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173节

“大明现在最远的地方在这里。”他指着归化城、熊津两地。

“距离京师都已经有了三千里之遥远。更何况,大明何尝止步于此。现在我们一边向北部进军。等到熊文灿的海军好了,朕还想到马六甲这种地方去看一看,那就真的有万里之遥了。”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一回头,却看见王承恩和申用懋也进来了,站在不远的地方听他说。

“陛下,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大明为何要四处征战呢。”夏允彝倒是干脆,直接问道。

“别的道理朕慢慢的和你说。但是一句话,朕就跟一个大家长似的,咱们这一代人辛苦一点,流点血、流点汗,多占一些地方。后世就算是败家子,也能多败几年,是不是?”

夏允彝拱拱手,表示自己受教了。

朱由检暗叹一声,想道:

“现在扩张哪有道德压力啊。现在不去占,错失了这次世界分蛋糕的机会,可真是一去而不复返了。不过现在这种理念,这些大明人如何能够接受呢?他只是一个皇帝,又不是一个算命的。”

“夏允彝,怎么了?”

“陛下,臣在京师的活计基本上都搞清楚了。臣就是想问一下,是否可以启程了。”

“嗯,你把土地清册也给瑗公看看。大明之要安定,人口年年增长,朕的军队要是不往外抢一点土地,还能够大家分的?”

“大伴,大家都按照朕的意思见过孔尚乾了?”

“见过了,陛下。”

“锦衣卫衢州那边的调查结束了没有?”

“结束了。老奴已经催促他们了,他们说孔尚乾主要是教书为主。身上没有桉子。南宗那边也有一些人顶着孔家的名义,但是都是一些欺行霸市的行为,也都是下人做的。总得来说陛下担心的事尚且没有。”

“那就再等一下。申卿,你按照明日出发准备,打猎的人马都带齐整了。这次去要用雷霆之力,一举将山东涤荡干净。”

“臣接旨。”

这时候,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喘匀了气这才走到了王承恩的面前,滴滴咕咕地说了几句。王承恩听完,赶紧上前。

“陛下,孔尚乾想要进宫面圣。”

第二九六章 逋赋考成

第二九六章逋赋考成

“陛下,孔尚乾觐见!”

这一次就要正式多了,朱由检坐在文华殿中,孔尚乾在王承恩的带领下亦步亦趋地走了进来。三叩九拜之后,朱由检这才朗声说道:

“来人啊,给孔先生赐座。”

“谢陛下。”孔尚乾出来谢恩。

他恭恭敬敬的表达了自己归顺于朝廷的愿望,朱由检自然也给了他想要的荣耀。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两个人就大明的教育谈了良久。

期间,朱由检并没有说起对于山东曲阜和衢州孔家的想法。这是在最后的时候才说道:

“先生从衢州过来一次也是不易,不若在京城多待一段时间。”

“今年是朕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需要先生在京师中察看一二。”

“来人啊,赐孔先生宅子一座,玉璧一双,碧罗纱十匹,锦鸿缎十匹。”

很快,孔尚乾出现在了文华殿门口,身后五名小太监手里捧着皇上的御赐,他再次对着文华殿恭恭敬敬地施礼后,这才转身向外走去。

“呼…………”

也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正式觐见过大臣的朱由检,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行了,万事具备,告知申用懋可以下山东了。”

然后想了想,说道:

“给皇后说,朕今日无事,和她去赏赏花喝喝酒。”

累的像一头牛的朱由检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假。

“大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红柳绿时。朕准备放假七天,这七天……”

说着话,他就看到了王承恩皱着眉头,一副便秘样子的脸。

“大伴,这是怎么了。要是肚子不舒服你就自去方便。朕自己去耍就好了…………”

“陛下,礼部何尚书、内阁韩大人还有吏部王尚书在弹子房等你,前日你和老奴说了,这件事无比重要,还要老奴一定要提醒您,说是这件事怎么也推不下去了。”

处理完十万流民、加上孔家的事情的朱由检本来一身的轻松。一听到王承恩这么说,突然浑身的力气像是被抽光了一般。

“陛下,要么老奴去回了他们,就说您的身体不舒服。”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

“算了吧,今日已经是十月了,距离年底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件事原本也就拖不得了。”

“朕不愿意走,你把朕的銮台给朕喊过来,朕要躺着过去。”

蔫蔫的朱由检兴致不高地走进了弹子房,几个人躬身行礼他都只是摆摆手,一副兴趣缺缺的模样。突然,却看见了站在侧后方的钱谦益。

他就先问道:

“钱谦益,你不是在筹备科举、大考和县考的事情么,怎么今日有空?”

钱谦益赶紧上前,将一本折子递给了朱由检。

“这是臣在江南时候写的折子,韩首辅觉得可能还有些用处,所以也告知臣过来。”

朱由检一看,倒是一下子有了兴趣,折子上写着《论士绅逋赋税粮亏空之策》。

士绅逋赋在当大明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每一朝的皇帝,都会在文官集团爱民和名声的忽悠下,豁免逋赋。长久以往,士绅也不将逋赋看成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很多文官也因为一是前任的湖湖事情,其二也不想得罪当地的乡绅,所以也不会正儿八经的派出衙役们前去催缴。

这里面还涉及了一帮子前朝元老大臣和公卿的事情在里面。

朱由检有点不解,现在需要去捅这个马蜂窝吗?他看向了韩和王永光,笑着说道:

“原本是要说年底考成的事情的,要说这个逋赋,是不是还要把刑部的钱龙锡召来?”

