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789节

“识字。”

“很好,既然如此,你这队人跟我走!”

一答一问之间,已经对金敏俊有所了解的乐以平,并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直截了当的要了一队人,看到那些衣衫褴褛的民夫时,他的眉头略微一皱。

“怎么一个个的都穿成了这样,一会你们都先领一套劳工装,先把这身衣服换下来!”

按照规定,对于随军的劳工凡检验合格者,需要编上号码,然后发给新制服一套。不过因为他们在上船的时候,都已经经过初步的体验,所以只需要发给制服就可以了。

“将军,还会给我们发衣服?”

金敏俊惊诧的看着骑在马上的“将军”,在诧异之中,又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被打了壮丁,毕竟,他并不希望死在战场上。

“你是担心被拉了丁吧。”

乐以平自然看出了这个朝鲜人的担心,于是便笑道。

“忠义军的兵,不是谁都能当得上的,你们就是穿灰衣裳的民夫,不需要担心这个,再说了,民夫一天也就是10钱15钱的工钱,又怎么可能发你们为兵?”

新衣裳!

当灰色的布衣发到这些劳工手中的时候,他们无不是惊喜的看着这些衣裳。

“居然会给我们新衣服?”

鞋匠欢喜的看着刚领到的衣服,尽管这些衣服不同于他们穿的衣裳,反倒与军人的衣服类似,但是他们仍然表现非常激动,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年也难得有一件新衣服。

“不但有新衣裳,而且还有工钱,刚才那位将军说了,我们每天有十钱到15钱的工钱!”

衣服、工钱!

不过只是简单的两个看似再寻常不过的待遇,便让这些劳工们立即感受到了天朝与朝鲜的不同,他们甚至顿时对天朝感恩戴德起来。

“哎呀,你看敏俊啊,他会说天朝汉话,而且还识字,跟在将军的身边,将来肯定会受重用的!”

换上了一身灰布衣的鞋匠,望着跟在马身旁的金敏俊,那语气中全是一副羡慕的模样。

“嘿,你也可以学汉话,学会的汉话,没准到时候还能留在天朝也不一定。”

“留在天朝,我们那有那个命啊!”

当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在那里言道着在他们看来,不过只是白日梦的幻想时,很快就到达了营地,这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开垦荒地。这个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不过只是一个寻常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任务,其实,大多数民夫的任务都很简单,或是开荒、或是筑路、或是筑屋,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危险。

而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却是汉人再一次扎根东北的保证。甚至就连同这些朝鲜的劳工,同样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不过作为当事者的这些朝鲜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切,他们完全沉浸一种莫名的激动之中,而这种激动是他们来到大明后的第一顿饭带来的。

当天的晚餐很简单,不过米饭咸菜,顶多也就是每人有一块咸鱼,可即使是如此,在得知这样的饭不要钱,而且米饭管饱后,也让他们每一人无不是感激涕零的跪在那感激着“大明皇帝的恩情”

第83章 昭忠祠(第一更,求支持)

皇宫!

不仅仅只有京师才有皇宫,在南京有皇宫,在沈阳同样也有一座皇宫,只不过与南京的皇宫不同,这座沈阳的皇宫,是后金与所谓“天命十年”修建,满清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京师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尽管其只是留都宫殿,但却因为其是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满清帝王特殊的重视,每年皆加以修葺。

而现在,这所谓的“留都宫殿”,随着沈阳重新归于其真正的主人之手,其名称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满清的皇宫,摇身一变成为了“昭忠祠”,而其中所供奉的皆是从明初于辽东阵亡的将领官兵牌位。尽管除少数将帅之外,只有正三品以及将帅才有单人牌位供奉,而从三品以下直至九品级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至于普通士兵则以集体名册藏置在箱子里,每箱有万人名单,只不过因为名单不全的关系,所以仅只有数箱名册。

可是即便是如此,将清虏的皇太极时期的“金銮殿”,也是沈阳皇宫中等级最高、最重要的“崇政殿”用作为昭忠祠的主殿,仍然让不知多少人心底暗爽。

“想来,既然是我大明数十万英魂在天有灵的话,今日忠魂驻此,亦会告慰于九泉之下。”

对此,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甚至在月前奉灵典礼上,众人看着那殿上的“昭忠祠”的字样时,那脸上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恐怕即便是皇太极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其所谓的皇宫,会成为大明的昭忠祠。

“三学士在天有灵,今日能入天朝昭忠祠,实是天朝恩赐”

在等待着大王到来时,宋时烈看着殿前林立的卫兵,心底默默的想到,他甚至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在往昭忠祠去的路上,朱明忠同样从车窗中看了一眼天空,只不过,与其它人不同,他所在意的是天气。

“今天这个日子还不错!”

朱明忠自言自语道。

“这场秀,无论如何都得做下去!”

