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第178节

高求没办法对付梁山好汉,那费劲千辛万苦逃回来的刘梦龙、项元镇二人,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出气筒。被其以作战不力为由,当场下了大狱,准备万不得已之时,用这两人做替罪羊。

虽说可以将罪名推到刘梦龙他们头上,但高求心下也明白,这次出兵可是寄托着赵官家极大的希望,若是就这般大败而归,自己多半吃不了兜着走。

一时之间,高求是越想越怕,又不敢回京,只好每日在济州城内借酒消愁。偏偏梁山大军还不消停,隔上三五日,就来济州城下耀武耀威的挑战,把个高求折腾的常常一日三惊,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去。

直到半月之后,收到蔡京的回信,高求总算是松了口气。原来蔡京在信上给其出了一个主意,让高求向赵官家写个奏表,慌称天气炎热,士兵爆发疫病,权且罢战退兵。

高求依计而行,当日就写了奏折送到东京。有蔡京在朝中为他上下遮掩,赵官家果然并未责怪,不但同意退兵,甚至还派了御医来,关心高求的身体状况,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高求应该感到庆幸,今番他本该全军覆没的。要不是梁山兵少,再加上许贯忠不想太过刺激朝廷,他根本就没这么容易逃出生天。

……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等穆栩收到许贯忠发来的具体战报时,已是一个月之后。

这一段时日,穆栩当然不会就此闲着,在与田虎达成盟约,解除了来自西南两个方向的后顾之忧后。他立即命关胜从太平驿出兵,进占威胜军州,他本人则率领主力大军,攻打辽州。

之所以会如此急切,是因为穆栩考虑到,前番威胜军和平定军两路人马,在镇压田虎叛乱时,已经全军覆灭。

也就是说,威胜、平定二州目前并无多少守卫力量,穆栩当然不可能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由关胜帅一支偏师,去取威胜,自是手到擒来之事。而只要穆栩这边,可以在短时间内攻陷辽州,位于辽州以北的平定,也可以顺势收入囊中。到了那个时候,便可从东南两面包围太原府,赶在田虎前面取了那里。

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目标,穆栩近两个月以来,可谓是衣不卸甲,每日里都吃住在军营中。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穆栩收到梁山战报的前一日,他已带兵先后攻下了灵石、介休、平遥、祁县、太谷、榆次,与攻下和顺、昔阳等地的林冲、花荣会师于寿阳城下。

见到梁山大军如此锐利的兵锋,那寿阳知府倒挺有自知之明,在穆栩下令攻城之前,便早一步弃城而走,只留下一座毫不设防的城池。

面对此等送上门的大礼,穆栩岂有不欣然笑纳之理。当即就指挥大军进城,随后下令全军修整三日。

次日,寿阳知府官邸书房。穆栩倚靠在一张软榻之上,手里拿着许贯忠送来的战报,懒洋洋的看着,不时轻皱眉头。

端着一碗鸡汤进来的琼英,看到穆栩这个样子,不禁好奇道,“官人何事忧愁,难道是为了威胜的战事?”

穆栩摇了摇头,回道,“非也,日前我已收到关胜送来的消息,威胜州早已拿下,我是在担心梁山那边。”

琼英没有去过梁山,但也知道那里对穆栩意味着什么,忙问,“可是那里出了大事?”

穆栩并未回答,顺手将军报递给琼英,示意她自己观看。

琼英反复看了好几遍,待确认没有问题后,愈发觉得摸不着头脑,不解道,

“这上面说,以不到三万人马,击溃了朝廷十三万大军,光是俘虏就抓了不下四万,如此天大的喜事,官人怎的还愁眉不展?”

穆栩口中解释道,“我本来打算,待占据辽州以后,就再调拨一部分梁山大军来河东,为下一步攻打太原府做准备。但今番大破官兵,恐怕朝廷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如此一来,此事就只能推后了。”

琼英闻言,笑着安慰道,“若官人是担心田虎先一步取了太原,那倒大可不必,依妾身之见,他取汾州怕是都要费劲九牛二虎之力。”

“此话怎讲?”

琼英说道,“妾身父女追随田虎日久,所以再清楚不过他的底细了。他看似有近十万大军,可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的人马,也就起家时的那三万多人。

可官人莫要忘了,田虎已占据绛州、泽州、晋州三地,目下还在攻打慈州,等再打下这里,那就是四州之地。这些地盘,总要分兵驻守吧?在新编练的大军没有形成战力之前,田虎哪里还有余力再对外扩张?”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语惊醒

听了琼英这话,穆栩一下就去了心头大事,当即就喜道,“多谢娘子为我解惑,若是如此的话,那我就有了大把时间,可以从容布置其后之事矣。”

被穆栩这般一夸,琼英极为高兴,脸上不禁露出笑意,赶忙将鸡汤送到穆栩眼前,催促道,“快趁热用些,厨房炖了一上午了。”

穆栩端起碗来,三两口就把鸡汤喝完,正要开口说些什么,就听门外有亲兵报道,“寨主,林教头求见!”

