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128节

  朱祁钰见大臣们如此好说话,生怕这些人再反悔,连忙转了下一个话题。

  景泰改革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废宝钞,铸铜钱,重建大明朝廷的货币信用。

  拿几张破纸,就去兑换老百姓手里的真金白银,以后这种缺德事不能再干了。

  朱祁钰朝工部尚书周忱略一示意,周忱便从衣袋中取出一把铜钱,给在场众人传示。

  陈循等人取过一看,只见此钱铜色紫红,制作上精致统一,有小平钱、当二钱、当三钱、当五钱、当十钱,一共五等形制。

  正面四字为:景泰通宝。

  背面八字为:以民为本、中兴大明。

  钱文秀逸、笔画端庄,铜钱的整体质地,肉眼可见的优异,甚至还在口碑最好的‘永乐通宝’之上。

  大臣们心中暗暗点评:钱倒是好钱,只是皇帝一贯地有些荒唐。正面的景泰通宝四个字毫无问题。但是背面,里面一圈是‘以民为本’,后面一圈又加了‘中兴大明’四字。

  倒也不是说这样不行,只不过之前几任大明皇帝铸制的铜钱,都是光背无文的。一口气在背面加了八个字,倒真是有点新奇。

  不等众人发问,朱祁钰便主动解释道:“背面那八个字,一个目的是要将朕的施政理念传示天下,朕要以民为本,爱养百姓,既要中兴大明,更要给天下百姓真正的休养生息。

  再一个目的,是防止奸滑之人把铜钱的边角剪下来,收集在一起重铸。

  你们先回去讨论讨论吧,之后工部会把样钱分发给文武百官,这是大事,朝野上下都议一议,有什么建议尽管提出来。

  五年之内,大明宝钞废止,金银与铜钱将共同作为官方货币流通。景泰通宝,最终将彻底取代大明宝钞。”

  陈循好奇地问道:“敢问陛下,铜钱将由哪些衙门铸造?”

  朱祁钰回道:“只允许工部宝源局在北京铸造,户部与都察院监制,然后再发往天下流通。

  南京工部,以及各省地方官府都无权铸造。私人铸造者,全家斩首。”

  大臣们闻言相互对视了一眼,改换官方货币,是个巨大的工程,也不好轻易给出论断。还是下廷议,让朝臣们慢慢掰扯去吧。

  见没的可说了,朱祁钰便准备起身回房。

  这时陈循又掏出一封奏本,向朱祁钰禀报道:“陛下,翰林院周旋,上了一道奏本,请求预置上皇他日归处之所。”

  朱祁钰听到这话,一时有些没弄明白:“什么叫预置上皇归处之所?”

  陈循回道:“周旋奏书中所言,意为预先置办宫苑,待上皇北狩归来,可安居于其中。”

  “朕不是已经说了,大兄归来,依旧住在乾清宫,并且国之大事,皆归大兄处分。周旋为何还要上奏?”

  朱祁钰接过周旋的奏本,亲自看了起来,只见周旋先拿唐玄宗、唐肃宗父子举了一下例子,然后又写道:

  他日战胜胡虏,而上皇必还。亦宜预为上皇他日归处之所在,则非惟圣上不失所尊之初意,以全兄弟之至恩,亦足以释也先所贻之群疑也。

  朱祁钰左看右看,思索了半晌,总算才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周旋的建议是,太上皇回来之后,不再临朝,不再预闻国事。给他单独弄个禁宫闲置起来。

  这不就是禁锢南宫的超前版本嘛。

  不得不感叹,这帮太臣的思想也太超前了,现在太上皇都不知道被追到哪里去了,就想着迎他回来之后的事情了。

  朱祁钰都有些搞不清楚这个周旋到底是向着谁的。

  陈循见皇帝迟迟不给回复,便在一旁轻声催促了一下。

  朱祁钰回过神来,将奏本递了回去:“太上皇回来之后,就住在乾清宫,朕意已决,让大臣们不要再争论了。

  还有啊,塞外苦寒,让太上皇孤身一人在外也不是个事情。再派一个使团,把之前的日用之物,给太上皇送去吧。”

  陈循问道:“那陛下,应该派何人出使?”

