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第200节

萧察剌自然明白,穆栩口中的强盗指的是谁,但他还是争辩道,“燕云之地乃是石敬瑭送给我大辽的,何谓强盗一说?”

“石敬瑭,汉奸尔!他有何资格,将自古属于我汉家的领土送予蛮夷?萧大人不妨去问问天下亿万汉人,有谁认可此事!”

萧察剌气得满脸通红,尤自不服道,“这是在狡辩,将军莫要忘了,你们大宋真宗皇帝昔日曾亲口承认,幽云为我大辽所有,今日贵国之举,乃是出尔反尔!”

穆栩反唇相讥道,“照萧大人这么说,那我倒是要请教一事!旧时你契丹多位首领曾对大唐天子盟誓,许诺永远臣服中原,为何后来又行叛乱?”

“这…这不一样,大唐灭国百年有余,大宋又不是继承大唐国祚!”

“哼,先不提你们契丹人在唐朝尚在时,就行被盟之事。单就拿大宋来说,你也没有资格指摘于我。”

“将军这是何意?”

“我何时说过,是大宋皇帝派我来的?”

此言一出,不仅是萧察剌,就连张至都露出不敢置信状,他抢在萧察剌之前问道,“将军,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穆栩好整以暇道,“事到如今,我也就明言了,吾本非大宋之臣,今发兵云州,只为收复我汉家故土而来。”

“这、这个…”张至被这个消息震的,简直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穆栩见状,安抚其道,“张先生尽管放心,我之前答应你的事情,一定说到做到,绝不会失言。”

到了这般境地,已上了穆栩贼船的张至又能如何?要知道他不止献出了云州城门,更是派人领兵屠了黄氏等家族满门。

想清楚里面的利害关系,张至不禁苦笑道,“将军真是…真是瞒的我好苦,只望将军日后要多多照顾我家。”

穆栩听出了张至的言外之意,随即大手一挥道,“张先生休要担心,鄙人麾下兵强马壮,无论是大宋还是大辽,都别想从我手中夺走幽云之地!”

张至如今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当然希望穆栩此言为真。

而萧察剌却心下一动,自以为机会来了,竟异想天开想要劝降穆栩,只听他道,

“将军既然不是宋臣,那不如归顺我大辽如何?本官愿在我家天子那里代为引荐,保证将军不失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

穆栩摇头失笑道,“萧大人与其有功夫劝我归降辽国,还不如担心一下辽主亲征的结果,和你自家的安危。”

萧察剌一怔,有些不解道,“将军此话怎讲?难道你觉得我家天子,会败在女真蛮子手上不成?”

“我真不知你们辽人哪里来的信心,分明已经败给了完颜阿骨打好几阵,难道主将换成耶律延喜,就能打胜仗不成?说句不好听的,他或许还不如先前逃走的耶律佛顶呢!”

说到这里,他见萧察剌还要再说,便摆手道,“我现在懒得与你做口舌之争,不出两月结果自现,到时若我说的不对,你再同我来辩就是。现下我只问你一句,你愿降否?”

萧察剌想要断然回绝,可一想到还在等候他归家的妻子儿女,拒绝的话便再也说不出口,只能低头沉默不语。

穆栩记得在正史里,面对金人兵锋,萧察剌最终选择纳城而降,今日之所以迟疑,无非是因为自己的威慑力不如金国罢了。

但只要知道,此人不是视死如归之辈就成,多耗上几日,不怕他不投降,当下便道,“萧大人可先回府,考虑几日在答复我不迟。”

说完,就朝守门的王定六招了招手,王定六会意,随即就走进来,对萧察剌道,“萧大人,请吧!”

萧察剌张了张嘴,到底什么都没说,只朝穆栩拱了拱手,就随王定六去了。

待萧察剌走后,穆栩想到方才未说完之事,便意有所指道,“张先生,我任命你为云州通判,负责处理黄氏等家族灭门之事。记住,千万要给城内民众一个交代!”

经过片刻的思想斗争,此时张至的心态已经转变过来,所在在听到穆栩的吩咐后,他立即心领神会道,“是,下官知道该怎么做!”

穆栩笑着说道,“好,那我拭目以待,你且去吧!”

打发走了张至,穆栩随即就命亲兵送上地图,和许贯忠商议起接下来的战事。

看着地图,许贯忠建议道,“寨主,山后九州里,我等已拿下云、蔚、朔、应、寰五州。剩下的四州里,武州和新州不过是咱们嘴边的肥肉,何时想取都行,难就难在妫州、儒州二地。”

穆栩赞同道,“不错,若要取这两地,就必须攻占居庸关和独石口,否则辽人随时都可从关外或幽州调兵来,重夺此二处。”

在心里推演半晌,穆栩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先不管妫州,接下来重点攻打儒州。”

许贯忠不敢确定道,“寨主的意思是,不管幽州方向吗?”