韩赶紧回话:

“陛下,这事情倒是和臣要说的考成还是有点关系的。更何况,江南逋赋一直亏空的厉害,朝廷也不能不管不是。”

“哦~~~”

朱由检明白了,这是给朕上次说的江南吴家的事情来拔刺来了。也好,只要你们能把朕的情绪看的这么重要,对于朕来说,有什么不可以商量的呢。

“来人啊,将西厂从朝鲜给朕送来的高丽参,给首辅拿来一对儿。也给何卿家、王卿家和钱谦益一人一份。”

行了,你的心意朕清楚了,朕不怪罪你了。

“韩卿家,刚才其实朕都准备和皇后去后山看看红叶了。这几日国事纷纷,朕都有点吃不消了。卿家年纪大了,这高丽参让下人上锅蒸了,切成片,一旦入冬,每日一片含在舌下,倒是对身体好的很。”

“老臣多谢陛下关怀。”几个人赶紧在韩的带领下起身谢恩。

正说着话,钱龙锡也在门外宣号觐见。

“钱卿家还真是的,有点好东西就来的这么快。大伴,也给钱卿家包上吧。”

钱龙锡倒是有点蒙,不过看着大家都笑,他也知道是好事,一看王承恩也给自己托出来一根小儿手臂一般地人参,倒也是赶紧叩谢圣恩。

“逋赋之事,江南浙江和南直隶先行吧。”

朱由检觉得内阁要是都不嫌麻烦,他自然是无所谓,就算是给江南的事情先揭开一层包袱皮罢了。

“钱谦益手中的事情多,今日科举的事情,衢州孔家的孔尚乾还有夏允彝都在京师,可以作为你的左右手,协助你办理科举的事情。江南逋赋一事,朝廷里面有钱龙锡,外面有南直隶的周延儒。他们商量着办理。韩首辅觉得如何?”

“陛下思虑甚是妥当。周延儒那里加挂一个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职衔?”

“成啊。看办事方便吧。要是主要是乡绅之事,从刑部加派一个右侍郎下去也行。”朱由检倒是觉得无所谓,为了办事,加挂太子太保都行。

两个人这么说这话,也是给钱龙锡留下了看折子的时间。

“陛下,刑部原本就有南直隶的参事。臣思考一下,周大人本身对于地方政务较为熟悉,说起来刑名,臣还是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老吏更为妥当一点。”

“龙锡说得对。这次逋赋清查,也按照原有的律法来。老办法管老事情,新办法管新事情。莫要混在一起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突然一拍桌子,他清楚为什么今日大家都是如此的好说话,准备拿逋赋开刀了。

诶呀!

还真是每个人都有一千个心眼子。

不过,这些还都在君臣之间允许的范围内,你当皇帝的反应慢,就不能给大臣发火了。

“行啦,首辅说一下考成和当下官员的薪酬吧。”

皇帝陛下这个反应,韩觉得是合格的。这两件事本来就是贯穿在一起的,他倒是没有挖坑给皇帝的心思。

“陛下。官员荣退之后,朝廷原本的薪酬俸禄就变成了赏赐,若是按此处说,逋赋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有说不出口的道理。因此,臣建议地方考成从荣退官员俸禄入手为好。”

若是放在刚刚穿越过来的朱由检,决计就将韩拖出去斩了。

“好你个东林党,你们这就是党同伐异,这就是替自己人说话!”

现在的朱由检当然不这么想。

事情放在那里就有放在那里的道理。儒家一直拿修身来约束文官,这也就变相的将文官推向了嘴上不爱钱,实际拼命贪的地位。

为何,谁可以不吃不喝?谁没有一家老小。

更何况当了一辈子的官,真的能让每一个人都像海瑞一般,死完老婆再死儿女。

做不到的么。

你越是要按照这种他根本做不到的要求去要求他们,底下阴奉阳违的办法那个就是多了去了。这时候,皇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大家都像骗傻子一样骗你玩。

第二九七章 翻身世子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二九七章翻身世子

众人看着朱由检的脸色,觉得事情还是有可为的,韩也觉得信心大增。

这就是朱由检看到韩递上来的关于养老银子的建议。这一件涉及到朝廷和文官系统性的安排,整个文书却只有简单的不到一千字,大部分还是前因后果和感恩戴德的文字。

朱由检直接将礼部和吏部上报内阁的文书放在了一旁,笑着说道。

王永光听着都觉得有点复杂。

朱由检一句话就给否了。

韩是多么精明的一个人啊。这时候他提交的一定只是一个大方向,陛下不点头,底下人做的越多越是无用功。如果太详细了,皇帝不是心中也不舒服么。

朱由检点点头,就直接制止了韩的长篇大论。

王永光来的比较少,不像大家比较随意的坐在椅子上面,而是站起来领了活,然后接着询问道。

首节上一节173/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