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21节

豆芽中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足以保证人体所需。

不过,同一种菜也不能天天吃吧,即便是爆炒豆芽,醋溜豆芽,凉拌豆芽,换着吃。但是换汤不换药,任谁吃上几个月豆芽,都会崩溃吧!?

所以,必须得有补充方案。

另一个补充维生素比较好的就是茶叶。

茶叶可是个好东西,它里面含有的维生素,比有些蔬菜都要多。

只要保证船上兵士们每天都能喝上一杯茶,也能预防坏血症。

还有那就是罐头了。

之前的宁国舰队和运输船队刚刚成型时,李恪就成立了罐头厂,专门生产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各种肉罐头。

生产的产品不对外销售,只内部供应。

可没想到那些经常到处跑的船员,嘴都养刁了,宁愿到了扬州、广州后,自己花钱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也懒得吃那些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免费罐头。

可现在,把你们困在茫茫大海上,你总该吃了吧!要么吃罐头,要么坏血病,选吧!

当然了,李恪也不不至于那么残忍。

兵士们到数万里之外镇守,远离家乡亲人,有条件满足的一定要满足。

不就是想吃新鲜的吗?

安排!

李恪到了锦州附近的一家陶瓷厂。

“怎么样?能不能做?”陶瓷厂的工匠拿着李恪的图纸看了半天,李恪等的不耐烦了。

“郎君,这是个什么物件啊?说是瓮吧,下面有孔!说是花盆吧,上面口小!”工匠一脸的懵逼,半天看不出个因为所以然来。

“你不用管它是什么,你就说能不能做,不能的话,直说,某去找下一家!”

“能!能!能做!”

“需要多久?”

“制坯加烧窑,最快也得五天!”

“好,给你三倍的价钱,你再找些帮手,七天时间,你烧出两窑来,要保证所要求的厚度!”

老工匠眼睛一亮,“成!贵客放心好了,保证误不了!”

李恪看老瓷匠眼冒精光,“别一听价钱,什么活都敢接,再仔细想想,能不能按要求完成?”

老瓷匠傲娇的把胡子一捋“郎君放心,这些瓷器做起来,没什么难度。除了器型丑了些,其他的跟平时的的瓷器都一样!”

李恪:……

这是丑吗?这是实用好不好!

李恪设计的这些瓷器,专门用来在船上栽种蔬菜的。

因此,都是底和肚子大,口小,肚子大是为了多装土,同时口小了也能保墒,毕竟在海上淡水太珍贵了,能省则省。

同时,底部比上部大了好几圈,像一个倒扣的大喇叭似的。

主要是考虑,海上风浪比较大,这种器型,任凭你风浪再大,我就是不会倒!稳的一批!

另外,在腰部还有两个凹陷的槽,这两个槽是为了搬运时,方便手能用上力。

冬季的海上,温度可不高,中午时可以搬出来给蔬菜晒晒太阳,而后就得搬到船舱里。因此,两个槽的设计,为了搬进搬出时方便。

总起来说,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时间精雕细琢设计方案,也没找原理锦州港的国营陶瓷厂。

一切以实用为主,在接近港口的地方找一个陶瓷厂,也节省了运输时间。

第175章 启航,目标波斯湾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准备,所有条件都已经成熟,可以正式启航了。

为了自己这支海外驻军不受欺负,李恪咬咬牙直接派出了一万名天宁军。

远洋航行,每多一人,就要提高很大的成本。这一万人,其他不说,只是粮食和淡水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于是,为了能让这一万名天宁军一路上吃饱喝好,光是装运粮食、淡水、酒这类物资,千料以上的大船就装了10艘。

这次出兵,没有战斗任务,但是初次到一个完全陌生且数万里之遥的地方,必须要有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担纲。

李恪思来想去,还是派出了刘仁轨。虽然有点大材小用了,但却是最佳选择。刘仁轨不管是在军事统率上,还是在行政治理上都很有才能。

另外,那处岛屿,如今几乎属于无人区,去了之后,需要从零开始建设,搞基础建设,刘仁轨也是一把好手啊!

因此,李恪还是选了刘仁轨。

“正则呀,虽然说这次前往波斯驻扎没有什么仗需要打,但万事开头难,宁国还没有超远距离驻扎海外的经验。”

“要说海外征伐,你在筑紫岛的经验就很宝贵,所以这次万里之遥,而且从零起步,不得不再次劳烦你了。”

锦州港的码头上,李恪拍着刘仁轨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上言重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都是臣该做的。况且,臣也觉得,一到了大海之上,就血脉偾张,很有一种征服大海的冲动!能够获得这次远洋任务,臣发自内心的高兴!”

刘仁轨一脸诚挚,眼冒精光的说道。

“是吗!那就太好了。不过,你若是真的有征服大海的冲动,我这里可还有很多任务等着你呢!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大量的财富,等着我们去接管呢!如今咱们接触到的,十不占其一!”

