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43节

  韩馥此时心智已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过去是袁氏的属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绍,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谦让,这是古人所看重的,你又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沮授很痛心的劝说道:“一旦让出职位和兵权,主客身份互换,明公就是袁绍手掌里的婴儿了,袁绍绝对不会让明公掌握军队,绝对不会让明公拥有臣属,明公将没有任何反抗能力,袁绍想要对明公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明公要是到那个时候才后悔,就晚了!”

  韩馥摇了摇头。

  “袁绍接受了我的谦让,就必然要保护我,给我尊荣,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的人是不会得到众人的服从的,天下人都会群起讨伐袁绍,袁绍将无法立足,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现在天下纷乱,谁都无暇顾及旁人,都只能顾及到自己,连皇帝都朝不保夕,何况失去兵权和地位的明公呢?明公这样的做法,我私下里为明公感到忧虑啊!”

  面对沮授苦口婆心的劝说,韩馥始终不为所动。

  “袁绍家门四世三公,最重名望和德行,他不会做那样的事情,我的心智已乱,已经无法带领诸君了,还请诸君不要再劝阻我了。”

  沮授见劝说无效,大为懊恼,长叹而去。

  韩馥不是明主,无法在这世道上生存啊!

  在这以前,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士卒驻守孟津,知道这个情况,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和宗员。

  韩馥又没有听从。

  “我正要将职位让给袁绍,你们这样做,是在陷我于不义的境地!我要是为此失去了大义,你们能承担得起这样的罪责吗?”

  对于想要保护自己的部下,韩馥居然出言呵斥,部下们终于绝望,对韩馥彻底的绝望了。

  他们所认定的明公居然昏庸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们纷纷死心,坐观事情的进展,不再努力阻止。

  而韩馥麾下被他招揽来做自己的助手的颍川士人们早就和袁绍串通起来。

  他们借由荀谌作联络,大肆称赞韩馥这样的行为有上古帝王禅让的风范,是最好的美德,让韩馥感觉自己做的这件事请无比正确。

  接着韩馥让出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旧宅居住,派其子给袁绍送去印绶从而让位,还上表给朝廷,表奏袁绍代替自己成为新任的冀州牧。

  袁绍当时已经从河内前线率军回到了冀州,得知此事,欣喜若狂,立刻向韩馥的儿子保证自己会保护好他和韩馥。

  “我家人的性命,以后全赖将军了。”

  “放心吧,我一定会保护好你们父子,你们且安心,在我的保护下,没有任何人敢于伤害你们。”

  袁绍信誓旦旦的许下了诺言。

  这个时候是初平元年十二月,也是郭鹏和孙坚率军越过函谷关向渑池前进的时候。

  寒冬腊月的,韩馥将自己的地位、势力全盘让给了袁绍,上演了一场大汉王朝时代的禅让喜剧。

  对袁绍来说当然是喜剧,还是那种拥有大团圆结局的完美喜剧。

  不费一兵一卒,不流一滴血,完成了堪称奇迹的主从转换,成功夺取了民户充实物产丰饶的冀州作为基本盘,开始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原先韩馥的旧部中愿意抵抗袁绍的大部分都是冀州本地人,韩馥带来的老家人反而大部分都和袁绍眉来眼去。

  现在韩馥如此无能,本地人也绝望了,认同了袁绍的统治,纷纷投入袁绍的麾下。

  袁绍纷纷授予他们职位,表示对他们既往不咎,展现自己的宽容大度,冀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安定下来了。

  其中沮授出力很大,得到了袁绍的尊重和厚待,很快就在袁绍的集团之中站稳脚跟,拥有了地位。

  袁绍也需要沮授这样有名望的人来帮助自己稳定冀州,所以对他特别优容。

  借此良机,沮授又推荐了贤士田丰,袁绍得知以后亲自派大车去迎接田丰,用谦卑的言辞邀请,于是田丰答应出仕袁绍。

  这样一来,冀州的局势就更加稳定了,韩馥很快就成为了过去式。

  四世三公的出身就是有好处,就是有优势,短短数月之间,从一郡太守变成了一州州牧。

  不费一兵一卒,不流一滴血死一个人,就得到了一州地盘,这比郭鹏费尽心思的算计才最终得到青州要轻松多了。

  这也是郭鹏羡慕不来的。

  随后,韩馥被袁绍表为奋武将军,虽然是这样,但是没有兵马,没有臣属,只有自己家人,守在一间宅子里,什么都没有。

  韩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太好的,还以为自己的安生日子要来了。

  袁绍得到冀州之后,酸枣大营也基本上分崩离析了。

  各地诸侯都带兵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互相之间都有矛盾。

  其中刘岱更是杀掉了作为联盟首倡者的桥瑁,吞并了他的部下,任命自己的亲信做东郡太守,讨董联盟名存实亡。

  初平二年正月开始,只有郭鹏和孙坚还钉在前线与董卓作战,只有袁术还在提供粮草,其他诸侯都作鸟兽散,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而奔波劳碌。

  他们到底是些什么货色,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看得一清二楚,深感失望。

  袁绍当然是得到的利益最大,但也损失了不少东西。

  做为盟主,谋夺了韩馥的领地,自己带头为自己考虑,自己带头破坏联盟之谊,如何不让有识之士认清楚他的真面目呢?

