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99节

  李二大手一挥,道:“别提其他,直接说,国库如今可否支撑得起兴兵高句丽?”

  “支倒是能支撑,只是……”房玄龄有些无奈。

  李二却是说道:“行了,你不懂,真要说的话,如今是出兵高句丽最好的时机。

  虽然北方还有薛延陀,但薛延陀被西突厥缠着,尚且自顾不暇。

  再加上吐蕃和苏毗还在混战之中,唯一的威胁吐谷浑,也被高明盯死在了那里,现在反而是我们出兵高句丽最好的时机。”

  一听李二这么说,众人也是无奈地点了点头,这话李二还真没说错。

  薛延陀和西突厥没有分出个胜负之前,是无力南下做什么的,而吐蕃和吐谷浑,都被李承乾盯死在了那个地方,自己都是一屁股的屎,哪儿还有余力来图谋大唐?

  至于南方那些弹丸之国,大唐又何时放在眼里过?

  所以这会儿,李二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收拾高句丽。

  “陛下,高句丽如今正处寒冬腊月,这时节出兵,一来是将士们肯定要饱受寒冬之苦,二来粮草物资运送的成本也要大大的增加,实在是有劳民伤财之意,还请陛下三思。”魏征闻言,还是站了起来。

  他知道李二为什么要执意对高句丽动兵,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其实是愿意支持的。

  可这大唐才消停了几年?

  李二摇了摇头,道:“虽说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可莫不是只有我大唐的将士才会遭冻?这不是问题,至于说粮草,直接从登州调拨就是,这些年,朝廷每年都在登州屯粮,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的。”

  “对,这老天爷还能挑着人冻不成?老夫就不信了……”尉迟敬德立马站出来捧起了臭脚。

  李二想打仗,作为李二麾下头号狗腿子,他当然得支持,还得卖力的支持。

  这是他这么多年以来的,为官之道。

  当然,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但真要操作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还是很考验眼力的。

  作为兵部尚书的侯君集,也是立马站了出来,说道:“兵部随时听候陛下的调遣。”

  他话不多,但态度也很明显。

  房玄龄和李靖倒是不怎么开口,不是说他们没话说,而是作为百官之首,他们只要开口了就代表了百官的态度,所以这会儿两人也在心里思量。

  当然,真正在思量的,可能就房玄龄一人。

  李靖的态度特别有意思,只要你们敲定了,咱就点个头,反正就一句话,少言慎言,很谨慎的一个人。

  他自认为在朝堂上不是这些心眼子一堆堆的家伙的对手,也不想和他们玩什么心眼子。

  反正我就一条,你们怎么说,咱就怎么干。

  后世有句话形容他,相当恰当。

  党指挥枪!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朕这里有道旨意,弄了送出去。”

  说着,内侍就把那道旨意拿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正愣神了,给我的?

  可是他拿过一看,整个人顿时就呆住了,瞪大了眼珠子,一脸的错愕。

  其余人一见他这副模样,也是好奇的想凑过来,但房玄龄当即就将那道旨意高举于头顶,躬身道:“陛下,不可。”

  “行了,和你说了也不懂,就这么着吧。”李二摇了摇头。

  就房玄龄刚刚那反应,他就不想再解释什么了。

  没意义,说了他也不懂。

  而其他人更是好奇,李二到底给的是一道什么样的旨意,让向来老成持重的房玄龄都这般?

  房玄龄还准备争辩几句,尉迟敬德却是抢先问道:“陛下,老臣可否看看?”

  见李二点头,尉迟敬德一把从房玄龄手中将那旨意拿了过来。

  其余人除了李靖以外,所有人都凑了上来。

  在看到旨意内容的那一瞬间,众人都是一阵的心惊。

  比房玄龄有过之而无不及。

  虎毒尚且不食子!

  陛下这是疯了啊!

  在没看到旨意之前,他们都不理解房玄龄的反应,但在看到了旨意之后,他们瞬间就明白了。

  李二疯了!

  真的,李二疯了。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想法。

  不过李二看到他们的反应,失望地摇了摇头。

  他想得没错,只要他有这种态度,这些家伙就是这种反应。

  这让他很失望,也很无奈。

  也许,这就是帝王吧,高处不胜寒,无人话秋风。

  一道旨意,就让这些家伙这般,他能说什么呢?

  说他们错了么?

