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第1节

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终南野道 著

他曾陪林妹妹葬过花,也曾在水泊梁山喝过酒,还曾与吕布大战虎牢关,更陪孙悟空闹过天。

第一章 入京

傍晚,夕阳斜斜的照在大地之上,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虽然已是傍晚,但九月的天气依然炎热,穆栩骑在马上,用手遮挡阳光,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神京城墙。

总算到了,想想这近两个月的奔波,不由长长的舒了口气。

控制缰绳,调转马头,带着身边的两个护卫,信马来到后面一辆比普通马车大了将近一倍的马车旁。

马车旁的护卫,看到穆栩,急忙抱拳行礼。

“见过世子”。

穆栩并未说话,只抬了抬手,示意不用多礼,然后骑马来到马车窗户旁,敲了敲才道:

“母亲,已经能看见神京城东门了。”

听见外面的声音,过了片刻,马车的帘子被人从里面掀起,只见一个十四五的明媚小姑娘,伸出头来,微微一笑:

“红袖见过世子爷,王妃说知道了,并问世子爷要不要进来梳洗一番”。

穆栩回道:“都快到神京了,还梳洗什么,我又不是你们姑娘家,等回了府里再梳洗不迟。”

作为穆栩母亲身边的红人,虽是丫鬟,红袖可不怕穆栩,再说这位世子爷平时对身边的下人几乎很少发脾气,大家都很喜欢他。所以当下便回嘴:

“世子说的什么话,这不是马上到了嘛,还不赶紧打扮打扮,再说这一路走来,世子有马车不坐,非要骑马,脸上都晒黑了,等回了王府里,太妃还不怪罪我们做奴婢的没有照看好您。”

“嗨,我当什么呢,等见了祖母,我自有分说。”穆栩不耐和小姑娘扯皮,不等红袖回话,便又调转马头,向前面赶去。

望着远处依稀可见的城门,想了想这一世的奇特经历,穆栩也不经感叹世事无常。

他前世本是蓝星芸芸众生之一,生平普普通通,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年近三十五了,也没有娶妻生子,被家里父母还有姐姐催促,实在扛不住家里的炮火轰炸,便躲到了乡下老家。

因为,打扫房子卫生的时候,看到书架上,上学时候买的各种书籍,便随手翻了翻,哪知晚上一觉醒来,已经换了天地。

回过神来,已经成了这方世界的两岁小儿。

刚开始真是各种不习惯,想念前世的亲人,怀念现代的生活,想尽了办法也找不到回去的路,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还好当时只是两岁,各种异常也被人当做小孩子的好奇心,除了一开始闹得府里鸡飞狗跳,慢慢的大家也就不太在意了。

等慢慢长大,了解了这一世的身世和这方世界的情况,也不经目瞪口呆。

他这一世姓穆,名栩(xu),出身显赫,曾祖穆是大楚王朝的开国功臣,因为功劳卓著,被封为东平郡王,负责镇守辽东,传到他这一世的父亲,已经是第三代了。

而他这一世的母亲,出身更是显贵,乃是堂堂公主之尊,皇家为了拉拢手握重兵的穆家,才选择与他家联姻。

所幸他父亲穆靖为人端方,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与他母亲长宁公主徒素霜恩爱有加,他长这么大,就没见过父母红脸,家里父亲的两个侧妃,还是母亲给安排的。

作为家里四代单传的独苗,可以想象,从小到大,上至祖母,下到他母亲,对他的宠爱简直无以复加,哪怕他说要天上的月亮,只要能办到,估计她们都要想尽办法给他摘下来不可。

还好他毕竟拥有前世记忆,从小也算循规蹈矩,读书习武,从小不坠。否则换了正常的小孩,在这种家庭从小溺爱之下,非得变成纨绔子弟不可。

一开始他也只是以为,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古代封建王朝。但他十岁那年,他随母亲进京给祖母过五十大寿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穿到前世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之中。

本来作为藩王之子,尤其还是外姓藩王,按照朝廷的规矩,他出生后,他和他母亲应该留守京城,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在京城作为人质,用以制衡在外握有重兵的父亲。

可偏偏他母亲又是当朝公主,深受皇帝宠爱,对他这个外孙,也不免爱屋及乌,禁不住自己女儿苦求。皇帝一时心软,也就同意在他十六岁之前,可以同母亲一起前往辽东,与父亲团聚。为这事,朝堂之上,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皇帝强压之下,文武大臣才勉强睁一眼闭一眼。

说回前头,当年在他祖母寿宴之上,跟在祖母身边,他听到什么北静王妃,南安王太妃之时,就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等到他祖母介绍一位他们家世交的老夫人,让他见礼时,听到他祖母介绍是,世交荣国府太夫人。

