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第45节

听说昨天有四位战士牺牲,还有十三位战士受伤,他必须对伤员立即实施救治。

经过这段时间的医治实践,徐远山知道这种战场上受伤救治是越早越好,好在通勤排的7位女兵也就是当初第二批的女徒弟已经能帮助一些如验血、输血、包扎等辅助工作。

等到徐远山做完手术,刘震和1营长权志中已经带着红军北上部队过来,等候了差不多两小时。

其中最后三个手术是随北上部队一起行动的赵石尔协助完成。

分到224团的柳依依和赵石尔,当224团分兵的时候,两人同样分开了,柳依依随韩先楚部行动,而赵石尔就跟随刘震的北上部队行动。

这些小医生在红军部队都成了宝贝,每人都配了一名警卫员,还有专门的马匹。

徐远山先听刘震和权志中讲述这些天的情况,估计两人听人说过龙组部队“回马枪”反击战术。

刘震说道:“马家军的骑兵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贴着我们,北上部队行踪始终被他们掌握,弄得我们寸步难行,还好龙组部队有反击手段,今后也不怕马家军的骑兵追击了。”

徐远山给刘震、权志中通报了当前周围的敌情:“马家军三十五骑兵师全部被调动过来了,其中104旅在我们这片山区的西边,而103旅在东边,只有少量部队进山,大部分还是在山外布置,另外国民党37军毛炳文部已调到西安,有一个师经长武准备进驻平凉,估计三天后抵达。你们有什么打算没有?”

刘震说道:“我和权营长原来商量过是准备原路打回去,其中两个原因:一是已经把三十五师调动回来了;二是无法摆脱马家军骑兵的跟踪。现在既然龙组部队有能力摆脱敌人骑兵的追击,37军毛炳文部还有三天才能抵达平凉,我考虑后还是觉得出山搞一家伙,否则我们在山里只是白走一圈回去,真是有点不甘心,而且新兵也没有得到锻炼。徐先生你的意见呢?”

徐远山从桌子上拿过地图,看了看后才说道:“离我们现在二十多公里东南位置关山脚下,有一个较大镇西华镇,而且西华镇离东边的华亭县城还不到10公里,我们突然拿下这个镇,然后退缩三公里,到山口外两公里处,在这里准备一个预设战场,和马家军骑兵部队做上一场,最后退到山里继续打游击或者南下返回根据地。你们觉得这个计划是否可行?”

刘震反问道:“徐先生这是给马家军骑兵队一个错觉,就是认为还有两公里距离才能进山,所以对方骑兵觉得在这两个公里有保握把我们拦在山外?”

徐远山说道:“是啊,我们拿下西华镇后,利用现有的马匹,先把缴获的粮食和物资搬运到这两公里的地方,然后建立阻击阵地掩护马队继续把粮食和物资往山里运,敌人不来我们就把这些粮食储藏在附近的密营,然后再瞅机会攻别的镇,有了粮食和物资我们可以和敌人继续在这个山区周旋半个多月。”

刘震也看了看地图,对徐远山的想法表示赞同:“如果突然出击西华镇,这山区其它方向的敌人根本就来不及过来,再安排破袭准备工作更是后路无忧,就算吊不上敌人,也是对敌人形成一次巨震,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徐远山又说出另一个可能:“如果在山口外吊上敌人,会使得敌人恼羞成怒,结果就是大军包围这个山区,或者我们返回西山根据地的时候,后面可能会跟过来两、三师。”

听到徐远山说出了这种可能,刘震更是意气风发:“我还巴不得敌人围过来越多越好,这山区里他们又无法展开兵力,有徐先生的帮助我们红军也不怕围困,而且吸引敌人越多,其它红军部队压力更能减轻。干了!”

徐远山说道:“哪就这样定下来,今天所有战士就在这里休息,吃好睡好,今天每人发给一斤的卤肉,我和刘改文带上一个排骑马把周围的山路进行破坏,让敌人大部队不能快速通过,后面打游击也不怕他们。明天凌晨1时全体吃一顿好后连夜出发,天亮前大部队突袭西华镇,另派一队在山口外设陷阱,好好准备和马家军做一场。”

最后徐远山又询问刘震:“上次的炸药有没有带过来?”

