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61节

振威炮已经那么厉害,威力更大的新型火炮,到底有多么恐怖?

如果没有比这新型火炮更大的威力的武器制作出来,这新型火炮怕是不会卖给大唐吧?

逆子!对老子也瞒的这么严实!

不过,自从李二来到波斯地区,在这里一番攻伐之后,对当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他一方面派出斥候往东西两个方向仔细探查,一方面收买了大量当地人为自己所用。

这样下来,就对这边的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

置身波斯,无论是东边,还是西边,都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现在,他才知道,中原之外,依然大有可为!

什么河北道,什么关中,多少有点小家子气了。

就连大唐,也就那样吧!

怎么能被那巴掌大的地方,羁绊了自己拓展的脚步!

自己那个逆子,一统大唐东部、北部,当老子的如果输给做儿子的,以后史书,指不定怎么编排自己呢,还不得被笑话死!

不行,老子要一统大唐之西!

如今萨珊帝国东部的几个总督正在合谋,要集中力量对付大唐,李二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他更在乎的是,这几个总督区的更东边。

那里如今是一堆规模不大的小邦国,那里的土地辽阔肥沃,那里的民众有着迷之自信,又菜又爱玩。

更重要的是,拿下那里,就可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把整个吐蕃围住!

等到大唐在高原驻扎的兵士,对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适应的差不多时,就可以动手了。

而波斯地区的西边,分南北两路,该地区的商贸十分发达,大唐、宁国的很多商品居然能卖到那里!

如果控制这一地区的商路,也像宁国一样,立一个进出口税,那一年光是商税得收多少!

李二想想都不由在脸上开出一朵灿烂的花。不敢想下去了,怕抽过去。

以前,李二只是从那幅大地图上看到这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地区,并没有什么其他了解,就已经树立的雄心壮志。

如今,对这些地区有了详细了解后,李二的雄心壮志也开始具体化了,他开始制定详细的策略。

在隋末那个群雄角逐的环境下,李二都能笑到最后。

如今,换了一个环境,开启另一场角逐,他李二依然要笑到最后!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一个多月后,李二的圣旨和书信,摆在位于长安的太子面前。

“谈判!?父皇竟然没有送几员大将回来收复失地!唐军一败再败,这时候谈判,能谈出个什么结果!?”

太子绝望了,他对李二的回复抱了很大的希望,想着侯君集的死,会引起重视,也好把带走的能打的那些将领送回几个。

可万万没想到,只是让自己谈判。

如今他面前放着圣旨和书信,但书案的一端却放着一封封求援信。

天宁军目前的重点,是放在大平原地区,充分发挥天宁军强大的骑兵优势,在野战中消灭唐军。

若是唐军坚守不出,那就更好了!用宣威炮直接轰到想出都出不来!

宁国铁骑,在草原和大平原上的野战中,都是无敌的存在。

而城池的攻坚战,又有宣威炮这一嚣张的神器。

面对大唐各地府兵,这,完全是降维打击!

“殿下,奏折送呈圣上时,宁国还不曾出兵,我们在奏折中自然也不曾提到,因此圣上并不知道唐宁两国的现状。”

“圣上说的谈判,是在侯尚书兵败后,宁国对大唐发起反攻前,与之谈判。自然是有利于大唐的,且不需要再派将领。”

“可能圣上没料到,局势会演变到如今这么糟糕。”

中书侍郎岑文本看太子面色不悦,立即出声宽慰。

同时,他也暗示,如今这个局面,有点窝囊、有点离谱啊!

“事到如今,也只有谈判一条路可走了。不过,该派谁去呢?”太子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长孙无忌脸上。

长孙无忌浑身一激灵,连汗毛都一根根竖了起来,

“殿、殿下,不、不要啊……”

第239章 李恪的布局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去了宁国,怕是有去无回。就算他没有像侯君集一样,被弄碎,估计也得被狠狠羞辱一番。

所以,他说什么都不肯出使宁国去谈判。

太子又把目光投向自己舅舅的舅舅高士廉,高士廉也是吓的浑身一哆嗦。

看着两人的表现,太子失望极了。

自己现在没了主意,极度缺乏安全感,想着这两人都是自己的亲人,怎么着也该为自己顶一下吧?

毕竟他们两个可是眼前几位大臣中,自己最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结果呢?

甥怂怂一个,舅怂怂一窝!

这舅甥三人,一个比一个怂!

没办法,太子只好去立正殿长孙皇后那里撒娇,让自己母亲帮忙给推荐合适的人。

到了立政殿,太子收起阴鸷的面孔,摆出一副和风细雨又稍带些许忧愁的表情。

一番捏肩、捶背后,太子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阿耶让派人去跟老三谈判,阿娘帮我想一下,该派谁去呢?”

