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080节

赵温无言以对,只好说道:“说来说去,无非是子纲以为孙将军胜于陛下,乃当世圣人,不世明主罢了。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谈判,就请子纲辅佐孙将军率兵叩关,一决高下便是了。”

“不然。”张纮摇摇头,举起手中酒杯,呷了一口。“孙将军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天子眼中只有王朝兴衰,一姓之荣辱,孙将军眼中却有华夷之辨,天下之更替,恕我直言,此二人不可同日而语,是以知孙将军必胜,而天子中兴难期。”

赵温有点急了。“你未曾与天子见面,如何能知天子眼中无华夷之辨,天下更替?”

“陛下有意引羌人入关中,焉来华夷之辨?迁都长安,如何知天下更替?子柔兄难道以为去年的旱灾、今年的雪灾只是意外?不然,一日有早晚昼夜,一年有春夏秋冬,五百年亦有冷暖更替,如今便是五百年之秋冬,大雪、严寒将接踵而至,粮食歉收只是开始。当此之时,禽兽亦知南飞,何况于人?弃洛阳而都关中,看似高明,实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矣。”

赵温大惊,顾不得和张纮呕气。他仔细想了想,又觉得张纮所言似是而非,不过是狡辩之辞。最近这几十年,严寒、大雪、霜冻的确要比以前多一些,可是这不过是上天对朝廷乱政的警告,并非什么五百年寒暑之变。如果天子行善政,用贤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排斥老臣,只信任荀彧、刘晔等少壮之臣,这些灾异自然会消失。

“子纲,照你这么说,岂止五经不是学问,圣人之言都不足论矣。你这说法,倒是有点像荀卿的说法。不过荀卿虽是儒者,却剑走偏锋,教出了两个法家弟子。你就不怕孙将军履秦始皇覆辙?”

张纮笑而不答。

马车缓缓停下,津口到了。张纮起身拉开车门,先下了车。赵温跟着下了车,看着眼前烟波浩渺的湖水,看着停靠在津桥边的高大楼船,看着湖心的那座山,想到杨彪、黄琰、士孙瑞都在那座山上,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第1676章 老臣计(醉爱哥基打赏加更)

杨彪、黄琬坐在窗下,阳光从琉璃窗里射进来,照在宽大的书案上,照在满案的书卷简册上,也照在刚刚写好的书稿上。两人一边翻着书卷一边随口闲聊,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两个人的意见渐趋一致,就算有什么分歧也不用大吵了,心平气和的讲道理。

杨彪合上手中的书卷,忽然说道:“子琰,你说赵子柔这次来能谈出什么结果?”

“他能谈出什么结果?”黄琬头也不抬。“志大才疏,举止失措,急急忙忙地赶到富春去,未谈而先机尽失,还有什么好谈的。”

“也不能这么说,他也是看到逃难的百姓一时心急,乱了方寸。”

“位列三公,看到关中大雪就应该知道会有百姓受灾,还需要看到逃难的百姓才着急?依我看,那些逃难的百姓都比他聪明,至少知道往荆州逃。”

杨彪一声长叹。“是啊,这几年关中一有灾异,百姓首选之地便是荆州,其次便是汉中,这场大雪一下,关中人口只怕所剩无几,连朝廷都未必供养得起。”

“不是还有你的那三万金嘛,如果能全换成粮食,也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黄琬也放下了手中的书,转头看着窗外庭院中的腊梅,微微眯起了眼睛。“可惜我是个俘虏,一钱不名,反而浪费了朝廷那么多钱粮。战事劳民伤财,不可轻肇,我自认老臣,却不如一个弱冠少年沉稳,实在是……惭愧。”

杨彪瞥了黄琬一眼,笑而不语。这时,张钧进来禀报,张纮与赵温来访。杨彪和黄琬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惊讶。杨彪起身,正准备出门迎接,张纮和赵温已经并肩走了进来。赵温上了堂,脱了鞋,走进书房。书房里很暖和,脚踩在地板上一点也不凉,杨彪、黄琬也只穿着夹袄。赵温看在眼中,一边脱下皮裘递给张钧,一边说道:“你们好自在,怪不得不想回长安。”

杨彪笑了。“回长安作甚,浪费朝廷俸禄钱粮吗?朝廷那么紧张,我们于心何忍啊。江南好,屯田有成,不缺粮食,我们就厚着脸皮来蹭吃蹭喝。子柔,你有没有兴趣?”

赵温连连摇手。“算了吧,你是孙将军的姑父,又是家世显赫的四世三公,舍弃足以左右人心,孙将军才出三万金,我既与孙将军非亲非故,又没这么高的名望,恐怕连三百金都不值。就算想和子琰一样做俘虏也不行,我不会带兵打仗啊。”

黄琬忍俊不禁,笑骂道:“你这巴蛮子,今天是来讨伐我的么?”

三人大笑。他们年岁相当,都是做过三公的人,早就相熟,此刻重逢,自有一番热闹。张纮很知趣,静静地下了堂,欣赏庭中的腊梅去了。三人说笑了一阵,想到眼前的境遇,又不免有些唏嘘。

“子柔,蔡伯喈说你赶到江东来求援,情况如何?”杨彪问道。

赵温有点尴尬,把孙策和他算账的事说了一遍,杨彪有些感伤,黄琬却不留情面,冷笑道:“赵子柔,你这可是自取其辱。以前就说你们蜀人志大才疏,你不肯认,现在如何?”

赵温反唇相讥。“我们蜀人志大才疏,你们江夏人也好不到哪儿去。统兵三万,却自投罗网,被人困在山里不得脱身,只能自缚请降。若非子琰这样的大才,又怎么能将洛阳拱手相让?”