刘震说道:“你提醒后,我们这次还带来两百斤。”

徐远山一听就笑了:“那就交给我,他们马家军不来就罢了,如果真来了,嘿嘿……”

徐远山最后的笑中,让权志中听起来总觉得有些异样,不过徐远山年龄都比他们大许多,不说刘震20岁,权志忠自己也没有到19岁呢。

所以,权志忠虽然有些奇怪,但也不好意思问。

原来,徐远山这时突然想到电影《地雷战》,那些民兵弄得石雷装得还是黑火药,而现在不说龙组部队带的炸药,北上部队还有两百斤,这就够了。

这都是军用炸药,所以他情不自禁笑了起来。

第六十七章红军杀出深山(2)

现在的民国时空,中央红军北上进入甘肃比原时空的9月中旬提前了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甚为关键,拯救了两千多名中央红军的战士。

众所周知,中央红军到达川西的一万名红军战士,是中央苏区撤出时八万红军幸存精华,也是革命信仰最为坚定、战斗力最强的红军杰出战士。

原来时空在川西的中央红军,由于通讯联络中断,无法了解到陕、甘、宁等地革命发展情况,中央与张国焘分裂分子斗争也进入白热化,因此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在川西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

何去何从,这关系到红军的命运,更是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命运,也是后来有关记载称之为“红军最为灰暗的时期”。

川西本身就是缺乏粮食地区,六万以上的大军在此停留,毫无意义消耗掉所携带的军粮,等到粮尽之时在教员力主之下中央果断让中央红军先独立北上。

后来中国革命历史证明,这是多么英明的决策。

但正因为缺少粮食和物资,中央红军在随后过草地翻雪山时,许多英勇杰出的战士倒下再无法起来,这也是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仅有七千多人的原因。

这个民国时空,由于和红二十五军联系上,中央更早时间了解到陕、甘、宁及川北的革命情况,不仅提前半个多月出发,途中还有维持部队的军粮,而且知道后面又有大批资金支持,后勤也舍得在沿途用银元购买粮食和肉食。

所以这一万人的中央红军几乎没有多少人员损失就进入了甘肃南部。

中央红军攻下天险腊子口后,来到甘肃省宕昌县一个富庶的小镇哈达铺。

哈达铺位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交汇处,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牛羊成群,还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商号林立,贸易繁华。

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后有天险腊子口堵住追兵,哈达铺因为交通不便四处没有敌情,再根据甘肃、陕北现在革命斗争的局势,中央决定在此进行十天以上的休整。

长期在荒山野岭跋涉的中央红军,在哈达铺终于有了养精蓄锐的机会和条件。

一个在军队历史上独特又实在的口号,在哈达铺红军政治部里诞生并飞快传达:大家要食得好!

于是红军战士中流传了“雪山草地苦刚完,哈达锅盔香又香”。

后来党史记载下有关内容:“在哈达铺镇停留的这段时间,红军部队急需的大量物资和粮食得到了补充,战士们得以休整。因此,哈达铺被叫作长征路上的红色加油站。”

这支红军的精华部队,在这里得到了恢复并强大起来。

当然,这次中央红军在哈达铺得到休整和恢复,就是红二十五军全体指战员的努力,由于红二十五军得到徐远山提供电台众多,中央掌握了各处战斗的情况,其中由韩先楚和刘震率领的224团尤为突出。

创立一个根据地并壮大了红军队伍,一个团的兵力差不多是中央红军的三分之一。

留在西山根据地北边陇县地区的韩先楚部,采用灵活作战方式,三战三捷,消灭了东北军110师杨德新629团的三个连,缴获各类枪支近三百支,自身伤亡还不足三十人,部队发展到1800多人。

而挺进六盘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的刘震1000人的北上部队和300余人的徐远山龙组部队,虽然部队没有得到发展,但损失极少不说,同样消灭了马家军三百余人。

关键是西山根据地韩先楚部牵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超过了三个师以上,而刘震部牵制国民党军队两个师以上,其中还有一个是机动能力最强的马家军骑兵师。

