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96节

  “要是荆州人让满朝官员不满,荆州官员的前途就危险了,陛下身边欣赏的荆州人不少,陛下不想让这些人受到冲击,前途受损,所以,才决定拿学业堂下手,给天下人看。”

  蔡瑁要是这么说,其实也没啥问题,因为这的确也是郭鹏的一层考虑。

  真要让荆州人犯了众怒,他也不好过于偏袒。

  到时候他所欣赏的诸葛亮啊,庞统啊,蒋琬啊这一群人,都要受到牵连,和他们有关的人也要受到牵连。

  这对他未来的政府架构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作为皇帝,他要在这次派系斗争爆发之前,把问题解决掉,不能让荆州派系就真的被这一波带走。

  不过这件事情发展到现在,也是荆州人不知检点不知退让过于锋芒毕露造成的。

  自从科考开始,每年文举的状元都是你荆州人,你荆州人未免太不知进退了。

  这要是等个二三十年,咱们还不都要你们荆州人当牛做马?

  那还不如现在就把你们废了。

  蔡瑁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庞德公等三人也基本上了解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已至此,他们发现自己的确没有退路了。

  天下人都对荆州人和荆州学业堂怨念颇深,如果他们不知好歹不知收敛,恐怕朝堂上针对荆州人的风暴很快就要刮起来了。

  这可不是在说笑。

  郭鹏连消带打收拾掉青兖冀三州士人的势力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轮到他们了。

  推波助澜的变成了那些曾经被打压的人,一切仿佛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很显然,郭某人只是办事情比较有章法而已。

  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实质,庞德公等三人就很清楚,他们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

  面对凶悍的魏天子,面对魏天子背后那些张牙舞爪的其他势力,他们没有招架之力,没有讨价还价的功夫,只能选择服从。

  否则,整个荆州的官员势力都要遭到皇帝的处理。

  事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面对重重压力,为了保护荆州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珍贵的政治势力,这些大学者们、名士们或多或少的都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退让。

  皇帝让他们走,他们就走好了,总归比一锅端要好。

  偶尔有些故土难离不想离开的,被亲朋好友一顿苦劝,还是泪水涟涟的认命了。

  不认命又能如何呢?

  延德十一年二月底,皇帝郭鹏在荆州召集了荆州管理学政的官员和荆州学业堂的主要管理人员,告知他们具体的情况。

  比如自己决定将荆州学业堂的师资力量分成几等分,平均分配到教育资源稀少、教育水平低下的地区。

  比如并州、幽州、平州、漠州这北境四大州,还有云州和交州这南方二州,以及凉州与三大都护府这边缘领地。

  凡是不在传统汉地的,都是教育资源稀少且教育水平低下的地区,这些地方教化不显,人民识字率低,知识水平落后,能做官的人数实在太少,有些甚至连乡长都要从中原调动。

  这些都是缺少教化的原因。

  不仅是荆州,郭鹏还宣布,他将把青州、冀州、兖州三州的优势教育资源,结合洛阳太学的一部分教育资源一起,投入到这些边缘州郡去,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准。

  郭鹏认为,有了教化,广播中原文化,才能让他们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

  让他们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可以前往洛阳参加帝国管理,这有助于让这些地方的人们真正认同自己成为魏国人。

  文化的传播有些时候不得不靠行政命令和统筹规划,否则经济好的地方总是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而经济落后的地方,教育资源总归匮乏。

  教育不足,上升渠道不足,就会让这些地方产生对帝国的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而且更重要的是,科举面向全国,从来不仅仅只是学术竞争,而是政治手段。

  从各地选拔人才,较为公平的笼络各地出身的精英人才,维持他们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这是科举最重大的意义。

  而一旦出现某个不确定因素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得科举存在的意义受到了挑战,那么中央政府的权威也会受到挑战。

  这种事情,在宋朝和明朝都发生过多次,以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之争为最高峰,之后南北榜确定,遂逐渐平息。

  郭鹏最开始搞科举的时候是没有预料到科举刚刚开始运行就面临这样的挑战。

  荆州士人大杀四方,以百余年的深厚底蕴接连挑翻各路强手,独霸科举考试举办以来的全部状元,一举称雄。

  就算算上徐州人出身的诸葛亮,那也是在荆州学业堂接受教育的。

  这种情况最初出现的时候,郭鹏觉得不过是昙花一现,只不过连续数年都是如此,历年科考前十名里百分之四十的举士都是荆州人。

  荆州举士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愤的地步。

  很多非荆州出身的官员都觉得这科举考试就像是专门为荆州人准备的一样,接连数次上表,向皇帝提出自己的不满。

  他们可不在意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他们只知道这样下去荆州人越来越强,他们自己越来越弱,很快就要失去话语权了。

  郭鹏接连接到了很多官员的表奏,逐渐意识到如果不解决掉这个事情,科举考试从诞生之初就要带上地域歧视和不公平的色彩,很有可能会面临无法运行下去的局面。

  自己还活着的时候能依靠威望强行推动,自己一旦不在了,局面会瞬间恶化。

  情况就是如此的危险,如此的迫切。

  所以针对荆州人在科举考试中大杀四方的事情,皇帝必须要做出改变。

  解决完了其他事情之后,这件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这样做固然让荆州人不愉快,但是却能让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满意。

  公平只是科举的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属性,政治平衡才是科举最重大的意义。

第1379章.一千二百八十九 魏帝国和罗马没有无法调和的核心矛盾

  荆州人固然是靠着科举考试公平的理念成就了绝对的科考霸业,但是科举考试是皇帝的政治手段,而非单纯的考试。

  于是郭鹏做出了拆分学业堂,强行夺取荆州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决定。

  对于荆州人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打击,但是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却是福音,如此一波,足以在未来数年之间扭转荆州人的优势。

