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123节

李孝恭闻言有些疑惑的说道:

“为你母妃?”

李仙芝快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母妃不是说喜欢看烟花吗?正好女儿从长乐公主那里得知烟花是秦明送的,于是便起了大早去秦府取烟花了。”

李孝恭闻言这才想起刚刚在府门口,确实看到有下人往府里搬东西,想来那些就是烟花了。

他欣慰的摸了摸李仙芝的头,然后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狐疑看着李仙芝道:

“嗯,难得你有如此孝心,不过那小子就这样轻易把烟花给你了?他没对你做什么吧?”

李仙芝闻言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抱着秦明的场景,脸刷的一下子就红了。

李孝恭见女儿娇羞的模样,瞬间有种家里小白菜要被人挖走的感觉,心下顿感不妙,如果秦明尚未婚配还好,现在秦明和豫章公主已经有了婚约,那他自然是不会让自己女儿再陷进去的。

于是他故作愤怒的说道:

“老夫就知道那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父王这就带人去收拾那小子。”

李仙芝闻言大惊,赶忙拉住自己父王,道:

“父王,您这是做什么,女儿武艺高强,怎么可能被他欺负。”

李孝恭本来就是做做样子,他也相信秦明的为人,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破坏下秦明的形象,让女儿以后能离秦明远一点。

“嗯,说的也是,就那小子弱不禁风的样子,想来欺负不了你。”

李仙芝闻言这才松了口气,接着便转移话题道:

“对了父王,今天不是大朝会吗?怎么这么早您就回府了?”

李孝恭闻言叹了口气说道:

“哎,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但偏偏西域使臣觐见的时候,居然出现了天狗食日的异象,使得群臣惊慌失措,不少大臣都在念叨此为不祥之兆,圣上见此,不得不提前中止了朝会。”

李仙芝闻言便想到了秦明对天狗食日的解释,于是便把秦明所言一字不落的和李孝恭说了一遍。

李孝恭回忆了一下,觉得秦明说的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况且秦明这些日子里来总能弄出一些新鲜玩意,想来能看懂天象也属正常。

想到这里李孝恭便决定一会儿得进宫,把此事跟陛下汇报一下,避免朝中再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李仙芝看着父王陷入沉思的父亲样子,突然想起了在秦府看到的那个老人,回来的路上她就一直在想自己在哪里见过那个老人。

此时见父王的样子,突然一道灵光闪过,老人和父王有几分相像,而与老人年龄相仿,自己又见过的,好像只有那位,常年居住在大安宫的太上皇了。

之所以在秦府没有认出来,主要是因为之前她每年也就能见到太上皇一次,况且上午太上皇只是穿着普通的百姓的衣服,而且秦府上看到的老人气质跟太上皇也完全不同。

李仙芝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毕竟昨晚陛下宫宴的时候说了,太上皇在大安宫里养病,她一时也不确定老人是不是太上皇。

李仙芝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和李孝恭说道:

“父王,女儿今天在秦府遇到一个老人,他长得特别像宫里那位。”

李孝恭闻言回过神来,看女儿谨慎的模样,不由好奇的问道:

“你说的是哪位?”

李仙芝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咬着牙说道:

“就是大安宫里那位。”

李孝恭闻言表情一僵,他是仅有的几个知情人之一,毕竟陛下也需要有人配合打掩护,不然这么多皇室成员去大安宫请安,一个都不见,未免会遭人猜忌。

虽然女儿只说是长的比较像,但李孝恭已经基本确定是太上皇本尊了,只是他有些想不通为何太上皇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府,但只要能找到人就已经是天大的功劳。

于是李孝恭问道:

“女儿,你在秦府见得老人和太上皇真的很像吗?你有没有问秦明,他和老人是什么关系?”

李仙芝闻言想了想道:

“确实很像,秦明说那是他外祖父,是咱们陇西李氏的旁支。父王,咱们家可还有离得比较近的亲戚吗?”

李孝恭:“....”

李仙芝只是平时有些任性,但她可不傻,见父王不说,便对此事有了一定的猜测。

想了想她便压低声音问道:

“难道秦明府里那位老人真是太上皇?可是女儿怎么从来不知道有哪位姑姑嫁到了秦府呢?”

说完她便一脸八卦的看向了河间郡王。

过来好一会儿,李孝恭才一脸严肃的朝李仙芝说道:

“你这丫头不要胡乱猜测,这件事也不要再和别人提起,包括你母妃。父王这就进宫跟陛下禀告此事,你先回后院陪你母妃吧。”

李仙芝没有吃到瓜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朝后院走去了。

李孝恭见此,也不敢再耽搁,赶忙出了府门,骑上快马便朝皇宫行去。

第181章 大忽悠李淳风

未时,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穿着龙袍,在殿中来回的踱着步子。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在今日这万邦来朝的大朝会上,会出现天狗食日这等异象,以至于朝会开到一半,便草草的结束了。

这已经是他登基以来,大唐境内第二次出现天狗食日了,他记得上次大唐境内出现日食后没多久,大唐各地便出现了旱灾,接着大量的农田减产,各地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地,民不聊生。

