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第122节

李渊闻言并没有止住泪水,只是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天下最苦莫过于子孙相残,我不相信还有谁比老夫还苦。”

秦明把椅子搬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道:

“当朝太上皇,就比您还要苦。”

李渊闻言瞬间就不哭了,秦明见这个说辞好像起到了作用,于是便接着劝解道:

“您想啊,太上皇可是咱们大唐的开国皇帝,您翻开历史看看,自秦统一六国到现在,有开国皇帝在位时就被夺了皇位的吗?”

李渊闻言大怒,他一巴掌拍到秦明头上道:

“胡说八道,太上皇分明是主动禅让的皇位,你这瓜怂居然敢造谣。”

秦明被打,也不生气,在他看来只要能让老人不再陷入刚才那种悲伤的情绪就好。只是他有些不明白,为何祖父要帮着李渊说话。

于是他便问道:

“是,是,太上皇是禅让的,不过祖父您为什么要维护太上皇呢?难道是因为同病相怜?”

李渊感觉自己心口被人无声的捅了一刀,他端起酒饮了一大口,兴许是喝的猛了,一下子被呛的咳嗽起来。

秦明赶忙伸手拍他的后背,李渊稍微缓了一下,这才叹了口气说道:

“太上皇是陇西李氏的家主,老夫身为陇西李氏一员当然要维护家主颜面。遥想当年陛下兵出太原,短短半年便建立了大唐,那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只是后来谁能想到会落得如此下场。”

秦明闻言沉默了,他不太清楚历史,但他也知道,能在隋末那种天下崩坏,群龙四起的年代,李渊凭一郡之地得到天下,肯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他也喝了一口酒,然后说道:

“其实我也很佩服太上皇他老人家,毕竟创业是最难的,当年那个群雄比起的年代,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是做不成大事的。更何况当年的反王那么多,而且各个都实力强悍,如果不是太上皇深谋远虑先占了长安,大唐也很难一统天下。”

李渊听秦明这样说,也是老怀大慰,毕竟自从他退位以后,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称赞了。

接着秦明又道:

“其实小子最佩服的还是太上皇对子女的教育,无论是平阳公主,隐太子,当今圣上放在历史长河中都是了不起的俊杰,历史上没有几个皇帝能教育出,这么多优秀的子女。”

李渊闻言脸上也是脸上也有了些喜色,忍不住想到了当年自己刚刚建立大唐的时候,那时候建成,秀宁,世民,元吉都在自己身边,一家人同心协力一起想办法完成统一大业,那时候一家人都是和和气气的,只是后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因为一个皇位吗?想到这里李渊的眼神变得有些飘忽。

秦明见祖父听得认真,于是又接着说道:

“在小子看来,如果太上皇能够缓和隐太子和当今陛下的矛盾,也许大唐会比现在更好,只是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哎...”

李渊闻言陷入了沉思,秦明见状觉得差不多了,他其实说这些话的目的,是看出了祖父还是有些放不下二舅的,毕竟是血脉至亲。

虽然他并不想和那个杀人如麻的二舅,有什么瓜葛,但他还是想让老人能够安心一点,或者有一天能原谅自己的儿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很矛盾,但人性本来就是矛盾的。

第179章 父子兄弟相残

听了秦明的话,李渊陷入了沉思,这么些年以来,从未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过当年那些事,更没有人说过此事是因他而起。

此时他不由的陷入了回忆,并且想起很多武德年间的事情。

一幅幅记忆画面走马观花一样的,从李渊脑海中快速闪过,

有武德殿内裴寂劝谏自己,不宜对秦王恩赏过重的场景;

有嫡长子李建成知道自己许了次子李世民尚书令一职后,和自己哭诉的场景;

还有仁智宫之变后,自己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采取相互制衡的办法,只是关押了太子一阵,并没有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也没有想办法缓和两兄弟的关系。

...

种种画面闪过,李渊这一刻,也慢慢意识到自己曾经确实犯了很多错。

想到这里李渊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他长长的叹了口气,沉默着一杯杯的喝着酒。

秦明见李渊一直喝酒,有些担心这样下去李渊会喝醉,毕竟这可是蒸馏过的高度酒。

于是秦明转头低声交待清婉去库房取一坛低度酒过来,清婉闻言便起身出去了。

见清婉出去,秦明这才小心翼翼的拍了拍李渊的后背然后说道:

“祖父,您没事吧?”

李渊闻言放下酒杯,此时他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多年以来对于次子的埋怨似乎也少了一些,他转头看着秦明说道:

“祖父没事,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罢了。”

又喝了一口酒,李渊突然想到了今天的天狗食日,自从那个逆子登基以来,已经出现过一次的天狗食日了,今天是第二次,须知“日”代表天帝,皇帝是天之子,如果出现天狗食日,就是妖孽侵犯皇帝统治的凶兆。

放在以前李渊是绝对不会为此担忧的,毕竟在他看来那个逆子杀兄囚父,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上天出现异象,也是因为逆子得位不正所致。

但秦明的一番话却让他此时对那个逆子的处境有了些许担忧,于是便说道:

“孙儿,今天天狗食日你看到了吗?”

秦明闻言笑呵呵的说道:

“看到了啊,那可是难得的奇观,有的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见上一次的,祖父也看到了吗?有没有觉得很壮观?”

李渊闻言一脸的黑线,他是真没想到秦明这小子浓眉大眼的,居然能说出这种话,他一拍桌子,伸手指着秦明,怒道:

“混账,你小子说的什么话,天狗食日可是不祥之兆,百姓少不得要为此受苦,你怎的如此兴奋,莫不是想造反不成?”

