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895节

  那么,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发自内心的感慨吗?

  蔡瑁到底还是不知道。

  返回江陵城,蔡瑁为郭鹏举办了一场欢迎宴会,规模中等,不大,郭鹏比较满意。

  来到这里参加宴会的,都是荆州有头有脸的人物,官员、名流权贵之类的,他们之中也有很多人都是初次见到皇帝,有些人表现的就很激动,甚至有点浮夸。

  不过郭某人还是比较享受的。

  台面上的官话讲完了,官面交际也做的差不多了,郭鹏觉得时间有限,就开始办正事。

  关于拆分肢解掉荆州学业堂,并且把学业堂里的雄厚师资力量调派到各地,充实各教育落后地区的师资力量的事情。

  这件事情或许会在荆州造成一定的反响,引起一些人的抗议,但是没用。

  郭鹏决定把荆州学业堂里非荆州户籍的学子全部迁回原籍。

  然后把那些学业堂内的大师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收拾收拾扔到其他地方去。

  比如并州,比如幽州和平州,比如凉州,比如云州和交州。

  这些教育落后经济落后的地方,很需要这些孔夫子的传人们前去发扬光大孔夫子的教育精神,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他们既然言必称子曰,那么自然要遵从孔子的教育精神,前去教化天下,天南地北走一走,把教化传播各方天地。

  绝对不能因为他们要去的地方过于蛮荒或者说苦寒就不去,绝不能因为面的人都是穷乡僻壤的未开化的野人就不去。

  难道说我佛不渡穷逼,夫子也不教育穷逼吗?

  难道孔夫子的教育理念仅限于有钱人,而不包括广大劳苦的人民群众吗?

  那是皇帝所不能允许的。

  他们要体面,就协助他们体面,他们不想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你们不教,那就要逼着你们教,帮你们提高思想认知,帮你们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盛大的宴席之后,郭鹏留下了荆州名士、学业堂的领袖们,其中包括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荆州名士之首庞德公,还有旅居荆州的颍川名士司马徽。

  这三人是荆州学业堂的领袖,也可以算是荆州士人们最后的众望所归,当初跟随蔡瑁、蒯越等人一起投诚,得以存活。

  后来的历次政治风暴他们都躲在荆州学业堂内,没有受到冲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学业堂成为了荆州士人的避风塘一样。

  这种事情虽然为郭鹏所不喜,却也不得不承认,某种意义上来说,荆州学业堂还就真的成为了士人们的避难所,教育出了魏帝国最后的精英士人。

  这并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所以这场商谈会,郭鹏对这些士人们的领袖们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

  请他们离开荆州,各自带领荆州的一部分师资力量前往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

  名士们当场愣住。

  “教化万民是儒门学子的天职,是孔夫子最大的心愿,我等后人身为孔子门徒,更应该为孔子继承未竟的事业,也要为后人做一个榜样,不能让后人觉得我等孔子门徒只会说,不会做。”

  郭鹏笑着说道:“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正是文治大兴之时,孤开科举,广招天下人才,却也不得不考虑天下是否能培养出足够的孤所需要的人才。

  像云州,交州,平州,幽州,凉州,并州,漠州以及西域之地,这些地方人口少,交通不便利,发展迟缓,多为苦寒之地,缺少学宫、学校,更缺少名师。

  光有书,有学宫学校还不行,得有名师,没有名师,又如何能教导出优秀的学子呢?孤从洛阳调派了不少名师前往这些地方担任学官,广播教化,奈何势单力薄,人数稀少,不足以改变当地蛮荒的局面。

  值此时刻,孤想起了你们,荆州学业堂教授出来的学子之优秀,冠绝天下,历年来的科举考试,荆州学子都能名列前茅,荆州学业堂的水准,自然也为天下人所认同。

  所以,孤以为,若是由你们各自前往那些蛮荒之地,广播教化,使当地蛮荒之人受到中原教化,则布道天下之事业,肯定可以很快完成,孔夫子的心愿也能了了。”

  郭鹏一番谈话之后,士人领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是藏不住的惊慌失措和绝望。

  “陛下……陛下的意思是……要我等前往这些蛮荒之地,广播教化?”

  “那是自然,孤倒是想去,但是孤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不能只是做一个老师,尔等则是成名已久的名师,尔等一人,抵得上千军万马,能让当地蛮荒之人心悦诚服。”

  郭鹏笑道:“既如此,你们都算是为魏国,为孔夫子的理想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啊!你们的行为。你们的努力,必将万古流芳!”

  反正吹牛不上税,高帽子使劲儿往他们头上戴。

  不答应?

  闹别扭?

  那可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让你们去你们不去,到时候命令你们去难道就好看了?

  提前跟你们说,是给你们最后一点面子,要是这个面子你们不要,那就别怪我用行政命令强迫你们去了。

  皇帝隐隐有这样威胁的趋势。

  他绝对干得出来这样的事情,所有人都相信。

  好在这也就是一次商谈,而不是具体的命令,貌似还有转机。

  于是这场茶话会结束之后,黄承彦等三人立刻找到了蔡瑁,还有随着郭鹏一起巡视天下的南书房侍读庞统。

  庞德公的侄子,庞统。

  “这件事情是陛下亲口所说,我等听了都胆战心惊,我等历年来奉公守法,没有丝毫僭越之处,怎么就落了这么个下场?”

