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四合院:年代弄潮儿 第31节

  大哥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你们可以挑一样。”

  大哥的呼吸平静了许多,他年纪大,经历过的事可不少,道理他都懂。

  王胜点了点头。

  母亲苗翠递出来一个小手帕:

  “这是你这两个月的工资,妈一直都给你存着。以后你就自己保管,结婚后交给你媳妇儿保管。

  妈跟你说,但凡你跟黄玲说你们单过,她保准乐意!

  不用跟婆婆住一个屋檐下,不知道是多少儿媳妇的夙愿。”

  王援朝瞳孔都变大了:

  我擦,不分家的,还要全额上交工资???

  于是他心里立马盘算每个月的工资要怎么花,必须得盘算起来啊。

  大哥既然点了头,也不含糊,就接过了手帕小包,道:

  “那我明天上班就跟黄玲商量商量。”

  父亲很满意,道:

  “要抓紧。

  分房子是哪位领导负责,打听清楚。

  咱该走动必须走动。

  你年纪也不小了,我当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打酱油了!”

  母亲也帮腔道:

  “你不要担心,真生了,我提前退下来,给你们带儿子!

  不过结婚之后啊,每个周末,都要回来吃一顿饭,妈给你们管好!”

  母亲苗翠的声音有点呛。

  王胜不好意思道:

  “爸,妈,这才哪到哪,八字还没一撇呢。我和黄玲工作了才认识的啊!昨天才第一次一起出门逛动物园!”

  父亲道:

  “人家女孩子都愿意跟你一起逛动物园了,人家的意思还不明白?人家女孩子不要脸面的么?!

  你抓紧和人家黄玲聊聊,合适的话我和你妈还要帮你们找媒人。我们在首都也没有亲人,如果黄玲家有合适的亲戚,能当媒人的,也行。”

  媒人多少是有一些好处的,所以父亲的意思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援朝不甘心,最后挣扎道:

  “爸,妈,二七剧场在四九城西南片,离咱四合院老远。转车要等好久,我真的……”

  母亲苗翠眼色放光,直接打断道:

  “怎么,咱家就这么让你呆不住?”

  王援朝立马改口:

  “我真的需要一辆自行车……算我借饥荒,用我的工资慢慢还家里,行不行?”

  有钱不能花的日子,好憋屈啊。

  王全看了妻子一眼,这老三也不是个省心的玩意儿啊!老二要借钱想办法转正,老大马上要结婚成家,老三也跑来凑热闹。

  那点积蓄,不是唰地一下子就散了?

  那可是他和心爱的媳妇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啊!

  母亲道:

  “等你大哥结婚之后再说!你要是急,就催你大哥去。”

  三转一响四大件,得由老大家先选一件,这刚刚都说出去了。

  老大分出去了,老三再添一辆车,就不是那么醒目了。

  而且,也让老三催促催促老大,不是坏事。

  王援朝只能看着对面的王胜,道:

  “大哥,您看,小弟的自行车,可都由您和嫂子决定了!”

  王胜涨红了脸,也可能是煤油灯照的,连连道:

  “我,我,我明天先找黄玲聊聊……”

  王利眼观鼻,鼻观心,因为灯芯看久了眼花头晕。她对大哥是舍不得的,因为大哥对她最温柔,带她看书,不过三哥最近待她也不差。

  但父亲说了,她是旁听的,所以她没像三哥一样试图插嘴。

  父亲王全最后一锤定音道:

  “好了,就这么说定了。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让咱一大家子,在这个世道好好生活。

  分家不分心,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

  我不在家的时间多,援朝年纪又不大,和平也离得远,四合院这边,王胜你还是要多多关照关照。”

