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皇子,我真的只想当个逍遥王 第107节

  “有什么可好奇的?天下话本那么多,本王又不是陆地神仙,能够无所不知。”

  他摇了摇头,对此一点都不感兴趣。

  “殿下,说书先生说的可是您呢!”

  张龙满脸兴奋,如今桐城的说书先生都在编排传颂殿下的事迹,可见百姓已经对殿下的各项新政充满了感激。

  作为唐梓昱身边的贴身侍卫,他们都清楚,新政在滨州的推行都十分受阻。

  若不是殿下找到机会将滨州豪族收拾了一番,也不会如此顺利。

  其余五洲完全就等于是把新政当成了一纸笑柄。

  即便是鹿城太守孔光誉那个昱地公认的好官,在世家豪族面前,也无法推进殿下的新政。

  这次桐城因为山匪祸乱,老百姓反而因祸得福,成了新政令下的受益者。

  这段时间,桐城的变化,让老百姓已经开始敬仰和爱戴昱王殿下。

  唐梓昱听到张龙这么说,也有些惊奇,随即一想,便明白了缘由。

  无奈地说道,“本王有什么好说的!”

  “咱们还是绕道走吧。”

  黑衣人的三次袭杀,让唐梓昱对自己的小命格外珍惜。

  特别是在桐城这个刚刚被打下来的地方,心中更是不放心,每次出门的时候,身边明里暗里都跟着不少的护卫。

  眼前的小广场如此多人,一旦被围住,要是再遇上袭杀,那可就不好玩了。

  “殿下!”

  “竟然真的是殿下!”

  “......”

  就在一行人准备绕道的时候,一个老叟惊呼出声来,瞬间就吸引了身边的其他人。

  其他人见状,纷纷望了过来,连说书先生,手中拿起惊堂木,看着远处的唐梓昱一行人,久久未有落下。

  顷刻间,现场陷入了一阵寂静,随后爆发出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广场的百姓都激动地跪在了唐梓昱的面前。

  自从唐梓昱入桐城,一直都是深入简出,很少出门。

  他此时也很懵逼,自己都没有在桐城百姓面前露过脸,他们又是如何认出了自己。

  唐梓昱不知道的是,在桐城,像他这般穿着的人,几乎不可见。

  更何况身他的边,还跟着这么多的侍卫。

  在桐城能够光明正大地带着侍卫上街的人除了他,还能有谁?

  自从滨州军入城之后,那些以前在城中作威作福的少爷们,如今都被关在家里面禁足。

  那些少爷们是一个什么德行,那些世家的长辈又不是不知道。

  要是这个关头在外面惹了事,说不得就会给家族惹来杀身之祸。

  桐城的豪族,可都不想给许元德这个长史,以及滨州军将领李达发飙的机会。

  “都快请起,你们这是作甚!”唐梓昱一阵头大,他以前也是当过CEO的人,也给上前的员工开过大会。

  可眼前这里至少有几千的桐城百姓,就这样跪在自己的面前,一时间让他有些不适应。

  没有这样的经验啊!

  “殿下,若不是您解救桐城,我们这些人还整日活在山匪的折磨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是啊,如果不是殿下带着滨州军的将士,我家恐怕都已经家破人亡了。”

  “可不是,如果不是滨州军解救了我家的姑娘,如今都不知道被卖到那个窑子去了,殿下之恩,如同再造!”

  “......”

  人们七嘴八舌诉说着对唐梓昱感激的当口,一个老者在一个青壮男子的搀扶下,走到了人群的前面。

  人们看着他,都纷纷让开了一条道。

  唐梓昱也好奇,这个老者在这些人中的威望,竟然如此之高。

  “老朽萧三正,见过昱王殿下。”

  说话间,萧三正对着他唐梓昱就长拜不起。

  “殿下,这位就是人称萧三哥的桐城义士!就是杜栓子大伯的好友。”

  原本唐梓昱对这个称呼没有印象,听到赵虎的小声解释,顿时就明白了这人是谁。

  “萧老快快请起!”想到他们带着一群老叟所做的事情,唐梓昱心中敬佩不已,赶忙双手将其扶了起来。

第170章 殿下何时募兵

  对于这些问题,唐梓昱早就和许元德商量过了。

  桐城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根本算不上什么事。

  他笑了笑,“萧老,各位桐城百姓姓,大家放心,本王和府衙不会不管大家。”

  “除了修建英烈祠,还有许多基础设施需要修建,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没有工作。”

  “只要你们勤快,肯干肯学,本王可以保证你们都有饭吃。”

  “且不说昱地六州的官道,本王要重新修建。”

  “单单一个瓦楞山水利工程,就足够养活几十万人!”

