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509节

见孙策一脸郁闷,郭嘉笑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将军最近连续得手,袁绍心里慌了。”

“奉孝有什么对策?”

“以静制动,以守代攻。”郭嘉不紧不慢。“豫州本来就是缓冲地带,能守则守,不能守就弃。以袁绍目前的实力而言,他想迅速突入豫州也不是一件易事。公孙瓒在后,他不敢全力以赴。我们正好以战代练,让诸军熟悉一下守城战术。”

他顿了顿,又道:“现在打比以后打好。等他占据了幽州,拥有大量骑兵,对我们更不利。”

孙策明白这个道理。袁绍现在还没有彻底击败公孙瓒,他的骑兵数量也有限。历史上他之所以拖到建安四年才南下,正是因为公孙瓒拖住了他的脚步,直到建安四年春天才覆亡。曹操之所以建安十三年才大举南下,也是因为他建安十二年白狼山大捷,他才真正平定北方,拥有闻名天下的幽州突骑。

不管怎么说,骑兵还是这个时代的重要兵种,机动性和冲击力都不可忽视。他之所以让马超、阎行研究骑战也是为此做准备。江东缺马,不管他怎么努力,他都不可能在骑兵数量上和袁绍抗衡,研究骑战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对付骑兵。如果一定要战,越早越有利。

“抓紧时间去会稽吧,稳住江南,才能安心和袁绍周旋。”

孙策露出无奈的苦笑。他听出了郭嘉的担心。别看郭嘉说得很轻松,其实他也不希望现在就与袁绍交手。豫章还没到手,太史慈还在和祖郎纠缠,吴郡虽然得手,可是和世家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还没分出胜负,江南能给他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时候与袁绍交手,江南很可能会出现反复。

可是袁绍要来,郭嘉也拦不住啊,只能应战,尽可能做好准备,将危险降到最低。

田丰、沮授之所以建议袁绍出兵攻伐,应该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不让他从容发展。大家都没准备好,但谁也不想给对方机会,尤其是当他发展得太快,有赶超的势头时,趁他根基未固出兵干扰,打乱他的节奏,对袁绍来说虽然没什么利益,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可行方案之一。

孙策很无奈,这就是新生力量必须面对的麻烦啊,总要面对既有势力的打压、阻挠,最后不得不以战争定胜负,这就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说的名言,也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

“只是这样一来,吴郡的事就要放一放了,逼得紧了,反弹太厉害。”

郭嘉摆摆手,不以为然。“吴郡不是汝南、南阳,这里的世家、豪强还没那么强,吴郡之所以流民多,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兼并,而是人口增长太快,垦荒速度跟不上。要不然的话,沈子正能这么淡定?”

“谁又在背后说人?”沈友推帐而入,指指郭嘉,笑骂道:“虽然你说的是实情,但这种做法要不得,有失君子之风。”

郭嘉嘿嘿一笑。“我从来就没把自己当君子。沈子正,你这说话留半句的毛病也要改一改啊。有什么话就直说,猜来猜去的岂不耽误时间?”

沈友忍俊不禁。“果然是贼咬一口,入骨三分。我什么时候说话留半句了?查清吴郡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切乎实际的发展计划,又岂是几亩田的事。”

第801章 沈氏发家史(gaolaochou打赏加更)

孙策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两人在说什么。物以类聚,人以聚分,沈友和郭嘉都是出类拔萃的年青人,而且都不走寻常路,在孙策诸将中最谈得来。上次沈友代表孙策指挥战事,郭嘉也有襄助之功,两人的关系因此更加默契。

不过他们提到田亩,孙策估计是和最近要求吴郡世家豪强出让土地有关。

沈友和郭嘉互相逗趣,说得眉开眼笑,神态轻松。上次孙策找沈直麻烦,让蔡瑁查沈家产业,沈友就表现得非常平静,后来一查,沈家还真没侵吞普通百姓的土地,他家土地都是从蛮越手中抢来的。

沈家并非吴会土著——吴郡世家基本都不是——而是新莽之际从九江迁来的中原人。入吴之后,沈家在钱唐、余杭一带立足。那里是浙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沈家有中原带来的农耕技术和铁制农具,开荒种地,发展得很快,这才搬到吴县居住,其宗族主体仍在那一带。

后来孙吴立吴兴郡,沈家也就成了吴兴人。

那一带原本有山越生活,沈家迁来之后难免有冲突。不过山越各自为战,不是以宗族为依托的沈家对手,开垦出的土地陆续被沈家抢来。沈家也因此与吴郡其他诸家不同,非常重视武事。沈家后来出了不少将领,名将辈出,南朝刘宋名将沈庆之就是沈家后人。

所以沈家良田虽多,却不是侵占百姓的,而是从山越手中抢来的。山越不在汉朝的户籍上,不纳粮,不交赋税,当然不算大汉子民。孙策不把山越当野人,但他不能因此说沈家侵占百姓土地,只能罢休。

其他诸家的情况还在查,但孙策从沈友的心情可以看得出,基本上也查不出什么大问题,就算有侵占土地的也不严重,属于个别现象。有头有脸的家族大多和沈氏一样,开始面对的都是当地土著。那些人不是被他们赶走了,就是被他们杀掉了,或者被他们同化了,成了他们的部曲。