接着坊间便出现了各种流言蜚语,据百骑司当时的汇报,不少长安城里的大臣和百姓,当时都在说上天出现此异象,是不祥之兆。

甚至还有小部分人在暗中传播,这些灾难全都是因为他杀兄囚父,得位不正所致。

那时他刚刚登基没多久,朝中根基不稳,境内有罗艺这样的将领造反,边境上还有突厥一直虎视眈眈。

再加上大唐境内的旱灾、蝗灾,使得他那些日子,都有些怀疑,自己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不是做错了。

好在这一切的问题,他都已经解决了,这几年他不仅平息了国内叛乱,坐稳了皇位,贞观四年他还一雪前耻,发兵灭了东突厥,甚至就连去年十数万的流民潮都被他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正在他信心满满,准备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时,上天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那象征着灾难的天狗食日居然又再次出现了,而更令他忧心的是,这次天狗食日不仅出现在了长安,时间还偏偏选在了元日大朝会外邦觐见的时候。

这就好像在他火热的心上,泼了一大盆凉水。

所以李世民下了朝之后,并没有像往年一样直接去立政殿和长孙皇后团聚,而是独自一人来到了甘露殿。

此时他之所以来回踱步,是因为他要见一个人,看那个人能不能帮自己解惑。

甘露殿外,总管太监无舌领着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人,来到了甘露殿门口。

无舌和年轻道士交待了几句,便抬腿走进了大殿。

“陛下,太常博士李淳风,已带到,此时正在殿外等候,现在是否宣他觐见。”

李世民闻言停下脚步,面带急切的说道:

“快宣。”

“诺”

李世民表情略微放松了一些,然后快步回到了书案前坐下,摆出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

少顷,

太常博士李淳风便走进了大殿,眼神快速的扫视了一眼,端坐御案后的李世民,然后躬身双手交叠行礼道:

“臣太常博士李淳风,拜见圣人。”

李世民虚抬了一下手臂,笑容温和的说道:

“李卿家,快快请起。”

李淳风闻言直起身子,面上很是淡定从容,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李世民见李淳风的模样,心里莫名多了几分踏实,他笑着朝李淳风说道:

“看卿家的样子,似乎已经知晓朕召你来此的原因了?”

李淳风闻言微微一笑,捋了捋鄂下短须,说道:

“圣人可是为了天狗食日一事?”

李世民闻言也是面露喜色,他哈哈笑道:

“卿家,果然是算无遗策,朕召卿家来就是为了此事,只是不知卿家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淳风早在天狗食日发生之时,就已经想到陛下会召见他,故此心里早就打好了腹稿。

此时见李世民发问,不由面露忧心之色,叹了口气说道:

“臣,不敢妄言。”

李世民见状,宽慰道:

“卿家,可明言,朕恕你无罪便是。”

李淳风听见李世民的承诺,这才再次躬身行礼说道:

“自古以来天狗食日出现在皇城,便代表着是皇帝失德,奸党当道,一般应在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等事情上。今长安城元日出现此等异象,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中,大唐恐有祸事发生。”

和所有的算命先生一样,李淳风这话乍一听就特别能唬人,就像很多人路过算命摊子时,偶尔便会听到算命先生一本正经的和算命的人说,你将来定会大富大贵,但眼前可能会有血光之灾,只要能渡过,以后便会前途似锦,云云。

这个时候算命的人,往往心里狂喜的同时,免不得就要让算命先生帮忙去除灾祸了。

这时可能有人会问,大唐这么大的疆域,一年中总会有地方受灾,李淳风总不能说自己做场法事,就能解决所有的灾祸吧,他又不是神仙。

其实这就是李淳风的聪明之处,他之所以说什么日食会应在国亡君死,天下大乱,城池沦陷,疆土丢失等事情上,道理和路边的算命先生是是一样的。

普通人尚且爱惜自己性命,更何况是皇帝呢。他只需要做一场法事,便说已为陛下去除了灾祸,那陛下自然会对他更加看重。

至于说其他灾祸,兵灾也好,民乱也罢,即使真的发生了,反而更加验证了他这套说辞,至于陛下那里他也可以说自己法力有限能保陛下平安已是不易。

这样一来反而这样更能说明自己的忠心和能力。如果没有发生兵灾人祸,那就是他法力高强。

总之他只要把握住陛下的心理,引导着陛下相信天狗食日会带来灾祸,那对于他来讲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样一来陛下对他也会更加的信服,官运也会越加的畅通。

果然李世民听到此话,不由大惊失色,他急忙起身,走下玉阶,走到李淳风面前,扶着他的肩膀急切的问道:

“爱卿既能看破此事,不知可有破解之法?”

李淳风听到陛下的称呼由卿家变成爱卿,心里不由窃喜,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

李世民见状不怒反喜,他郑重朝李淳风施了一礼道:

“此事牵涉我大唐千万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还请爱卿教朕。”

李淳风一直关注着李世民的表情和动作,见状赶忙侧过身说道:

“陛下莫要折煞微臣了。”

说完他装出一副下了很大决心的模样,咬了咬牙说道:

“罢了,圣人爱民如此,微臣又何惜此身,哪怕是为此损耗二十年寿命和这一身修为,也要为我大唐去此灾祸,只是...”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亮,便拉着李淳风的手道:

“爱卿为大唐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朕心里颇为感动,爱卿放心,只要爱卿能为大唐去此灾害,朕绝对不吝赏赐。爱卿在破除灾祸上,有何难处,也可以直言便可,朕定全力配合爱卿。”

首节上一节123/3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