今天的“奉灵典礼”只是一场秀,一场演给朝鲜人看的秀!而所奉的“灵”是朝鲜三学士的牌位。

崇祯九年也就是所谓的后金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后金汗皇太极于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事先,遣使通报朝鲜国王,要其断绝与明朝之友好关系,并参与拥戴行列,被断然拒绝。

当朝鲜君臣得悉皇太极准备称帝及使团所携二书中要求朝鲜背弃明朝而向后金称臣的内容后,举国愤慨。国王朝会群臣时,大臣们纷纷谴责这一举动。他们慷慨陈词,指出朝鲜同明朝的传统友好关系,是“列圣相承,事大一心,恪且勤矣”,不可改变。而后金此举实为“窃伪号”的不义行为,“于天朝有新犯叛逆之罪”,必须严加拒绝。甚至提出斩来使以上奏明廷。国王于是下令:拒见来使、拒受来书。后金使者忿然徒劳而返。

对使团被拒皇太极十分恼怒,遂于称帝后,便亲自出马致书朝鲜国王,严责其不通权达变,并以大军压境威逼其就范,仍然被拒绝。当年十二月,皇太极亲自率领兵征伐朝鲜。朝鲜虽然举国奋起,各路出击抵抗,然终不敌攻势凶猛的八旗军,而节节败。第二年正月下旬,朝鲜被迫同清签订屈辱和约,并向清交出坚决主张忠明抗清的三位臣:司宪府掌令洪翼汉、弘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三人,也就是“三学士”。

三学士先后落入敌手后,凛然不屈,拒绝了清人的诱降。当清兵撤回时,乃被挟至沈阳。面对清人的一再威胁利诱,他们毫无所动。不论在囚所里、在清廷之上,面对劝降者、皇太极及众大臣,侃侃而言。义正词严地指斥清叛逆明朝、征伐朝鲜之非礼悖义,表示了宁死不屈的坚定态度。清廷招降失败,便以“倡议袒明,败盟构兵”之罪名,先后将其杀害。

由此也就有了三学士喋血沈阳!

三学士之就义,这是朝鲜崇明、拥明的“事大”思想所在。同样也是由他们衷心认可并坚奉不移的义理,即所谓春秋大义所决定的。他们坚持尊王攘夷,严明夷夏之防。他们认为明朝是天朝大国,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共主。自“堕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必须全力维护。尊周事大即是真理,是“穷天地亘古今之大义”。所以,他们“以不背皇明为第一义”。以“臣事皇明”为“礼之当然”。这是举国共识。

当然,这同样也是朱明忠所需要的,他不仅仅需要朝鲜的“事大”,更需要将朝鲜从“自治”变成“行省”,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举行这次奉灵典礼,将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的灵位请入昭忠祠,以表彰他们的忠明之举。甚至还特意请永历赐三人谥号,可谓是哀荣至极。

而这一切,不过只是为了收买朝鲜的两班大臣以及士林,这种表面上的章是值得的,至于将来只需要顺水推舟既可。

马车越来越近了,坐在马车上的朱明忠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大王袍服,神情变得越发肃穆,他现在是大明的淮王,这场秀的主演。

“忆皇恩,忆皇恩,赐名藩邦是皇恩,忆皇恩,忆皇恩,再造藩邦是皇恩;忆皇恩,忆皇恩,命将东援是皇恩;忆皇恩,忆皇恩,救邦水火是皇恩”

唇边喃喃着这首诗吴达轩,作为吴达济的同宗,他曾于以朝天使的身份抵达过京师,但此时的心境却截然不同于过去。

不仅仅是同宗堂弟此时所享的哀荣,给吴家带来的名声,现在朝鲜谁不知“吴忠公”,谁不知他那位堂弟的谥号是由皇明皇帝所赐。忠明之事带来的身后哀荣,远远超出人们的意料,非但三学士获得了谥号,就连数位身故忠明士人亦得到了大明皇帝的赐谥。

皇恩浩荡至此,朝鲜上下自然是感激涕零,甚至现在朝鲜士林之中,更是大谈如何“以小邦至诚事大”,谈论如何“臣事皇明”,此时的朝鲜士林无不以“臣事皇明”为荣,当然这是“大义所在”。三学士正是为捍卫此大义而死!

此时,再次来到天朝,在激动之余吴达轩更想看看那位大王,因为此行并非“朝天”,所以他至今还没有见到大王,只有在典礼结束之后,一行人才能拜见大王,接受大王赐宴。

在朝鲜三百年事大历史上,这种典礼是第一次,容不得丝毫马虎。此次奉灵典礼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双方精心商讨才制定的。现在,只需要等到大王到来之后,就可以举行典礼。

佛祖保佑,一切顺顺利利的!

首节上一节789/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