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753节

学校的士子们,也开始劝进,最可怕的是京营新军,也选出十几个人来,参与其中。

这一场荒唐的禅位,持续了一整个冬天,直到第三次禅位诏书下发,已经是岁末,临近新年。

三次推辞之后,杨霖顺势接受了禅位,在皇城内登基称帝。

赵宋王朝,在宣和五年岁末,画上了句号。

朝中大小事宜,一切按原来运行,特许官员可以请辞。

吏部统计,总共有一百三十余多地方官辞官回乡,汴京无人请辞。

对于天下军民臣子来说,不过是隐皇帝,走到了明处。

昭德坊前,杨霖身穿早就做好的龙袍,着天子冠带,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登坛受禅,接诏、策,和玉玺。

身边亲卫,依旧是赤袍锦衣,万岁应旧日装束。杨霖得朝,曾号称赤阳,乃是火德之最。所以冠冕龙袍,旄旌节旗,全都是赤红色。

朝中公卿、列侯、诸将万余人陪同,燎祭天地、五岳、四渎,议改正朔。

杨霖定国号为夏,年号为重明,取自易经“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尊杨通为太上皇,郑云瑶为皇后,杨天逸为太子。

紧接着,就是对禅位的赵偲的优待,册封其为祁王,上书不称臣,入宫可骑马,一应俸禄用度,优于亲王。

封赵佶为嬉王,许下堆玉楼,择地置办房产、田产。

赵家的宗室,本来就如同推恩令一样,层层下去遍布民间,而没有什么实权俸禄。

杨霖干脆一应不管,照旧例不再世袭。

宋江、张舒夜、范宗尹升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是为右相。首席宰相中书门下平章知事依旧是白时中,四人构成明堂三宰辅。蔡京加封为广阳郡王,虽不是世袭罔替,但是活人封王,也是荣宠之至。

蔡京的人品暂且不提,他的才能,给这个王朝打下了地基。很多政令,都是他的手笔,也着实收效显著。

废除枢密院,改设五军都督府,统揽天下兵马大事。

加封军中有功大将,韩世忠、宗泽、姚平仲、方七佛加太尉衔,官至一品。

王禀、吴玠、吴麟、呼延通各自加封节度使,武人的封赏隐隐盖过官,也是对大宋矫枉过正,大肆打压武人的一种补偿。

忙完这一套,因为有了杨霖提前知会,大典算是简易版的,所以不是特别的疲乏。

坐到了皇帝的宝座,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杨霖这几年位高权重,也没有一般的人骤得大位的激动。

他十分冷静地总结了一下大宋失败的原因,这百十年间的风云变幻,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面对五代时候武将一方独大,不应该一味打压,武相济,才是王道;

面对强虏犯边,更不应该一味求和结盟送岁币,而不思积蓄实力,反攻反击。

艮岳内,郑后收拾好行装,在一群家人的陪同下,从这个园林中撤出。

杨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给了她重回郑府的自由,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关心这些了。

郑太师亲自前来,接大女儿和两个外孙女出去,艮岳作为一个巧夺天工的园林,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杨霖特意下令,敞开艮岳,供百姓游玩、避暑。

旧日寺人宫女内侍,不想出去的,就在此地继续当差,维持秩序,喂养珍禽异兽,清扫落叶。

这些人中很多人,为此感恩戴德,从此终老艮岳。

日暮时分,昭德坊内,一队队亲卫,护送着内院的人进皇城。

外院依旧不会收回,外院居住的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的,此时也都出来夹道欢送。

郑云瑶等人,从马车的窗帘挥手,汴梁百姓都在说,新的皇家比赵官家还亲民。

第七百五十一章 人不如故

东京汴梁喧闹了几天,发现改朝换代之后,还是那群人在做官,还是那些政令,掌权的都没换一个。

大家该干啥干啥,很快又平静了下来,恢复到往日的秩序中。

皇城内,杨霖带着几个亲卫,来到内侍省。

躺在床上的杨戬,面似金纸,周围几个干儿干孙,全都眼眶发红,挂着悲戚。

杨霖快步过去,握住他的手,道“老哥,怎么病的如此之快?”

杨戬痛苦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面色真的逐渐恢复了起来。

杨霖也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在场的也都清楚,没有人因此高兴,只有他的侄子杨讯高兴地道“叔父,可是觉得好受了?”

他的身子早就有了毛病,为此不惜担上刻薄寡恩的名声,也千方百计撺弄杨霖登基。

如今大事做成,杨戬自知寿限已到,他实在没有指望杨霖回来看他。

共事这么久,杨戬虽然知道杨霖是念旧的人,但是在刚刚登基时候,就肯屈尊来看自己,还是让他十分欣慰。

“官家,我是不行了讯儿,过来!”

杨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只是笑道“老哥你放心,我已经叫了许叔微入宫,来给你诊断。宫中所有药材,应有尽有,定可让你康健如初。”

杨戬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官家是个仁厚的人,念着老奴一路与官家走来,有些许苦劳,早晚看觑下我这侄儿。”

“放心吧朕会遵守诺言,把你的爵位传给他。”

杨戬眼角一舒,慢慢躺在了床上,周围顿时响起一阵哭声。

走出内侍省,杨霖长叹了口气,当初进京时候的情形历历在目。

杨戬捧着诏书,一口一个老弟,那时候自己很多事情还要仰仗着他。

最重要的就是杨戬把考题泄露给自己,让自己能蟾宫折桂,高中状元。

首节上一节753/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