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10节

以孙策的性格,只要盛宪不主动惹事,他应该不会找盛宪的麻烦。魏腾都能做吴令,孙策没道理揪着盛宪不放。当然,如果盛宪愿意给孙策面子,那就再好不过了。孙家出身寒微,在乡里没什么好名声,盛宪是名士,他愿意俯就,孙策肯定不会亏待他。

盛宪可左可右,可进可退,选择余地很大,但他不了解孙策的为人,很可能会有误会。沈直可以发挥作用,你如果愿意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一个机会。你如果想报复孙策,这也是一个机会。怎么选,全看你自己。前提是你要想清楚后果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孙策的对手。

自家人说话不用遮遮掩掩,沈友三言两语就把其中的利害说得清清楚楚。

沈直阴着脸,看都不看沈友一眼。他咽不下这口气。被孙策踹了门,还要我主动示好,劝盛宪支持孙策?盛氏揪着沈直的袖子,示意他不要冲动,脸上神情也有些淡淡的。“子正文武双全,愿意建功立业,光大门楣,无可厚非。拙夫虽然粗通文墨,偶尔也舞刀弄剑,却只是强身而已,不能和子正相提并论,要不然也不会被人踢破大门。”

沈友不慌不忙。“敢问嫂嫂,孙将军为什么会踹你家大门?”

盛氏冷面以对。

沈友笑笑,神情也严肃起来。“陆公推荐兄长出任故鄣长,孙将军想与兄长见面,兄长志向高洁,不愿屈就,这可以理解,但何必出言不逊?你这不仅是在污辱孙将军,也是让陆公难堪。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兄长还没有向陆公致歉,嫂嫂觉得这么做合乎礼仪吗?”

盛氏尴尬不已。“伯平受辱,无颜出门,这才……耽误了。”

“好,陆公的事且放在一边,嫂嫂觉得孙将军做得过分吗?”

“子正觉得他不过分吗?”

“我觉得孙将军一点也不过分。孙将军是武者,年轻气盛,坐拥强兵,无端受辱,只是踹破你家大门,以直报怨,有什么过分的?嫂嫂别忘了许贡是如何对待令尊的。”

盛氏的脸胀得通红,咬着嘴唇,怒视沈友。沈友也不着急,静静地看着盛氏。过了一会儿,盛氏气沮,只得点了点头,认可沈友的说法。比起许贡,孙策算是克制了,换成许贡,沈直此刻只怕已经人头落地。

“子正舌妙,名不虚传。”沈直忍不住讥讽道:“依我看,这三妙之首当为舌。”

沈友漫不经心地说道,并无愧疚之色。“兄长此论,弟不敢苟同。圣人曰:言德立功立言,言居其末,舌焉能居首。弟虽不敢称立德,但立功还是没问题的,三妙之首当为刀。提四尺长刀,立不世之功,践天子之阶,方是弟平生之志。”

沈直很无语。盛氏也觉得沈友脸皮太厚,大言不惭,想讽刺他几句,却碍于家教,说不出口。沈友可以不要脸,她却不能不顾体面。

沈友也不介意,接着说道:“兄长这些天闭门不出,想来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你应该出去走一走,就知道孙将军是何等样人。我既然来了,不妨转述几句,兄长信与不信,全看天意,弟自尽本分,将来沈氏宗祠之中,面对列祖列宗的神位,庶可无愧。”

沈直冷笑一声,不屑作答。

沈友不紧不慢,把当前的形势说了一遍。中原大乱,天子播迁,袁绍有意革故鼎新,再立新朝。论实力,当然是袁绍更胜一筹,但孙策后来居上,势头迅猛,假以时日,超过袁绍并非不可能。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沈氏不过是吴郡一豪强,就算投袁绍,袁绍也不会太在意,可是孙策不同,孙策出身寒微,他需要更多的人才襄助。不管是周瑜还是杨修,或者阎行、马超,只要愿意为他效力,他都可以授以重任。他刚刚投孙策,孙策便让他指挥大战,换成袁绍,袁绍能这么做吗?