  不能,因为他们算不得错。

  摇了摇头,李二摆了摆手,道:“散了吧,这道旨意尽快送出去。”

  来点儿月票,双倍月票了!

第340章 卷四 李二坑子,不当人父!

  离开皇宫的众人,忧心忡忡。

  李二此举,着实让人看不透。

  稍微一个不留神,大明就有覆灭之危。

  真的有这个必要么?

  “这事儿你们怎么看?”侯君集一脸纠结地问道。

  尉迟敬德听他这话,冷哼了一声:“怎么看?用眼睛看,怎么看!你问的都是什么屁话!”

  说起这事儿,他也脑壳疼。

  这都什么事儿啊!

  侯君集这会儿也懒得搭理他,看向了李孝恭:“郡王,这事儿要不要知会皇后娘娘一声。”

  “嗯嗯……”他这话一出,房玄龄就假装咳嗽了两嗓子,这才说道,“知会也没用,皇后向来贤惠,也从不过问朝堂上的事儿,你这是要让皇后为难不成?”

  现在去问皇后,除了将其拉下水,没任何好处。

  “这不行,那不行,难道这要看着……”侯君集气急,一旁萧却是说道:“陈国公还请慎言。”

  侯君集叹了口气,也不说话了。

  这事儿整得,他能说啥?

  关键是他才开始下注啊!这要是现在就翻车了,他找谁说理去?

  而且,李承乾也不是个东西,我闺女都嫁了,你就不知道照顾你老丈人一下?

  不当人子!

  现在好了,他是两头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其他人也不说话,主要是李二的旨意他们一时半会儿也看不明白。

  如果单从明面上来理解,那就是李二放弃了李承乾。

  甚至可以说有置李承乾于死地的意思。

  但没道理啊!

  纵使李承乾如今风头盖过了他,但终究没有威胁到他,而且李二真那么没心胸吗?

  屁,李二要是没心胸,魏征的坟头都该长草了!

  所以这一点完全说不过去。

  这才是众人疑惑的地方。

  到现在,他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李二为了出兵高句丽已经下血本了!

  而且,李二的态度异常的坚决,真要如此的话,他们也无法阻止,毕竟在这件事上,军方的立场也坚定得很,加之如今的情况,也确实是最佳的出兵时间。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兵出高句丽都已经成了定局。

  好在这会儿临近年关,李二不可能在年前出兵,不管怎么说,都会等过完这个年再出兵,这也就给了大家一些时间。

  可就在年前的时日里,长安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种被称之为精盐的东西,光从卖相上来说,比之以前的粗盐要好太多了。

  而价格却和之前的粗盐相当,让人意外的是,市面上半数的粗盐都在降价发卖,逼着一起降价的还有青盐。

  这种变故,又惊动了房玄龄等人。

  待他们从市面上了解了之后,又火速赶回皇宫找李二回禀这件事儿。

  对于精盐和粗盐夹击青盐的事情,李二早就有了预料。

  前文就说过,整个大唐怕是只有李二才知道他那个儿子究竟想干嘛。

  所有人都认为李承乾是在以退为进,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可真的只有李二少数几人能猜到,李承乾是奔着吐谷浑去的。

  这是立场问题,而不是见识问题。

  站在房玄龄他们的立场上,李承乾现在做得很好,虽然人不在长安,但他的太子之位却依然稳如老狗。

  只要他继续下去,别说把大明王廷弄得怎样,只要不犯错,未来这大唐的皇位就是十拿九稳的!

  毕竟他比其他的皇子都多一个经验,那就是治国!

  而且他丫的回长安继承大唐,那就好比大唐娶媳妇一样,整个大明都是他的嫁妆,这样的嫁妆,不可谓不丰厚!

  面对这样的嫁妆,谁又愿意反对?

  再说了,长孙还在呢,只要长孙还在,谁敢动那个心思?

  所以,他们的思维已经被他们臣子的身份给局限了。

  只有李二这样的同类人才知道,李承乾其实是在打吐谷浑的主意。

  他们两个才是一类人!

  当然,李二之所以判定李承乾是在打吐谷浑的主意,可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是同类人,还得加上他的情报系统。

  毕竟,没人知道李二在大明王廷埋了多少钉子。

  “行了,这事儿朕知道了。”李二点了点头,“用不着担心,这不过是高明对慕容伏允行刺于他的一种报复罢了,当不得多大个事儿。”

首节上一节39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