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重返1998 第85节

张爱军此时卸任夏城镇委书记,就专职担任县政协副主任了,总不能一直兼任夏城镇委书记,是他主动提出来不干的。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启亮带着人把石云涛和杨军明二人送到了王店乡。

接到县委组织部的通知,党委副书记郑之运不得不组织全乡干部到乡里开会,乡直各单位和各村书记主任全来了。

郑之运这次又没有被提拔,可以说是最郁闷的一个人,但当看见高启亮来到乡里时,他又不得不小跑着迎上去,满面春风地与高启亮握手。

没办法,除非他不想往上升了,见了组织部的领导不再当回事,而他还想往上升,怎么可能破罐子破摔?

见到石云涛和杨军明二人,郑之运也不好不热情打招呼,石云涛年纪轻轻又提拔乡委书记了,不服不行啊,这年头没关系没背景,就是上不去。

杨军明与他原来一样,都是副书记,这次也提乡长了,杨军明见到他,一副笑呵呵的模样,郑之运只有笑着和杨军明握手。

寒暄毕,高启亮不想浪费时间,便直接去了会场。

石云涛一走进会场,便看到会场上方写了一个横幅,用红纸写的,然后贴到拉起的红布上,上面写着全乡领导干部大会几个大字。

石云涛一进来,会场里的人立刻向他看去,可以说都是老熟人,石云涛便笑着向他们打了招呼。

而他们看了石云涛一眼后,便埋头纷纷议论起来,一方面议论石云涛当乡委书记这事,在他们看来,提拔的太快了。

石云涛今年才二十六岁,就当乡委书记了,按照这个速度,三十岁就有可能当上副县长!

另一方面也有人在议论石云涛与杨军明一起搭班子,一定会搭出火花吧?

之前发生在王店乡的事,谁不知道石云涛被诬陷可能与杨军明有关?最后杨军明全身而退,石云涛又不是傻子,岂能不知道杨军明在背后做的事?

这俩人到一块搭班子,今后就有好戏看了。

乡里的干部都这么想,这王店乡的工作就难干了,而且石云涛一来,他们就将面临着一个站队的问题。

他们是站石云涛,还是站杨军明?

高启亮已经走上主席台,石云涛和杨军明二人也走了上去,郑之运此时没资格坐到主席台上,只能坐在下面听会。

会议由高启亮主持,先由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宣布县委决定,这种决定乡里的干部都熟悉了,开头必然是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这一句话。

接着就宣布石云涛担任王店乡党委书记,杨军明担任党委副书记,提名为乡长人选。

第191章一把手的感觉

此话一说完,会场就静了一会儿,没有人鼓掌,不是他们不欢迎石云涛和杨军明过来任职,而是习以为常了,谁来当书记乡长都一样,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高启亮作了讲话,先是说了县委的决定是慎重的,又说是从加强王店乡的领导班子建设出发而作出的调整,希望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在新一届乡领导班子周围把工作做好。

话说的很套路,乡里干部听的耳朵都变成茧子了,等到高启亮讲完,石云涛作了讲话。

石云涛讲的也是套路化的语言,没办法,官场就这样,你要想有个性,不这么讲,就乱了套了,决定没有不慎重的,人事调整没有不坚决拥护的,不拥护,那就是不服从组织安排了。

石云涛虽然讲的很套路,但最后讲的时候,还是轻松幽默了一些,再次回到王店乡工作,与大家都熟悉,不能搞的太郑重太紧张,不然,肯定有人说他当了乡委书记就高高在上,成了装逼犯了。

他之前在王店乡虽然当的是副乡长,但其实就是大办事员,什么事亲力亲为,根本没什么架子。

但现在当了乡委书记就不一样了,不是他装逼,有些事,他就不能亲力亲为了,想做好全乡的工作,关键是发挥好领导力。

当副乡长时,他不得不放下架子,而现在当了乡委书记,他则需要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让人认为他没有架子,当官就是要学会摆姿态,姿态都不会摆,人家就会说你不成熟。

见到石云涛讲话轻松幽默一些,会场里头就有了声音,甚至说有一点欢声笑语了。

石云涛最后笑着说:“我又回来了,我记得我刚到我们乡工作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办公室拖地,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当时王秘书走进办公室看了,说小石不错,今天我又回到乡里工作,虽然当了乡委书记,但我还是原来大家眼里的小石,等到我再次离开王店乡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会指着我的后背说,小石不错,而不会指我的后背骂我。”

石云涛一说了这番话,会场里先是寂静了一下,接着突然响起一阵掌声,显然他的讲话得到大家认可了。

杨军明坐在主席台上,虽然脸上也是带着笑,但明显笑的有些不自然。

高启亮见了,也笑了起来,并且还插了一句嘴:“刚才石云涛同志的讲话证明,县委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又是一阵掌声。

石云涛讲完后,高启亮就说杨乡长你也讲两句吧。

杨军明听了,便拿起稿子也讲了起来,讲到最后他也可开了一个玩笑道:“刚才云涛书记让大家叫他小石,那大家只能叫我老杨了,我与云涛是老少搭配,少长咸宜,齐心协力,无往而不胜,哈哈。”

杨军明的话说的不伦不类,他自己先笑了,大家便是轰笑,杨军明的学历是专科,高中生考的专科,虽然也不错了,但与石云涛相比就差远了。

杨军明讲完,会议就散了,高启亮匆匆离去,也不在王店乡吃饭了。

把高启亮送走,石云涛一转身,杨军明道:“下午是不是开下会?”

