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647节

  这样做的话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就废掉了。

  啥事儿都用刀子说话,只要不符合心意的,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二话不说直接举起刀子,来一招存在消灭……

  这还是个正常国家吗?

  郭某人是灭霸?

  真要这样做了,今后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也是士人们的精明之处,是垄断的可怕之处,是每一位集权帝王的头疼之处。

  所以郭某人眼下只能按照既定方略,通过不引人瞩目的手段,慢慢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

  他想着逐步争取更多站在自己这边的官员,逐步培养提拔支持标点符号大革命的官员,使他们在各级政府中占据一定比例。

  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士族作为一个集团存在,就将被郭某人集体抛弃,集体改造。

  而家有家法传承的顶级士族和跟他们关系亲近的一流士族必然是郭某人的反对者。

  这一类行为的受害者寒门官僚和更加凄苦的黎庶官僚,那必然是郭某人的支持者。

  只是在中央,支持的绝对比反对的要少,反对的会非常多。

  标点符号的出现根本就是要掘他们祖坟的行为,他们能接受就怪了。

  别说利益直接相关的拥有解释权的顶级士族。

  还有和他们关系亲近,也有家法内部传承的一流士族,就算是处在士族鄙视链底端的二三四流小士族都未必会支持郭某人。

  标点符号大革命,针对的是全体想要垄断文化维护自身利益的士人,针对的是全体想要当文化贵族的人,而在这个群体里,持相反态度的人必然会很少。

  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是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郭某人没有精力去挨个的寻找到愿意背叛阶级的个人,只能说在未来的大革命里,这样的人会出现。

  郭某人要做的,是确保在这场大革命中、在不会妥协的士人官僚全方位对抗郭某人的情况下维持国家政府正常运转不至于瘫痪。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他要能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国家行政机器和暴力机器可以正常运转。

  然后才能大规模迫害士人。

  杀戮,流放,降职,打压。

  有了这个底气,郭某人才敢于对士人进行全方位的打击,甚至是进行肉体消灭,将这整个集团消灭、改造、强行解决。

  有了这个底气,哪怕为此诛杀数万人,杀到血流成河尸积成山的的地步,郭某人也要完成这场至关重要的标点符号大革命。

  为此,郭某人早已默默进行着准备。

  首先把基层乡村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

  创立新的基层政权,绕开传统的州郡县三级,把乡村两级更基础的政权完全掌握在手。

  让皇权直接深入地方,扎根地方,把持住自己的基本盘。

  乡村掌握在手,基本盘就在,郭某人就能屹立不倒,哪怕是全国范围内的军管这种极端状态下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政权存在。

  士人阶层没有在乡村两级担任官员的存在。

  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都没有。

  高贵的士人不屑于接触卑贱肮脏的泥腿子,在他们眼里,乡村二级政权就是泥腿子们的猪圈,自留地。

  这两级,无论发生什么,都是稳的。

  在乡村政权稳定以来,郭某人以乡村为根基,不断安排太学里出来的寒门子弟和黎庶官员向上冲击,在县级政权之中担任辅佐官吏。

  这是郭某人为黎庶官员争取到的目前为止最大的权益。

  能让他们进入县级政府担任辅佐官吏。

  魏帝国建立起来以后,地方官员被郭某人限制了辟召权,地方主要行政官员的辅佐官员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央吏部指名委任,而不是地方官员自行辟召。

  这就给郭某人发动这些人抢占县级政权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光乡村二级政权还不够。

  县级政权里也要这样。

  只要能在村乡县三级政权之中用寒门豪强出身的官员和黎庶出身的官员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发动标点符号大革命的最基础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第1019章.一千零二十九 画饼充饥这种手段郭某人很擅长

  能掌握村乡县三级政权,在这三级政权里占据主流,就是郭某人眼下最大的政治目标。

  所以在县级政权里,郭某人也要尽量使用自己能掌握的出身低的官僚去掌握关键权力。

  除了县令这种领导层级的官员之外,他要求在整个县级政权的构成之中,大多数都要是自己人,以此孤立士人出身的县令、县长。

  一个县也不是只有一个县令或者县长,也不单单是县令县长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小县数万人,大县甚至有几十万人,一个人不可能搞定。

