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异界华夏,再造大汉 第481节

  有学子感叹,但是也有学子道:

  “其实我认为你是不对的,虽然汉军好,大同社也好,但是在我看来,与其期盼汉军打过来,还不容我们打过去呢!!”

  “你们说,若是我们有了实力,在徐州举义旗,响应汉军,那天下会怎样,百姓的日子想来会更好吧?”

  对此,有学子斥责道:“若是失败了我们只是会死,可若是成功了百姓的日子只会更差,不仅仅是我们徐州的,到时候全天下都会更加的混乱!”

  提出想法的学子顿时涨红了脸:“怎么可能!”

  另一学子笑骂:“笨蛋,你也不想想,为什么大同社都这般厉害了,还只是在雷州和北疆打,而不是横扫天下?”

  “我告诉你,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大同社有打天下的实力,没有治天下的实力,若是用大乾的官员,你说这跟在大乾治下有什么区别!”

  “而我等若是起义失败,只不过是死了,可若是成功,汉军策应不了我们,天下诸州还有样学样,那就直接崩溃了!”

  “到时候,若是很多人都跟着我们有样学样,到时候各州必然是割据,然后诸侯混战!”

  “那些有野心的人,可不会选择跟我们一样接受大同社的领导,只会仗着大同社的名义跟其他人争夺地盘。”

  “你自己说,到时候天下面临这种情况,百姓的日子是更好还是更差!”

  “并且你不要忘了,在北边还有一个罗刹蛮虎视眈眈,天下若是乱了,你说会怎样???”

第661章:我打不过他,还打不过你吗?

  大同互助社对于起义与否,北上还是南下有着太多的争论了。

  有的想要南下,觉得自己南下为大同天下尽一份力,添砖加瓦。

  有的说南下不行,他们没钱没路子,人少了路上出事怎么办?人多了泄密怎么办?至于跟着商队走,那更是扯淡,不知道这年头车马航都是坏人吗?

  有说北上的,毕竟现在北疆的汉军打了一场大仗,地盘扩大了,需要大量的读书人。

  有的说北上也不行,现在天下这么乱,北疆更乱,边关说不定都过不去。即便过去了,那么就一定能够到汉军的地盘吗?

  所以,有人觉得还是蛰伏,稳扎稳打的好,这样在汉军和大同社到来的时候,能够快速拿下徐州!

  可是,还有人觉得应当主动出击,主动想办法接触大同社和汉军,要南下、要北上。

  于是,讨论又是一个轮回,吵吵嚷嚷,各有各的道理,反而因为没有一个强权的人物,倒是显得大同互助社是一盘乱沙!

  不过这种事情终究是有人看的清楚的,或看够了互助社的争吵,一气之下选择单独北上或南下,又或者几个人凑一凑壮壮胆子,再北上南下。

  而剩下的,有理想的,想着要在互助社内统一声音,这样力量才能使用到一处,就是人比较多,又隐隐开始分派系了。

  最后更多的便是奢望稳定的,最喜欢的便是讨论国家大事,然后搞宣传,搞串联,搞团结。

  所以大同互助社,看似心向大同社和汉军,但是纲领并不完整,混乱颇多。

  思来想去,一众互助社的人觉得,统一思想先不说,现在尽可能的先学大同社建立军队。

  只是这些人终究是不曾接触过军队,也弄不来铠甲,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一群人以其他的名义集合起来习练武艺,摸索一下所谓的军阵,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没有人指导,他们每走一步都真的很难,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大致,他们认为的打仗,就是一声令下,然后一群人提着刀子集体冲锋。

  所以,他们又陷入如何说服他人,如何统一的怪圈。

  不要看他们参考了所谓军制制定了职位,但管理上却是十分的混乱。

  可以说这大同互助社,就是一个组织不严密,管理松散的志愿组织。

  那真就是看着不断壮大,看着风生水起,但就是什么都不行。

  搞一个集合,不是他有病就是家里的鸡要生了,不是参加葬礼就是参加婚礼,结果就是统计能来的有一百来人,结果最后来了二三十人,当真就是恍恍惚惚。

  而这,也就是他们一直不曾被汉军情报人员所注意到的原因。

  这里固然有情报人员少,有他们所谓的‘组织严密’,但更多的是他们没搞出什么事情,看不见他们啊!!

  不过话虽如此,有理想者还是奔波不断,为大同互助社而努力,为了大同社而努力。

  所以大同互助社几乎都在争吵中和忙碌中度过,完全就是升斗小民,每天为了生活所忙碌一般,没有被任何人、任何势力所留意。

  伴随着力量的积蓄,未来或许会因为他们所产生大变动。

  .................

  而与此同时,朝廷的使团已经回到了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针对北疆汉军的挑衅,朝廷在出不出兵的问题上,出哪里的兵的问题上进行了争吵。

  若是不出兵,岂不是助长汉军嚣张之气焰!!

  可若是出兵,那是出边军还是京营?

  出边军,边军主要防御罗刹蛮,打汉军不可能用少量的兵力,抽调的兵力多,岂不是给罗刹蛮所趁!

  若是出京营,可是京营只有十万人,战斗力很多人都清楚,也就是那样,似乎也不行。

  最重要的是,十万人肯定不够,出多了京城兵力空虚,出少了还不如不出。

  于是有人提议出江北大营,战斗力绝对很厉害。

  对此,吕轻侯直接反驳,道:“江北大营震慑江北十三州,与江南大营遥遥相望,一旦离开,江北必乱。”

  “本来江南就够乱的了,江北再乱天下就危险了!”

