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第209节

  公厕、下水道等地方,街坊还会组织人用“六六粉”熏。

  “除四害”一直在进行。

  很快到了初八。

  早上,徐得庸穿戴整齐,今天是蔡全无商议终身大事的日子。

  他骑着板车去牛爷家带上牛爷,随后一起去何玉梅家里请他们家人去蔡全无家里看看、坐坐。

  毕竟要看看闺女以后住的地方才放心。

  牛爷有面,进去三言两语便安排明白。

  徐得庸充当“司机”,带着牛爷、何玉梅和她父母来到蔡全无的家里。

  蔡全无已经穿戴整齐,笑着在门口迎接,一张脸笑的有光。

  人丑不是毛病,关键是有能为,蔡全无这公方经理的职位勉强够用。

  将众人迎进门,蔡全无忙前忙后的招呼,斟茶倒水。

  牛爷笑呵呵的说着,倒也冷不了场。

  何玉梅父母见着小院收拾的板正,屋内也整齐,心里已经满意了八分。

  ……

第208章 工改

  几人坐下喝茶,何母打量这屋子和何玉梅悄悄说着什么。

  何玉梅俏脸微红,眼角瞥了一眼蔡全无。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对蔡全无还是很认可的,虽然话不多,但心里有谱,眼里有数,即便当上小酒馆公方经理,待人做事依旧如故。

  除了长的差一点,别的没毛病。

  老话说得好:“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儿丑。”

  丑点也好,要是长得和徐得庸似的,她还不放心呢!

  那丝绸店的陈雪茹来小酒馆喝酒,遇到徐得庸的时候,那眼睛时不时的就瞅着。

  看的她都想告诉慧真姐。

  不过,以慧真姐的明理,应该心里有数。

  蔡全无倒完茶坐在一边,捏着手还有点忐忑,讲课的时候能侃侃而谈,平常却“惜字如金”,可是够有个性。

  这时候就体现中间人的作用了。

  牛爷笑呵呵道:“老何,全无这人踏实牢靠,淳朴厚道,工作也不差,房子您们也看了,有什么别的要求您们尽管提,能办到的我们绝不含糊。”

  何父也是在工厂里上班的普通工人,一人养活家里五口人,何玉梅上班后家里境况才好了一些。

  他开口道:“牛爷您的话我自然信,有房子有工作,别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现在是新社会,只要两人合得来就成。”

  牛爷笑着道:“嘿,那您敞亮,做父母的可不都盼儿女幸福吗,您这回头两边肯定都享福!”

  “是这个理。”何父道:“虽都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水,可闺女也得走娘家,况且这离得也不太远,咱不能像有些地方似的“卖闺女”,弄得两家都渐渐没了来往。”

  牛爷又道:“要不说您是明白人呢,这父母开明,儿女自然孝顺。”

  “当然,咱也不能委屈了小何,咱也不搞特殊,随行就市,普通人家该有的咱也得有,至于那些高级的东西,就让以后他们自个奋斗去吧。”

  何父从善如流道:“我看成,孩他妈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何母叹了口气道:“哎,小蔡你这也挺不容易,就一个人,也没个帮衬的。”

  徐得庸笑着道:“婶您放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事的我们做朋友的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不瞒您说,我也是一根,这朋友是当兄弟处。”

  何母看了眼徐得庸,她听女儿说了,这人是小酒馆私方经理的男人,这小伙子才是丈母娘眼中理想女婿的样子。

  可惜哟。

  何母点点头道:“我没有嫌怪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话,我也看出来了,回头有了孩子,还得是我给带。”

  “妈。”何玉梅有些害羞的小声道。

  双方有有意,也有什么离谱的要求,那接下来的谈话就顺理成章。

  商量好日子,过几天蔡全无会登门下聘礼,也就是买点猪肉、糖果、糕点的事情。

  何母道:“老话说‘善正月恶五月’,结婚日子回头就定在下个月吧。”

  牛爷道:“就按您说的。”

  ……

  中午简单吃了顿饭,徐得庸回到小酒馆后院家里。

  徐慧真不禁问道:“怎么样?”

