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第687节

噼啪不绝于耳的铳声,伴随着大团白色烟雾充斥着战场,明军四千名铳手,在短短百余息内各自击发了三次,而幕府军铁炮大阵却没有有一次像样的射击。

除了哑火的以外,后世一分多钟的时间里,上万枚铳子如同疾风一般横向掠过这块战场,随着一声尖利的喇叭声响起,铳声停止。

一阵微风将浓雾般的硝烟吹散,明军铳手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刘振远放眼望去,一百余米外,有大约百余名铁炮手失魂落魄地站立当场,其余的近三千名铁炮手全被击倒在地;方圆数百米之内,血流成河,中弹未死之人的惨叫声让人不忍耳闻,无数红头苍蝇一群群的忽起忽落,贪婪地舔舐着血污,整个战场在一瞬间变得安静下来,所有看到这一幕的幕府军都进入石化状态。

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

随着几声不似人声的嚎叫,幸存地铁炮手不约而同地扔掉铁炮,开始发疯似地转身狂奔,早就被鲜血浸透的地面变得湿滑无比,很多人或是滑倒在地,或是被地上的尸体绊倒,但仍旧是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的继续奔逃。

刚刚发生的一幕,在这些幸存者心里如同噩梦一般。

他们平时引以为傲的铁炮根本没有击发的机会,那些昨天还在一起谈笑的战友转瞬间就变成了冰凉的尸体,这是活着的铁炮手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闻过的。

对面的明军简直就是地狱里的一群魔鬼,他们用的根本不是人间的武器,那是阎王爷的催命符。

已经距前阵还有百步左右的后阵三千名铁炮手也都是呆愣原地,因为上峰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一时之间这三千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绝大多数铁炮手都是脸色苍白,眼神也是四处乱瞟,军心士气已是明显大沮。

明军火器展现出来的威力,已经超过幕府军上下所有人的认知。

先是震慑人心的火炮,直接将两翼长枪兵击溃,后有射距超远、准度极高、杀伤力惊人的火铳,在这两种火器的打击下,自己只能挨打,无法还手,这还怎么打?

没等第一阵铁炮手那些幸存者跑多远,明军铳阵方向那种令人牙酸尖利喇叭声再次响起,紧接着爆响声连绵不绝,烟雾升腾中,一轮轮弹雨又一次向着近三百米距离外的幕府军第二阵铁炮手袭来。

对于最大射程达到近四百米的米涅铳来讲,三百米的距离同样处在有效杀伤范围之内,站立不动的几个铁炮手方阵犹如人性靶标一般,射起来那种舒爽的感觉让明军铳手们越发热情高涨,阵型转换与换弹击发越发流畅,射击速度也明显加快,就连原本沉闷地铳声听上去也仿佛更加清脆悦耳。

“炮手再射三轮后骑兵冲阵!

骑兵冲阵后,中军向前掩杀,两翼策应!”

眼见得明军左中右三路都已取得绝对优势,李定国放下望远镜后淡定地下令道。

由于铳声太过密集,喇叭声已经无法穿透声幕,一名旗手听令后举起手中三角形的红旗,分别向两翼炮阵摇动数下,另一名旗手则是高擎一面黑色方形旗帜,冲着右翼后阵待命的骑兵挥动着,正在候命的骑兵游击兴奋的大吼一声,六百名披挂整齐的骑兵纷纷搬鞍认凳翻身上马。

北海舰队本来是没有骑兵编制,所有军卒都是步卒,这六百名骑兵是从护卫朱慈烺的一千骑兵中分出来的。

本来按照朱慈烺的意思,这一千骑兵都可以上阵冲杀,但张清源坚持留下一部分护卫太子安全,朱慈烺犟不过他,最终采取了这个折中的策略。

接到命令的两翼炮手们,立即将炮口仰角太高,开始对同样踟蹰不前的幕府军第二阵长枪手进行轰击,右翼六百名骑兵上马后,在带队游击的号令下,结阵后催动坐骑向前慢跑,准备在距敌三百步左右时将马速提起后进行冲杀。

“张卿,传令下去,命剩余马队由左翼突击!”