石云涛一蹙眉说:“等等吧,你我先熟悉一下情况。”

杨军明笑道:“我们还用熟悉什么情况?闭着眼也知道乡里是什么情况。”

石云涛道:“我离开王店乡已经两年多了,有些生疏了,等我熟悉完情况再说吧。”

说着,石云涛就向办公楼走去,杨军明见了,只好作罢。

其实杨军明的建议不错,但是石云涛刚过来,如果事事听杨军明的,以后杨军明岂不踩到他的头上?如果要召开会议,他自己会作出决定,还需要杨军明来教他做事?

这时党政办主任赵广军跑了过来,向石云涛和杨军明报告办公室已经收拾好了,可以进去办公了。

石云涛听了,便哦了一声,继续向前走去。

见石云涛表情漠然,不太搭理他,赵广军便走到杨军明面前说话。

杨军明与他耳语了一会儿,赵广军连连点头,一副很听从杨军明的样子。

赵广军是在胡兴海调走后,谢士刚把他安排到党政办主任的位子上的,担任的时间不长。

胡远东在王店乡当乡长的时候,就想着让赵广军当党委秘书,但张爱军听从了石云涛的意见,让柴军当了党委秘书。

而现在柴军去哪里了?谢士刚把柴军调到水利站当站长了,赵广军原来担任水利站站长。

石云涛早知道这种情况了,柴军有什么事还是会给他打电话的,如今他来担任党委书记了,如何理顺乡里的干部情况,就成了他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上了二楼,去了办公室,石云涛走进去后,见卫生都打扫过了,办公室里的东西都清理完毕了。

这里原来是张爱军办公的地方,后来就是胡兴海,然后就是谢士刚,现在就是他了。

想到当初来到王店乡参加工作不久,张爱军召见他,他来到门口,心里头多少有些紧张,而此时,他站在这里,却成了这间办公室的主人。

如果不是两世为人,他怎么可能成为王店乡的当家人?

扫视几眼,他便走向了办公桌那边,办公桌后面有一张真皮的老板椅子,看上去是新买的。

走过去,坐下来,躺了一躺,晃了一晃,感觉不错。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肯定不是当老板的感觉,而是一种拥有权力的感觉,如果他没有权力,坐在这张老板椅子上也不过如此。

正坐在那里享受一下当一把手的感觉,赵广军走了上来。

第192章发展工业

虽然石云涛对赵广军不是太热情,但他现在是乡委书记,赵广军身为党政办主任不能不与乡委书记打交道,除非他不想干了。

和杨军明说完话后,他就急忙走上来,和石云涛见面。

看见赵广军走进来,石云涛靠在老板椅后背上没有起来,赵广军急走了两步来到他面前说:“石书记,你看这办公室还需要什么,我安排人去采买,那边可以放一些花花草草,回头我去买一些过来,装饰一下,就比较好了。”

石云涛听了他的话,扫视了屋内一眼说:“这办公室里的东西太多了,之前张书记在的时候,让人看起来清清爽爽的,现在怎么搞的这么拥挤?让人看着不舒服。”

没想到石云涛这样说,赵广军赶忙四处瞧了一瞧,发现是之前谢士刚让多买的一组沙发占据了屋子很大一部分,导致屋子看起来就拥挤了。

赵广军只好请示道:“石书记,那您看怎么办?要不清理出一部分东西出去?”

石云涛站起来道:“只要一组沙发就好了,其它的全搬到党政办用吧,或者弄到接待室去用,现在乡镇财政不富裕,干什么一定要精打细算,花草什么的,也不要弄了,你去帮我把徐书记找来。”

