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86节

柴军此时担任水利站长,从党政办被安排到水利站,这明显是贬谪了,但他没有办法。

现在没有党委秘书这个职位了,如果是原来,他就可以被推荐为副科级干部了。

现在是没戏了,没有听说可以从水利站长的位子上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

公务员制度实施了,柴军并没有赶上一九九六年的公务员过渡政策,因而他不是国家公务员,只是事业编制。

今年夏城县刚刚招了第一批公务员,王店乡也招了两个,刚刚过来报到有两个月,现在还没安排他们什么职务。

这两个公务员一个叫王萍,是个女的,原来是个老师,现在考上了公务员。

另一个叫陈志力,是个男同志,之前在河泉乡计生办工作,这次考上了公务员。

石云涛重生前认识他们两个,王萍人长的比较漂亮,此时还没有结婚,陈志力做事比较精干,刚刚结了婚,这俩人考上公务员后仕途一般,最后也是弄了一个二级主任科员吧。

想在县里头混成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不容易,王萍和陈志力都是中专毕业,后来进修了专科文凭考的公务员,底子有点薄,再加上家庭背景一般,想上去比较难。

见到柴军,石云涛就向他了解了一些情况,柴军先说了水利站的事,主要是提到水利局有一笔款项还没拨付给乡里,大约有三十多万上。

石云涛听了马上说:“你到县里去要,乡里财政薄弱,能要来的钱,一定要要来。”

柴军为难地道:“我去了几次,人家都不理我,我原来没在水利系统干过,与他们不熟悉,我把这事报告给郑书记,郑书记不管,让我自己去要,到现在还没有影子。”

看了柴军一眼,石云涛觉得他还像原来那般实在,在官场上实在是一种好事,这样不大会出事,但太实在了,别人就会认为无能了。

柴军被调到水利站当站长,估计也与他的这种实在性格有关,赵广军与他完全是反过来的,赵广军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这在官场上很讨领导喜欢。

只有张爱军不喜欢赵广军的这种性格,赵广军一到张爱军面前,啥话也不敢说。

石云涛心里头也不喜赵广军的这种作风,但现在他不再是官场菜鸟,而是两世为人的官场老马了。

石云涛想了想说:“回头我安排一下郑书记,让他带着你去要。”

说完这事,又问了其它的事情,柴军说:“现在皮革厂的厂长范荣彪越来越有钱了,都开上丰田皇冠了。”

石云涛听了表情一怔,说:“皮革厂现在经营效益很好吗?”刚才徐国贞倒没单独提到这事。

柴军道:“不知道,反正听说贩卖皮毛很赚钱,家里头盖了三层小楼,小老婆好几个。”

范荣彪原来是土沟村的村书记,后来承包了乡皮革厂,不久就被乡里任命为厂长,已经风光不少年了,但此前可没有轿车开,现在还开上丰田皇冠了,农村人顶多建两层小楼,他还建上三层小楼了。

至于找小老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找的到的,必须要有钱才行,看来范荣彪这两年真的是发达了。

石云涛听完之后,心里想了想,王店乡皮革厂在他重生前是倒了闭的,范荣彪因为此事还被抓了起来。

现在是范荣彪的高光时刻,皮革厂落到他的手上,实在是乡里无人。

“郭在明现在是什么情况?”石云涛问了一句这事。

柴军听了道:“他是财政所长,眼里只有一二把手,我当党委秘书时,与他相处的还好,现在见我都不理会我了。”

石云涛哦了一声,说:“那我知道了。”

柴军与别人不一样,是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的人,不会在他面前避讳什么,因而石云涛与他聊天,不用多费心眼子,还能探知实情,而其他人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了。

柴军走后,石云涛把赵广军叫了过来。

赵广军立马来到,石云涛吩咐说:“通知镇直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过来谈话,你,我就不用谈了,先让郭在明过来吧。”

赵广军听了,看了他一眼,转身下楼安排。

郭在明此时正待在杨军明的办公室说事情,两人说的正投机,杨军明是乡长,管财政,石云涛让徐国贞过来谈话的时候,他就叫郭在明过来了。

郭在明来到后,自然是表达了亲近之意,石云涛虽是乡委书记,但比较年轻,而且不直管财政所,他便决定向杨军明靠拢。

“杨乡长,您以后有什么事就吩咐,我先走了。”郭在明起身说。

赵广军得知他在杨军明的办公室,便跑上来找他,郭在明不得不起身去石云涛的办公室。

石云涛等了半天,郭在明终于来到。

“石书记,你找我?”郭在明走了进来,站直身子在那里说道。

石云涛抬起头,看向他,神态自若,手一指说道:“坐吧。”

看了石云涛一眼,郭在明忽然感到身上有些不自在,不知怎么回事,迟疑了一下,才坐到了旁边的沙发上。

石云涛向他瞧去,说:“向杨乡长汇报工作了?”