  很多原本被韩馥召集来聚集在冀州避难的颍川士子看清楚了袁绍的真面目,对袁绍大失所望,纷纷起了离开冀州寻求其他道路的想法。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在冀州避难的荀。

第234章.二百三十四 荀要去青州

  作为有识之士,在冀州避难的荀就通过这件事情看穿了袁绍的真面目,对他非常不满。

  当时,因为袁绍得到了冀州,韩馥麾下的颍川人全面投靠袁绍,还有不少士人也在投靠袁绍的路上,唯有荀对此不屑一顾。

  荀谌劝说荀投靠袁绍,说袁绍很仰慕他王佐之才的名望,给他很优厚的待遇,就是希望荀为他出力,荀则果断摇头。

  荀是受到韩馥的邀请到冀州避难的。

  当时董卓将要派兵扫荡颍川之前,荀预感到了颍川会遭到灾祸,所以想要带着乡人一起去避难。

  但是乡人们故土难离,不愿离开,荀无可奈何,只好独自把自己的宗族迁到了冀州避难。

  结果不久之后,董卓大军扫荡颍川,留在颍川的乡人纷纷遇难,颍川化作人间炼狱。

  荀在路途中得知,痛断肝肠,但是也不敢回去,只能继续前往冀州。

  结果等荀到了冀州,冀州已经被袁绍占有。

  袁绍虽然奉荀为上宾,但是荀从荀谌处得知袁绍谋夺冀州的全过程。

  荀谌十分骄傲的自我吹嘘,说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帮助主君夺取了冀州,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是极大的功业,今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功业。

  但是荀却为此感到相当的不高兴。

  “作为盟主,起兵得到了韩使君的帮助,兵马粮草多受到韩使君的资助,没有韩使君,袁本初如何能拉起军队?结果现在袁本初又谋夺韩使君的职位,这是雄主所为吗?”

  荀对荀谌严厉的说道。

  “天下已经出现了纷乱之势,这个时候,正是人人为自己谋划的时候,兄长这样说,实在是太狭隘了,袁公雄才大略,不拘泥于一般道理,敢为天下先,这才是真正的雄主。”

  荀谌如此反驳。

   “真正的雄主会不知恩义吗?你们所采用的计策,哪里能被称作雄才大略?这分明是阴谋诡计!靠阴谋诡计夺来的基业能够长久吗?”

  荀义正言辞的斥责荀谌,荀谌很不高兴,兄弟两人不欢而散。

  不久之后,袁绍邀请荀参加宴会,荀前往参加,和袁绍面对面交谈,进一步了解了一下袁绍的为人。

  这次宴会之后,荀越发感觉袁绍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觉得袁绍有诸多缺点,觉得留在冀州,迟早要被袁绍任用。

  而他实在是不喜欢袁绍的行事作风,与其留下来自找麻烦,不如尽早离开,谋取其他的道路。

  可是除了冀州,还应该往什么地方走呢?

  为此,宗族举行了会议,商量去什么地方才能求取一份安稳。

  有人提出北上幽州或者辽东,讲这是很多人的选择,当年不少大儒也是这样去躲避黄巾之乱的,辽东距离中原太远,很安稳。

  很多人反对,觉得幽州太冷,距离中原太远,是偏僻之地,一旦过去,很难回到中原,等于自绝于中原,这不是长久发展之计。

  又有人提出去荆州,说不少人都去荆州避难,荆州很安全。

  很多人还是反对,说前往荆州的道路正在发生战乱,不安全。

  又有人说去扬州或者益州,都因为道路问题而被否决。

  于是又有人提出去兖州避难。

  这一次不少人都表示赞成,觉得兖州是个不错的去处,而且兖州刺史刘岱是汉室宗亲,很有些名望,去兖州应该很正确,距离家乡还不远。

  结果这个决策被荀否决了。

  “兖州刺史刘岱,空有虚名,残害同盟之人,吞并他的部下,不是可依托以保全家族的人。”

  族人们纷纷询问荀想去什么地方。

  荀深思熟虑之后,缓缓说道:“去青州。”

  “青州?青州有很多黄巾正在闹事,怕是不安全吧?”

  族人们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荀摇了摇头。

  “青州牧郭鹏,忠勇善战,上任之后屡次大败黄巾,我听闻青州的黄巾军被他打败多次,已经势颓,青州实际上还是比较安全的,现在郭使君本人正在讨伐董卓。

  天下诸侯熙熙攘攘,一起讨伐董卓,但是真正和董卓作战的,除了郭使君,也不过寥寥两三人,郭使君已经攻破雒阳,逼迫董卓逃亡长安,正在准备一举攻破长安迎回圣驾,这才是值得我们依托之人。”

  宗族众人都觉得荀说的有道理。

  于是一群人商议决定之后,定下了往冀州东南走,进入青州求取郭鹏的庇护的路线。

  正好,从冀州到青州,路线很近,而且比较安全,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

  于是荀便去向袁绍辞行。

  袁绍听闻荀要离开,非常吃惊,连忙挽留。

  “先生大名,绍多有耳闻,绍正打算把大事托付给先生,先生为何要走啊?”

   “将军好意,心领了,不过的家人不耐河北气候,十分思念家乡,为家中长辈考虑,所以还是决定离开,不多叨扰了。”

  荀说了一句客套话。

  “豫州战乱不休,根本就不安全,此时回乡,是不明智的,冀州安稳平定,是可以避难的地方,先生为何如此急促啊?”

  袁绍继续挽留。

  “将军不必担忧,我等决定借道青州回乡,若家乡不安全,就在青州等到战乱平息,基本上还是安全的。”

  荀隐晦的说了一些袁绍很不愿意听到的话。

  青州,是郭子凤的地盘。

  荀,看上郭子凤了?

  荀这位王佐之才觉得郭子凤比我更优秀?

  袁绍顿时老大的不愉快,但是又不能发火,只能强忍着不快,礼貌的送别了荀。

  他怎么能强留呢?

  他又不是董卓。

  待荀带着宗族离开之后,袁绍才发了一通火。

首节上一节143/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