听到儿子的话,长孙皇后愣了下,说道,“后宫不得干政,这事你不要问我。”

“阿娘,收到最新的军报,老三已经占领半个淮南道了,虽然不会危及我们长安,可若他一直这么打下去,我会很没面子的!”

之前,太子向宁国用兵,房玄龄在太子的大殿外等到昏厥,也没能等来太子。后来找了长孙皇后,可大军已经出征,开弓没有回头箭,长孙皇后也无可奈何。

再接着,她陆续听到宫外传来的消息。

宁军反攻大唐了;

河北道没了;

河南道半个没了;

淮南道被瞄上了;

……

现在,自己儿子又亲口说,半个淮南道也没了。

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虽然远离长安,但是却是大唐最具活力的地方,是大唐半数以上的赋税来源。

如今的大唐,赋税上缴的可不是现金,全是农产品,也是就各种粮食、以及麻丝制品。

属于黄淮海冲积而成的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因此,自古以来,河北、河南、淮南是历代王朝的天然粮仓。

至于江南地区,还远没有开发出来。

长孙皇后自然也不会知道,大唐的赋税重地,到了百多年后逐渐转移到了江南。

而如今,这些地方半数以上落入宁国,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仅仅是以“没面子”做了个总结!

长孙皇后,顿时觉得浑身冰冷。

“没面子?你仅仅是认为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你会没面子吗?”

“要不然呢?我只是小看了他准备的不充分而已,待调集剑南、山南、岭南道府兵到位,他还不得乖乖退走!”

“三郎耗费钱粮、兵马,从河北一路打到淮南,这三道之地的兵力,尤其是河北与河南,都没能挡住宁军,你以为从别处调兵,就能吓退他?”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

“那又怎样!?别忘了,他的亲生母亲,还在长安!”太子冷哼一声。

“啪!”

长孙皇后刚端起的茶杯,失手掉落在地,摔了个粉碎。

一旁的宫女立即上前来检查长孙皇后的手有没有烫伤,然后清理茶杯残渣。

“高明!你,你不该有这个想法!”长孙皇后突然间变得面色惨白。

“阿娘,你怎么了?”太子对母亲的举动和面容充满了困惑。

一向端庄、稳重的母亲,从来没有像现在失态过。

就连当年玄武门事件期间,自己的母亲还曾亲自帮助父亲谋划、商议。行事时,母亲更是亲自慰问、鼓励准备起事的秦王府一众将领和兵士。

待秦王府将领和兵士们开始行动后,自己母亲把一包毒药和一把匕首藏在身上,然后在府内静静等待,等待起事成功与否的消息。

那时的母亲,才二十多岁,是何等的英武、决绝、果敢!

怎么今天突然如此失态?

“高明,你们之间的争斗,原本是兄弟之间的矛盾,可如今已经成了两国之争。”

“你知道,娘的命都是三郎救回来的。如今,娘不管其他的,你们爱怎么斗怎么斗,只有一个要求,你不要动淑妃和六郎,还有苏家、郑家、阎家、徐家, 这是底线,你要切记!”

“阿娘,为什么?”

“娘是为你好!或者就当替娘报三郎的救命之恩了。你务必要记住!”

如今,长孙皇后也不指望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能看出其中的弯弯绕了。

只要不踏破这个底线,以李恪极重感情这一点,太子将来好歹还能留一命。

至于为什么?

这是很明显的事,自己儿子都没能看出来,她也懒得再解释了。

如今的圣上到上万里外御驾亲征,而物资保障却是要靠宁国通过海路输送。

如果自己的宝贝儿子,对淑妃母子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自己那个万里之外的夫君,怕是要被立即掐断物资供应!

若是在当地一直打胜仗还好,一旦失败,再无翻身机会!万里之遥,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只是其中一点。

长孙皇后知道,能建立一个强大宁国的李恪,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对自己这个嫡母恭敬有加的庶子李三郎了。

如今,虽然还保持着应有的恭敬,但这些恭敬也是建立在他的生母亲、弟弟在长安安然无恙的基础上的。

若景淑殿有事,自己这个大唐皇后的命,不知道能不能留到第二天!

长孙皇后是极其聪慧的,不然的话,怎么能成为李二这个天可汗的皇后?

她掌管后宫,早就发现了李恪在后宫的布局。

后宫这些年,新添的宫女,经过她仔细调查,深入挖掘,发现很多隐秘。

再结合自己夫君说的:老三有四支神秘力量在长安活动。

首节上一节16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