闻言,穆栩一面命人请林冲进来,一面摇头失笑道,“这林教头怕是听到梁山来了消息,特意来打探高求情况的。”

果然林冲方一进门,向穆栩、琼英见过礼,就立即问起高求是否被擒获。

穆栩已从信上知道,许贯忠有意放了高求一马,也理解他的作为。因而此刻听林冲问起,他故作遗憾道,

“让教头失望了,那厮极为贪生怕死,眼见兵败,就径自逃了。”

见林冲面有失望,穆栩只好安慰道,“教头休要沮丧,那厮打了这么大个败仗,回京之后,哪里会有他的好果子吃?”

林冲并非不知好歹之人,只是今日突然从花荣嘴里得知,高求征讨梁山泊,被许贯忠一行杀的大败亏输,一时没有忍住,遂跑来询问穆栩。

此时听到穆栩安慰的话,再看到房里还有琼英在,他立时反应过来,此举有些孟浪,赶忙向二人告罪一声,就要告辞离去。

不想走至门口,便被穆栩叫住,只听他道,“教头下去后,通知众兄弟明日来见我,我有事情要说。”

琼英以为穆栩还要接着出兵,所以待林冲退下,她便急忙出言劝说道,“官人,连续征战月余,大军早已是兵困马乏,如今不宜再战,莫如多修整一段时日如何?”

穆栩一愣,随即就明白琼英应该是误会了,遂笑着说道,

“娘子放心,我怎会不知这个道理?召他们来,是为了安排各地驻防,顺便商议一下招兵事宜。”

琼英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道,“官人见谅,妾身多言了。”

穆栩摆了摆手,浑不在意道,“娘子这是哪里的话,你也是好心提醒于我,我怎会怪你!”

说到这里,他瞧着琼英那张娇艳的脸蛋,忽然想起一事,忙问,“最近你父亲可有来信?”

琼英摇头道,“没有,父亲上次来信还是月前,官人可是找他有事?”

穆栩想了下,回道,“我收到东京来的线报,朝廷准备调西军来河东平乱。”

“官人是担心田虎不能抵挡?”琼英十分聪慧,一下就猜到了穆栩的心思。

“不错,依你之前所说,田虎只顾一心扩充实力,旗下必是良莠不齐,如此一来,怎么能挡住西军锋锐?”

“那我们要不要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田虎?”

穆栩迟疑了半晌,终于决断道,“还是得通知一下这厮,免得他让童贯打个措手不及。若是他一下败了,那就该我等来承受西军兵锋,这会影响我的后续大计。”

“那妾身这就给父亲去信,让他将此事告诉田虎。”

穆栩却拦住琼英,说道,“不妥,这事不能经你父亲之手,否则会惹得田虎怀疑。罢了,我明日差个正式使节,光明正大走上一遭吧。”

琼英一想也是,便不再纠结这件事情,转而询问穆栩道,“依照咱们两家的盟约,一旦田虎受到朝廷攻击,我们也该出兵援助的,不知官人可有章程?”

穆栩捏了捏眉心,叹道,“我正头疼此事呢!不管是出于盟约也好,还是出于实际考虑也罢,田虎目前都不能垮台,若是没有了他,朝廷就可腾出手来,专心对付我等了。可是…”

虽然穆栩没有继续往下说,但琼英已然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

说白了就是,穆栩愿意救援田虎,又不愿意出太多力,白白为其消耗自家兵力。

琼英接下来的举动,深刻提现了一句俗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毕竟不久之前,她还在为田虎效力,现在嫁给穆栩后,她立刻就为自家夫君出起了主意,只听她道,

“官人既然要派人通知田虎,那也算仁至义尽了。至于后面之事,那好办的很,可屯一支兵马在晋州附近,待田虎支撑不住时,再出手帮他一把,谅他到时也无话可说!”

“娘子与我想到一处去了,只是这中间的度,实在不好把握。去早了不行,去晚了也不行,还要能堵住田虎一方的嘴,着实让人为难。”

琼英建议道,“官人不如派朱军师和乐先生中的一人去,再调拨一支马军供其差遣,想来结果定不会让官人失望。”

穆栩苦笑道,“我何尝不知,派他们可安枕无忧。但自从据有了这三州之地,到处都离不得人,总不能事事都由我亲自处理吧,那非得将我累死不可!”

琼英听得这话,便来到穆栩身后,一边为他揉着太阳穴,一边用清脆的声音抱怨道,

“说来说去,还是你们汉人里的文士太过矫情。分明已经投降了,却还要玩那一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

依妾身之见,官人不如学那大宋朝廷,也来个开科举士,将那些尸位裹素之辈换了,全部关进大牢,看他们还敢不敢嚣张!”