黄琬拍案大呼。“想不到今日为赵子柔所辱,岂有此理。”

杨彪连忙劝阻,示意他们看窗外赏梅的张纮。黄琬只好忍住,没好气地说道:“你们谈好了没有?”

赵温一声长叹。“不好谈啊,这不,来向二位请教来了。”

“有什么问题?”

“孙将军要立国,还要五州治权。”赵温把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一遍。自从郭嘉交待了底线之后,这两天他反复权衡还是难以决断。虽说天子的底线就是不开战,可是孙策一旦立国,又得到五州冶权,将来再想要回来可就难了。他不想做这样的使者,却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想,只好趁这个机会来和杨彪、黄琬、士孙瑞三人商量。

听说幽州乱了,刘和、公孙瓒同归于尽,黄琬一声长叹,扔下了手里的书。虽然人在太湖,但他们都清楚,如果无法制服袁谭,朝廷根本没有机会实力和孙策较量,仅凭关中数万忠心堪虞的并凉军和益州,朝廷自守尚且勉强,进攻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这件条件,陛下肯定不能答应啊,你还在等什么?”

赵温瞅瞅外面的张纮,压低了声音。“陛下……有可能答应。”

黄琬猛地一回头,眼神如电,看得赵温一哆嗦。“陛下有可能答应?”

赵温点点头。“陛下的底线是……不称帝,不开战。”

黄琬站了起来,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抚着胡须,来回踱了几步,停在赵温面前,低声喝道:“陛下究竟想干什么?”

赵温也低声说道:“陛下没有说,但郭嘉收到消息,说陛下有可能想出征西凉,引羌人入关中,充实人口。”

“荒唐!”黄琬脸都气白了。“他准备做羌人的天子吗?为一姓之私,引羌击汉,凉州未失而失,虞升卿、傅南容九泉之下不能瞑目矣。”

杨彪伸手按住黄琬的肩膀,示意他不要激动,以免惊动外面的张纮。赵温苦笑道:“郭嘉说,孙将军愿意助陛下一臂之力。依我看,这怕是借刀杀人之计。陛下年少,麾下凉州军又心怀狐疑,草率出征,受挫在所难免,万一不幸,连天子都有可能有危险。果真如此,则孙将军不战而胜。”

黄琬一声长叹。“我担心的倒是天子纵使取胜,羌人席卷而至,关中便成牧场,帝都难免腥膻之气。”

三人相视苦笑,良久未语。黄琬左思右想,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当他得知张纮愿意带赵温去见士孙瑞,便催赵温快去。士孙瑞足智多谋,又熟悉羌人,他也许能给点建议。赵温点头答应,又不甘心地看着杨黄二人。

“你们就没有一点建议吗?”

杨彪沉默不语,黄琬有些压制不住火气。“我的建议是别想那么多,直接禅让孙伯符,让孙伯符主持大局,天子守着宗庙残火,莫作困兽之斗。他能答应吗?”

第1677章 忠心的代价

赵温苦笑,拱手告别,与张纮一起赶往山下的大营。一路上,赵温心神不宁,几次偷看张纮的脸色,张纮却很平静,一点反应也没有。山下传来阵阵呼喝声,赵温有些惊讶,举头一看,见大营里正在操练,一队队士卒排着整齐的队列,正在演习阵法。赵温正自惊奇,一队士卒迎面奔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着口号,声音清脆。赵温觉得奇怪,站在路边仔细一看,发现这些士卒竟是女子,大多比较年轻,也就是十五六岁,但个个身形矫健,即使上坡也是健步如飞,经过张纮面前时,纷纷向张纮行礼,一时间莺声燕语,煞是好听,配着她们泛红的脸庞、整齐的甲胄,既不失英武之气又赏心悦目。

赵温很吃惊。“孙将军麾下还有女军?”

“三将军统领的羽林卫。”张纮笑道:“听说陛下纳吕布之女吕小环为贵人,有意效仿,不知道女军建立得如何了?”

赵温尴尬地笑笑。吕小环是有武艺,但女军却无从谈起,几十个人也就是玩伴而已,哪有什么正经的训练。天子在关中处处效仿孙策的新政,却没有一样学到家的,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有那个阻碍,最后都是徒有其形,画虎类犬。

两人下了山,来到大营。士孙瑞一身布衣,正在帐中读书,看到赵温,他非常惊讶,连忙起身相迎。张纮告罪,找了个理由离开,让他们两人说话。赵温和士孙瑞寒喧了几句,说明来意,又将刚才去见杨彪、黄琬的事说了一遍。

士孙瑞沉吟半晌,摇摇头。“如果你要问我的建议,我的意见和黄子琰一样。”

赵温苦笑。“君荣也觉得中兴无望?”

士孙瑞转过头,倾听着外面的声音,苦笑了两声。“大汉十三州,财富主要来自兖豫青徐荆冀益七州,如今这七州有四州落入孙伯符手中,朝廷手中只剩下一个益州,自保尚且勉强,如何能中兴?陛下若能隐忍待变,固守关中,也许尚有一现生机,主动出击凉州无异于自取灭亡。与其如此……”士孙瑞转过头,盯着赵温,眼神中有些异样。他沉吟了片刻,说道:“子柔,你是蜀郡人,何不上疏天子,请他巡幸益州就食,效公孙述故事?”

赵温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君荣,你这主意好。我立刻向朝廷上疏,拒绝谈判。”

士孙瑞苦笑。“子柔兄,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只是权宜之计罢了。且不说天子少年心性,愿不愿意入益州,就算他愿意,只怕也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充其量不过苟延三五十年,实则不如黄子琰所言稳妥。且凡事可再不可三,天子从洛阳迁到长安还算情有可原,再退守益州,唉……”

士孙瑞摇了摇头,连声叹息。

首节上一节1080/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