  庞德公满脸仓惶:“德,士元,陛下所说的事情,会变成现实吗?我等难道真的要去那些蛮荒之地传播教化去?不会吧?”

  蔡瑁就不说了,一早就知道这个事情。

  庞统则是眉头紧锁,犹豫来犹豫去,庞统看了看蔡瑁,蔡瑁也看了看庞统。

  按照他们对皇帝的了解,这个事情不变成现实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第1378章.一千二百八十八 荆州举士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愤的地步

  皇帝想要做什么,那是从来不管不顾你是什么身份的。

  皇亲国戚如曹氏、糜氏,一样被他惩治,一样被他打压。

  事到如今,庞统和蔡瑁知道他们是无能为力的。

  “叔父,这件事情,恐怕是真的。”

  庞统无奈的开口道:“陛下大概是真的想要这样做,真的想让你们去边境蛮荒之地广播教化,去教导那些未开化之人……”

  “啊?”

  庞德公差点没站稳身子,好在蔡瑁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怎么会这样……”

  司马徽左右看看,觉得自己非常无力。

  “我……我找孔明说一下这件事情,来得及吗?”

  黄承彦则是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到了要去找远在西域的女婿诸葛亮谈这件事情。

  诸葛亮现在做了两千石高官,想来应该是有一点话语权的,应该能帮他也说不定。

  黄承彦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庞统苦笑着摇了摇头。

  还找诸葛亮?

  恐怕信还没送到诸葛亮手上你们就已经上路了。

  而且这个事情,真的没得说。

  庞统有些话不好说,就看了看蔡瑁,示意蔡瑁说出来。

  蔡瑁当然知道庞统是什么意思。

  好你个庞士元!

  就让我做这个恶人!

  但是没办法,这个事情,还真得他来说。

  “庞公,黄公,司马公,有些事情,并不如同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庞公、黄公和司马公都有子弟、学生在朝为官,人数之多,冠绝天下各州,现如今,朝中对此感到不满的人,实在是很多。”

  蔡瑁决定把这件事情剥开来说,把一切都给讲明白,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而他这样一说,庞德公、黄承彦和司马徽就稍微有些转过弯来了。

  感情这件事情背后还有隐情?

  不,不是隐情,而是人心。

  是朝中各路高官对荆州人占据科举绝对优势的不满意。

  数年科举,科考状元全部都是荆州人,没有一个外州人。

  前十名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都来自荆州,而不是其他地方。

  荆州一个州就把科举考试折腾成这个样子,对于其他各州人士来说,他们可不愿意接受未来二三十年里朝堂里高官显贵都是荆州人的局面。

  科举考试不是选拔优秀学生,不是给社会输送人才,那选的是官。

  是掌握行政权力的官。

  是可以主导帝国未来走势的官。

  政治意义远大于一切其他的意义,所以在科举考试的范畴内,政治挂帅是肯定的,荆州人的强势,必然引起其他各州的忌惮。

  所以不断有人上表称这样的局面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否则对于未来朝堂的平稳非常不利,到时候全是荆州人做官,咱们可怎么办?

  对咱们不利,对皇权也不利,荆州人太多,结成天然同盟,难道对皇权有利?

  没有!

  很显然,现在皇帝也接受了这样的论调。

  “出发之前,陛下就在南书房对我等讨论过这个问题,说荆州人科考过于优秀,引发所有人的不满和嫉妒。

  若是朝廷不出手调整,不把这个局面改变掉,恐怕很快,荆州人就要面对朝中其他势力的联手打击了。”

  庞统面色紧张的开口道:“如今朝堂上看似平稳,实则暗潮汹涌,各方各派为了之前皇太子纳妾的事情争得头破血流,互相之间关系破裂的也有不少,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我这个南书房侍读也做得不安稳,我们都是来自各自官衙的属官,被挑选到陛下身边当侍读,固然惹人艳羡,却也遭到上级的防备和不满。

  我出发前,听说内阁曹首辅对同样担任侍读的徐元直颇有微词,更兼之前暴虐的司隶校尉程仲德蛰伏数月不曾行动,让人不知道他又在盘算着一些什么。

  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突然暴起,眼下这个局面,非常危险,根本由不得我们荆州人率先出头啊,率先出头,便率先被打击!”

  庞德公和黄承彦面色紧张,身为颍川人却和荆州人牵扯过深的司马徽的表情也不好。

  蔡瑁见庞统说了真话,觉得自己也要说一些庞统不方便说出来的真话。

  荆州派系要是遭到残酷打压,他这个荆州刺史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眼下在朝中任职的荆州人可着实不少,庞公,您的儿子也在朝中任职,还有黄公的女婿诸葛孔明,眼下这个局面,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保护。”

  蔡瑁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一下这件事情。

首节上一节895/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