郭在明连忙从沙发上跳了一下,面色不自然地说:“杨乡长找我,我去了一下。”

石云涛低头哦了一声道:“杨乡长有什么工作指示吗?”

郭在明忙道:“没,就是了解一下情况,要不,我向石书记您汇报一下财政所的工作?”

石云涛的脸色一直淡着,这让郭在明见了,有些浑身不自在,果然一当上了大领导,就显的不那么亲民了,相比起来,杨军明亲民的多,他与杨军明那是谈笑风生的。

第194章脑白金

郭在明一边汇报着工作情况,一边心里在琢磨着这事,按说他与石云涛关系也熟悉,可此时竟然变的无比生疏起来。刚走进石云涛办公室时,他还想着叫一声云涛的,但见石云涛坐在办公桌前没起身,他又改口叫起了石书记。

石云涛现在是因人行事,对待乡里的老同志,他肯定是笑脸相迎,以显示亲民之意,而对待乡里的这些实权派人物,他就要摆起乡委书记的架子。

对赵广军如此,对郭在明也是如此,如果他不摆架子,他们二人肯定不把他当回事。

更重要的是,这俩人原来与他关系不亲近,如果对他们太客气了,以后不好调整乡里的人事。

郭在明在石云涛的办公室里待了有半个小时,心里头感到不好,现在的石云涛不再是他之前认识的石云涛了。

以前的石云涛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而此时的石云涛让人看不明白了。

果然是当了大领导,性格就变了,变的深沉有城府了。

但郭在明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到底能有多深的城府呢?

离开石云涛办公室的时候,郭在明有点失魂落魄,他这个财政所长是不是干到头了?

等到了晚上,他又去找杨军明,杨军明说:“你不用担心这个,只要有我在,你的所长位子一定会当的稳稳当当的。”

听了这话,郭在明的心里稍稍安慰一些,但他想了想又说:“杨乡长,我怎么感觉石云涛石书记与原来不太一样了。”

杨军明问:“怎么不一样?”

郭在明皱着眉头道:“我觉得他想掌握大权,杨乡长,你觉得呢?”

杨军明的目光凝聚起来,与石云涛搭班子,以后到底会是怎样,他心里也是没底,但他有一种自信,会比石云涛更有能力掌握王店乡的权力。

虽然他只是乡长,但石云涛没有他这个乡长支持,各项工作不可能推的动,石云涛要想当好这个乡委书记,必须要向他让渡权力。

“年轻人你陪他玩玩就行了,还把他当成真佛?你多联络几个人,明天我们在一起吃饭。”杨军明作了吩咐。

郭在明听了这话,连忙答应下来,有杨军明撑腰,他便不用太紧张了。

石云涛与乡直各单位的负责人谈了一天,还有几个人没来的及谈,通过谈话,了解全乡的工作情况,同时还让这些人认他这个乡委书记。

石云涛这个起手式,搞的像模像样,而杨军明呢,一见他这样搞,倒是想学起来了。

不然,石云涛与中层干部谈了一遍,他要是不谈,人会不会让石云涛给拉了过去?

杨军明一时间犹豫不定,觉得还是让郭在明私下里拉拢一些人比较靠谱,石云涛与中层干部谈了话,顶多是与中层干部建立工作上的关系,然而谁都知道,上下级之间如果只有工作关系,关键时候就靠不住,区分出谁是谁的人最重要。

杨军明此时想着如何建立他私人的小圈子,这些小圈子的人肯定就是他的人了。

晚上喝酒的时候,郭在明在酒桌上狂言,王店乡的天下是他们的,而不是其他什么人的,农技站长曹金山便笑着附和道:“王店乡的天下是杨乡长的,对不对?”

大家都说对,杨军明坐在那里,扬手说:“你们都说错了,这王店乡的天下,既不是我杨某人的,也不是其他哪个某人,是我们王店乡全体老百姓的嘛。”

杨军明这么一说,众人大笑道:“杨乡长说的对,是老百姓的,我们都是老百姓!”

