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148节

.....

丹阳郡主越听越气,双眼都快冒出火来了,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要不是长乐公主拉着出了曦梦楼,说不得她会闹出什么事来。

马车上,气氛稍显凝重,三名少女一言不发的听完了,春桃的汇报。

等春桃下了马车,过了好一会儿。

丹阳郡主双手用力的拍了一下坐垫,这才恨恨的说道:

“一定是程处默、程处亮那两个混蛋,要不是他们带着,秦明怎么会去青楼那种地方!也就是秦明洁身自好,只是做了篇诗文,换做别人说不定就被那两个混蛋带坏了。”

“哼,真是可恶,本郡主以后见程处默他们一次,打一次,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带秦明去那种地方。”

长乐公主:“....”

豫章公主:“....”

......

第218章 秦府有客到

贞观六年,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三。

这几天秦明过得很充实也很开心,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般。

上午在书院的孩子上课,下午处理一下府上的各种作坊产业上的杂事,晚上给后院的众女讲半个时辰的《还珠格格》,然后便搂着自己的小侍女睡觉,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自在。

正月初九那天,秦明和阿大两人骑着马,又去了一次长安城。

那天秦明之所以去长安城,主要是因为郭掌柜传来消息,说是已经看好了几处,兴道坊的宅院,让秦明过去拿主意。

于是秦明收到消息后,第二天下午便和秦大直奔长安城兴道坊,然后用了大概两个时辰的时间,选定了其中一座最大的宅院。

当然秦明之所以选这处宅院,不仅是因为这个宅院最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宅院里边有花园,池塘,整个建筑风格偏向江南水乡。

据牙行的人说,这处府邸原本是前朝一位南方贵人的府邸,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座宅子就抵押给了牙行。

考虑到府上的萧嫦曦几女都是江南人,于是秦明便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处宅子。

不过说来也怪,不知道是不是缘分使然,他这处宅子,跟李二年前待的那处宅子,就隔了几个院子,说是邻居都不为过。

宅子买好后,秦明又让郭掌柜在牙行买了一些下人,安排到了宅子里。

毕竟这个宅子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毕竟有些日子没有住人了,无论是屋子里的陈设,还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需要重新置办。

秦明买这些下人,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尽快把宅子收拾出来,再置办些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例如床单,被子一类的。

这样一来等正月十五的时候,秦明便可以带着萧嫦曦她们来这处宅子暂住了。

除了买宅子的事外,秦府这几天还发生了几件震动庄子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前两天在匠神李春的带领下,水泥工坊顺利的生产出了第一批水泥。这对于秦明和李春来讲可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毕竟有了水泥之后,庄子里的新府邸和书院的建设速度,都会上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除此之外,水泥生产出来,秦明也就能给李二一个交待了。

毕竟现在秦明还需要李二这个大佬,明面上的保护。这次正好可以借着水泥工坊,跟李二多要些人过来,保护庄子的安全。

第二件大事是煤炭那边的开采已经进入了正轨,现在每天都能往庄子里,运送几百斤的煤矿。

这大大的缓解了,秦府各项产业对木炭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秦府作坊的生产效率。

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是,庄子上烧煤多了,这黑烟囱也多了,这不由让秦明有些担心,以后庄子上会出现雾霾。

但现在秦府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必须保证生产,只能等以后自己的生存危机解除了,再考虑工坊搬迁的事。

第三件大事就是秦府在昨天,正式派出了两支商队,分别去往了北方的太原和南方的扬州。

商队里的成员除了张伯和黄伯之外,还有府上的账房、匠人、原本的护卫队成员,和一些在灾荒里成为孤儿的年轻人。

除了这些人外,秦明还特意在医学院里,选了四名护士,安排到了商队里,这样如果发生特殊情况,他们也能解决一些医护问题。

算下来每支商队都有一百多人。

秦明相信,只要这次一切顺利的话,两支商队的人大概会在三个月后稳脚跟,并派人回府调货。

而商队里的人,以后都将成为秦府商业的主力干将。

商队出行当天,秦明领着府里所有的管事,给两支商队的成员,敬了一杯酒水,并叮嘱商队的所有管事,财货虽然重要,但远不及他们的性命重要。

如果有突发情况,哪怕舍掉所有货物,也一定要保证商队成员的安全。

当时无论是来送行的人,还是商队里的众人,听到秦明这样说的时候,都感动不已。

说起来秦明短短几天,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情,还是得益于庄子里的农户和灾民的支持。

他们过完年后,就跟认准了秦府一样,但凡秦府贴出招工的告示,都会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聚集来大量的劳动力。

因为秦府里各项产业里,工钱给的最多的就是商队,这也就导致了,原本计划里只有几十人的商队,变成了上百人的队伍。

贞观六年,正月十三,巳时,蓝田县,秦家庄

两辆马车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驶入了秦家庄。

前面马车上坐着不是别人,正是前来“验货”的大唐皇帝陛下李二和很久没来的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后面马车坐着的则是前来看望女婿的,长孙皇后和她的四个女儿,长乐公主,豫章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

.....