要知道,现在牵制敌人五个师以上兵力的这支红军部队,一个月前还仅仅是红二十五军的一个主力营而已。

只有徐远山知道这就是两是员开国上将底蕴,给予他们舞台后,指挥和管理才华自然四射光芒。

至于说能得到和徐远山合作机会,那真是气运随身。

徐远山要打双石铺镇时,他们1营是离得最近,虽然没有赶上双石铺镇战斗,却有机会一起进攻凤州。

到进攻天水城也是一样,能配合龙组部队用偷袭方式攻下城墙的也是他们1营最合适,打下天水城后1营和龙组部队东去阻击宝鸡敌人援兵,建立起西山根据地。

这都是一步一步顺势发展,却又是天然巧合。

韩先楚智勇双全,刘震同样智勇双全,所以北上部队和龙组部队决定8月28日全体休整,29日凌晨零时动身,连夜点火把赶路,,奔袭关山脚下的西华镇。

西华镇地处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三角形状的川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山川兼有,西华镇旁有一条小河叫红崖河。

也是陇东较为富裕的一个大镇。

自从西面六盘山脉出现红军后,西华镇就驻守有马家军三十五师103旅208团的一个连。

镇外有土围子,不过在龙组部队帮助下,红军天亮前趁夜色顺利拿下了整个镇子,缴获马家军士兵和团丁枪枝两百多支。

至此,224团北上部队终于做到了人手拥有一支枪。

西华镇有三户大地主,红军不仅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烧毁了所有账本地契,并经调查后对其中两名劣迹斑斑,手沾穷人鲜血的地主进行枪决。

担心分发粮食当地百姓不敢领,把少部分的粮食分装到无数个袋子直接扔到老百姓的家中。

最后大部分粮食装上收集来的大车,就用这三户大地主家的牛、马套上拉走,车子不够了就直接让牛、马驮着走。

西华镇因为地理条件原因,这三户大地主都养殖有不少的牛、马、羊。

刘震搞过根据地建设,知道牛、马、羊都是农村农户的重要财产,在游击区分发这些牛、马、羊,百姓是不敢接收,就算收了红军走后也会自动交还地主家。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牛、马拉走后,送给几十公里外的百姓,当然拉回根据地给百姓是最好。

但是羊群就麻烦了,因为牛、马让战士牵着基本能跟上行军速度,羊群就不行了。

刘震也是脑瓜子灵,就把羊群里的成羊都让战士们宰了,煮熟后除留下小部分自己食用外,每家每户百姓都送了半只的量。

这可是红军强送给老百姓的,就算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队也怪不上老百姓。

就这样,红军北上部队在西华镇折腾了到上午11时,用从地主家里缴获的银元给俘虏的士兵和团丁每人发一元银元作路费,又教育一番后全都释放了。

把这一切弄完,全军才赶牛车、马车,牵着牛、马缓缓撤向西面的关山方向,但到山口附近就地驻扎起来,在西华镇都能看到红军的营地。

甚至,也让对红军有好感的西华镇百姓都埋怨起来:你们咋不赶紧钻到山里藏起来呢。

钓鱼开始,就不知道有没有大鱼上钩了。

就在刘震率队攻取西华镇之时,徐远山带另一部人也在山口外布置阵地,他现在作战经验不算丰富,但还是发挥自身条件优势。

徐远山先把周边地形进行了考察,画出防守草图,然后又换位思考,假设遇阻后又会采取何种措施等等。

最后形成第一道防线在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散布遥控大石雷,大石块都是在山脚收集并由四、五名战士搬到简易拖车让几匹马发力拉过来,也不是平均布置而是重点考虑马匹可能行走路线。

大石头放好后,直接用凿岩机打孔,打孔时换上粗一倍的钻头,或者是把三个孔打在一起,以便能多装些炸药,原因这些石头的孔眼比以前在岩石上打的孔眼短。

这些大石雷数量在一百个左右,徐远山还必须留下五十个遥控引爆装置备用。

第二道防线还是石雷,但个头比第一道的小一些,这些都是拉发石雷,布置在200米左右的地方,直接用钢线拉发,拉发装置就是拆开的手榴弹雷管代替,在昨天的休整时候就拆了三百颗手榴弹,另外还准备了三百颗手榴弹,也就是说第二道防线有石雷和手榴弹共六百个。