秦明闻言不由莞尔,不过想到古人的迷信,他又有些明白祖父为何会如此了。于是他笑着伸手轻拍了下李渊的手道:

“祖父,您想多了,这天狗食日,只是自然现象而已,和陛下没有一点关系。”

李渊闻言有些疑惑道:

“自然现象是何意?怎么就没有关系了?”

秦明想了想便把刚才应付丹阳郡主的说辞完善了一下,便拿出来又说了一遍。

李渊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正在这时,清婉拎着一坛酒走了进来。

“公子,酒取来了。”

秦明笑着接过酒坛,然后给自己和李渊各自倒了一杯。

这时李渊也从沉思中缓过神来,刚才他结合的秦明的话,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天狗食日的场景,确实如秦明所说一样,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接着说道:

“那如此说来,这跟哪个皇帝执政无关了?”

秦明闻言喝了口清婉刚送来的米酒说道:

“嗯,把天狗食日和圣上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些居心叵测之人罢了。现在天下承平,想来最少还有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呢。”

李渊却是眉头紧皱,怎么说他也是开国皇帝,自然听出了秦明话里的意思,他放下酒杯,死死的盯着秦明道:

“孙儿,为何会说还有十几年的太平日子,而不是几年或者是几十年?”

秦明听到这话酒便醒了大半,本来是自己随口的一句话,没想到祖父居然如此敏感,只是这话要如何解释呢?总不能说,贞观朝只有二十几年吧。

想到这里,秦明的额头上渐渐冒出了一丝冷汗,看来自己这喝完酒就口无遮拦的毛病,要改一改了。

李渊见秦明低头不言,便知道秦明那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于是便拍了拍秦明的肩膀,低声说道:

“孙儿放心,咱们只是闲聊而已,况且这里只有你我还有婉儿那丫头,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清婉闻言有些担心的看了秦明一眼,她猜到可能秦明想说的话,不能被别人听了去,于是便起身说道:

“公子,我去门口看看。”

秦明见清婉出了房门,又看了看屋子里确实没有别人,犹豫了一下,便压低声音说道:

“祖父,想必您也知道,当今那位是如何坐上的那个位置,你想想此举对世人影响有多大,说句您不爱听的,就连我那不当人子的二舅,都能效仿那位,更何况是十几年后,那位的儿子们了,您想想他们会不会效仿?而且这很有可能只是个开始,说不得以后所有的后世子孙都会争相效仿。”

话说到这里,李渊已经完全明白了秦明的意思,他不由想起了之前那晚暗卫的汇报,说实话这些天他偶尔也会想想这件事,但他发现此事好像无解,后来他便慢慢的放下了此事。

此时又听秦明提起,他突然想到那晚暗卫好像说过,秦明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李渊有些紧张的拉住秦明的手说道:

“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秦明一脸狐疑的看着李渊问道:

“祖父,您对此事为何如此关心?”

李渊闻言脑子灵光一现,叹了口气道:

“老夫只是想起了那个不孝子,他死不死的没关系,可老夫那些孙儿可都是我李氏血脉,老夫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自相残杀吧?”

秦明闻言心里叹了口气,看来祖父对那不当人子的二舅还是有感情的,口口声声的说什么逆子,说什么恨他,还不是担心自己的儿子步了自己的后尘。

秦明沉思了好一会才说道:

“祖父,此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一是,祖父您得想办法缓和和二舅的关系,给我那些表兄弟们营造一种父慈子孝的场景,最好是能让他们相信,您是觉得二舅优秀才把家主之位让给他的;

二是,要多培养孩子们之间兄弟之情,并且家族内部,要给予优秀的子弟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选最优秀的人作下一任家主候选人。

三是,以后家中有才能的子弟,如果不甘于人下,可以分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脱离家族,自己去再造一个家族。但脱离家族之前必须立誓,脱离家族后,除非本家遭逢大变,否则不得擅自回归家族。

四是,如果可以让二叔以后效仿祖父,有生之年让出家主之位,帮助下一任家主稳固家业。”

李渊闻言陷入了沉默,他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秦明此言的可行性。

......

第180章 哪位姑姑嫁去了秦府

午时,长安城,河间郡王府

河间郡王府外,李仙芝正指使着下人往府里搬运着烟花。

这时李孝恭听到下人禀报,急匆匆的来到府门前,看见李仙芝好端端的模样这才松了口气,然后不悦哼了一声。

李仙芝回头便见自己父王双手插在胸前,一副气呼呼的模样看着自己。

她赶忙上前拉着李孝恭的胳膊,撒娇道:

“父...王...”

李孝恭哼了一声,挣脱开手臂,转身便往府里走去。

李仙芝见此,赶忙上前点头哈腰的赔着笑脸道:

“父王,女儿知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李孝恭没好气的扫了李仙芝一眼,见自己女儿认错态度还算诚恳,终是舍不得跟她置气,但自己女儿一大清早的便消失了,还是要问问去了何处的,于是他咳嗽了一声问道:

“你真是越来越不懂事了,出门也不告诉你母妃一声,你都不知道你母妃有多担心,说你这一天都跑去哪里了?”

李仙芝闻言吐了吐舌头,然后笑嘻嘻的朝李孝恭说道:

“女儿,去了趟蓝田县秦明府里。”

李孝恭闻言皱了皱眉头,有些愠怒的说道:

“你堂堂郡主,独自一人去拜访别家,就不怕外头传出什么闲话吗?”

李仙芝闻言有些不悦的说道:

“女儿不是带了家中护卫一起去的吗?怎么会有人说闲话,再说了女儿还不是为了母妃才去秦府的?”

首节上一节122/3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