治平用道德,乱世行权谋,从对待人才的态度可以窥见成败。孙策也许现在不如袁绍强大,但谁敢说他一点机会也没有?身为吴郡人,不支持孙策,难道千里迢迢去河北支持袁绍?

沈直脸色苍白。他这些天闷在家里,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听了沈友的解说才知道吴郡发生了这么多事,以七家为首的吴郡世家已经大半倒向孙策,沈友更是得到了孙策如此重用。以沈友的能力,他很快就会与周瑜一样,成为孙策的左膀右臂。如果孙策创业成功,沈友就是开国功臣,沈家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可能因为他一个人而孙策翻脸。

而且是因为这么一点小事。

沈友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袖。“兄长如果钟意袁绍,可以举家北迁,我亲自送你过江。兄长如果愿意归隐山林,读书自娱,弟虽不才,可力保你无恙。但你如果执意与孙将军为敌,那我只能表示遗憾。将来列祖列宗面前,还请兄长秉心直言,莫让弟受无端之冤。”

沈友说完,拱拱手,转身欲走。沈直呆若木鸡,一动不动,盛氏见状,连忙起身招呼,赶上去拦住沈友。“子正,请留步。伯平这些天闷在家里,正需要一个人开导开导,你既然来了,就陪他说说话吧。我去准备午饭,到时候你们兄弟俩小酌两杯。”

沈友歪歪嘴,调侃道:“喝酒?我说得口干舌燥,连杯水都没有,哪里还敢指望喝酒。”

盛氏大窘,连忙说道:“这都怨我,是我失礼了。不过也怨你,谁让你说得这么好,我们听得入迷,忘了上茶水。既然如此,那就更不能让你走了,一定要留下来喝两杯,让我们有个赔罪的机会。”

沈友转身看看沈直。沈直面红耳赤,扭捏不言。沈友微微一笑。“嫂嫂,我们是自家人,没什么赔罪不赔罪的事,倒是陆公那里,还请兄长尽快去一趟才好。”

“我现在就着人去请,如何?”

“还是嫂嫂明慧。依我看,你家这大门迟早还得换一换,说不定有机会建一对二出阙。”

盛氏忍俊不禁,嗔道:“那还得托子正的提携才行,就你兄长那梗直的性子,能有一对单阙就算不错了。”

第803章 眼界

盛氏前后张罗,又派人去请陆康赴宴。得知沈友在,陆康倒也没推辞,慨然应允,不仅自己来了,还把高岱一起带来了。高岱与盛宪是至交,沈直、盛氏都可以算是他的晚辈。陆康就更不用说了,他就是吴郡眼下士人的领袖,连高岱都要礼让三分,沈直更不敢放肆。

陆康来赴宴,自然不是为了吃一阵饭,他借机和沈友交换了看法。

沈友把孙策的安排说了一遍,吴郡世家侵占土地的情况并不严重,但孙策清查此事并非只为报复,他的考虑更加深远。中原大战,江东安定,流民很快就会大量涌入吴郡、会稽,对粮食的需求会迅速增长。这时候如果有人想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孙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陆康和高岱表示赞同。他们都是读书人,当然不会希望出现那样的事,但他们也清楚,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想,想借机发财的人不在少数。孙策担心的情况不仅可能出现,而且一定会出现。

“可是就算我们将土地交出去,也未必够用啊。中原大乱,唯吴会有粮,只怕流民会蜂拥而来。徐州、豫州都是几百万人的大州,不用太多,一百万人就能让吴会不堪重负。”

“人口短时间内是负担,长远来看却是宝藏。”

沈友早有准备,把孙策的方案说了一遍,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吴会——尤其是吴郡——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水利设施不够。以前是因为人口少,随便开两块地,撒点种子就能温饱,实在不行打打鱼也能活,所以没什么压力。现在人口多了,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疏浚水利,像他们这些从中原迁来的人都是这么干的,所以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可是吴郡有多少土地被精耕细作了?吴郡十三县,除了吴县之外,其他的全都户不满万,大片的土地或是沼泽,或是草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利用中原来的人口进行开垦,就算来百万人也能养得起。孙策非常重视农学,他特地找了一个叫鲜于程的人在丹阳屯田,如果成功,将来可以将经验推广到吴郡。

