人三代不愁。

  反之,打了这么长时间,三面城墙都没出现先登,久而久之不免让人会感到绝望,会生出一种不可攀登的感觉。

  “鸣金!”刘备不再犹豫,立即下令撤兵。

  从眼下的局势来看,再继续强攻下去也不会有效果,反而会白白折损将士性命。

  “当当当...”汉军方面鸣金,十万大军潮水般退去,纷纷返回汉军大营。

  “吼吼吼!!!”

  长安城头爆发惊天的欢呼声,魏军在为击退汉军而兴奋。

  反观汉军方面,原本高昂的士气受到一定挫伤。

  “陛下,魏军守将不是易与之辈。”法正面色沉重,“防守做得滴水不漏,没有任何破绽,不像是曹真这种小年轻打出来的。”

  “我也有这种感觉,魏军指挥之人必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刘备说着走下望台,吩咐道:“摆出朕的仪仗,到城下看看对方是谁。”

  “陛下不可亲身涉险。”

  “无妨,不会离得太近。”

  刘备心意已决,很快天子的仪仗摆出来,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径直朝着长安城逼近。

  张飞、赵云一左一右护卫在刘备身边,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危险。

  “刘备在此,预感城中或有故人,特来阵前一见。”刘备冲着城头大声喊道。

  “哈哈哈~”一阵得意的笑声响起,“刘备,没想到你还挺有眼力见,正是本将在此,你没机会攻破长安,还是速速退去吧。”

  “曹仁?”

  刘备看着城头之人先是一愣,随即又觉得释然。

  “怪不得如此难打,原来是曹仁亲自坐镇。”刘备感慨道:“此人随曹操南征北战多年,且极擅防守,周瑜差点都死在他手里。”

  众人也清楚曹仁是何许人也,他的名声要比曹真大太多,同时心中也愈发沉重,长安有此人坐镇,绝非轻易就能攻破。

  弄清楚魏军守将是谁后,刘备本打算直接离开,他跟曹仁也没啥好说的。

  若是曹操还能闲扯两句,至于曹仁嘛...不够资格。

  “陛下,您继续跟他闲聊。”但就在这时,黄忠突然开口,“益德、子龙,你们两个挡着我点。”

  刘备一愣之后心领神会,继续冲着城头大喊,道:“果然是故人在此,子孝别来无恙乎?咱们也好多年没见过面了。”

  张飞与赵云也非常默契,稍稍挪动身位,挡在黄忠身前遮蔽。

  二人人高马大,此处距离城墙又有一段距离,加之曹仁又被刘备吸引注意,还真不见得能看清楚黄忠的动作。

  “还好,我觉得咱们还是别见面为好。”曹仁回应。

  “子孝说笑了,不过有你在长安坐镇,朕确实没信心打下来。”

  曹仁闻言抚须而笑,“明白就好,此时退去为时不晚,免得兵败面子上不好看。”

  刘备好歹是一国天子,曹仁被当众称赞,顿觉脸上有光,城头众多魏军都投来敬佩的眼神。

  黄忠在二人交谈期间,手上没有闲着,借助张飞、赵云的遮挡,暗暗弯弓搭箭,瞄准了城头的曹仁。

首节上一节142/1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