  汉帝国的县令为千石官员,县长为六百石官员,大县为县令,小县为县长。

  魏帝国保留这样的差异,但是县长也给了一千石的品秩。

  魏帝国的县长县令之下还有管文教的县丞、管武装的县尉、管县吏功绩的功曹、司法的法曹、管档案记录的令史、管监狱的狱掾之类的。

  他们把持一个县的行政,经济,日常治安,刑侦等等各方面至关重要的权力,协助县令县长行使权力。

  这些人都是可以由黎庶出身的经过考核的官员出任的。

  所以郭某人就在县一级的政府里任用这些屁股不歪的人担任县吏,占据主导地位。

  如此一来,就能使县级政权在未来的标点符号大革命中也不会混乱,不会失序。

  哪怕郭某人和士人全面开战,州郡和中央陷入混乱,这些实权辅佐官吏也能基本按照皇帝政令取代士人出身的县令、县长,把持住一个县的行政,稳住县级政府。

  村乡县三级不乱,基层就不乱,基层不乱,则高层的混乱就能被快速平定。

  而在县令县长和以上的官员人选之中,虽然黎庶出身的官员不能担任,但是寒门豪强的子弟们可以担任。

  寒门豪强一直都是郭某人的联盟对象,也是士人的打击和压制对象。

  县以下行政机构里,郭某人可以发动训练营子弟和黎庶官员占据主导地位,掌握实际政权。

  而县以上的行政机构里,郭某人就必须要利用好寒门子弟来和士人打擂台,争夺话语权了。

  郭某人只给黎庶出身的官吏们争取到了县一级别的行政地位,更往上的,目前还不行。

  所以州郡和中央级别的博弈,郭某人只能以寒门豪强子弟为主要力量。

  太学就是寒门豪强子弟集中的大本营。

  他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读书,从这里出仕做官,而走不了举孝廉的方式。

  东汉中后期的长期交锋和乱世争锋的时代里,寒门豪强成功冲破了出身的限制,虽然上升艰难,但是并没有规定他们就真的不能上升。

  士族还没有进化成门阀,两晋南北朝的门阀还不存在,他们还不能全方位压制寒门豪强。

  寒门官员没有黎庶官员的限制,可以在魏帝国的政治体系里向上争取出路,可以担任县令郡守乃至刺史和中央官员。

  所以在县级政权以上,他们是郭某人的主要依靠对象。

  他们自己也该清楚。

  没有郭某人提供给他们的太学出仕之路,他们根本也做不了高官,他们必须要紧紧依靠在皇帝身边,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在郭鹏登基称帝之前的一系列风波里已经证实了。

  那些坐歪了屁股脑袋不正常的寒门子弟因为错误地站在了士人这边成为精神士人,从而惨遭抛弃,之后被郭某人打包扔进垃圾堆。

  而士人并不会为了这群人和皇帝翻脸开战。

  不值得。

  那几次事件之后,大量寒门豪强子弟的屁股就坐的很正。

  知道士人绝对不会接受他们,只是嘴炮响亮,他们若要更进一步取代士人,唯一的依靠对象就是皇帝。

  最好的例子就是从寒门进阶为士族的程昱家族。

  因为郭鹏的提拔,授予程氏《小杜律》的家族传承,让程氏从寒门家族一跃而上成为了二流律法类士族,这在多少寒门子弟看来都是相当令人向往的事情。

  只要紧紧依靠皇帝,那么皇帝早晚也会给他们提升等级,让他们的家族也一跃而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士族。

  而这样的事情,目前虽然仅仅只发生了一次,但是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是大家一致认定的事情。

  某种意义上来说,郭氏家族掌握的《小杜律》传承也是无数寒门子弟愿意围在郭某人身边重要原因。

  他们期待着可以成为第二个程氏家族,成为士人。

  程昱,就是郭某人对外招商引资的盆景。

  因此虽然程昱在政治上遭到了打击,但是他的家族已经变成士族。

  只要是士族,没遭到皇帝的禁锢打击,就拥有连续不断代做官的资格,哪怕只是地方小吏,这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就有致命的吸引力。

  画饼充饥这种手段郭某人很擅长。

  郭某人一边发动政治斗争打击士人,用皇帝权威理所应当的责罚他们,禁锢他们,以此为借口诛连他们在地方的势力。

  另一边则不断的提拔寒门官僚在县一级担任主要官员,使得一个个县级政权内部完全的寒门黎庶化。

  使之挣脱掉士人的束缚,在地方上不断铲除士人专政的根基。

  这样的行动一直都在展开,收效还是不错的。

  至少在延德四年的当下,全国已经有七分之三的县域已经实现了当地政权的寒门黎庶化,即一个县内没有一个官员是士族出身。

  剩下的七分之四里,也有绝大部分的县级政权里仅仅只是县令或者县长是士人出身的官员,其他辅佐官员全部都是寒门子弟或黎庶子弟。

  很简单的方法。

  让黎庶子弟进入县级政府里办事之后,郭某人打着身份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旗帜,打着优待士人和与士人妥协的旗帜,规定士人官员起步就是县令或者县长。

  士人官员起步就是一县主官,再往上就是郡级官员和州级官员,乃至中央官员。

  以此让士人官员大为满意,纷纷感受到了自己身份的优越性,彻底拉开了和寒门子弟等【低贱人群】的距离。

  在此之前,士人官员还有出任地方亭长里正的记录。

  而这个规矩执行之后,士人力量逐步向高级政府组织集中,他们的眼睛只盯着更高的官位、权力,其他的不在乎了。

  基层政府组织基本上不受他们的重视。

  因此,除开乡村二级政府的完全寒门黎庶化,县级政府七分之三的寒门黎庶化概率也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这批上位十分艰难的【低贱官僚】对于那些上位十分简单的【高贵官僚】当然具有天然的羡慕嫉妒恨。

  郭某人要做的就是拔高这种情绪当中的嫉妒和恨,使之对立。

  由此巩固黎庶和寒门,不断地增加县级政权的寒门黎庶化比例,将县以下地方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往上的郡级和州级官僚乃至于中央官员,就比较艰难。

  在这一层级,士人官僚的数量都占据绝对重大的比例。

首节上一节647/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