穆栩靠在琼英怀里,闭着眼睛说道,“我当然想要开科举士,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一来,如今咱们控制的地盘还太小。二来,若我真这般做,势必引的天下侧目,大宋朝廷肯定要全力来剿灭我,太过得不偿失!”

“那官人为何不换个名头,这样不就可以掩人耳目了吗?”

琼英此话可谓是振聋发聩,一语惊醒了梦中人,穆栩腾的站起身来,将琼英抱起,在地上转了几圈。

过了好一会,他才将面红耳赤的琼英放下,笑道,“亏的娘子提醒,我竟然不知不觉钻了牛角尖!”

说着,他兴奋的在书房走来走去,口中还自语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完全可以彷照后世考公务员的法子,招揽一些落魄学子和专业人才,为我所用。”

好在琼英此时尚晕淘淘的,没有听清穆栩嘴里全部的话,只听到什么公务员之类。于是,她便蹙着好看的眉头问道,“官人说的公务员是什么?”

穆栩先是一怔,然后眼珠一转,敷衍道,“哦,这个是南方那边对衙门小吏的称呼,娘子休要在意!”

第一百二十八章 方腊造反

经琼英这一提醒,穆栩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或许是由于在古代生活久了,导致他的想法开始逐渐向古人靠拢,大多数时候思维也不自觉有些僵化。

就拿缺少底层管理人员这件事来说,他从一开始的思路就大错特错。

根本不该对那些有功名的士人抱有期望,真正应该做的,是拉拢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屡试不中的家伙。

只因站在前者的角度而言,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人家是没有理由抛弃到手的荣华富贵,选择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去跟着他造反的。

但后者则不同,这些人渴望出人头地,却又挤不过科举这座独木桥。进不能跻身统治阶层,退不愿与庶民为伍,处境尤为尴尬。

并且拉拢后者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数量,考中一个进士的难度,远远高于考上清华北大。

这还真不是在胡说,就以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来举例,那年有一万四千五百六十二名举人参加科举,最后录取了二百一十九名进士。

这概率是多少?是百分之一点五。但请别忘了,这里只说的是举人,还未算上数目尤为庞大的,州试中的秀才以及乡试中的童生。一旦将那些人算进去,每次科举的录取率,怕是连万分之一都没有。

在这种现实之下,考不上功名,或是被拦在科举门槛外的读书人,到底会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若是运作得当,这些人里只要有百分之一愿为他穆栩效力,还怕没人去治理地方吗?

想明白这点,穆栩不再迟疑,随即就命人将朱武连夜请来,与其商议此事。

朱武到来后,从穆栩口中听到这个办法,立时惊为天人,忙不迭的表示了赞同之意。毕竟他也曾是个读书人,可太清楚那些人的所思所想了。

他十分确信,面对这个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些快被科举逼疯的家伙,是不会去拒绝的。

当夜,两个人就秉烛夜谈,将此事该如何操作,考试内容又是什么,正式确认了下来。

经过一番讨论,为了避免刺激到朝廷,他们将这个另类的科考定名为举才试。

不过在说到考试的内容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朱武想得是老一套,准备继续考四书五经,但这个提议方一出口,就被穆栩断然拒绝。

穆栩给出的理由有两个。首先,此次选拔的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不需要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也没那个闲功夫,去招来一群做学问的,然后再二次培养他们。

其次,这一回的举才试,穆栩打算开历代之先河,他不单单想要选治理地方的政治人才,还想录取些别的行业的人才。比如算学、法家、墨家、农家、纵横家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穆栩的举才试,又可以叫百家试。但他之所以没有定下这个名字,是不想因为一个名头,而得罪那些传统的儒家读书人。

朱武倒也不是迂腐之人,先时心中不能理解,在经过穆栩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后,总算是可以勉强接受。

不过朱武还是提出了一些异议,就听他道,

“寨主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只是如此行事,未免有些太过激进。以小可之见,莫如在选拔百家人才时,先许以厚利,而不授予官职。”

见穆栩面现踌躇,朱武接着劝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便是历代正统。寨主今日虽以举才试为名,但难以掩盖恢复百家争鸣的想法。若一意孤行,恐怕会惹得天下读书人群情而攻,到时如之奈何?”

穆栩闻言沉默许久,发现他确实有些想当然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罢了,依军师所言便是。”想了许久,穆栩有些意兴阑珊的摆摆手,到底同意了朱武的说法。

朱武见好就收,赶忙转移话题道,“寨主,不知这举才试何时举行?”

穆栩回道,“先以隆德府为试点,尝试一番效果再说。若没有什么大问题,待咱们在河东站稳脚跟后,就全面推行。”

朱武点头称是,然后看了下书房外面的天色,说道,“马上就要天亮,寨主不妨今日歇息,明日再召众兄弟议事如何?”

穆栩摇了摇头,“无妨,我一向康健,哪怕多熬几夜,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倒是军师你,平日需要多注意身体才是。”

首节上一节178/2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