  大哥王胜点头,谁让他是老大呢。

  ……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着车吭哧吭哧的赶去上班了。

  这次父亲没睡懒觉,自然也没两个鸡蛋补充营养。

  他们家一个月才两斤鸡蛋,也就十五六个,要是再早几年,一家一个月定量才1斤。

  有些定量按户来的,后面分了家,还能多一些票。他们家不差钱,票,却是不够的。

  王援朝则骑车带母亲,先向西去印刷厂,然后南下去二七剧场办理入职手续。

  他又不能分家单独过,也不需要分房,也不需要迁户口,更不需要单独办理粮本,所以直接带着户口本、毕业证去报道就行。

  到了剧院门口,跟门卫打了招呼,照样塞了支烟。

  对方检查了他的户口本,跟登记本上记录的几个名字核对了一下,便放行了,还给他指点了内部人员自行车停放的地方,以及报道的地方。

  停车场停放了整整齐齐两大块,四列,约莫两百来辆自行车,蔚为壮观。

  王援朝根据门卫的指示,找到了报道的地儿,是个小门,门边挂着“铁路文工团”白底黑字的木制立牌。

  上次应聘笔试面试,就没留意过这旮沓。

  一进去,人来人往,各自忙碌,他只得就近逮着人问:

  “同志您好,我是新来报道的,该去哪边办手续啊?”

  那人抬头看了一眼,扭头道:

  “吴姐,有新人来报道了!”

第37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吴兰芳正带着两个新人填写报道资料,抬头一看,哟,又来一个。

  她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

  听说有一个主任和各位分团长十分看好的新人,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她已经笑了一早上了,得坚持下去。

  “同志您好,您是?”

  王援朝连忙客气道:

  “吴干部您好,我叫王援朝,这是我的档案和个人资料。”

  吴兰芳接过王援朝的档案、初中毕业证和户口本,笑的更好看了,道:

  “嗨,可不能瞎叫,我就是办公室一个小干事,我叫吴兰芳。

  专门为我们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服务的!不见外叫我一声吴姐就好。

  来,跟我来。”

  王援朝自然得跟着,看到了两个先到的新同事,面试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他也点头打了个招呼。

  然后就开始吭哧吭哧填写各类资料,粘贴了带过来的照片。

  登记完毕,王援朝还想跟两个新同事打个招呼,都是一批入职的,以后互帮互助嘛,结果头一抬,人没了。

  被吴干事带去相关部门,投递给各位的直属领导了。

  不一会,吴干事回来了,拿起登记表检查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小声道:

  “王援朝同志,您可是我们金主任特别点名要亲自接见的哦。不过金主任这会在开会,我先带你去办公室看看。”

  王援朝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道:

  “感谢吴姐,我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还要您多指点指点。我会好好感激您的!”

  吴兰芳一听,这小伙可以!不仅人长得精神,得领导看中,还比前面两个懂事多了。她更喜欢了。

  “吴姐,这业务科,有什么说道?”

  吴兰芳扫了一眼王援朝,酝酿了一下,小声道:

  “业务科,就是领导们的秘书啦。”

  吴兰芳的话令王援朝侧目。

  还有就是,他刚来,就做领导秘书?前世接触过不少领导秘书,他自忖是会做的,但哪个领导放心让他这个新兵蛋子来做秘书?

  吴兰芳看出了王援朝疑惑的眼神,暗呼:果然是主任看中的人,他真的懂!

  莞尔一笑,小声道:

  “你刚来,主要是负责落实领导安排的专项工作。不要多想。”

  王援朝回敬一个微笑:

  前面的话没法让人不多想。

  看来这个吴姐,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办公室,可以说算是一个组织里,最复杂的地方了。

  于是王援朝挺了挺胸脯,道:

  “姐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什么用得上我的,您尽管吩咐。”

  好家伙,连“吴”都省略了。

  吴兰芳仿佛没听出来似的,两人一问一答之间,笑眯眯的帮王援朝介绍了一遍整个办公室的架构,人员,职责,也不怕王援朝记不住或者听不懂。

  期间,又有两个人来报到,吴兰芳很是麻溜的将那两人手续办完,有一个就是之前上衣解开两扣,面试时间老长的那个。

首节上一节31/1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