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20节

  刘协暗暗松了口气。

  董卓要下诏,那就下诏。

  只要自己还有利用的价值,就不会被刘辩一样被鸩酒毒杀。

  刘协时刻谨记,当皇帝要学会忍耐。

  昔日汉武帝刘彻,亦是忍了多年,才一举诛杀外戚,夺回政权。

  “就依尚父之言!”

  “众爱卿,要同心协力,助尚父诛杀叛国逆贼。”

  刘协巧妙的奉承了董卓一番。

  董卓哈哈大笑:“能得陛下信任,是老臣的荣幸啊!哈哈哈”

  狂傲的笑声在朝殿中响起。

  胆怯的公卿们不由打了个寒颤。

  卢植的嘴角不由多了一丝笑意。

  董卓这只猛虎,终于不用祸害关中了。

  斗吧,跟关中的群狼狠狠的厮斗吧!

  回到相府。

  卢植又向董卓举荐道:“太师要讨伐关中逆贼,需要善军谋者临阵出策,下官保举一人,可助太师破敌!”

  董卓顿时喜道:“能得卢尚书举荐,定然不是凡俗之辈,不知是哪位俊杰?”

  卢植凝声道:“昔日黄门侍郎,颍川人荀攸荀公达!”

  董卓眼神一沉:“卢尚书,此人曾行刺本太师,若令荀攸随军,岂不是让本太师卧榻之侧酣睡刺客?”

  卢植轻笑:“太师,此一时,彼一时!”

  “荀公达昔日行刺太师,是认为太师无道。”

  “但如今,太师肯为陛下征讨关东叛贼,是道义之举。荀公达又岂会再次行刺太师?”

  “下官曾闻,昔日齐相管仲,亦跟齐桓公是敌人,后来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如今正值用人之际,下官不才,愿自比鲍叔牙,向太师举荐荀公达。”

  董卓听得高兴。

  卢植自比鲍叔牙,又将荀攸比作管仲,那不就是在说他董卓如齐桓公一般吗?

  “哈哈!”董卓大笑:“刚才是戏言!本太师又岂会因为荀公达昔日的无礼而记恨?卢尚书,你即刻持我手令,去狱中劝说荀公达。本太师今夜设宴款待!”

  ......

  许县。

  曹操一脸严肃。

  荀、戏志才、毛阶、夏侯渊、夏侯等人,都位列左右。

  “本初和公孙瓒,竟然拥立河间王刘陔称帝。”

  “如今长安送来诏令,让我挥军北上,诛杀叛逆。”

  “而本初也遣人送信,让我出任征南将军,讨伐袁术。”

  “如今两个天子,我等又该如何抉择?”

第202章 坐山观虎,曹操喜袁术怒

  曹操挺郁闷的。

  采纳荀和毛阶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提议,曹操趁着长安天子要封公孙瓒为前将军、易侯、总督青冀幽并四州兵马的机会,主动遣孝廉入长安进贡。

  如愿以偿的被封为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费亭侯。

  就在曹操踌躇满志、厉兵秣马的时候,却得到了公孙瓒斩杀天使士孙瑞、又联合袁绍拥立河间王刘陔称帝的消息。

  袁绍倒也没忘记曹操这个故友,还给曹操许诺了一个征南将军的位置。

  然而。

  这个征南将军,就让曹操很难受了。

  公孙瓒是大将军、易侯、掌军政诸事;袁绍是车骑将军、邺侯、冀州牧;袁绍的外甥是征西将军、并州牧。

  换而言之,袁绍和公孙瓒已经将拥立新天子的利益都分配得差不多了。

  这个征南将军看似给曹操争取的,实际上只是想让曹操继续当袁绍的小弟去打袁术而已。

  曹操要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依附袁绍。

  可如今。

  两个天子,就等于在逼曹操站队。

  要么拥护长安的天子,要么拥护涿城的天子。

  拥护长安的天子,就等于宣布跟袁绍为敌了。

  可拥护涿城的天子,曹操又十分不愿。

  毕竟。

  在豫州立足后,曹操还想西进讨董呢!

  到时候,以诛杀董卓的功臣拥护刘协,奉天子以令不臣,蓄军资以讨四方,曹操才能真正的念头通达。

  荀、戏志才和毛阶亦是面面相觑。

  袁绍和公孙瓒以迅雷之势拥立刘陔称帝,是三人都没有料想到的。

  当听说士孙瑞去宣旨的时候,三人都认为公孙瓒会同意长安给予的好处。

  结果,公孙瓒竟然那般决然的杀天使!

  “明公,是我等小觑公孙瓒了。”荀面有惭意:“没想到公孙瓒对拥立新君之事,如此的决然。”

  戏志才亦道:“这也不能怪文若,是我等不了解公孙瓒为人,故而疏忽了。”

  “如此看来,公孙瓒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董卓诏令马腾、臧洪和刘备陈兵北上,反而惹怒了公孙瓒。”

  “我等亦小觑了袁冀州麾下谋士,能煽动公孙瓒拥立新君,袁冀州定然也是了解公孙瓒的脾性。”

  毛阶沉吟道:“两帝相争,犹如二虎竞食,这其中会不会有人在推波助澜?”

