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第203节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保守党内,有温和派自然也有强硬派。

  强硬派的代表人物,是还不知道自己也是罢工原因中一环的财政大臣丘吉尔。

  他觉得首相鲍德温理性得有点过头了,不如直接派出士兵。

  而作为最大的在野党,工党同样不是铁板一块。

  名字中就带有“工”字的工党内部,自然有一部分人支持工人们去维护自身利益。

  但是还有人数更大的另一部分人,害怕这次罢工,可能会让他们和那些声援罢工的苏连共嗯主义者联系到一起,从而损害该党的声誉。

  毕竟之前麦克唐纳内阁倒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封季诺维也夫书信,让英国人认为工党是共嗯国际的英国代理人。

  他们现在是矫枉过正地不想和苏连人之间扯上一丝一毫的联系,更害怕这次罢工的工人当中,真的出现几个真正的革*者,让英国走上沙俄的老路。

  到时候白金汉宫上红旗飘,乔治五世一家被处决,上议院和下议院被解散。

  没了议会,哪里还有什么执政党和在野党?工党不也就跟着没有未来了吗?

  所以工党中的大部分人,反而对这次罢工还持有很深的抵触情绪。

  学术之城剑桥郡,再次被卷入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剑桥大学作为英国最顶级的大学,除了能培养出无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样也为英国培养着一代一代地政治家。

  那些和英国政府立场一致,希望罢工尽快结束的保守派学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静观其变。

  而那些受到红色苏连影响和鼓舞,站在工人一侧的学生们,则是用各种方式声援着工人们。

  对政治话题十分不感冒的卢瑟福,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下了死命令,大家都应该一门心思扑在实验上,谁也不能在实验室里谈论这件事情,更不能对这件事情发表看法。

  他虽然没点名,但人们都知道,这位主任针对的是那些经常在实验室谈论共嗯主义的几个人,包括他的爱徒卡皮察。

  在卢瑟福的眼里,陈慕武这个一心扑在粒子加速器上的另一个爱徒,比起不让他省心的那些学生来,就可爱的多了。

  但他不知道,陈慕武同样是剑桥大学里最激进的一个秘密组织,剑桥使徒社的成员之一。

  在使徒社的每周例行聚会上,大家对这次罢工的讨论很热烈。

  陈慕武了解到的各种有关罢工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从聚会中听来的。

  这些使徒们不但商量着向工会捐钱,支持煤矿工人们继续和资本家们斗争下去,还打算用真名或者笔名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这次罢工进行声援。

  捐钱这件事,没人来问陈慕武捐不捐。

  虽然在卢瑟福眼中,陈慕武这个学生是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最有钱的,所以才游说他放弃麦克斯韦奖学金。

  但是在剑桥使徒社的这帮公子哥儿眼里,陈慕武拿到的各种奖金,再加上他靠着陈乔治系列获得的版税,和从企鹅出版社处拿到的股东分红,根本不算几个钱。

  不过发表声援罢工文章,他们还是征求了陈慕武的意见。

  让大家失望的是,他们的陈兄弟在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和之前他参与有关话题讨论时同样消极。

  有的人心中甚至开始思考,他们之前只因为陈慕武的智慧,而没考虑到他的立场,就把他招入使徒社,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

  有人支持罢工,就有人反对罢工。

  伦敦城内,有一些人把自己的私家车拿来当作共享汽车,方便人们出行。

  也有人在这次罢工中看到了商机,组织了私人运营的巴士,企图在这座基本陷于瘫痪状态的伦敦城里大赚一笔。

  英格兰的伦敦和苏格兰的爱丁堡,连接这两个英国最重要的城市的火车,也靠着志愿者司机的加入,重新开行起来。

  结果那辆行驶在铁路大动脉上的英国最快的蒸汽机车,“飞翔的苏格兰人”号,却因为罢工工人的破坏,在纽卡斯尔附近出了轨。

  在这种情况下,陈慕武写完了他的路径积分论文。

  卢瑟福不懂,也不想懂这篇论文的内容。

  他认为这只是因为罢工导致之前订购的起电机零件,不能通过铁路运送到剑桥,导致后续工作无法开展,所以陈慕武闲着无聊,才去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来打发时间。