  这对于其他地区固然是好事,但是这也不是万年之法。

  针对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的事情,郭某人感觉到自己有必要考虑一下分榜录取的事情,以便于帮助那些偏远地区出身的人做官,以此维持中央集权统治。

  荆州的事情是科举所面临的第一次危机和挑战。

  之后的时代里,科举还将面临其他更多的挑战,对于郭某人来说,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与时俱进的更改科举的规则。

  至于更往后的事情,他已经无法考虑更多了。

  延德十年十一月出动,到延德十一年三月初决定北返,郭鹏巡视了半个魏国,而更加遥远的剩下半个魏国,实在是无法巡视了。

  或许以后等他退位了做了太上皇,倒是有机会巡视这些领土,当他还是皇帝的时候,这些地方并不能轻易前往。

  郭鹏北返的路线是从南阳郡过武关抵达洛阳,基本上这条路很多人都走过,当初袁术和吕布还有孙坚都走过,道路挺好走的。

  花了十几天的功夫,郭鹏回到了洛阳,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首都。

  和上一次北伐回来之后不同,这一次,郭鹏询问郭瑾当他不在的时候处理政务有什么感觉,郭瑾老实回答,说感觉的确不同。

  上一次延德六年郭鹏北伐,郭瑾代为处理政务,作为监国太子而工作,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被群臣轻视的感觉。

  那一次,群臣多有怠慢他的人,工作不认真,经常摸鱼偷懒,处理他交代下去的任务也有些漫不经心,感觉比较糟糕。

  而这一次,群臣则相对认真了许多,就算郭鹏离开也没有懈怠,依旧认真负责的协助他处理政务。

  他感觉到自己获得了尊重,这让他非常高兴。

  而最大的不同,还是来自于他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

  “一堆奏本没有看完,另外一堆已经送来了,送来的奏本之多,让儿子感到心惊胆战,父亲平日里也是处理那么多政务的吗?”

  郭瑾在河南尹任上要处理的事情也不少,也需要东奔西跑联络这个联络那个,问题也相当多,但是总归还是没有这一次那么凶。

  感觉全天下所有的事情直往自己脸上扑,最开始那几天,不夸张的说,郭瑾连做梦都在批阅奏本。

  “哈哈哈哈哈哈哈。”

  郭鹏大笑不已,拍了拍郭瑾的肩膀。

  “这就是实权皇帝的感觉,因为为父在这几年里把可以在职务上为为父分担压力的职位还有人都给干掉了,这样的人和职位不存在了。

  剩下所有的助手,可以帮为父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也好,南书房也好,都是兼职,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吗?你说说看。”

  郭瑾皱眉苦思。

  “好处?皇帝要做的事情更多了?”

  “这的确算是好处,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你来处理,意味着皇权的扩张。”

  郭鹏缓缓说道:“为父把所有在职权上具备威胁皇帝的职位都给取缔了,担任这些职位的人也给处理掉了,现在剩下来的助手,内阁也好,南书房侍读也好,有协助之责,没有协助之权。”

  郭瑾眨了眨眼睛,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父亲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有正式的职权,只能办事,掌握权力,却没有真正的职位,与位卑权重是一个道理。”

  “对咯。”

  郭鹏呵呵笑道:“位卑权重,是帝王心术,只要位卑,不管权多重,都很好处理,反过来也一样,无论地位多高,只要权轻,一样好处理,最可怕的就是那些位高权重者。”

  “儿子明白。”

  郭瑾深吸了一口气:“位高权重者,只能暂时任用,而不能长久任用,若要维持郭氏帝业,位卑权重和位高权轻才是最好的用人法。”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很多人只看重手上的权力,权力够大了做的事情够多了才会在意名誉和职位,你要活用这种手段,就像为父先用内阁再用南书房一样,以后,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内阁和南书房。”

  “儿子知道了。”

  郭瑾认真的点了点头,对于父亲的教诲记在了心里。

  “嗯,对了,阿瑾,关于大秦国的事情,为父要跟你好好的说说。”

  “大秦国?”

  郭瑾有些疑惑:“大秦国有什么事情好说?”

  “延德七年的时候,咱们的船队已经在海上遇到大秦人了,延德九年的时候,为父派将军王威带领一支船队远涉重洋前往大秦国,他成功了,抵达了大秦国,并且得到了大秦皇帝的接见。”

  “大秦皇帝?”

  郭瑾很吃惊:“父亲,大秦国是怎样的?强大吗?多少人口?多少兵马?会和咱们为敌吗?”

  郭鹏哑然失笑。

  “远隔万里,船队一来一回运气不好需要半年时间,陆上隔着贵霜安息等数个国家,你说这仗要怎么打起来?”

  郭瑾想了想,觉得郭鹏说的有道理,这仗的确不好打。

  那么远的距离,双方应该都会非常的克制,非常的理智。

  统治阶层应该都明白,双方无法对对方造成有效的实质性的持续性的打击,达不到对抗的条件,往来就必然是商业和友善的。

  魏帝国和罗马没有无法调和的核心矛盾,双方的利益却能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

  就当前这个情况来看,魏帝国需要罗马的广阔市场和强大的购买力,罗马需要魏帝国直接提供比安息帝国那边更为便宜的高档奢侈品。

  魏帝国不想让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靠着当二道贩子赚取利润,从而发展他们自身,把持住重要的丝绸商路。

首节上一节896/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