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139节

第233章许兴归附

第二天清晨,五人又来到茅庐前,同样,宁皇敲开门。

小童颤微微的道:“主人访友未归,请诸位下次再来。”

这时,连两位阁臣也有点挂不住脸了,脸色也变了,镇国公黑着脸,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孙修忙道:“要注意我们来干什么的。”

宁皇压下心里的怒火,“请告知许公,我们明天再来。”

几人回身,来到一棵碗口大的树前,镇国公一拳,树分成两截,以泄其愤。

宁皇看了镇国公一眼,也没说什么。看来,许兴这次玩的有点过了。

在茅庐的后山上,许兴看到此情此景,也是不停的擦汗。心中苦笑,乐安侯,你这哪是包装?分明是把我全家往死里整啊!

五人回去的路上,孙修道:“皇上不必生气,大才之人必有其特殊之处,比如我。”

宁皇等众人看着孙修,不禁点点头。他确实特殊,非常的特殊。

又道:“第一次他拿到了拜帖,如果马上拜见皇上,说明此人是沽名钓誉之辈,他只是想让皇上亲自邀他而已。

如果不见,说明他是真的是忠臣不侍二主。

第二次他还是不见,那就真正的说明他确实是一位忠臣。

但第三次不见,那就说明此人是愚忠之辈,必须斩杀,不然他若有机会,肯定会为钱家复国。”

众人一惊,想想确实如此。

镇国公道:“若是他明天见了呢?”

“那就说明,他为皇上的诚意而感动,愿意出山为皇上效力,也说明,他也不是那种顽固之人,也懂得顺大势而为。”

众人听了,皆点头称是。

孙修一顿忽悠,见他们都冷静下来,松了一口气,差点弄砸了。

要是皇上回去越想越气,让镇国公将许兴砍了,那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三天,敲开门后,小童开门道:“主人已在草庐等候多时。”

镇国公握着刀柄的手,松开了。估计这小童再说一句不见,镇国公立刻就会冲入屋中,将许兴斩杀。

众人进了院门,许兴正在门前,一揖手道:“参见宁皇。”

宁皇上前,“许公不必多礼。”

许兴对众人道:“请。”

“请。”

众人进入草庐,各自坐下,小童泡好茶后,许兴道:“宁皇何必对我这亡国之人如此厚爱,让我实在惭愧。”

“许公何故说自己乃亡国之人,那分明是受钱家蒙蔽,你本来就是宁朝之臣。”

许兴一顿,“哎,我已不想混迹官场,不问朝堂之事,只愿老死林中,宁皇请回吧!”

镇国公手又摸上了刀柄,刚要大喝一声,将许兴斩于刀下。

孙修厉声喝道:“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

而许公你,何作此女儿态。只愿混迹山林?

当今之势,五国并立,我华族有三,但力量分散。然北有大敌,一但南下,生民涂炭,哀鸿遍野。

当此时,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我等大夫丈当辅佐宁皇,统一华族,以抗北方大敌,让我华族立于华章之巅。

而你,却想着你的名声,抱着忠臣不侍二主的名头不放,而不想我华族正处于危亡之中。”

孙修一喝,许兴脸色大变,身上大汗淋漓。边上的人也为孙修的喝声,而惊讶!

许兴突然跪下,向宁皇行叩拜大礼,“皇上,臣为乐安侯之语所惊醒,他说的不错。

大夫丈当辅佐宁皇,统一华族,以抗北方大敌,让我华族立于华章之巅。”

宁皇大喜,他听到许兴的称呼,知道许兴答应出山了。

忙扶他起身,“愿我等共勉。”

“皇上。”

“许爱卿。”

两人四目相对,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眼中一片激动之色。

孙修咳嗽一声,两人分开,分别坐下。

宁皇道:“许爱卿,在五国并立之际,何以教我?”

许兴考虑了一下道:“此时,应当迅速将南越融入宁朝之中,增强国力。

先将南越分为两州,凌南州,建昌州。大力提拔年轻官员,与北方之官员比例应持平,以让南越士民安心。

休养民力之后,才能西征西川,统一西川。而不能想着挟灭南越之势,征服西川。”

“为何?”宁皇有些不甘心的道。因为他确实想一鼓作气拿下西川。

“征南越,神策军进攻虽然顺利,但也受了损失,勉强再征西川,就是顺利,也会大伤元气。

北方的凉朝也不会坐视不理我们吞并西川。到时,大伤元气的神策军是顶不住倾国而来的凉朝精骑。”

镇国公和两位阁臣点点头。

孙修接了一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宁皇想了想,也不得不认为很有道理。

许兴又道:“只要修养几年,兵精精足,征西川,不是难事。”