第219章 秦府有客到2

最近房玄龄对秦明可以说是怨念深重。

这怨念主要来自于过年期间,秦明没有给自己府上送年礼,这直接导致了,府里的香皂库存已经见底了。要是别的东西也就罢了,可这香皂只有秦明府里才有,其他地方根本买不到。

这些日子他妻子卢氏,已经不止一次,因为香皂的事,跟他抱怨了。

但一来他作为尚书左仆射,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二来他现在在秦明那里的身份还是李府管家,也不好派府里的下人,直接到秦府索要。

所以给自家婆娘要香皂这事就一拖再拖,直到昨天陛下突然召见,说是要他跟着来秦府看一样东西,房玄龄这才有了机会。

在车厢里坐了一个多时辰,听赶车的侍卫说已经到了秦家庄的地界,房玄龄不由掀开车帘往外边看。

也是这一眼,突然让房玄龄想起了一件自己都快忘记的事情。

他有些激动的指着车窗外说道:

“陛下,陛下,你快看那些麦田。”

李世民闻言疑惑的朝窗外看了看,前两次他来秦府并没有特意去关注这些麦田。

尤其是年前下过一场雪之后,除了官道,所有的田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他甚至都已经忘了秦家庄还种着麦子的事。

而此时天气回暖,田里的积雪已经化了大半,于是李世民入眼所见,全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的麦田。

李世民见此场景心头巨震,赶忙朝赶车的侍卫说道:

“快,停车。”

赶车的侍卫闻言,立马停下了马车,接着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人便神色激动的跳下了马车,一前一后朝路边的田地走去。

到了地头之后,房玄龄先一步蹲下身子,伸手擦去了麦子上的残留的积雪,仔细瞧了瞧说道:

“陛下,您看,这些麦苗真的熬过了冬天,而且看样子,再过几个月还真的有可能成熟。”

李世民此时心情又是激动又是欣喜,如果这片麦田真的能在春天成熟的话,说不得大唐其他地界也能够实现一年两熟。

这样一来的话,那大唐的粮食产量最少能多出不止三成。

李世民越想越激动,渐渐的整个人都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朕也盼着,这些麦田能够收获,只是朕担心现在抱的希望越大,将来失望也就越大。”

房玄龄闻言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

“臣,对这件事倒是很有信心,这些日子以来,臣也算是见识到,秦明那小子的神奇之处了。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这些时日无论是在恪物,还是算学一道都颇有建树,而且臣还听说前些天,在长安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的《爱莲说》,也是这小子写的。”

“陛下您想想,自从咱们认识这小子开始,他都给咱们带来多少次惊喜了。所以啊,臣觉得这个麦田,一定也能给咱们带来惊喜。”

李世民闻言回想了一下和秦明经历的种种,不由的点了点头。

这时长孙皇后的声音从一旁传来,说道:

“陛下,臣妾也赞同房仆射的观点。不过臣妾有个提议,陛下可以安排人,每隔半个月便汇报下麦苗的情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掌握这片麦田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用来指导其他农户种植。”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道:

“皇后所言极是。”

说完李世民便朝房玄龄说道:

“玄龄此事就由你来安排吧。”

房玄龄闻言朝李世民行了一礼道:

“微臣遵旨。”

车厢里长乐公主和三个妹妹也兴致勃勃看着车窗外的麦田。

兕子坐在长乐公主怀里,指着麦田问道:

“五姐,父皇和母后是在看什么?”

长乐公主笑着说道:

“父皇他们在看麦田,也是在看大唐的未来。”

兕子皱着眉头露出一副思索的样子道:

“未来?”

豫章公主听到长乐公主的话,露出疑惑之色问道:

“五姐你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些?我看着也只是些普通田地而已,如何就成我大唐的未来了。”

城阳公主:“是啊,五姐。”

长乐公主眼里透着睿智,她看着几个妹妹迷茫的眼神,露出了一抹微笑。

然后便开始耐心的给几个妹妹解释起,这片麦田如果在春天成熟对大唐的意义。

等长乐公主讲解完,几位公主看的长乐公主的眼神都多了一丝崇拜。

这时田边的李世民三人,也结束了谈话,纷纷登上了马车。

第220章 五姐中毒太深了

不大一会儿功夫,两辆马车,便停在了秦府门口。

秦府的门房老张,见到那车上下来的人,赶忙派下人去府里禀告萧管家。

他自己则领着李世民一行人,进了秦府前厅。

众人刚刚坐下不久,萧嫦曦和萧清婉便来到了前厅。她们已经知道李世民一行人的身份,自然也不敢怠慢。

两女进了大厅便朝屋内众人行礼道:

首节上一节148/3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