  “派李贤、李实去吧,明天让太后、皇后再准备些物品,他们两个都是太上皇的忠臣,如今君父受难,我想他们也没心思在家过年。

  所以让他们收拾一下,后天就出发吧。先去大同,带上上皇之前遗留的物品和嫔御,然后经阳和出关,前往瓦剌。”

  众人领命,一起告退离去了。

  此时的瓦剌,风雪交加、苦寒异常。

  也先带着残兵败将,一直在东躲西藏,居无定所。

  而且现在脱脱不与阿剌知院的联军掌握着完全的主动。二人的大军找个背风处扎营,依山傍水,温暖安逸。

  之前明军主力回师时,给二人留下了巨量的补给。衣、毡帐、粮食、草料,都充足得很。足够六万大军安安稳稳地度过寒冬。

  两人只需要派出斥候,去四处搜寻也先大军就可以了。

  而也先就完全不同了,只能带着给养不足,缺衣少粮的残兵败将四处逃窜。如果一直待在一个固定的营地,被脱脱不和阿剌知院发现,那时骑兵对骑兵,一旦被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也先和脱脱不、阿剌知院已经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了。这两人可不会像皇帝那么好心,明明可以全歼,却故意把也先放走。

  而朱祁镇呢,可是一辈子都没吃过这样的苦。以前也先还时不时敬献个野味什么的,现在想也别想了。

  也先对朱祁镇的态度,也早已发生了转变,再没了最初的尊敬和礼遇。如果不是顾忌到大明的强盛,也先甚至打骂这位太上皇的心都有了。

第247章 朱见济重病突昏迷 朱祁钰愤而辞皇位

  也先还保留了一丝体面,但喜宁可就不管这些了。

  平日里克扣朱祁镇的口粮,损毁朱祁镇的衣物,这也就算了。还每每拿土木堡说事,揭朱祁镇的伤疤。

  又苦又冷,又饿又累,再夹杂着悔恨与不甘,如今的朱祁镇可谓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朱祁镇的预期,也从最初的回京复位,降到了只要能回到京师,就算当个老百姓都知足了。

  可惜人生之事,一步错,步步错。只要一招不慎,往往终身都难以挽回。

  也托朱祁镇这位好大哥的福,朱祁钰因此改变了命运。

  就在朱祁镇喝风饮雪的同时,朱祁钰却躺在香香暖暖的锦被之中,左拥右抱,甚是安逸。

  三人一直温存到深夜,方才云收雨住,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

  不过呢,朱祁钰总觉得在正旦大朝之前,应该再出点什么事情才对。

  如今,还是太安定了,虽然孙太后明面上不敢抗争,但是背地里,难道就不会搞些小动作吗?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的朱祁钰,向自己的小王妃问道:“最近有什么消息吗?接天楼和神女阁那边有没有收集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林香玉闻言笑道:“王府的消息算吗?”

  朱祁钰闻言,立即警惕了起来。别人想搞点事情,王府倒真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最近自己因为嫌王府的一干人碍眼,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但真要出点什么不好的事情,倒还是挺棘手的。

  于是朱祁钰点点头:“王府有什么消息,爱妃给寡人好好讲讲吧。”

  林香玉笑道:“如今汪氏是王太妃,杭氏也被夫君提升为了王太妃。汪氏是元配,但是无子。

  杭氏是由侧妃转正,但是为夫君生下了长子。渐渐的,杭氏的底气越来越足,竟开始和汪氏分庭抗礼了。

  所以两人的关系,是越发的紧张。

  然后就又人在暗中鼓动杭氏,既然她已经被升为王太妃,那朱见济自然也就跟着升格为嫡长子了。

  尤其如今夫君还在大谈尊重嫡长,所以杭氏在别人的蛊惑下,就觉得朱见济是皇帝嫡长子,有资格成为太子,继承皇位了。

  反正奴家觉得,这样下去,早晚要出事情。”

  朱祁钰点点头:“爱妃言之有理,杭氏这个没脑子的女人,如此招摇,怕不是想害死她自己的儿子吧。

  真要是在正旦大朝那一天,朱见济突然死了,那可就晦气大发了。便是对我的威望,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林香玉补充道:“如此一来,汪氏也就不必离开京城去长沙就藩了。而且大臣们还可以集体上书,要求您和汪氏团聚,再多生几个孩子。

