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62节

她岂能不知,这是自己那个庶出的儿子,在用这种方法,时刻提醒她这个皇后,让她帮忙照顾好母亲和弟弟。

但她明白,这些布局都仅仅是为了保护他母亲和弟弟,只要不对他们动什么坏心思,就一切相安无事。

这是一种制衡,若自己这边首先打破这一平衡,那就意味着,自己一方要向对方动手了。

她曾悄悄试探、观察过那些宫女,个个身手不凡,看得她心惊肉跳。

因此,为了避免对方误判,她也不能清除那些宫女。

比如,正在清扫碎茶杯的这个宫女……

也就是说,一旦撕破脸,李恪有手段同时对付大唐的皇帝和皇后!

如今,自己这个宝贝儿子,竟然不要命的把主意打到淑妃头上!

这是嫌爹娘和他自己的命太长了啊!

就自己儿子刚刚这句话,估计几天后就能传到老三耳朵中!

长孙皇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太子会突然说出这句话,再想把现场的宫女们赶出去已经来不及了,也没有必要了。

自己这个儿子,脑子是锈住了还是怎么?唐宁两国交战,老三敢于坦然把自己的母亲留在长安,难道会没一点护佑的手段?

可能正是考虑到自己这个愣头青儿子看不到这一点,老三才故意把后宫的一部分暗桩暴露给自己吧?

老三这是对老大何等的鄙视啊!?

唉,可是又一切正如老三所料,老大还真没察觉,还真就想对淑妃动手。

长孙皇后越想下去,那种无力感就越强烈。

“高明,你以后要和弟弟姐妹们多多亲近,要做一个好兄长。”

太子对自己母亲越来越不理解了,怎么我在询问让谁出使宁国比较好,你却说要兄友弟恭?

“阿娘,我与弟弟相处的挺……哦,挺好的啊!”太子心中补充了一句:除了胖子!

“娘说的不仅仅是雉奴,还有其他弟弟们!”

“儿知道了。”太子无所谓地答道。

长孙皇后对这个宝贝儿子感到无力。

如今,虽然李恪远在宁国,与其他弟弟、姐妹们一年才见一次面,甚至一年也见不到一次。

但是,李恪与弟弟、姐妹们的关系却是最好的。

要知道,这些弟弟、姐妹们,虽然现在还都年轻,可未来他们却是皇室的中坚力量!

若将来老三与老大势均力敌,到了皇室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这些弟弟、姐妹们会选谁?

结果显而易见!

以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嫡长子的高贵与高傲,估计很难得到支持了。

“阿娘,舅舅和舅公都不敢去,其他人我又不放心,到底该让谁去?”

看着儿子满不在乎的样子,长孙皇后无奈叹了口气,

“让岑文本去吧,他受你父皇恩惠,最起码不会主动做出伤害大唐的事情来。”

“杨师道呢?他也算是我的姑父吧,会不会更亲近一些?”

长孙皇后看了看儿子,心中又是一声哀叹。

心说:是你的姑父,也是老三的姑父啊!况且,这次出征的将领,只有赵节逃了回来,难保不是老三看在桂阳公主的面子上,故意放回的。如果让杨师道去,那就不是谈判,而是去感谢留自己继子一命的恩情了。

这里提一下,赵节是李二的姐姐桂阳公主与前夫赵慈景的儿子,赵慈景殉国,公主带赵节再嫁杨师道。

“岑文本比杨师道更善辩,让岑文本去吧。另外,让苏诚出任副使。”

“什么?让苏诚也去?不行!那岂不是说,我向老三服软了吗?”

第240章 诡异的沦陷区

苏诚是苏嫣、苏的父亲,是李恪实实在在的老丈人。

当初,李恪从湖里捞出了溺水的两人,又用惊世骇俗的手法让两人死而复生。

为了杜绝风言风语,长孙皇后千挑万选的太子妃人选,被册封给宁王妃。

太子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难受。

自那以后,他不仅更恨李恪,还厌恶上了所有姓苏的人。

如今,长孙皇后竟然让苏诚也去宁国谈判!

苏诚是什么人?那是李恪的岳父!要去谈判了,赶紧递上对方关系最密切的人,这不是明摆着服软、巴结吗?

“作为一个太子,一国储君,你不能凭自己好恶做决定,一切要以国事为重。当前对大唐最有利的做法是,阻止宁军继续占领大唐国土。”

“而要缓和大唐与宁国的关系,原本派你们成年兄弟中任一个人去都可以,可你们生在皇家,如今又明争暗斗,若皇室的人去了,只能适得其反。”

“好在三郎的姻亲都在大唐。你若对苏诚前去无法接受,那就让阎立德去吧!至于郑仁基和徐孝德,品级低了些,不太合适。”

听到自己母亲提这几人,太子差点吐血。

这一个个的,全都是李恪的老丈人!

大唐出了名的才貌双绝的女子,似乎都被那庶子给搜刮走了!

“既然如此,那还是苏诚吧,阎立德一个将作少监,去负责两国谈判,服软的姿态也过于明显了!”