  曹操微微捋髯,下意识道:“倘若真有人推波助澜,故意促成两帝相争,定然跟青州有关!”

  “刘玄德此人,乃当世豪杰,心机颇深。昔日擒刘岱、败袁术,明明可以举荐亲信出任兖州刺史,但他却同意张孟卓举荐臧子源为兖州刺史,只要了张孟卓麾下一猛将。”

  “看似无心兖州,但其实对兖州早已视为囊中之物了。”

  “不仅跟泰山太守应劭相善,允诚也对刘备多有褒赞、他的济北相还是刘备表奏的。”

  “允诚麾下的都伯于禁,孟卓麾下的悍卒典韦,还有孝先想要举荐的山阳满伯宁,如今都到了刘备麾下。”

  “就连陈留负有盛名的名仕边文礼,如今也去了青州跟北海康成公以文会友。”

  “生擒刘岱,又结好了昔日跟刘岱有仇怨的名仕豪族;败退袁术,亦让东郡、陈留的名仕豪族对刘备心生感激。”

  “又听闻刘备麾下的张、张昭、赵昱等人都是徐州名仕,而徐州的豪族东海糜氏不惜耗尽家资替刘备在扬州购粮、还赊卖给了刘备。”

  “故沛县之子、徐州的典农校尉陈登,甚至还跑到陈国替刘备的义弟关羽出谋画策。”

  “周喁奉本初之命兵入豫州时,琅琊郡的臧霸等人,也甘愿借兵给刘备的义弟张飞。”

  “陶谦身为徐州刺史,但徐州的豪强世家名仕乃至于独霸一方的臧霸,或依附或结好,都跟刘备相善。”

  “一旦陶谦有个意外,徐州人恐怕都会主动请刘备表奏一个徐州刺史了。”

  “而豫州的陈王,原本只顾陈国之事,也因为刘备的原因而愿意给刘备在豫州的兵马提供粮草军械。”

  “还有荆州的刘表,同样跟刘备结善。”

  “刘备看似被困在青州,但他的势力却已经波及兖豫徐了。”

  曹操对刘备颇为关注。

  将跟刘备有关的情报汇总后,曹操惊讶的发现,刘备看似只是一个在青州为了粮草发愁的青州牧。

  但实际上早已将势力波及四州了。

  而刘备生擒刘岱的事,曹操也在之后想明白了。

  刘岱的野心太大,连送往青州的赈济粮草都敢扣下,这等于是青州卧榻之侧鼾睡了一只豺狼。

  于是刘备生擒了刘岱,又故意不过问兖州刺史的事,让臧洪这个专心于民生的人当了兖州刺史。

  豺狼变耕牛,刘备压根不用担心兖州会生事。

  徐州的陶谦,得不到徐州的士民之心。

  兖州的臧洪,又是个没什么野心的。

  与其说刘备被困在青州,倒不如说刘备给自己找了两个挡箭牌,然后可以放心的在暗中布局。

  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威。

  荀细思琢磨道:“听吾弟友若说,袁绍本想征辟冀州名仕沮授为冀州别驾的,但不知何故,公孙瓒忽然施压让袁绍将沮授及家眷都送到了常山国。”

  “如今想来,可能也跟青州有关。”

  “而冀州的典学从事田丰,也曾在青州待过一段时间,后来田丰又去了大司马麾下。”

  “听说大司马被封为朱虚侯,诏令其去北海朱虚县养病。”

  “这沮授田丰,估计也会跟着大司马去青州。”

  “传国玉玺本是被刘备得到,但刘备却故意将其送到大司马处,又巧合的让公孙瓒和袁绍得到了传国玉玺的情报。”

  “仔细一想,如今的两帝相争局面,还真可能是青州在推波助澜。”

  “但刘备如此算计,他的目的是什么?”

  戏志才却道:“未必是刘备在算计,更可能是青州别驾郑显谋在布局。”

  “刘备素有大志,跟明公一样都想要匡定天下。”

  “然,刘备的身份却会让其行事受到桎梏,他是汉室宗亲!”

  “倘若行事过于明显,难免让人怀疑刘备是否有光武帝之心,想平定天下自己当皇帝。”

  “所以,刘备才没有表奏亲信当兖州刺史,结善徐州的名仕豪族理由也颇有分寸,不会令陶谦心生芥蒂。”

  “但天下已经乱了,刘备若是一直只守着青州,他是不可能达成匡定天下的夙愿的。”

  “既然不能亲自出手,那就只能让其余有野心的人自己斗起来了。”

  “以帝为虎,行二虎竞食之计!”

  “此计成功,董卓就不得不兵出关中,跟袁绍公孙瓒一较高低。”

首节上一节220/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