穆栩点头道,“不错,目下正值辽主亲征女真之际,关外势必空虚,独石口守兵也不会多,趁此良机,取之不难。

而只要独石口在我手中,就可依托长城,将来犯之敌全部挡在关外。如此一来,咱们要面对的,就只有幽州的辽兵。”

许贯忠思考片刻,问道,“寨主是想将辽人全部堵在幽州方向?”

“然也,我本来是想在辽主亲征结束前,一举收复幽云,但如今看来,时间怕是不允许。既是这般,那就立足云州,再图幽蓟。所以,自是要避免两线作战。”穆栩颇为可惜的叹了口气,回道。

听到两线作战,许贯忠忽然灵光一闪,笑着建议道,“我等何不找个帮手?”

穆栩先是不解,待看到许贯忠将手指向莫州、瀛洲后,顿时眼前一亮,心下开始盘算起来。

说到幽云的归属,许多人皆以为这十六州全在辽人手中,其实这是想当然尔,因为宋朝也占有两州之地,正是这莫州和瀛洲。

这两地乃是昔年周世宗柴荣所收复的,其后宋朝便自然而然继承了两州的疆土。

说到这里,让人不得不嗟叹,若不是柴荣于北伐途中英年早逝,说不定幽云早已回归汉人之手。

后面的赵匡胤也是命歹,好不容易攻灭十国,没等他本人亲自北征,就在斧光烛影里死的不明不白,全便宜了赵光义那厮。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位眼高手低的高粱河车神,被辽人打得大败,玩了一出驴车漂移逃命不说,还屁股中箭,导致不治身亡。

赵光义死则死矣,却将柴荣、赵匡胤二人留下的,那二十余万南征北战的精锐禁军败了个干净。

从此,宋辽攻守之势异手,再加上赵二的后代越发软弱,以至收复幽云,早成了宋廷可望而不及之事。

不过有一说一,虽然宋朝君臣很菜,但人家确实对幽云很有想法,就比如当下在位的那位艺术皇帝。

因此,许贯忠只稍一提醒,穆栩就领会了他的意思,无非是以幽蓟为饵,勾引宋朝一同出兵幽州。

而且此事操作起来,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只需穆栩肯派出使节,向赵宋承诺,愿意协助他们攻取幽州,还怕好大喜功的赵佶不上钩?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赵官家都愿意同金人与虎谋皮,没道理今生今世,不愿与他穆栩合作。

毕竟比起如狼似虎的金国来,穆栩看起来弱小多了,大宋那些朝臣应该不会对他太过防范,绝对会举双手双脚赞成此事。

至于说会不会弄巧成拙,让大宋真的从此占据幽州,关于这一点,穆栩是丝毫都不担心。

第一百六十四章 穷途末路

却说穆栩为何不担心宋朝长久占据幽州,道理其实很是简单。

就凭如今宋军的战斗力来说,他们连日薄西山的辽国都敌不过,更何况去了辽国,还有个更加强悍的金国在虎视眈眈。

虽说从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本来并无背盟之意,实在是宋朝太过不争气,才给了金人发难的借口。

但归根到底,还是宋军在北伐过程中,表现的太过不堪一击,以至于让金国发现了宋朝的虚有其表。这就好比小儿抱金行于闹市,不引人觊觎那就活见鬼了。

再加上赵佶君臣心里又没有逼数,作出种种令人啼笑皆非之举,就像私自违约纳降张觉一事,这才给了金人南下的借口。

所以,穆栩压根就不怕宋朝占有幽州等地。对他而言,宋朝可比辽、金两国好对付多了。

而且与宋朝合盟攻打幽蓟,对穆栩好处颇多。

一者,可以替他分担压力,解了穆栩如今兵力不足的困境。还可缓和下双方矛盾,使南线不受宋兵袭扰。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稳定云州等地局面,勤休内政,招兵买马。

二者,可以让全天下汉人看看,宋朝到底有多么不堪。而他则可借收复幽云的大义来收揽民心,为以后南下攻宋减少阻力。

越想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之处,穆栩当下便道,“军师这个主意不错,只是在谈判中,必须事先说好,双方各出多少兵马,彼此攻打何处。”

许贯忠认可了此话,还不忘提醒穆栩,“若将两家放于在平等的地位上,宋朝君臣只怕是不会情愿,而且他们未必愿意,与我等分享幽蓟之地。”

穆栩听到这话笑了,说道,“前番我曾许诺,会归顺赵宋,有折家待遇便可。今日我改了主意,我只愿称臣,还要依宋初钱王旧例。”

许贯忠听得目瞪口呆,不知穆栩为何给出这般苛刻条件,正要开口劝说,就听穆栩又道,

“只要赵宋天子答应我的要求,我可以在别的地方让步。比如可以承诺,让宋朝先攻幽州,咱们出兵妫州和居庸关,在北方替他们牵制辽人主力。

当然,这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只有一年时间,若在此期间,大宋攻不下幽州,那就怪不得我自去取了。”

许贯忠见穆栩如此成竹在胸,有些不解道,“寨主为何会这般笃定,大宋一年之内取不来幽州?”