杨军明的脸上微微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石云涛正在办公室里头琢磨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赵广军走了进来。

听完赵广军的话,石云涛瞧了他几眼,没动声色,赵广军见了,便说:“我下去了,石书记。”

过了一会儿,石云涛给徐国贞打了电话,两人便一起坐车去了县城,再次找到在经开区投资经营的那家木业公司,邀请他们到王店乡也开设分厂。

此时木业公司尝到了甜头,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家庭装修业务也多了起来,而家具业就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了。

市场上对木材和木材加工业的需求,就大了起来,木业公司此时也想扩张,而王店乡给的政策又优惠,乡农机厂倒闭了,让木业公司在农机厂那块地上设厂子就行了。

和木业公司的老总谈了半天,老总答应去王店乡看一看,谈完之后,石云涛想了想,单独去了刘凯那里一趟,向刘凯汇报一下工作。

虽然和刘凯的关系一般,但他这个乡委书记是刘凯提拔的,以后要想开展好工作,没有刘凯的支持不行。

见石云涛过来找他,刘凯还是十分客气,到底有后台好,只要柳家明还担任义河市纪委书记,刘凯就不敢对石云涛怎么样。

而现在石云涛主动过向他汇报工作,相当于向他靠拢,刘凯觉得与其听吴运山的,去打压石云涛,不如把石云涛拉过来,为他所用,岂不很好?

石云涛向刘凯汇报了他下一步工作的想法,刘凯点头道:“你的想法很好,把大米产业发展好了,对增加农民收入很有帮助,另外之前你在乌沙乡发展蔬菜产业,现在也可以在王店乡搞嘛,至于说银杏酒厂,它能发展的起来吗?”

刘凯这人还是比较务实的,王店乡的银杏酒厂太小了,不值得县里去扶持。

石云涛其实也知道这银杏酒厂想发展起来难度很大,重生前这银杏酒厂在徐国贞调走之后,就倒闭了。

但他现在想尝试一下,万一搞起来了呢?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胜者为王,只要用心去搞,未必不会成功。

这银杏酒其实是一种概念酒,因为银杏有药用价值,所以喝了银杏酒,与普通酒不一样,其实连徐国贞自己都不知道喝了银杏酒到底好不好。

但消费者可能会认为喝银杏酒好,此时市场上的保健品越来越多,什么脑白金脑黄金不就卖个概念吗?正因为此,王店乡才开发生产出这种银杏酒。

厂子确实太小,谁见了,都会认为再怎么努力,也发展不起来,但石云涛坚持认为,只要经营得当,说不定将来比脑黄金脑白金还火呢。

“刘书记,我觉得可以让县酒厂与我们乡的银杏酒合作,打响银杏酒的名头,一定能发展起来。”石云涛提供了一个建议。

第195章两委会

刘凯听了却摇摇头道:“那哪能行啊,县酒厂现在经营的不错,他们哪会看上你们乡那个小酒厂。”

石云涛道:“居安思危。现在古城王酒虽然销售不错,但将来会是什么样不好说,如果县酒厂遇到危机,而我们乡酒厂搞好了,不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了吗?”

刘凯看向他,觉得石云涛说的话是天方夜谭,一是县酒厂不可能倒闭,二是王店乡的酒厂根本没法与县酒厂相比,就是发展起来,它也只是个小酒厂。

“好了,你先发展好大米产业和蔬菜产业吧,至于酒产业,这是县里考虑的事情。”刘凯还是拒绝了这个事。

石云涛听了,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没办法了。

古城王酒现在经营的确实比较红火,但没过几年,就不行了,现在刘凯夜郎自大,不想着再开拓新发展格局,最后夏城县的发展又要落后了。

离开刘凯办公室之后,石云涛寻思着又去了薛玉妹那里,向薛玉妹汇报了这个事情,薛玉妹原来分管工业的,现在听了他的话,便说:“可以好好发展一下,需要县里做什么吗?”

石云涛道:“需要县里帮牵个线,搭个桥,让县酒厂帮帮我们,如果县酒厂看不上我们,那真是发展不起来。”

薛玉妹顿时笑了,说:“我给县酒厂打电话,你们去找他们。”

薛玉妹做事很爽快,立马拿起电话机给县酒厂厂长打了电话,说完之后,就让石云涛现在去找。

石云涛很是高兴,便打电话叫徐国贞过来,先去县酒厂看看。

县酒厂碍于县长大人的面子,只好接待了他们俩,徐国贞就向酒厂提出一些技术支持,县酒厂觉得只要不让他们出钱,什么事都好说,需要技术员是吧,多的是。

徐国贞听了之后,高兴坏了,因为他这些年一直捣鼓乡里的这个小酒厂,酒厂里技术员很少,想想也不会有哪个专业技术人员会待在乡里头。

只要有了技术人员,银杏酒的生产质量能保证,徐国贞就有办法销出去。

石云涛跟他讲,要想办法注册商标,徐国贞说注册商标需要花钱,不然注册不上,石云涛听了道:“那就花,今后把酒厂规范化起来,弄成一个正儿八经的厂子,将来发展起来,徐书记你就是大功臣。”

徐国贞听了这话笑了起来,他确实有这种想法,但之前乡里头不重视,现在石云涛重视了,看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

从县里回来后,石云涛让赵广军通知召开两委会议,杨军明接到通知后,有点皱眉头,他觉得石云涛有点独断专行的意思了。

首节上一节86/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