太子说完,转身走了,完全没了刚来时的恭敬与乖巧。

“或许是儿子最近压力太大了吧。”长孙皇后心里这样想着。

苏诚宅。

“太子让夫君你去宁国交涉?交涉什么?”

苏嫣的母亲诧异的看向苏诚。作为两个绝世佳人的母亲,苏母的容貌自然没的说。

美目中满是疑惑。

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五品的秘书丞,距离权力中枢还有十万八千里。

同行的中书侍郎岑文本虽然也只是正四品上的品级,但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温彦博刚刚亡故,作为中书侍郎的岑文本如今人中书省实质上的一把手。

可苏诚作为五寺九监之一的小小秘书监的一个小小监丞,却和一个中枢机构的一把手代表大唐去谈判。

这,怎么想就怎么不合理!

当然,做为一个秘书丞,苏诚是没有资格知道如大唐与宁国之间的战争局势的。

这可不是媒体、网络发达的年代。

朝廷想封锁什么消息,简直太容易了。

更何况还是丢失大量国土这么丢脸的事情,朝廷一严禁民间传播的。就连那些刚刚逃的长安的世家大族,也被下了封口令。

上面只是通知苏诚陪同中书侍郎前去宁国交涉,至于交涉什么,没有说。

“我也问了,可没有收到答复,说去了就知道。好了,不去想了,女婿可是宁国之君,有什么好担心的。”

苏诚说着安慰妻子的话,但心里却毛毛的。

“夫君,你这次到宁国,一定要去看看女儿,要亲眼看看她们的吃的、住的,看看她们过的好不好。”

苏母说着,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

两个女儿经常来信,可信中都是告知的她们在宁国如何幸福、如何快乐。越是这样,苏母就越觉的心里没谱。

担心女儿是只报喜不报忧,有什么苦、什么难都压在心里,不愿意诉说。

“我去就是了,你哭什么!”

“嫁那么远,本来一年也见不了一次面。如今,她们两人都有孕在身,娘家人却不能在身旁照顾,我这做娘的怎么能放心。”

苏嫣和苏前些日子来信中提到,姐妹两人都怀孕了,字里行间压抑不住的喜悦与幸福。

“唉,还不都是那个臭小子!哼!”苏诚一想起李恪一下子端走自己两盆小花花,就无比气愤。

“你也不必担心,咱们嫣儿好歹也是后宫之主,想必不会受委屈的。你想想看,就算没嫁那么远,做了大唐的太子妃,还不是一样的,也是不能经常见面。”

“夫君,要不,我随你一起去吧,也好照顾女儿,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再者说,女儿正是受罪的日子,哪能没有娘家人在身边?”

听了妻子的想法,苏诚有些意动了。

自己的宝贝女儿,经历这样的人生大事时,必定很害怕很无助吧?

生产一事,就连在医学高度发达的后世,初次分娩的产妇都如同走鬼门关一样,更何况是一千多年前。

“好!我去上奏,娘子你准备一下吧,如果准奏话,两日后就要启程。”

苏诚说完,就回书房写奏折了。

使团成员加一个人、减一个人,都不是随便决定的,必须上报。

更何况苏诚夫妇这么敏感的身份。

没有意外的,太子看到苏诚的奏折,直接扔了出去。

母女相聚?想的你美!

可巧就巧在,立政殿的宫女到尚食院叮嘱准备皇后的饮食时,遇到了东宫的宫女,对方刚好谈到了太子怒抛奏折一事。

更巧的是,立政殿的宫女回来后,几个小宫女闲聊到这件事,刚好被长孙皇后听到。

一切都是刚刚好。

长孙皇后无奈地摇头苦笑。

然后亲自下懿旨,令苏诚夫妇,代表自己这个皇后看望自己远在宁国的一众儿媳。

同时,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稳婆随行,并送了二十名宫女,又赐锦缎金银若干……

这下,苏诚两口子更懵了:怎么就惊动皇后了!?

虽然困惑不解,但夫妇二人还是在即将见到女儿的喜悦中启程了。

使团出长安,穿潼关,过洛阳。

“刚离开驿馆,怎么又停下了?”苏诚挑开马车的帘布朝外看。

等了片刻,使团还是没有开拔的迹象,苏诚下车朝前方走去。

看到前方几名兵士正在核对过所,旁边一排拒马,拒马后方是一个小型的营地,军营门口悬挂着一面旗子,上书三个大字。

“骁武军?岑侍郎,这是……”苏诚疑惑问道。

岑文本长叹一声,“前面,就是宁国的控制区了。”

“什么!”苏诚震惊地睁大了眼睛。

岑文本也看的出,苏诚对此一点的咋不知道。不过,一个五品小官也确实没有了解这些事的资格。

如今让苏诚随行,也只是个工具人的身份。是为了向宁王李恪示出善意,仅此而以。

“这,这不是我大唐的河南道吗?什么时候被宁国控制了?”

虽然自己的女婿是宁国之君,但大唐毕竟是自己效忠的国家,一时间有点难以接受。

首节上一节16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