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皇子,我真的只想当个逍遥王 第108节

  还没有穿越之前的他,就在军中服役过,而且家中长辈大多数都有军旅生活。

  所以他穿越之后,对军人有一种亲近感,弄的这些政策,也是将现代军属优待的思想搬了过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需要抓壮丁服军役的珑夏,竟然会有人主动送上门。

  他思索片刻,慢慢地说道,“萧老,原本滨州军在桐城是没有募兵计划,目前滨州军总数已经有了一万多人。”

  “李校尉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今日听你这么一说,本王认为可以在桐城招募一些愿意投身军旅的志士。”

  “本王回去和李校尉商议之后,便回贴出告示。”

  这些如今和自己站在同一条阵线的百姓,忠诚度是最不用担心的。

  将这些人吸收进滨州军,很容易形成战力。

  喜欢本欲当个逍遥王,奈何架着当帝王请大家收藏:本欲当个逍遥王,奈何架着当帝王。

第171章 安全第一

  随后,唐梓昱又去了正在动工的英烈祠。

  经过多名风水先生堪舆选址,最后将修建英烈祠的位置,定在了原本破落的土地庙所在的位置。

  看到唐梓昱一行人的到来,一个叫顾文石的官员,陪笑着赶了过来。

  这人跟随许元德多年,一直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如今昱地六州,能干事的官员急缺,这些以前的一直跟随许元德的小官,也得到了重用和提拔。

  “下官顾文石,见过殿下,场地脏乱,请殿下到旁边歇息。”

  顾文石身子微弓,双手示意。

  “无妨,本王就是来看看英烈祠的进度如何了。”

  唐梓昱摆了摆手,眼前的到处是人的场地,和他以前所见的现代化建筑是完全不一样。

  没有机械设备,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靠人工来完成。

  站在高处,唐梓昱扫视全场,用来修建英烈祠的场地,他粗略估计,大约有五万多平方的样子。

  此时已经有大约七八千桐城百姓,在匠人的指挥下,卖力地劳作着。

  “顾执事,英烈祠占地几何?”

  “回禀殿下,经过丈量,英烈祠中占地面积超过了八十亩地,包含英烈祠主楼,祭祀广场,以及一部分放置物品的仓库和看守英烈祠仆人的住所。”

  “英烈祠的正前方,便是桃溪河,环抱整个英烈祠,按照风水师九叔的说法,这种背靠为实,水抱宗门的格局,是顶好的风水宝地。”

  “在这种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英烈祠中的先人,会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顾文石认真地向唐梓昱介绍,随后指着热火朝天的工地。

  听到九叔的称谓,唐梓昱一脸怪异,脑海里面突然浮现出了穿着道袍,手持桃木剑的九叔,只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个路子的。

  不过他也没有深想,多半是称呼同名而已。

  “原来破败的土地庙,已经请风水师重新择址,给土地公另寻一处好地方。”

  “如今正在将这一片地的树木全部砍伐掉,英烈祠的主楼位置,正在进行抄平放线和开挖基槽。”

  “按照许长史的指示,先把英烈祠的主楼修建好之后,再修建其他辅助建筑。”

  顺着顾文石手指的方向,唐梓昱看到许多匠人,手持长短不一的木杆,一边走动的时候,一边不断交流和记录。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桐城百姓在这些匠人的指示下,正在不断将挖出来的泥土运走,形成数条长长的沟壑。

  唐梓昱有些惋惜,水泥虽然已经试验出来,可是产量却很低。

  新窑还在建设当中,之前试验用的那个水泥窑,日夜不停一天也只能出两窑,一窑的产量大约在十吨左右。

  与现代化那种动辄上百吨的水泥窑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尽管遗憾,唐梓昱也没有调用修建作坊用的水泥来修英烈祠。

  唐梓昱从来不认为古人笨,只是没有打开眼界,很多东西不知道不懂而已。

  珑夏和古代华夏类似,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建筑工艺,即便是没有水泥这种逆天的建筑材料,修建出来的宫殿大厦,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

  英烈祠作为神圣庄重的地标性建筑,在他看来,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来修建,会更好一些。

  他还发现工地上,有不少的匠人带着桐城百姓组装着一些不知名的木制器械,想来是需要用的上的东西。

  最醒目的是一节直径超过五米的木桩,上面箍满铁条,其中一端系着粗大的绳子,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木架。

  唐梓昱稍微思考,便明白了巨木的用途,肯定是用来夯实地基的一种工具。

  “英烈祠的进度不用太赶,切记不能偷工减料,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建好,谁要是在本王的项目里面乱伸手,本王就砍了他的脑袋。”

  “许长史能够让你主管这个项目,想来对你十分地信任。”

  “你可一定要管好自己,管好下面的人别动歪心思。”

  “可别忘了,本王如今给你们的俸禄,是你们以前的十倍,只要好好干,以后还会更多,可别被一时小利蒙蔽了眼睛。”

  看着顾文石,唐梓昱语重心长地叮嘱,一个团队,一旦出现内部腐败,很难走得长远。

  “你做得不错,这么大一个工地,能管得井井有条,还是颇为不易。”

  “不过,一定好防护,对于攀高作业的匠人们,一定要让他们栓上安全绳。”

  “要是出现了安全事故,本王就让你去蹲大牢。”

  看着没有一点防护的匠人和做工的百姓,唐梓昱不由给顾文石下了死命令。

  人命如草芥!