  徐得庸笑眯眯道:“我和牛爷出马,自然是万无一失啦。”

  徐慧真白了他一眼道:“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人家父母认识你谁啊,肯定是看的牛爷的面。”

  徐得庸佯装生气上前道:“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媳妇这话伤到我来,必须补偿我。”

  徐慧真打掉他想要作怪的手,没好气道:“老实点,热燥燥的别招我。”

  “叭叭……。”

  一旁的小理儿冲他招手。

  徐得庸摇摇头道:“还是我的小棉袄稀罕我啊。”

  说着伸手轻轻抱起来,转了个小圈。

  “咯咯咯……。”小理儿高兴的眼睛乐长一道缝。

  徐慧真抿嘴笑道:“得,她稀罕你,那你看着吧,我去前面看看。”

  说罢,裙摆摇曳,小皮鞋“哒哒”的走了。

  徐得庸笑着用额头轻轻顶了顶小理儿的脑袋道:“走,道咱爷俩午休的时候来,咱们坐摇摇椅。”

  将竹躺椅一摆,徐得庸抱着小理儿躺上去,小理儿坐在徐得庸肚皮上,爷俩玩起了不倒翁。

  竹椅摇晃,小理儿的笑声不断,玩累了,便趴在徐得庸肚皮上缓缓睡去。

  从小小的一只,以后长大成年,经历岁月。

  你长大,我变老,岁月不变的陪伴。

  做父母的不容易啊,所以,孩子长大不听话、做错事,父母才会那么伤心,因为他们付出了太多。

  一代一代,不经历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徐得庸也慢慢闭上眼,大手拖住小理儿小小的身子,竹椅摇晃不知不觉的停止,父女两人也睡了过去。

  徐慧真回来看到这一幕,会心一笑,静静的看着,温馨的画面好像定格。

  嗯,好想有一台照相机将这画面记录下来。

  可惜,现在的小型照相机基本买不到,除了照相馆,私人相机都是报社或者外国人才拥有,比如伊莲娜就有一台。

  新中国仿制的照相机还没有出来,就算出来,也都是纯手工打造,无法做到量产。

  我国可考相机制造史上第一台国产相机,出产于建国前的47-48年,由郑崇兰先生制造,型号为仙乐(SELO),又称“维纳氏-仙乐”,总产量200多台,是古老的箱式照相机。

  建国后的第一台照相机名为“七一”牌,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为了7月1日作为党庆礼物而命名,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

  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嗯,就在今年!

  第二台……嘿嘿,是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

  ……

  夜晚温润,取之有道。

  真所谓:俯仰春潮中,桃花带露浓。

  当有些“压抑”的声音渐止,只剩下一粗一细两道喘息的声音。

  徐慧真紧紧抱住徐得庸,大有恨不得将自己揉到其中的架势。

  良久,在徐得庸的安抚下,她终于气息平复下来。

  “得庸。”徐慧真喃喃道。

  “嗯。”徐得庸应了一声。

  徐慧真闭着眼睛道:“明天我们去买一台收音机吧?”

  徐得庸随口道:“想买就买呗,反正你是个小富婆,不差钱。”

  徐慧真轻轻咬了咬他肩膀,娇嗔道:“不准这么说。”

  徐得庸轻轻摩挲这她腰臀间的弧度,笑眯眯道:“不叫小富婆难道叫老富婆啊!”

  “讨厌,我和你说正经事呢。”徐慧真道。

  徐得庸咧咧嘴,嬉皮笑脸道:“咱俩这样,也正经不起来啊!”

  徐慧真不稀得和他搭这话,道:“我们要不要给奶奶也买一台,奶奶之前说不用,我觉得买一台也没什么。”

  徐得庸道:“暂时不用,你在那四合院总共没待多长时间,接触的不多,那院里有点邪门,等回头再说吧。”

  “邪门?”徐慧真不解的道:“怎么邪门,我看不都挺好的嘛。”

  徐得庸想了想道:“你说的也对,现在算是都挺好。”

  徐慧真不解的没好气道:“你这乱七八糟说的什么意思?什么邪门、挺好的,让人听不懂。”

  徐得庸也没有过多解释,笑眯眯的道:“听不懂可以做嘛。”

  说着,手臂拖着抬了抬,从鳝如流的滑入其中。

  “哼……。”

  波澜壮阔,身不由己。

  ……

  人生一世,最要是的是两件事: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人,余者不足道也。

  你做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这两件事。

  “呜……。”

  徐得庸早上将两个石锁舞的虎虎生风,手臂只要够有力,腰力其实都可以省了。

  嗯,亲身体验,一般人做不到。

  羡慕去掰!

  锻炼完,徐得庸开启今天的盲盒。

  “嘭。”

首节上一节209/2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