李恪笑着说道。

“真,真的!那,需要朝哪个方向航行?”刘仁轨兴奋问道。

“不急、不急!先在波斯湾站稳脚跟,为我们宁国的商品,在波斯、大食、拂的销售,设立一个中转站。”

“等稳定下来了,你就可以在海上驰骋了!”

听了李恪这么说,刘仁轨更加亢奋了,“喏!臣必定竭尽全力,尽早完成这一任务!”

刘仁轨知道,这件事做不好,李恪是不会给安排下一步的任务的,毕竟远涉重洋,要在数万里之外立足,且牢牢打下一颗钉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马虎不得,也急不得。

“你这次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宁国在波斯及周边地区的立足点,一开始尽量不要介入当地的战事。”

“等到站稳脚跟以后,你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以抢占周边重要节点。但要务必注意,一定是要以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另外,咱们是以分销宁国商品的理由获得那些岛屿的,就以商州命名那些区域吧。”

“这次携带的粮食,到达商州,差不多已经消耗完了,若是后续从宁国送出的物资不能及时到达商州。与你船队随行的货物,你可以把他们在当地销售换成军需物资。”

刘仁轨听李恪说了这些,立即一揖到底,“谢王上!”

刘仁轨是个很严谨、内敛的人,平时话也不多。

但李恪此时给他的权力,着实让他心惊,不但给了他统兵的权力,还给了随时出兵的权力,如今又说那些随行的货物,他也可支配!

那些货物的价值,可是足以维持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十年之久!

这是多大的信任!

刘仁轨的眼角,微微有些湿润了。

第176章 宁国的庞大版图

宁国的商品,早就被波斯商人卖到了波斯、大食、拂甚至更西的西欧各地。

来自宁国的商品可都是新型商品,是称霸这个时代的,而且价格也都不低。

这次随着刘仁轨一万远征军前往的商船,所运输的商品主要是最受当地喜欢的毛纺品,比如毛毯、地毯等,另外还有棉布、纸张、白糖、瓷器、玻璃制品。

这些商品都是整船整船的装好,已经编入刘仁轨的船队。商品的总价值,刘仁轨虽然不清楚,但看着十多艘商船装的满满当当,大致也能估算出价格。

“好了!登船启程吧!此一去遥遥两万里,正则务必要保重身体!”

“臣一定会注意的,臣还要给王上征服海洋呢!王上也需珍重,臣走了!”刘仁轨恭恭敬敬再行一礼,以坚毅的目光扫视了整支船队,而后登船离开。

转眼已经过去两个多月。

刘仁轨应该已经到了马六甲海峡了吧,李恪站在王宫大殿的屋檐下,眺望着南方。

而此时,在宁城东北三千多里外的一处巨大山脉以北,天宁军刚刚结束了一场战斗。

这一场战斗消灭了最后一支军队,而在此之前,室韦早已平定。

这里是大鲜卑山向东北延伸后,再向东延伸的余脉,后世称做外兴安岭。因山顶常年积雪,被李恪命名为寒山。

寒山之战的胜利,标志着整个东北地区尽入宁国之手。

十一月的寒山,早已呵气成冰,而天宁军有大后方送来超暖的羊绒靴、羊绒大袄、烈酒等等物资,因此还能保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对方就惨了,虽然是常年生活的极寒地区,可毕竟也是血肉之躯,而且防寒措施远不如天宁军。

“程将军,苏将军,裴将军,单将军,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是分兵驻守,还是全部撤军?”薛仁贵看着几人问道。

在与高句丽开战时,程务挺一直留在北境震慑、室韦两部,后来高句丽战事结束,李恪又派出薛仁贵、裴行俭、王玄策、裴山,苏定方、单天和,全线平推室韦、两部。

几人一直打到在寒山以北会师。再往北就是驱度寐人的领地了。

在寒山以北,还有多个部落联盟,驱度寐、流鬼、夜叉等等。

“要不就全部撤军吧,如今我们的粮草所剩无几,冰天雪地的补给太困难。等明年雪化了,我们就可以在此地修筑堡垒长久驻扎。”苏定方建议道。

如今天宁军的补给基本上是靠雪橇在结冰的河面上运输,运量太小。而且上岸后的运送更艰难。

“可如果人鼓动驱度寐人再打回来怎么办?”

“打回来那就太好了,趁机把驱度寐也给拿下!哈哈!”程务挺喝了一口酒爽朗说道。

“对!就怕他们不敢来找茬,他们不找茬哪来的仗打!”单天和笑道。

其他几人也附和着,赞成这个提议。

武将最怕什么,最怕没仗可打!

要是有人来主动找茬,他们当然开心!

看看周边,也就剩下大唐和倭岛了,可短时间内,应该还不会和大唐开战。

薛延陀,没了;

高句丽,没了;

百济,没了;

倭国,残了;

新罗,估计也没了。

不用估计,新罗军队及君臣,在刘仁轨、耿思承、雷良发、闻成松、赖世宏、屠志等将领的联合打击下,抱头鼠窜于半岛的山区。

最终,在李恪的授意下,故意露出破绽,放金德曼逃走。

逃哪里了呢?

倭国。

第177章 让你牵制,没让你灭国

首节上一节12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