他当时就懵逼了,晕晕乎乎的又听到,祖母与那位荣国府太夫人闲聊,说怎么不把你那位衔玉而生的孙儿带来时,后面他就彻底蒙圈了。

等到寿宴结束,他赶紧从书房找了史书出来,经过一晚上研究考证,终于确认,他没想错,他确实穿到了一本前世家喻户晓的书里,《红楼梦》。

这方世界的历史,五代十国之前与前世大体相同,之后就转了一个弯。

在这里的历史中,辽太宗耶律德光攻陷汴京,俘虏后晋出帝后。并没有因为北方各地汉人武装反抗,而选择罢兵北还并于途中病逝,反倒镇压各地反抗,最终平定了北方。并于五年后,出兵南下,统一了南北,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大辽。

传至辽道宗耶律洪基时,辽国发生重元之乱,历史在这又转了一个弯,耶律洪基在叛乱中身死,辽国大乱。

趁着辽国北方内乱,对南方自顾不暇之际,南方汉人豪强徒德兴起兵反辽,并迅速得到南方汉族地主豪强支持。于次年改建康为金陵府,建都于此,并建立大楚。

随后十年间,以南伐北,最终将辽国灭亡,史称楚太祖。

而跟随楚太祖起兵反辽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人,就是后来的四王八公十二侯。

四王分别是,东平郡王穆,南安郡王霍骏,西宁郡王金鹏,北静郡王水誊。

八公为,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治国公马魁,休国公侯晓明,缮国公石修。(注1)

十二侯暂且按下不表,且说楚太祖建立大楚后,定都金陵,历经十五年统一南北,又命四王镇守东南西北四方。驾崩之后传位太宗,楚太宗武功不下其父,多次北伐辽国草原残部,并最终灭亡契丹族。之后更是迁都洛阳,改名神京,以方便控制南北。

时至今日,大楚开国以有五十年有余,历经四帝。

从史书了解了这段历史,穆栩才明白,自己家就是红楼中,只闻其名,并未出场的东平郡王府。

这些年穆栩虽然人在辽东奉天府,但祖母人在神京,所以两处一直书信不断。通过来往的下人之口,他也大概了解一下荣国府的情况,与原著中对比了一番。没办法,红楼梦几乎都是描写的贾家内部情况,对外部描写不多,好多更是后人无端猜测。

因为后世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一书,影射的时清朝康熙年间的事情,而书中朝代似明又似清。

为了弄清楚当下的情况,穆栩这些年,通过脑中记忆里不多的原著,与现实中贾家近况对比,多少也能确定一些。

每当这时,他就庆幸,前世小时候,家里母亲喜欢看老版红楼梦电视剧,他也大概看了一些。工作后,因为与女朋友感情破裂,之后一直单身,时间一大把,专门看过红楼梦原著,以打发无聊时光。

根据他这几年对贾家的了解,大概确定了原著剧情已经开始,不过与原著也并未完全相同。

原著中林黛玉比贾宝玉小一岁,是七岁进的荣国府。而现实中林黛玉十一岁入京,比原著晚了整整四年。要知道他比贾宝玉大两岁,也就是说比林黛玉大三岁。

而他马上要满十六岁,也就是说林黛玉进荣国府两年多,薛家今年才进京,所以原著中剧情才刚开始不久。

(注1,原著中曹公对贾家之外描写不多,只能从侧面了解,好多都是后人分析,像原著中皇家姓氏,因为原著中,北静王水溶姓水,而东平郡王姓穆,所以按照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来对比的话。皇家居中,属土,取谐音,姓徒。

十二侯描写的也不全,像什么锦乡侯之类,所以书中如果写到,只能自己杜撰。就像八公中没有说第一代缮国公姓名,只知道姓石。

肯定会有杠精说,红楼写的是清朝,其实原著确实影射的有点像清朝康雍乾三代的事情,但有些地方又有点像明朝。

本人对辫子朝,奴才主子那一套实在恶心,所以本书是汉人王朝。

毕竟是小说,对红楼我大概看过一些,有些描写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第二章 回府

穆栩心里将原著与现实进行着对比,不多时队伍便来到神京城下。

远远看见有队伍来到外城门,守门官每天迎来送往,早练出了一副火眼金睛。看着队伍里的上百名铁骑,心下猜测是哪家达官显贵。

腿下也不敢怠慢,赶紧带人迎了上来。

不等穆栩吩咐,自有家将上前,说明身份。

城门官急忙命人控制城门口进出的商贩百姓,亲自将队伍送进城门。

进入城中,大概两柱香时间,队伍又进入内城,相比外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内城就安静多了,行人也少了许多。

不多时队伍便来到了,位于皇城脚下永安街上的东平郡王府。

只见府门大开,管家吴来带领家丁早已候在门口。看到穆栩,吴来赶紧快步来到马前行礼:

“世子爷,您总算到了,再不回来,太妃都快等不及了,一路上王妃和世子可曾安好?”

将马缰递给家丁,翻身下马,扶起吴来。

“吴叔哪来这么多礼,你年纪这么大了,有什么事吩咐下边人做就是,何必早早等候在这。路上一切平安,祖母身体可好,府里没什么事情吧?”