在看到短短不到一刻钟时间里,官军便占据了全面优势,楼车上观阵的朱慈烺果断的下令,让护卫周边的四百骑加入道冲阵中去。

张清源本待张口劝阻,但眼前的战局胜负已是十分明晰,既无远程火力威胁,又无近身可能的幕府军已经不可能对己方构成什么威胁,这时候要是不让剩余骑兵上阵立功,那自己可就是枉做好人了。

于是他赶忙向太子施礼后下的楼车,对侍立在侧的护卫千总吩咐一声,那名正急的抓耳挠腮的千总随即接令后大声吆喝一句,四百名骑兵纷纷上马,在那名千总的带领下,向官军左翼驰去。

在明军中路火铳大阵超远距离的轰杀下,毫无还手之力的幕府军第二阵铁炮手们重演了第一阵的悲剧,幸亏已经反应过来的颂平一郎果断下达撤退的命令,第二阵铁炮手才在损失千余人之后败退下来。

不等幕府军首领们想出应对之策,在隆隆的炮声中,两翼的长枪手大阵再次被接连不断飞来的弹丸击垮,由于缺乏对明军这种立体式打击的认知,颂平一郎等幕府军主将如同失了智一般,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出好的办法。

无奈之下,脸上失去了血色的颂平一郎只能下令全军后撤,先与明军脱离后,重新组织好阵型,再安排如何退出战场。

从明军开始炮击幕府军两翼长枪手,到中路犀利无比的火铳远距离轰杀,再到明军发动第二轮攻势,这一刻钟时间,对幕府军上下来说,宛如一场噩梦。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噩梦刚刚只是刚刚开始。

在火铳和弹丸落地扬起的漫天硝烟后面,两支配备了全副铁甲和马铠的铁骑,正在隆隆炮声的遮掩下,分别从左右两翼向幕府军迅速靠近。

从开始与明军接战到现在,在根本没有对明军造成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幕府军就已经损失了超过五千人,而明军却是无一伤亡。

现在的战场虽然开阔平坦,但两军交战时,一方想要从容撤离却是非常之难,全军转向之间不能混乱,还要指定多少人马作为后阵掩护,稍有不慎,在对方的追击下就会成为一场大溃败。

尤其是在这种一方惨败的局面下,三万多幕府军想要安然撤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

这可是三万多人,还是在对方枪炮的猛烈轰击下。

想想后世一个学校几千学生开运动会的场面吧,再没有任何干扰下,单单是入场就要花去不少时间,何况是数万人的战场上。

当明军两翼铁骑突然从硝烟中钻出后,幕府军的大溃败已是再难阻止,幕府军主将、德川幕府若年寄颂平一郎甚至都没来得及切腹自尽,便被明军铁骑踏为肉泥。

这场战事完结后的第三天,大明太子朱慈烺在大帐中接见了池田辉政等一干倒幕联盟首脑人物。

随后经过数天休整准备,以九州岛剩余兵力以及俘虏组成的联军为先驱、七千明军为后队的大军开始向东进发,大军将渡过关门海峡,登陆日本本州后征伐日本全境。

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就在大明官军在九州岛取得大胜之时,在大明境内,一场围绕着传统儒学与心学的大讨论,正在整个士人阶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从朱慈烺夏末离京,到现在深秋已至,在长达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不少中高级官员、名士大儒在内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或公开,或私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时之间,向来冷清的皇明周报署衙,成了京城最热闹的所在,主编朱舜水以及副主编吴伟业、采编钱穆也成为天下士人所瞩目的焦点。

这场大争论、大讨论的起因,就是在朱慈烺离京之后不久,皇明周报上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引发的。

这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由朱舜水和吴伟业、钱穆三人撰稿并反复修改数次后,刊登在当期皇明周报上的,署名为吴求真,取得是务必追求真理的意思。

虽然作者的署名是笔名,但文章发表后不久,随着对其中内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朱舜水等三人是幕后始作俑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同时因为本期话题引发热议的缘故,也使得这一期报纸脱销,最后不得不加印八万份才算完事。

不管是现在的大明,还是后世的中国,有些事情经手人太多,是根本保不住密的。

朱由检早就预想这篇文章会引发争议,所以特意嘱咐朱舜水等人刊发文章时要用化名,但终究是架不住报社里人多嘴杂,最终这个消息还是被传的人尽皆知。

没过几天,不少京畿地区的名士大儒便找上门来,口口声声要与三人辩经,以此来驳斥文章中的某些观点。

随着报纸经各种渠道行销各地,大明各地无数文士读过文章后,纷纷或骑马、或乘船、或坐着马车向北京进发,誓要与朱舜水等人分辨明白不可。

没过多久,京城里名士云集,各大酒楼客栈纷纷爆满,等到后来各地文人雅士越聚越多,京城里现有客栈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人居住,不少京城百姓便将屋舍腾出一间或几间出租出去,自家人挤到一起安歇,因此倒也赚了一小笔外财。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其开宗明义的主题便是否定千百年来儒学的权威地位,表达了任何事情只有通过无数次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最正确结论的含义。

文章写道,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观事实,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就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真理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不变性。

然而怎样才能对事实进行不断推敲呢?

首节上一节687/7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