  卢瑟福一直都认为,这种同情罢工应该不会持续多久,除了生死攸关的煤矿工人之外,各行各业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原状。

  他给陈慕武的建议是,让他等交通恢复之后,自己再派人把论文送到伦敦的皇家学会也不迟。

  可是这个好学生偏不同意卢瑟福的想法,表现出一种很急切想把论文发表的态度。

  于是陈慕武找来了卡皮察,让后者开车带自己从剑桥杀往伦敦。

  喜欢热闹的卡皮察也早就已经厌烦了被困在剑桥大学和外界相隔绝这种状态,所以很愿意陪好朋友走一趟。

  对此,卢瑟福倒是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只是叮嘱这两位爱徒,让他们快去快回,路上注意安全。

  一天之内,卡皮察开着车,带陈慕武往返一百英里。

  回来之后,大家都感觉去伦敦走了一趟的卡皮察,好像比原来更兴奋了,逢人就说大罢工期间伦敦的景象。

  被卢瑟福的大嗓门嚷了几句,他才有所收敛。

  伦敦城里,《自然科学会报》的编辑们,面对久违的陈慕武有关理论物理学的论文,没有表现出什么积极性。

  这不是因为他们看不懂论文内容,编辑们只是觉得,就算拿到论文后第一时间排版发行增刊,这期增刊也会被卡在同样处于罢工之中的印刷厂里。

  尽管已经大幅度缩减版面,但《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仍然陷入了事实停摆的状态。

  罢工期间,为了传递新闻消息,伦敦市面上出现了两份新的报纸,《英国公报》和《英国工人报》。

  《英国公报》是英国政府为了宣传政府观点而创立的临时报纸,曾经当过记者的财政大臣丘吉尔,被任命为报纸的总编。

  《英国工人报》则是工会联盟为了应对《英国公报》,鼓舞工人兄弟们士气而发起的反击。

  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为了阻止《工人报》的传播,丘吉尔使用了一招釜底抽薪,他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征用了《工人报》的大部分新闻纸。

  《工人报》迫不得已,只能将版面从之前的八面缩减为了四面,仍然不依不饶地坚持着斗争。

  也是在缩减后的同一天,《工人报》上刊登了一篇声援英国煤矿工人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没有使用笔名,他正是那个卢瑟福眼中从来不刺头的模范学生,陈慕武。

  陈慕武在文章中对这些罢工的工人们表示声援,同时向他们介绍在亚欧大陆的另外一侧,中,他们的工人兄弟们也一直都在和奴役他们的资本家们做着斗争。

  去年五月份,海和清岛的资纱厂,大批工人举行罢工。

  本资本家的行为,比现在英国矿主们要恶劣许多,他们枪杀了罢工工人,激起了中国内的公愤。

  到了五月三十号,海的工人们在公共租界举行罢工活动,结果被租界当局大肆拘捕。

  但是中人没有向资本家低头,直到现在,仍然顽强地坚持着斗争。

  陈慕武在报纸上呼吁,希望英国工人们像他们的中兄弟们一样坚持下去,面对资本家们的威逼利诱,决不能屈服。

  他之前让卡皮察开车带自己到伦敦去,给皇家学会投稿只是幌子。

  把这篇文章送到,才是陈慕武真正的目的。

  罢工伊始,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在使徒社的聚会上,陈慕武的想法变得更加成熟,只是没和那些公子哥儿们透露出来而已。

  他写的这篇文章,既支持了罢工运动,同时借着英国民众对工人们的同情,向他们宣传了一年之前的“五卅运动”。

  此前被当做英国教育的典范,频繁出现在英国报纸上,陈慕武算不上家喻户晓,也能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了。

  刊登有这篇文章的报纸,在伦敦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虽然因为新闻纸被征用,让《工人报》没办法加印。

  但是架不住人们之间的互相传阅,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知道,剑桥大学的陈博士支持罢工,也知道了他们的祖国带英,在五卅惨案里,扮演了多么不光彩的一个角色。

  通过《工人报》监视罢工动向的丘吉尔,同样读到了陈慕武的这篇文章。

  他倒不在意文章里宣传的英国政府在中办的那些龌龊事,《每日邮报》上有关印度一个叫甘地的老头儿的报道,都报道了那么多年,不也没掀起什么波澜吗?