  毕竟汪氏是元配嫡妻,而且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她的生育能力是被证明过的。”

  朱祁钰听闻,只觉得后背有些发冷。要真如王妃之言,那自己的正旦大朝会不仅开不成,还会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毕竟新年第一天就死了唯一儿子的皇帝,那显然可太不受上天庇佑了。

  要知道,新年第一天,可是景泰新朝的第一天啊。

  这事,越想就越让人脊背生凉。

  朱祁钰坐起身来,就想立即布置一下。凝香在一旁提醒道:“夫君,夜已经深了,现在闹起来,王府的人还以为您发疯了呢。

  再说无凭无据的,冒然跑过去说有人会害死亲王,一样会在朝野引起猜疑啊。

  姐姐的想法只是推测,也未必就真的有人想害王,夫君还是不必过于忧心了。”

  朱祁钰无奈地点点头,也只得如此了。

  自己算来算去,终究还是算漏了一招。

  朱祁钰忧心忡忡,辗转反侧,来来回回将朝局推演了十数遍,直到天色将明,方才睡着。

  可惜睡了才不到一个时辰,暮雨就慌慌张张跑了进来,一开口便是:“夫君,不好了,王府中长史亲自来报,王突然发病,昏迷不醒了。”

  朱祁钰噌地一下坐起身来,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孙太后虽然之前答应了皇帝要安分,但是如果找不到下毒的证据,这事可赖不到孙太后头上。

  朱祁钰只得命暮雨去通知太妃,自己则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先到前厅,命赵、刘昌率三千亲卫将王府围得水泄不通,然后自己汇合太妃一起赶到了王府。

  此时王府中一片肃杀之意,太监、宫女、侍卫们胆战心惊,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朱祁钰也不发火,直接进了后院,来到杭氏的房中。

  凑近床前一看,只见朱见济躺在床上,人事不知。而且气息虚浮、面色阴沉,一看就是快不行了。

  朱祁钰冷冷地看了眼汪氏和杭氏,厉声呵斥道:“你们两个就是这样当王妃的吗?连个孩子都看护不住,要你们有什么用?

  要是见济有个三长两短,府所有人,立即发往凤阳守陵。”

  只一句话,就将如何处罚府众人定了下来。汪氏还想生嫡子?乖乖去凤阳高墙里待一辈子吧。

  斥责完两位王妃,朱祁钰又转头去看太医。

  太医院这些庸医,此时也急了。看皇帝的架式,王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太医们是别想有好了。

  不料朱祁钰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查吧,是谁下的药,下的是何种毒药,怎么下的毒。

  查不出人来,那你们这些太医就是从犯。”

  太医们闻言,心里也是苦楚难言。皇帝一句话,就定为了下毒,根本不听太医们讲医理,讲脉案。

  而且朱祁钰也不走了,就在内室坐了下来,盯着太医们干活。

  过了不到小半个时辰,陈循、王文等在京三品以上的重臣全部到齐,都挤在前厅等待消息。

  朱祁钰只得出至前厅,接见大臣们。

  大臣们还未开口,朱祁钰已经声泪俱下:“们说这是何苦呢,寡人暂代君位,全是形势所迫,只因社稷危在旦夕。

  别无选择之下,我这才接受众爱卿推举,暂时替兄长代理国政。

  寡人一片公心,从来没想过占据权柄以谋私利。怎么就有这么一群黑心之人,打败瓦剌才堪堪一月,就已经容不下我们一家人了。

  先治死了见济,然后再治太妃、王妃,不等明年过完,寡人也就得被送去见列祖列宗了。

  算了算了,这个皇帝我不当了。正好岷王、襄王都在京城。扶太子继位也罢、立襄王为帝也好,你们随便弄吧。

  明天我就带着全家启程,回齐国去就藩。只求你们留我一条性命,就足感尔等忠义了。”

第248章 亲郡王齐聚奉天殿 锦衣卫彻查王府

首节上一节128/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