  对于昱地发展的前期建设,唐梓昱的投入算得上是珑夏有史以来,最为大方的藩王。

  单单一个仿照都江堰水利工程,搞的这个瓦楞山水利工程,不仅能够让许多人有了做工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造福六州千秋万代。

  能够让昱地六州彻底摆脱由于曜日年,农作物枯竭而死,大量减产的天灾。

  “殿下,瓦楞山水利工程是啥?”萧三哥和一众桐城百姓,皆是一脸茫然地看着他。

  “我知道,我知道!”此时人群中一个穿着麻衣的年轻人举着手,大声喊着。

  “石头,瞎嚷嚷个啥!”身边的人都嗔怪地看着他。

  “叔,我真的知道!”那个叫石头的小伙子焦急地解释起来。

  “前段时间,我跟着主家去了一趟滨州城。”

  “滨州城的告示栏里面,不仅有殿下新政政令的告示,还有贴着瓦楞山水利工程的募工告示。”

  “当时主家也很好奇,瓦楞山水利工程到底是个啥玩意。”

  “经过打听才知道,殿下为了昱地六州的百姓,要将巨大的瓦楞山凿开,然后再开凿河道,将滨兀江水通过开凿的河道引入六州之地。”

  “如此以来,昱地六州就不用再怕曜日年的到来,随时都能够有足够的水源灌溉粮食。”

  “各位大叔大伯,你们想想,光是把瓦楞山凿开,这就需要多少人去干?”

  “更何况还要修建通往六州的河道,这又需要多少人?”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难道大家没有发现,不管是瓦楞山水利工程,还是咱们桐城修建英烈祠,你们有谁被抓去服徭役吗?”

  “虽然没有明确公布取消大家的徭役,但是殿下真的没有让任何一个家庭去服徭役,反而是,是,是.....”

  讲到这里,小伙子突然卡壳,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是以工代赈,对吧?”唐梓昱笑了笑,给他补充了一句。

  “对对对,就是滨州人口中说的,以工代赈,瞧我这脑子,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记住!”

  石头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殿下,石头刚刚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会修建一个通往昱地六州的水网工程?”

  萧三哥听了之后,和众人一样,满脸皆是一副惊讶神色。

  “殿下说话,一言九鼎,怎么可能说着玩呢?”

  “更何况已经给水利工程的项目拨了那么多银子,银子会作假吗?”

  张龙赵虎两人忍不住开口为唐梓昱正名。

  “萧老,是真是假,日后自有分晓,今天本王在这能够肯定地告诉你们。”

  “只要不懒惰,未来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大家都散了吧!”

  唐梓昱笑着摆了摆手。

  “老朽替街坊邻居谢过殿下!”说着,萧三哥再次对着唐梓昱一拜,随后便向周围的人们挥了挥手。

  “都散了吧,散了吧!”

  所有人都恋恋不舍,同时双眼中又充满了激动和兴奋,而后一步三回头慢慢散去。

  一直站在台上的说书先生,此时奋笔疾书,“昱王为民凿天堑,昱地六州百年兴......”

  “殿下,老朽虽然老了,但是犬子年轻,尚能为殿下效力。”

  “不知道殿下何时在桐城募兵呢?”

  “老伙计们的子嗣,都等着殿下募兵,要加入军队为殿下效力。”

  这段时间,滨州军一直在整顿和消化。

  不仅有投诚的匪军,还有收编的豪族家丁。

  如今新成立的涅盘营,已经超过万人,光是整顿涅盘营就让李达费了所有心思,完全顾不上再招募新兵。

  唐梓昱见萧三哥这么问,好奇地问道,“萧老,大概有多少百姓想参军?”

  “如果是按照以前的规矩,谁会主动去参军,那可是有去无回掉脑袋的事情。”

  萧三哥见唐梓昱询问,赶忙作揖,

  “如今殿下是中兴之主,仅仅是冲着军中优厚的待遇,就能够吸引不少的小伙子。”

  “听闻滨州军中,不仅一日能吃三顿饭,还时不时能吃上肉,这让那些能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动心不已啊!”

  “即便是成了烈士,除了能够有家属优待和抚恤金之外,还能够进英烈祠,供后人瞻仰,完全是光宗耀祖。”

  “最重要的,若不是殿下,咱们这些桐城百姓,在那些山匪和氏族的眼里,和犬豸无异。”

  “也只有殿下,对我们桐城百姓如此之好。”

  “为殿下效力,不仅是为殿下,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

  “城中不少家庭,都盼着殿下能够在桐城募兵呢!”

  “据老朽估计,想要加入殿下军队的小伙子,应该不下五千人,而且都是难得的青壮。”

  萧三哥的话语,是唐梓昱没有想到的。

首节上一节107/6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