民不告,官不究。没有苦主就不存在违法,对当地土著的杀戮是每一个文明扩张时都会犯的原罪。

“咳!”孙策咳嗽了一声,提醒他们别打哑谜,然后让郭嘉把刚收到的情况向沈友做通报。

沈友连忙收起笑容,认真的看完消息,考虑了一会儿。“将军,我赞同祭酒的建议,尽快赶去会稽,安排好代理人选,然后集结水师,临江观兵,待机而动。如果袁绍要向南用兵,第一步必然是青州、徐州,以形成对豫州的包围之势。徐州紧急,陶谦应该会向将军求援,水师可以运粮。”

孙策并不意外,他和郭嘉之前就预料到这个情况,所以才会将鲁国送给陶谦。如今陶谦麾下的大将纪灵守鲁县,挡住袁谭去路,双方正打得热火朝天。反倒是东郡太守曹昂攻青州比较顺利,打得田楷很狼狈,已经丢了半个平原郡。如果袁绍亲自出击,青州会迅速失守,陶谦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向他求援是必然的事。

帮陶谦就是帮自己,义不容辞。问题只是这个情况比他们当初预料的提前了好几年,他根基未稳,江南刚刚到手才几个月,他甚至连会稽都没来得及踏足,袁绍就有意南下,让他措手不及。

“吴郡怎么办?”

“吴郡乃是将军故里,将军何必担心,七姓归心,文武齐聚,将军大可从容北伐。倒是会稽,将军需要用点心思,周氏兄弟旧仇在前,怕是不会轻易向将军俯首。”

沈友取过地图摊开孙策面前的案上,侃侃而谈。“会稽与吴郡不同,吴郡以平原湖泊为主,只有西南有山地,会稽则背山面海,诸县皆与山相邻,所以宗贼比比皆是,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强行征讨,就算将军部下精锐,没有三五年时间也无法平定。”

孙策知道沈友说的是实话,吴郡易定,会稽难安,这是地理形势决定的。历史上孙策入江东,发生冲突最多的也是会稽人,比如魏腾。

“子正说得对,清清家底有好处,量入为出嘛。”孙策不动声色的说道:“中原连年大战,短期内看不到结束的可能,大批中原人进入江东迫在眉睫,这是个机会也是个陷阱。处理得好,江东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处理得不好,你们沈家当初遇到的危险又会重演一遍。清查土地也是为了保证粮食供应,总不能一边饿死人,一边囤积居奇。没饭吃,不管平时多么温和的人都有可能变成暴民。”

沈友心领神会。“将军所言甚是,我一定会将将军的一片苦心转告诸家。”

“那好,吴郡的事暂时由子正代理,我抓紧时间去一趟会稽。”孙策微微一笑。“子正有三妙,这次可以尽情发挥,也算是逐鹿中原前的预演吧。”

沈友大喜,连忙拱手施礼。“喏,臣必尽心竭力,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

沈友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随从,进了里门,和门房里的里正点头打了个招呼。里正眉开眼笑,看着沈友的背影感慨不已。

“孙郎是好人啊,跟着孙郎的都不差,现在这么客气的年轻人可不多见啊。”

沈友远远地听见,忍不住笑了一声。孙策对世家比较狠,可是对普通百姓非常客气,不仅严禁部下扰民,自己也是逢人见笑,风评极佳。沈直被孙策踹了大门,这里长却还是偏向孙策,并不觉得沈直委屈。可以想见沈直这些天肯定不好受,不知道憋屈成什么样子。

来到沈直家,沈友进了门,仔细打量着大门。大门新修过了,几乎是换了一个新的。马超那一脚非常狠,连门框都踹裂了。

沈直从里面走了出来,见沈友看他新换的大门,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子正大驾光临,有何指教?一扇门而已,值得子正看这么久?”

沈友看看他,用手中的马鞭指指新换的门,咧着嘴乐了。“想再换一扇门吗?”

沈直大怒。“你也想踹我家门?”

沈友摇摇手,示意沈直稍安勿躁。他上前揽着沈直的手臂。“兄长,你这门户太小了,我给你机会换个大门,别说马超,就算是让许褚、典韦来也踹不破,有没有兴趣?”

沈直怒不可遏,挣开沈友,刚要喝斥,盛氏从里面走了出来,给沈直使了个眼色,笑道:“子正,你这话说得可不对,有你这个族弟在孙将军身边,以后谁还敢踹我们家的门?”

沈友仰天大笑,用力拍拍沈直。“你啊,有嫂嫂一半聪明就好了。”

沈直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第802章 舌妙

盛氏将沈友请到堂上。沈友也不客气,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孙策没查出沈家侵占田产的事,这件事就算过去了,私人冲突而已。但潜在的危险还有,孙策马上就要去会稽,很可能会和盛宪见面。盛宪是党人,但严格的说,他和袁家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周家与袁绍的关系那么亲近,也没有必要和孙策撕破脸。

首节上一节509/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