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614节

袁耀没敢吭声,搬起碗,埋头吃饭。孙策却莫名其妙,便问袁权,袁权心情不太好,狠狠瞪了袁耀一眼,告诉孙策一件事。吕小环在年初赶赴河东不久,便发现有了身孕,但她求战心切,没有好好休息,以致小产。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当时都没感觉,还以为是受了伤流血,后来见血流得有点多,请医匠一查,才知道是小产了。

小产也就罢了,这吕小环神经粗得像船缆,一点没放在心上,这次回来之后,又一心扑在训练上,连提都没提一句,袁耀还是偶尔听王异说起,才知道事情经过。他知道袁权一向对吕小环意见不佳,也没敢告诉她,一直瞒着,直到今天,吕小环的母亲魏夫人到达洛阳,循例来拜见袁权,袁权这才知道这件事。袁权很生气,把袁耀叫来一问,听说袁耀也知道此事,更加恼火,劈头盖脸把袁耀一顿训。

孙策暗自咂舌,这吕小环真够虎的。

“边疆苦寒,种性强韧,这种事不稀奇。”孙策安慰袁权道:“这是我的失误。等这一战结束,让吕小环回家休息两年,不生一儿半女,不准上阵。”

见孙策说情,袁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了袁耀一眼。袁耀将脸埋在碗里,一声不吭。孙策见状,主动岔开话题。

“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什么事这么郑重,大王不直接处理,还要问妾的意见?”

“这件事和你们有关,当然要问问你们的意见。”孙策一本正经地说道:“士孙瑞要来了。当初他和王允奉袁绍之命,坐视你袁氏五十余口被杀,这事怎么处理?”

“那还能怎么处理,到我大父坟前枭首……”袁耀不假思索地说话,说了一半,发现袁权眼神不对,连忙顾左右而言他,咂着嘴。“这汤有点咸了,我得喝口水。”

“不是汤咸了,是你闲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做些什么。”袁权喝了一声,转身对孙策说道:“大王,此事虽说与我家有关,却是国事,士孙瑞是前朝三公,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他呢,不能因私废公。始作俑者都安然无恙,杀士孙瑞泄愤只会让人笑话,连累大王英名。”

孙策很满意。他也不想处置士孙瑞,士孙瑞不是王允,他不是主谋,最多是胁从,杀他没什么意义,问袁权只是礼貌。

“说起来,关中最近还真是暗流涌动,前朝老臣、刘氏宗室、关中世家,都在犹豫观望,凉州人也互不信任。如果能折服士孙瑞,让他回关中协助鲁肃,游说关中世家,对稳定关中的形势也是有好处的。姊姊,那些老臣中可有与你家比较亲近的?”

袁权沉吟了片刻,摇摇头。“那些人都是中庸之辈,掀不起什么风浪,大王不必放在心上。倒是那些凉州新锐,刚才大王也说了,边疆人种性强韧,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事端,大王宜多加安抚,收为爪牙,将来平定凉州,重开西域,也是有帮助的。大王,妾有个建议,还请大王考虑一二。”

“说来听听。”

“后宫十二殿,如今十一殿有主,还有一殿无主,大王不妨考虑一下关西人。就算是暂时没有合适人选,只要放出风声去,也能安排关西世家,尤其是凉州人。”见孙策看她,袁权抿嘴而笑。“夫妇乃人伦之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婚姻还是很重要的关系。”

孙策咂了一口酒。“你有合适的人选?”

“妾只是一个建议,岂敢越俎代庖,为大王选人。”

孙策沉吟片刻。“孤有你们几个,心满意足,暂时没有再纳夫人的想法。你如果有合适的人选,不妨为孤的几个弟弟张罗着,尤其是仲谋,年纪也不小了,胡姬成群,正妻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太后虽然不说,心里还是着急的,你多费点心思吧。”

“喏。”

——

天井关。

令狐邵背着手,在城头来回踱步,不时地看一眼关外的羊肠小路。站在关城之上,可以一眼看出十余里,曲折的羊肠坂尽收眼底,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在羊肠坂上艰难前行的民伕像蚂蚁一样缓缓移动。

正是秋收季节,这些百姓却被征发来运送军粮,心中怨气可想而知,仅仅半天时间就发生了四五起民伕与关塞士卒发生冲突的事。若是平时,令狐邵不会放在心上,抓住几个刺头打一顿就好了。可是现在他不敢如此轻率,吴军攻城在即,司马懿急需这些粮食守城,一天也耽误不得。

突如其来的压力让他焦灼不安,心浮气躁,没有了往日的从容。

“都尉,都尉。”一个士卒一边气喘吁吁地喊着,一边奋力爬了上来。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令狐邵没好气的喝了一声,瞪起了眼睛。士卒吓了一跳,连忙站住,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递上一柄短刀。令狐邵不解其意,接过短刀,打量了一番,觉得此刀与众不同,不仅装饰华美,而且上面有一个展翅欲飞的凤凰标志,这是平时没见过的,却很容易让人想到吴国,联想到以凤凰自号的吴王。

“哪来的?”令狐邵一边说,一边拔出短刀。短刀细长,寒光闪烁,做工很精致。令狐邵用拇指试了试刀锋,刀锋很薄,很锐利。

“关外巡逻的士卒在珏山附近捡到的。”

“珏山附近?”令狐邵心里咯噔一下。珏山在天井关东北,丹水从山脚下流过,一直向南,通往河内。虽说那条路不好走,不可能通行大队人马,可是三五十人从河内溯水而上,还是有可能越过太行山,进入并州腹地的。现在正是粮食运输的关键时刻,若是被吴军细作混了进来,烧毁粮草,那可是个麻烦事。

“有多少人?”