  丘吉尔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处理罢工问题。

  他只是生气,陈慕武的这篇文章,很可能会鼓舞罢工工人们的士气,给自己添麻烦。

  在心里,丘吉尔已经记恨起这个吃里扒外的中人,以后找机会,一定要给他一个教训。

  刚刚上任的民驻英临时代办陈维城,十分“感激”陈慕武送来的“上任礼物”,估计自己很快要为这篇文章忙得焦头烂额了。

  可是他还不能埋怨,因为他的前任朱兆莘再去意大利赴任以前特意叮嘱过自己,只要服务好这个全世界最有名的中人,那么未来升官发财不是问题,他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本驻英国大使馆紧急开会,连夜商讨针对陈慕武发表的这篇“抹黑”大本帝国的文章的对策。

  苏连驻英国大使馆,则是给国内发去了一封密报。

  伦敦的皇家外科医学院里,一个来自加拿大的苏格兰人,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同样在《工人报》上读到了陈慕武的文章。

第238章 186有客自哥廷根来

  就像卢瑟福说的那样,这次罢工并没能持续太久的时间。

  原本就是因为煤矿工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全英国其他职业的工人,在工会联盟的指导之下,为了声援煤矿工人,而搞出来的一次同情罢工。

  无论罢工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煤矿工人们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种同情罢工都不会持续太久。

  虽然大家都是被资本家们压榨的最底层工人,也都是在工会的指导下进行罢工的,但其实他们的个人权利没有像煤矿工人那样受到大幅侵害,只是在不断被默默蚕食而已。

  更何况这些工人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大部分人的一家老小,只狄拉克-卡皮察陈慕武狄拉克指望他一个人的工资来过生活。

  所以随着罢工持续的时间越久,就有越来越多的工人坚持不住,重新回到之前工作的公司或工厂复了工。

  英国政府方面是乐于见到此番情形的,所以对这些复工的工人们全力保护,绝不允许资本家工厂主们,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

  还有就是组织罢工,在其中串联的英国工会联盟,他们也受到了工党的影响,害怕在这次罢工中,真的会出现几个积极革*分子。

  于是英国工会联盟在5月12日这一天,和英国政府开展了最后一次谈判,在没能达到罢工的目的情况下,还是宣布了这场爆发于5月4日的全英总罢工结束。

  随着大量工人的复工复产,英国各行各业,尤其是交通和重工业,很快恢复到了罢工之前的情形。

  只有自身利益切实受到了损害的煤矿工人们,还在不屈不挠的地和资本家煤矿主们做着斗争。

  他们的罢工一直持续到了当年冬天的十一月份,才彻底宣告罢工失败。

  英国政府在罢工前就制定好了的政策终于得以实施,矿工们的工资该降低降低,工作时间该延长延长。

  从五月到十一月,半年的时间打了水漂,本次罢工全无收获。

  也不能说全无收获,反正罢工一结束,英国政府就开始着手修改法律。

  到明年,就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了,这种同情罢工是违法行为。

  直到二战以后,工党重新上台执政,才把禁止同情罢工的法案废除。

  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撒切尔夫人时期,同情罢工又被最终明令禁止。

  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上下百废待兴。

  虽然失去了爱尔兰,但全英国又都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如果不禁止同情罢工的话,那么今天煤矿工人罢工,全英国停摆;

  明天铁路工人们罢工,全英国再次停摆;

  后天钢铁厂工人;

  大后天电厂工人;

首节上一节203/38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