穆栩自是不好明言,这是他从史书上得出的结论,只得托词道,“军师莫非忘了,等咱们和宋廷达成盟约之日,辽金之战已然结束。

到了那时,想来辽国会有足够的兵马来支援幽州。这样一来的话,即使有我等在北线牵制辽军主力,但宋军也未必就能敌的过辽军。”

许贯忠不由点了点头,觉得有些道理,他以为穆栩此举,乃是为了借宋朝消耗辽国兵力。

却怎么都想不到,辽主此次亲征会败的多惨,随后这一两年里,金国攻势有多么凶勐,辽人的精力会被关外中京等地吸引,完全顾不上南京。

许贯忠更不会想到,宋军在童贯的指挥下,会有多么无能,十来万大军竟败于耶律大石一万余人手上。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使得童贯和宋军的表现,与正史大不相同,那则大可不必担心。

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并不以人力为转移。在原来的历史上,宋朝有金国这个合作对象,都将仗打成那个鸟样。

而今日有穆栩在云州做了示范,只会让自诩上国的大宋君臣,更加轻视辽国,说不得他们会败的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那寨主打算派谁人出使?”

面对这个问题,穆栩也有些挠头,按理说此事派许贯忠去最为适合。但如今新得几州之地尚未捂热,正是缺少人手治理的时候,此时万不能放许贯忠离去。

许贯忠看出了穆栩的为难,当即笑着说道,“寨主怎得忘了乐和兄弟,他现下人就在太原,由他出马不是再适合不过吗?”

穆栩拍了下额头道,“瞧我这记性,如何将他忘了!好,我即刻修书一封,差他走一遭开封府?”

接着,两人又为先锋,让二人负责此次战事,也算是对他们的考验。

……

江南东路,清溪县中。

与穆栩那边幸福的烦恼相比,方腊一伙可谓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原来半月前宋军经过一番苦战,已攻陷了乌龙岭要塞,如今正自攻打睦州,守将方肥和娄敏中已再三发来求援信,请方腊派兵支援。

只是事到如今,方腊连自身都难保了,又哪里还有援兵可派?

而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步,除了方腊没有选好立业之基外,最大的败笔就是,他失了内部人心和外部民心。

话说方腊去岁起兵之初,势力发展极快,江南地区影响者云集,短短数日便席卷两浙路。

但也恰恰是这个缘故,才加速了方腊的灭亡。

只因方腊从起意造反那日开始,所倚靠的就是他手下的摩尼教徒。

可其后由于造反太过顺利,让方腊有些忘乎所以,只顾着攻城略地不说,还将投奔他的那些义军,纷纷编入原先由摩尼教徒组成的军队。

这样做看似使得方腊的兵马,宛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但也无形中削弱了原本军队的战斗力,对付地方守军尚可,遇到如大宋西军这样的精锐一下便吃瘪了。

再加上方腊起事成功之后,性子里的多疑日渐加重,很是刚愎自用。对手下像王寅、厉天闰、邓元觉、庞万春、石宝等人才愈发疏远,只信任自家兄弟子侄。

更为关键的是,方腊纵容手下残杀官吏和大户人家。对所俘虏的人员不分青红皂白,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之恨。

方腊以上的种种作为,可以说是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不过即便到了如此境地,面对一众手下断尾求生的建议,以及其妹方百花苦口婆心的劝说,方腊依然不肯死心。

他信誓旦旦的表示,就算宋军攻下清溪县,也休想让他屈服,他宁愿退去后山帮源洞和宋军打游击,也不会选择落荒而逃。

王寅等人劝解几句,见方腊不听也就罢了。只是私下难免聚在一起,暗中寻起了退路。

他们这些人,可以随方腊作出这般大事,当然都不是等闲之辈,对眼下局势和自身处境,都看的很是清楚。

娄敏中就道,“圣公已然走火入魔,连百花公主都不能劝他分毫,咱们与其再去惹他不快,还是想想我等自家的出路,总不能就此束手就擒吧。”

一身是伤的石宝闻言,立即抱怨道,“先前我与邓大师守卫乌龙岭时,就曾几次进言圣公,乌龙岭虽是一等一的险地,但久守必失,还是该另寻退路为上。

可结果如何?圣公不止不听,还强令我二人务必守住那里,否则决不轻饶,最终害的邓大师丢了性命,我若不是被手下拼死相救,也注定难逃一死。”

王寅叹道,“唉,邓大师求仁得仁,石兄弟还是少说几句为妙。”

安抚住石宝之后,王寅将目光投向包康,说道,“包公,你有何良策,还请不吝赐教,好给众兄弟谋条出路。”

首节上一节200/2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