  按照珑夏以往的经验,要修建在七八十亩的建筑,还是英烈祠这种宏大的建筑,因为各种意外死掉的人,至少在两位数以上。

  唐梓昱毕竟是现代人,自然而然地就将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这些有经验的匠人和百姓,以后要是建什么工程,他们可都是主力军。

第172章 用何兵制

  唐梓昱刚刚踏入府衙,李达粗犷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殿下,你可回来了!”李达见到唐梓昱,很是欣喜,看样子是等了一些时候。

  “李校尉,你来得正好,我也有事要找你。”

  唐梓昱见到李达,笑着说道。

  “殿下,有何吩咐?”

  “本王打算在桐城募兵,你以为如何?”

  李达落后唐梓昱一个身位,走在他的左侧,将他迎进了府衙议事大殿。

  “殿下,末将以为,在桐城招募一部分兵卒,是可以的。”

  他知道,不管是殿下的名头,还是滨州军,在桐城百姓的心中,如今都有了很高的评价,而且非常尊重。

  特别是城南的民众,自发组织,给滨州军送去了不少干粮面饼。

  东西虽然一般,但在这个灾年,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东西了。

  当时李达做主,收了那些百姓的物品,并且做好了登记,随后便派人暗中给这些家庭,送去了不下于这些物品价值五倍的银子。

  还有不少青壮,每日守在军营外面,询问什么时候征兵。

  “殿下,如今涅盘营人数超过万人,滨州军六千多人,骁骑营只有七百多人。”

  “从人数比例上来看,这很容易出问题。”

  “如果涅盘营哗变,滨州军会很吃力,即便即便装备占优,也会有不小的伤亡。”

  李达心中纠结无比。

  他担心把涅盘营训练得太厉害,到时候反噬就越倒霉。

  可眼睁睁一万多人的战力,如此浪费,他的心中如同猫挠一般。

  当时殿下让自己成立涅盘营,自己还高兴不已,这才过去几天,就开始薅头发了。

  要是再薅一段时间自己估计就和寺庙里和和尚没有啥区别了。

  如果招募一些桐城的青壮,稍加训练,再配上殿下研制出来的兵甲武器,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不过殿下,以后我们军队到底是沿袭征兵制,还是募兵制?”

  听到李达这么问,唐梓昱愣住了。

  这是他没有想过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翻找了原主的记忆,他才发现,大意了。

  珑夏的征兵制和募兵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基本上是以征兵制为主,只有珑夏禁军是募兵制,要求极其严苛,算得上珑夏最能打的一支军队,只不过大多数时间,都在镇守京都。

  不仅如此,珑夏还有的藩王封地,推行的是府兵制。

  “是啊,殿下,的确该明确了。”

  “如今殿下逐步拿回昱地六州的掌控,以后兵源的问题基本上不用担心。”

  许元德从殿外进来,听到两人的话语,也开口说道。

  昱地六州,滨州,桐城和鹿城的控制权,经过这次匪患,已经被唐梓昱重新掌控,剩下的三地,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殿下,许长史说得没错,您看?”

  唐梓昱点了点头,心中思考起来。

  征兵制,募兵制,乃至府兵制都各有优劣。

  纵观整个历史,征兵制是使用得最频繁,最长久的一种制度。

  所谓征兵制,就是强制青壮国民入伍参军,等于是义务兵,朝廷是不用承担额外的费用。

  而募兵制完全不一样,是需要给钱, 长期下去,军费开支,极其庞大,不少使用募兵制的朝代,就是是这样被拖垮的。

  不过募兵制的要求高,战斗力强,能够很容易训练出精锐。

  只要运用和管控得当,募兵制比征兵制会好上不少。

  “殿下,咱们还是继续沿用征兵制吧。”李达见唐梓昱皱眉沉思,试探地问道。

  他认为眼下最适合昱地的就是征兵制,以目前昱地的财政能力,也负担得起。

  只不他想到殿下最近的这些政令,似乎殿下更倾向于募兵制。

  唐梓昱摆了摆手,心中已有决断。

  “李校尉,许长史,本王认为,昱地还是实行募兵制。”

  “殿下,募兵制可是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等到军队人数一增加,咱们哪来那么多的银子啊?”

  许元德赶忙劝道,虽然现在还有些钱,可也盖不住随便造啊!

  “两位,这个问题,你们不必担心,本王自然会有法子解决”

  “既然咱们使用募兵制,那么要求就要更高了。”

首节上一节108/6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