第三道防线就是陷马洞,三台挖洞机各负责一个方向,洞深接近80公分,就算慢走马匹的马蹄陷入就算不折断也会让骑手失去平衡,布洞范围直接是阵地前30米至100米,密集且没有规律不仅使得马匹跑不起来,连步兵也跑不起来。

第四道防线才是钢线绊绳,考虑到伴倒的马匹会压住一些钢线,直接就从阵地前20米到五十米每隔两米就布一道。木桩就是前一天用马刀砍的粗木,每根一米三左右,埋到地下深度接近一米,口子周围就用碎石把木桩夯实。

第五道防线就是设置自造此面朝敌的反步兵地雷,就是在一块石板放上爆炸物上面堆满小石子,石板不够就用一些厚木板,再用布把小石子和石板绑好,半斜放埋在阵地前10米的土里,引爆采用拉发装置方式。

考虑到红军战士要出击或打扫战场,在前面的防线中留有特殊标记的不规则通道。

而且为了让西华镇自己部队撤回,还留有一个通道等所有人通过后才布置陷阱。

最后才是简易壕沟,是用于战士防守射击。

这次作战关键是在战斗中如何引诱马家军一步步踏进陷阱。

至于说,马家军会不会来攻打,那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三十五师103旅旅长马玉麟,正发疯命令手下寻找红军报仇呢,被人干掉了三、五百人马再不表示表示,不仅被人说成怂货,恐怕连旅长位置都坐不稳。

等到刘震离开西华镇到山口和徐远山汇合好,徐远山就把问题提了出来。

“这五道防线,是针对敌人没有炮兵,而且在有集团突击能力,而我方弹药也比较充足而设计,能不能找些干部议议:如何逐步把敌人拖入到这陷阱里,让他们流更多的血?”

对于徐远山用后世工业思维来设计的这样陷阱,着实让刘震惊讶,除非敌人止步不前,否则硬冲起来肯定会头破血流。

如何才能让敌人硬冲蛮干扑到这陷阱上呢?

然后就是刘震把部队里连长以上的干部召集起来,和龙组部队排长以上干部一起召开作战讨论会。

主持会议是徐远山,只有他知道阵地这样布置的意图,自然他把利用这样阵地布置如何才能做到杀伤大量马家军的问题提出来。

就是让大家讨论,如何让更多的敌人在这个阵地流更多的血。

8月29日,这天有两个有关徐远山的会议召开。

哈达铺镇,中央政治局的四位常委坐到一起开了一个会,这四位常委就是张闻天、王稼祥、教员及伍豪,另外有两位军团长即彭军团长和林军团长被请来列席。

伍豪到达哈达铺镇后入住同善堂,恰好对面是畅氏诊所,70岁的畅通因医术高明闻名于十里八乡,就被红军请来给长征中病倒的伍豪看病。

畅通就带自己16岁的小儿子过来给身体虚弱、面黄肌瘦,肝病复发的伍豪看病。

其中畅通把脉、开药方,小儿子就从背的药箱里抓药,几天后伍豪身体有了好转。

这也是能召开这次政治局常委会议的原因。

和前几次会议讨论重要问题不一样,今天就是讨论徐远山的问题。

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道:“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这位徐远山先生,不是怀疑这位真心实意帮助土共、帮助红军的朋友,而是商量和这位朋友如何合作,还要看他有什么好的建议,让这种合作效果达到最大化。”

虽然伍豪最近有病躺担架上行军,他又是负责通信联络机要方面,平时在担架上就常常思考红二十五军发来有关徐远山的情况。

伍豪轻轻说道:“按照红二十五军的说法,这位神医有一手射击绝招,其水平能力技压全军无人胜出,就算唯一一次输给红军射手,红二十五军领导猜测是这位徐先生故意的。

因为经了解,徐先生早就有意愿把电台送给红军;

这位徐先生有手好枪法,但对军事作战就是一个小白丁,只是他勤问人认真学习,进步很快;

首节上一节45/3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