这是个机会,用孙策的话说,也许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口翻番。

陆康和高岱听得将信将疑,但他们只是怀疑能达到的效果,不怀疑孙策的诚意。孙策安排人在丹阳屯田的事,他们也听说了,听说还给那个叫鲜于程的人开出了相当于二千石的报酬,这件事可是在吴郡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想想孙策让步骘他们研究水战史都能提供一百金,这也不算什么了。水战史只是一部书,写成了也没太大的参考意义,反倒是步骘得名,屯田却是能养活无数人的大事,产出的粮食一年何止二千石。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议论孙策的事迹。有的事,他们觉得很不错,比如振兴郡学,兴修水利,未雨绸缪,为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民准备粮食;有的事,他们觉得很荒唐,比如让步骘著水战史,比如让马超写什么骑战史。马超一个武夫,他能写什么史啊。趁着酒兴,陆康还调侃了沈友几句,说沈友喜欢兵法,将来也许可以写一部兵书,把水战史、骑战史什么的都编进去。

沈友毫不介意,和他们一起说笑,心里却有些暗自得意。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孙策的良苦用心,他们还停留在儒术治国的层次上。兵法关系生死存亡,怎么可能是小事?孙策不仅自己用兵有章法,而且用心调教麾下诸将,建讲武堂培训都伯、军侯这样的下层将领,才能屡次以少胜多。他能指挥五千人大败许贡,那不是他的本事,而是这五千人训练有素,随便换一个人指挥都能击败许贡。

你们安心读书吧,建功立业的机会给我。再过二十年,看你们还能不能笑得这么开心。

——

孙策离开了吴郡,乘船南下,还没到乌程,他就接到了郭暾送来的消息。

郭暾和向朗到达故鄣后,立刻巡视县境,修缮城池。他们来得很及时,城刚刚修了一半,应太史慈之邀前往老虎山助阵的乌程宗帅严虎就率兵入境。他们没想到故鄣长换了人,增了兵,大摇大摆的入境,结果被郭暾迎头痛击,斩首三百余级,剩下的人作鸟兽散,退回石城山。

石城山就在乌程县西。郭暾提醒孙策小心,这些山贼正面作战不行,偷袭却是一把好手,而且水陆皆能,别被严白虎袭了营。

孙策早有准备。还没出发的时候沈友就提醒他了。沈家先祖沈戎刚刚迁来的时候就在乌程的余不溪畔落脚,沈家还有不少宗族住在乌程。沈友没明说,但孙策听出了沈友的意思,严白虎之所以能在石城门称雄,有沈家的默许和纵容,甚至有资助。

严白虎本名严虎,最先落草在白虎山,便以白虎为号,后来势力扩张,才进入石城山一带,并与沈家搭上了线。山里当然安全,但山里也清苦,石城山离余杭、乌程都比较近,平时山贼们就住在石城山,情况紧急的时候才会躲进白虎山。白虎山再往南就是莫干山、天目山、龙王山,连绵千里,一旦躲进去就很难找。

所以,严白虎和铜官山的陈败、石坚等人不同,他们可以被击败,却很难根除。

孙策决定先礼后兵,尽可能避免与严白虎发生冲突,以免战事拖延太久。进了乌程之后,乌程相李怀前来拜见。孙坚是乌程侯,理论上乌程相就是孙家的家丞,只不过任命权在朝廷手中,孙家并不能干预任何政务,就连食邑也是由乌程县进行拨付,孙家不能直接经手。

现在情况不同了,别说乌程,连整个吴郡都是孙策说了算,乌程相更不敢怠慢。

李怀字仁平,三十出头,中等身材,体形矫健,不像一个书生,却像一个赳赳武夫。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也是身材强壮,走路带风。李怀拜见完毕,孙策还没说话,李怀便主动说道:“将军,我是曲阿人,与弘伯夏同里。”

首节上一节510/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