“人数不明,还在追查,但是……”士卒指了指刀鞘上的凤凰标志,咽了口唾沫。“都尉,有人说,这个标志像是吴国羽林卫特有的军徽。”

“吴国羽林卫?”令狐邵再次打量了一眼手中的短刀,心跳忽然加速。吴国羽林卫是由孙策的妹妹孙尚香指挥的,难道说孙尚香不在孟津大营,到了珏山?就算不是孙尚香本人,这也非同小可。羽林卫是孙策近卫,如果能擒住几个,那可是不小的功劳,还能折辱孙策,振奋一下士气。

更重要的是,羽林卫全是女子,战力有限,人数又不多,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功劳。

令狐邵没有过多犹豫,很快做出决定,从关中抽调三百精锐,由儿子令狐华率领,赶去珏山围捕这些吴国羽林卫。

第2356章 天井关

天井关是纯粹的军事要塞,地处太行山顶,地形受限,规模并不大,总兵力不过五百人,但令狐邵深知山中捕人不易,没有足够的人手很难成功,这才派出大半兵力。至于天井关,他不觉得吴军主力能够悄无声息的通过这十里长坂,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面前。

尽管如此,他还是叮嘱令狐华时刻注意关中的消息,一旦有警,立刻赶回关中增援。天井关的西北方向不远有一个山峰,是这座山岭的最高点,比天井关还要高出十几丈,上面有个烽火台,白天举烟,夜晚举火,周围的十余里都能看到。

珏山在天井关之北,上下落差不过百丈,比关南的路好走。来敌出现在羊肠坂时示警,他们最多两个时辰就能赶回关中,而敌人却未必能在两个时辰内通过羊肠坂,到达关前。

令狐华一口答应,率领三百精锐匆匆而去。羽林卫与众不同,是吴国的宫省禁军,擒获她们的功劳不亚于击败吴军的主力。

令狐华离开后,令狐邵又派人检查烽火台,确保一旦有事,烽火台能及时示警。天井关是并州南大门,王凌将天井关交给他,他不能有丝毫大意。随后,他就坐镇关中,密切注视着关南的十里长坂,以防意外。

关门敞开,一队队民伕鱼贯来到关前,领了粮食和凭证,又转身回去,沿着十里羊肠坂下山,赶往邘城。羊肠坂曲折迂回,道路狭窄,小车难以通行,大部分人都是肩挑手抬,极是辛苦。令狐邵看在眼中,很是不忍。秋收季节,若非万不得已,谁会丢下自家的庄稼不收,跑来这里运粮。

乱世人,不如太平犬。中平以来,天下大乱近二十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太平。

令狐邵越想越悲观。太平也许会来,却与并州无关,吴军四面围攻,并州接下来的几年必然烽烟四起,就算吴军攻不进来,并州也会因为战争的巨大消耗被拖垮,只能依靠地利勉强支撑,直到形势出现转机。

——

羊肠坂的南端,离山路不远一个山凹里,孙尚香、吕小环蹲在一起,看着一个刚刚返回的女卫解说情况。这个女卫扮作农妇模样,满面尘土,头发散乱,身上一件破布衣,隐约能看到皮肉。她操着一口上党土话,讲述她这一路看到的情报。

她是第一批派出的细作,半个月前扮作河内难民,进入上党,转了一圈后,又混进运送粮食的上党民伕中来到天井关,来回走了两趟,她对关南关北的情况了解得不少,连哨卡的位置、兵力都记了下来,一一说给孙尚香听。

“十里羊肠坂,总共有哨卡十一个,每个哨卡三五人不等。他们主要是示警,每隔半个时辰,他们会发一次消息,白天举旗,夜晚鸣鼓,鼓声长短每日一变,由关中派人传递消息。不过最要紧的是关西北的烽火台,上面有一什士卒,一旦有事,白天举烟,夜晚举火,向高都方向求援。三姑泉有一队人,领头的也姓令狐,好像是令狐邵的族人,叫什么球……”

女卫一边说着,一边在地上画草图,徐节拿着纸笔,迅速将女卫画的草图抄录下来。孙尚香、吕小环全神贯注的倾听,柳眉微蹙,神情凝重。

天井关易守难攻,比她们事先想象的还要难。从女卫的描述来看,从高都方向增援要比从关南进攻更容易,仅从落差之悬殊即可窥一斑。从地图上看,天井关大致位于高都与邘城之间,可是高都只比天井关低两百余丈,邘城却比天井关低七百八丈,道路陡峭迂回,不可同日而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强攻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吴军有十万精锐,能到关前的也不过几百人,而巨型抛石机等大型军械既运不上来,也无处安放,就连射手必须的望楼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

“越是如此,越要拿下天井关,否则就只能将功劳让给沈子正了。”孙尚香摸着下巴,老气横秋的说道:“你辛苦了,回头赏你一大盒堕林粉,好好保养一下。”

“那就谢谢三将军了。”女卫喜笑颜开。这些天最辛苦的不是体力,而是不能像往常一样打扮,每天像个野人似的,连脸皮都黑了不少,让她非常担心。她又看向吕小环,三将军赏了,吕将军也得意思意思吧?吕小环正盯着地图出神,没注意到女卫热切的眼神,直到王异提醒,她才反应过来。“你看我干啥?”

女卫有些失望,脸色就不太好看。孙尚香看得真切,笑道:“你别就为难吕将军了,谢家的鸭蛋粉连她自己都得花钱买。不过我可以答应你们,这次功成,我去找谢夫人要赞助,一定让你们满意。”

“那就先谢过三将军了。”女卫眉开眼笑,连忙施礼。

首节上一节1614/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