“噢!”众人皆惊。

许兴喝了口茶道:“西川乃天府之国,精食,矿产,等物品,应有尽有,很难通过经济方面所征服。但他们缺了一个必需品,盐。”

张嗣成道:“许公,西川可不缺盐,每年还向我朝贩卖大量精盐。”

“可这盐不在西川腹地,他在离南越边境不远处。因为西川和南越一贯交好,所以,那里的陆新城城墙不高,防守士兵也不多。”

说到此,许兴停了下来。

但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韦彦道:“皇上,此乃兵家必争之地。将他拿下,就会让西川陷入缺盐的境地。

那时,我们逐步抬高盐价,就会榨干他们的国库。”

众人一听,这许兴真毒,就此一招,就掐住了西川的脖子。

好在此人已是宁朝之臣,不然此等人就是在野,也让人睡不着觉。

许兴又道:“西川人还有一个特点,不知你们有没有想过。”

众人互视,皆摇摇头,表示不知。

“就是内战外行,外战内行。你们想想。华族内战历史上,西川哥有著名的军团吗!

没有,反而是华族统一后,对外战争时,西川就会出来几个相当能打的军团。

如果那些年,没有西川出来的那些军团,华族早已被灭族了。

这也不知为何,大概是西川人的宿命。

所谓,天下已乱,川未乱。天下已定,川未平。

所以,只要攻破石牌关,剑侠关,兵临锦官城,西川军心民心就会崩溃,不战而降。”

第234章 张若不好妒

宁皇心中十分欣慰,有了许兴,不但南越能够更快的融于宁朝,还制定出了灭西川的战略计划。

看来,南越不是没有人才,只是钱宗不会用而已。

“许爱卿,朕封你为凌南州巡抚,治所巨阙城。何如?”

许兴跪道:“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道:“恭喜皇上获得英才。”

他们回去之后,就传出了宁皇三顾茅庐的佳话。这下,不但宁皇得到了求贤若渴的名声,也让许兴得到了天下大才的声誉。

南越贤才看到了宁皇的诚意,也都纷纷出仕。

不久,宁皇下了圣旨,将南越分为两州,分别以许兴,石书礼为巡抚。

南锡长为两州的博士,负责科举,教化。

并让南方军移驻凌南、建昌两州以防蛮族。

镇国公也下令让新任征南将军曾宣,伺机攻占陆新城,让西川人知道什么是淡食之苦。

而崔家那些人,宁皇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却对如何封赏他们,却只字不提,让崔家等人,大呼上当。

可手上无兵无权,在南越名声也臭了,对此情景也是无可奈何。

以后的几天,宁皇接见南越各地的官员,好生抚慰,让那些官员安心牧民。

并对南越举子保证,南越的功名,宁朝同样承认,这让举子们也定下心来。

等到南越安定,宁皇这才回返京城。

孙修回到府中,乐安侯府可是张灯结彩,恭喜侯爷得胜而归。

孙修抱着女儿,这可是他两世为人。第一个后代,还是一个小棉袄,令他喜不自胜。

张若见孙修如此高兴,也安下心来。她害怕自己生了个女儿,会让相公不高兴,看来自己多虑了。

但她的的心中,却有股酸气。原来她听到京中传诵一首诗,传言是孙修为王家小姐王望舒所作。

这首诗也是描写女人之美,和若神赋不相上下,让她中醋意大盛,本想好好的跟孙修聊聊。

可前几天她收到父亲张嗣成的一封信。信中将王家要想让女儿嫁过去的事说了一遍,并将其中对孙修的好处一一说明,让张若不必阻挡。

张若看了此信,明白这对孙修是好事。但心中还是有些不愿,谁会让自己丈夫娶另外的女人呢?

这可不是纳妾,这是王家的嫡出小组,虽然名义上是做小,可谁又能把她当小呢?进入乐安侯府,待遇自然是和正妻一样。

但她心中安慰的是,王望舒在孙修面前晃了两月,孙修都没有下手,看来他真的是改了好色的毛病。

要是以前,两月?两天估计他都忍不住。要知道,王望舒也是京城四大美人之一啊!相貌可不比张若差。

弄得王家没办法,才采取迂回战法,从张若这下手了。

张若有些无奈,在家族问题上,作为正妻,她不能好妒。

特别是在这件事上,这可不是娶个女人的问题,这是孙、王、张三家,联姻的问题了。

张若妥协了,只得回信答应不再阻拦,把一切交给孙修自己决定。

她最大的优势,就是她已经为孙修产下了一女,如果再度怀孕的话,优势岂不更大。

首节上一节139/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