石云涛的安排果断而不可置疑,赵广军看了他一眼,心里念头便多起来,迟疑一下,他连忙下去联系徐国贞。

在赵广军看来,石云涛虽然当了乡委书记,但因年纪轻,要想当好这个乡委书记,只有依赖杨军明。

杨军明经验丰富,而且在王店乡工作时间比石云涛长,与乡里干部都很熟悉,乡里的干部估计还是习惯于听杨军明的。

石云涛当了一把手,驾驭能力到底怎么样,这很是有待观察,杨军明平时作风比较强势,石云涛恐怕很难驾驭的了杨军明。

赵广军一边想,一边下楼,到了楼下党政办,便给徐国贞打了电话,让徐国贞过来。

徐国贞参完会后就走了,他还是分管工业的副书记,不过现在已经成了四把手了,因为现在只有三个党委副书记了。

徐国贞平时不在乡里上班,主要是去乡里头的银杏酒厂工作,这银杏酒厂还是属于乡里的企业,主要是徐国贞在摆弄,就像周莉兼任罐头厂长一样。

接到赵广军的电话,徐国贞马上又回到了乡里,到了石云涛办公室,石云涛起身相迎,与对待赵广军的态度截然不同。

徐国贞迈着八字步,穿着西装,打着一条碎花领带,头发有些稀疏败顶,大脑门很是突出,面上带笑,走了进来。

石云涛走出办公桌,招呼徐国贞坐到沙发上,徐国贞边坐边扭头朝石云涛笑了笑,两腿叉开,与石云涛一起坐下。

“没想到云涛你会回来当书记。”徐国贞笑了一下,开心的样子。

徐国贞在仕途上没有进取心,一直当着副书记,没想着再进一步当乡长,平时就是专注于经营那个银杏酒厂,另外他比较花心,找了一个小老婆。

人都有大节小节,如果只看徐国贞的小节,那就没法用他了,石云涛在正式来到王店乡上任之前,心里面就有所盘算了。

几名副书记,杨军明是乡长,与他的关系到底怎么相处,他心里头没底,郑之运原来在乌沙乡与他关系就不睦,现在又到一起搭班子,搞不好与他还是搭班不到一块去。

重要的是,郑之运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心里头有怨气,他现在过来后,要先晾一晾郑之运,如果郑之运着急了,主动过来找他,他就好安排事情了。

因而现在他先把徐国贞叫过来,让徐国贞协助他工作,发展一下乡里的工业经济,这是有利于促进乡里的工作的。

石云涛把身子往沙发背上一靠,转头笑着对徐国贞说:“徐书记,我也没想到啊,转来转去又回来了,县委安排我当乡委书记,其实就是让我和大家一起工作,不分什么上下高低,我在没来之前便想着,王店乡有点工业基础,徐书记你又是分管工业的,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加大一下工作力度,争取把工业搞起来?”

徐国贞听了这话,便回道:“我现在摆弄的这个银杏酒厂,多少有些市场,除了这个酒厂,乡里也没什么工业了,乡农机厂早倒闭了,乡皮革厂还行,但已经承包了,工业不好发展啊。”

石云涛点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我想今后的工业发展要突出两个事情,一个就是这个银杏酒厂,争取再扩大市场,另一个便是要发展米厂,我们乡的米品质是不错的,过去作为贡米进贡给皇帝吃,我们要打响贡米这个牌子,扩大销售。”

听了石云涛的话,徐国贞的眼睛亮了起来,先不说石云涛能不能驾驭得了全乡,反正石云涛现在工作思路不错,有眼界,有视野,懂经济。

“云涛你说具体怎么做,回头我好安排。”徐国贞虽然没称呼石云涛为书记,但亲切之感是非常浓烈的,这让石云涛没觉得他对自己不敬。

石云涛想了想道:“酒厂发展,我觉得还需要县里扶持,而米厂就全靠我们自己了,现在我们乡有几家米厂?”

徐国贞回答:“差不多有五家,但只有裴二毛的米厂大一些,其他都是小厂。”

石云涛认识裴二毛,以前乡里送人家土特产,都是从裴二毛米厂里拿,事后再结账。

“召集裴二毛他们开个会,让他们统一商标,打出东湖贡米这个牌子,同时让他们保证品质,不得以次充好,然后想办法去做广告,时间一长,品牌树起来,价格不但能上去,销路也会打开,王店乡就会真正成为贡米之乡。”

石云涛说了一句,徐国贞连连点头,这个思路肯定是对的,关键看能不能搞的起来了。

“徐书记,我有一个根本的意见,那就是王店乡要多发展工业,工业强,经济才能强,农业不是不可以发展,我本身就是学农的,把贡米产业发展起来就行了,其它还是要多发展工业,过两天,我们去县里,想办法引进木业公司,和乌沙乡那边一样。”

见石云涛说的这么振奋,徐国贞受感染了,作为王店乡干了多年分管工业的副书记,在乡里头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张爱军在的时候是只重视农业,不重视工业,胡兴海担任乡委书记的时间不长,也没什么作为,谢士刚过来只是过渡了一下就走了。

石云涛此时一过来,就想重点发展工业,真的是年纪小,魄力大。

“云涛,我听你的,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徐国贞表了态。

石云涛重重点了点头,事都是人干出来的,如果想都不敢想,那什么事也干不成。

石云涛把徐国贞送出办公室,徐国贞向他摆手走了,他的办公室与杨军明的办公室东西正对着,一打眼他便瞧见有人走进了杨军明的办公室。

第193章谈话

石云涛就多看了几眼,只见像是财政所长郭在明的背影,郭在明一直担任财政所长,在张爱军调来担任乡委书记之前就当财政所长了,说一说这有五六年了。此时,想不到郭在明先去杨军明那里报到了!

石云涛正想着郭在明的事,柴军来了。

首节上一节85/2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