  最终,大乾朝廷争来争去,最终决定。

  北疆的汉军厉害,那是跟罗刹蛮打过的,我承认我对其没有办法。

  但是江南的汉军,区区半州之地,三年多以来没有什么战绩,最多就是打败了原江南大营,况且原来的江南大营覆灭还是白莲教干的。

  所以想来想去,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一致决定。

  “打江南的汉军!”

  “命令谍子在白莲教内宣传汉军有多么多么厉害,使白莲教投鼠忌器。”

  “然后,跟白莲教和谈,暂时休战。”

  “最后集中优势兵力同汉军决战!”

  “区区半州之地,弹指间便可让其灰飞烟灭!”

  “对了,为了保证安稳,朝廷要增兵!”

  “不仅如此,还要加饷。”

  “对对对,再苦一苦百姓,一切以大局为重。”

  所有人谈论的都很兴奋,你一言我一句,很快便详细了作战的大方向,就是有一点不当人了。

  什么踏马的再苦一苦百姓!

  什么以大局为重!

  呸!

  说这些的都踏马的是一群坏胚!

  伴随着大战略的制定,很快就有人放声大笑,很是自豪道:

  “哈哈哈,老子打不过北疆的汉军,还打不过你们江南的汉军吗?”

  “哇哈哈哈!”

  众官员扭头看向这个失态的傻子,你这是话里有话,再说谁呢?

  是不是缺心眼?

  然后.........

  “启奏太后、陛下,臣弹劾李侍郎圣前失仪!!”

第662章:仓县义军问题

  大乾朝堂的事情终于定下了,讲究的就是一个我打不过北疆的汉贼我还打不过你南方的汉贼吗。

  虽然有人提出南方的汉贼有没有可能比北疆的汉贼更厉害,但这都被人无视了。

  有人是故意装作无视的,有人是真的无视的。

  毕竟现如今就江南的乱局,南方的汉贼依旧是躲在老巢出不去,怎么看都不是厉害的角色,所以这便是最好的拿捏的。

  所以谈论完成以后,大乾朝廷就开始给江南大营传达命令,一边抽调江北临近江南的几个州的郡兵向江南大营开拔,同时向治下所有州郡下达增税加饷的政策。

  虽然说风雨欲来,但是大乾的这些决策真正落实,并且能够真正的用到,那也要等到秋收以后才行。

  ................

  此时的雷州,汉军治下除了源源不断的增兵,保证领土的安稳,剩下的都全力投入到生产之中。

  毕竟打仗归打仗,生产是不能落下的。

  不仅如此,汉军还从福州迁移了不少的难民,抽调了大量的工匠编入军械所和农械所大搞生产,兵器甲胄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农业器具也保证家家户户都有。

  就这样,还有许多懂船只制造技术的,被抽调进入造船厂进行渔船、战舰的制造。

  盐场开始了选址、然后进行大规模建设生产,保证汉军从中可以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同时保证百姓们食盐的使用。

  商行也在不断的努力,用食盐、精盐和诸多异地物品,打开诸多市场,为汉军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军用物资。

  汉军还在民兵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大量的钱财,以各村为单位,只要是空闲时间都会组织民兵进行训练,保证在秋收以后所有地方的民兵都能有足够的战斗力。

  一切,都开始向好的一方面进行。

  百姓们虽然很累,要忙着下地、空闲了还要忙着进行民兵训练,但人人过的很充实,最重要的是吃的饱,同时还有祭酒们每天为大家宣讲故事,孩子们也都能进入学堂学习。

  家中开销小了,吃的也饱了,精神相比较其他地方的百姓富足,日子还有着盼头,这生活也就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希望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夏收就很快过去了,汉军治下虽然有差不多二十万人被牵扯到战场上,但整体而言,粮食还是丰收的。

  而此时的大乾、白莲也经过了数个月的战斗,各地打的糜烂,生产上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随着夏收过去,大乾朝廷加税,有百姓开始破产,然后开始逃亡。

  白莲教好一些,虽然生产被破坏,但因为没有大乾的诸多税收,现阶段的影响并不大,但若是坚持到秋收以后,那影响就会凸显出来。

  若是这般对峙打上两三年,那么便也会民不聊生。

  同样,江南大营早已经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命令,现如今谁都想停手,但因为仓县的原因,现如今谁都停不下来。

  不过伴随着朝廷下达增兵的命令以后,夏收完毕,最多一个月,第一批援军便会到来参与平定叛乱。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现在必须要准备撤离!”

  仓县打的其实挺惨烈的,虽然说没有北疆打的那么厉害,但也拖住了大乾大量的军队,给汉军和白莲教创造了大量的战机,以至于打的大乾节节败退,丢失了好多关隘,甚至防线都摇摇欲坠,有被攻破的风险。

  只是随着夏收的结束,起义军也不得不开始撤离了。

  “组织上有新的命令了?”

  起义军首领早已经换人了,这些人都是从汉军之中调派的军官,现如今这支起义军与其说是起义军,不如说是在汉军领导下武装民兵,甚至是身经百战的武装民兵。

  要知道随着汉军情报组织的大量投入,粮食、兵器、甲胄、军官、都被源源不断的支援进入仓县,这才有了仓县能够坚持到现在,并拖住大乾连续不断的进攻。

  “是的,有新的命令了,大乾逆贼已经调派了江北大量的郡兵南下支援江南大营,最快一个月,便会有一万人左右的军队抵达这里,我们很难在坚持下去了。”

  “所以为了这些百姓和士兵,还有中央的大战略,组织上命令我们准备开始撤退。”

首节上一节481/7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