吴来祖上几代人都在东平郡王府当差,所以对穆家人格外亲近,听到穆栩发问,赶紧回道:

“瞧世子爷说的,我老吴从小服侍老王爷到现在,几十年了早习惯了。再说府上有老太妃坐镇,哪里能有什么事情。只是世子一向不在,府里格外安静,太妃身体安康,也不爱见外客。每日都要礼佛,保佑王爷和世子爷平安”。

说着便赶紧吩咐下去,让家丁领着王妃车架往后院而去,又安排人带随行的家将绕道去王府后街安置。自己则陪同穆栩从正门进入府里。

穆栩一边和吴来闲聊,一边朝府里行去,路上来来往往的下人都向他行礼。

刚走过前院照壁,来到府里正堂,寿辉堂前,就听见传来一声呼喊,“我的乖孙在哪,快让我看看瘦了没有。”

穆栩一听就就知道是自己祖母到了,心下感动,赶紧迎过去。

只见一个满头银丝,身穿华服的老太太,在一群嬷嬷和小丫头的搀扶下向正堂急步而来。

看到祖母,穆栩不敢怠慢,冲到跟前,跪下行礼,

“不孝孙儿向祖母问安。”

不等他磕头,张太妃一把拉住他,将穆栩拉进怀里,拍了拍他的后背,又抬头看着比自己还要高的孙儿,伸手抚摸他的脸庞。含着泪道:

“乖孙儿,长高了,也瘦了,肯定在辽东吃了不少苦吧,可想死祖母了。”

看着老太太流泪,穆栩也感动非常,赶紧给祖母拭泪。虽然他在京城府里待的时间不多,可他这位祖母对他的疼爱还要超过他的母亲,有什么好东西,稀奇的玩意儿,都要差人送去辽东给他。所以哪怕再世为人,他心里也将这位老人当做自己最亲的人了。

“祖母说的什么话,孙儿这是长高了,哪里瘦了。孙儿在辽东,和父亲也时刻思念祖母”。

一边说着体己话,亲手从扶着老太太的丫头手里接过老太太,自己扶着。

“好,好,是祖母说错话了,我的乖孙长大了,”张太妃含笑看着自己孙儿和自己亲近,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祖母身体可还安康,孙儿从辽东给祖母带了几支百年人参,回头请御医来,好给祖母配药”。

“好,我的乖孙真孝顺,可比你那个爹强多了,这么些年才回来过几次,也不怕他老娘哪天去了。”

看祖母嘴里说着儿子不是,眼里却含着光,穆栩哪还不知道,这老太太常年一个人守在京城偌大的府邸,除了身边的下人,一个亲人也不在身边,这是想儿子了,赶紧安慰道:

“祖母说什么呢,孙儿还等着将来祖母给给孙儿带重孙子呢,祖母肯定长命百岁”。接着不等老太太说什么又道:

“再说父亲也是时刻牵挂着祖母,只是辽东军务繁忙,无旨又不得随意离开封地,回来前,父亲还叮嘱我,在京好好替他尽孝,要是父亲听到您这么说,父亲还不指定怎么伤心呢!”

张太妃一听孙儿这般说,果然转忧为喜,点头道:

“好,祖母一定等着抱我的重孙子。嗨,你们这一走,靖儿一个在辽东,也不知道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见这老太太刚还嫌弃儿子,这会儿又担心上了,穆栩赶紧朝旁边的陈嬷嬷使了个颜色。

陈嬷嬷伺候老太妃几十年了,人老成精,哪还不知道穆栩的意思。赶紧打岔:

“太妃,世子一路舟车劳顿,还是先让世子去梳洗一番,我们去松鹤堂等着世子用晚膳。以后日子长着呢,您啊,有的是时间和世子亲近。”

果然是最了解张太妃的,陈嬷嬷这么一说,张太妃连忙吩咐身边的贴身丫头:

“春桃,世子院子里安排好了吗,现在那边是谁在照看着?”

只见一个穿着绿青色长裙,长相秀丽,年纪比旁的小丫头稍大的女子,先向张太妃微福一礼,又朝穆栩行了一礼,这才回道,

“回太妃的话,世子先前住过的朝晖院已经安置妥当。从前的几个丫头因为年纪大了,太妃慈悲,放她们回家了,现在那边是绿柳带着几个丫头照看着。”说着又问穆栩,

“世子可从辽东带了身边熟悉的丫头,可需要重新安排?”

穆栩倒还记得春桃,十岁回京时,还记得这姑娘和绿柳一起服侍过自己,当时她们还只是老太妃身边的二等丫头。所以也没客气,

“春桃姐姐看着安排就好是,我也不爱身边那么多人服侍,所以回京也没带什么丫头,不用重新安排了。”

还没等春桃回话,张太妃就拍了拍他的胳膊,

“你这孩子,这么多年还这么怪,哪个大家公子身边没几个体己人,你母亲也由着你,看我回头不说她才怪。”

穆栩连忙讨扰,

返回目录1/2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