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83节

延安府三州十六县,被吴盘踞的,达到了十一个县。

如今,勇卫营收复的,已然达到了七县之多,其余村镇更是数不胜数。

可战事绵延至今,朝廷竟还没有派出一官一吏来治理,当然,这自然不是朝廷有意放任,事实上,不管是京城的朝堂诸公,还是陕西巡抚,皆是无比之重视。

毕竟,牧民之官空悬,小半个延安府军政大权皆被李修一手掌握,无异于藩镇之祸,这一点,朝堂的大老爷们可看得无比清楚。

但奈何,愿意去延安府这穷地方当官的,本就少之又少,再加之如今陕西民乱沸腾,谁都怕死,毕竟,谁也不想上任没多久,脑袋就被挂了旗杆。

强行派去,直接挂印而去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如今延安府吴一部虽接**定,但屡次大胜之下,也导致了如今这七县之地,溃败的残敌亦是数不胜数。

如今勇卫营重心,自然不在这些残敌之上,这也就导致了,这七县之地,虽被收复,但可一点都不安稳,甚至,就在数天之前,朝廷就有一前来上任的知县,被一伙草寇给劫了,那知县,至今都生死不知。

如此种种原因之下,也就导致了各地官员体系,迟迟难以完善,也就导致了李修的不少精力,亦是被这些琐事牵制。

再加之不时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就好比这次那知县生死不明,李修不用想都知道,那杨鹤,定是少不了一封弹劾奏折。

朝堂之上,又是少不了一阵风波。

如此种种束缚,明里暗里各种黑手不断,李修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劲没地使。

也总算明白,一个纯粹的武人,一个在朝堂没有丝毫根基的武人,一个非文官体系出生的武人,在这文官当道的时代,要有多么的无奈。

第一百四十五章 陕西安定?

延安府的平贼之战,依旧在持续,但远在蒙古的那一场后金对察哈尔部的战争,却已然结束。

在数次大败之后,迫于后金之兵锋与蒙古漠南诸部与后金的联合,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的率领下,被迫西迁。

数次被后金击败,损兵折将,再加之主动西迁,短时间内,察哈尔部定也无力再返。

如此结局,俨然已经达到了后金此次进军蒙古的战略目的,皇太极自然也就没再大动干戈,只不过,这一次,黄太极却未曾收兵撤回辽东。

而是以稳定蒙古局势,清剿林丹汗余孽为借口,在蒙古草原待了下来。

至于要做什么,无疑是显而易见,蒙古草原浩瀚,戈壁荒凉也不在少数,后金身为外来者,要熟悉地形,自然不是一件易事。

尤其是努尔哈赤定下的绕道蒙古征伐大明的战略,更是需要彻彻底底的熟悉路线,避免任何一丝一毫的漏洞。

而这些,皇太极身在蒙古,自然是准备提前做好这一切。

夏日烈阳正盛,秋收在即,后金的触角,却伴随着那一队队飞奔在草原戈壁的后金铁骑,而一点一点的从辽东,慢慢的触及大明北地边疆。

在努尔哈赤率领下,后金已然磨刀霍霍,准备开启一场赌国运的战争!

一战若是功成,那后金定如困龙升天,彻彻底底的站稳脚跟。

尽管后金内部还有不少异议,但在努尔哈赤的绝对威望之下,内部的一切阻碍,皆是虚妄。

这位一手创立并且将后金壮大的雄主,俨然是准备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彻底为后金奠实根基!

而身为后金目标的大明,这个腐朽的巨人,已然连抬抬手指,都无比的费劲。

事实上,巨人虽已腐朽,但触觉感知,却依旧犹存。

就好比东厂锦衣卫,在李修的建议下,早已往蒙古派去了大批探子,尽管限于时间问题,探不出太多有用的消息。

但蒙古各部的动静,还是能够得知一二的,这些看似平常的消息,表面上虽看不出什么,但事实上,若是结合李修那上奏的后金之论所预测的事情来看,便是一件件佐证的证据。

可惜的是,以如今的朝堂,想要制定一个有用的政策,难!

想要将这个政策好好的贯彻下去,更难。

当然,随着蛛丝马迹的显现,朝堂之上,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察觉端倪,并为此而努力。

就好比给蓟镇边军,发去整备军力,严加戒备之旨意,给辽镇发去监视后金之动静的旨意……

但终究只是流于表面,难以触及深处,改变不了太多。

纵观历史上的己巳之变,便可清晰看出,后金上下,虽是抱着赌国运的心思,但实际上的战争进程,估计都让后金上下惊诧不已。

辽镇虽有诸多问题,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辽人守辽土,在面对后金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时,辽东将门,敢战,也不惧战!

但辽镇如此,却不意味着其他各边镇也是如此。

事实上,在举国供应辽镇的情况下,其他各边镇,早已荒废已久。

大明对外的防御体系,除去辽镇之外,其他的,形同虚设。

历史上,后金破关,可谓是长驱直入,大明的边疆防御体系,那沿途本应该给后金造成巨大阻碍的坚城重镇,根本没有给后金铁骑造成像样点的阻碍。

而现如今的问题,也正是如此。

后金可能绕道破关。

但朝廷要如何反应?

御敌于国门之外,已然难成现实。

大力整顿蓟镇边军,整顿京营大军,亦或者调辽镇精锐入驻蓟镇?又或者让辽镇主动出击,牵扯后金注意?

没有一个是现实的!也没有一个是一道旨意就能够完成的。

更何况,还只是蛛丝马迹显示的可能,只是可能!

这只是可能,就足以让朝堂诸公吵上半年了。

毕竟,所谓党争,那就是不问对错。

对手支持的,就必须无脑反对,对手反对的,就必须无脑支持!

现如今,能陆续有一些流于表面的应对之策出台,已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夏日的烈阳,亦是愈发炙热。

夏日炙热,在这旱灾当道的时代,无疑又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但再炙热,也阻挡不了战争的肆掠。

延安府的这场平贼之战,时至今日,不管是三边总督府的杨鹤,亦或者是李修,都已经有了无言的默契。

那就是这吴一部,必须剿灭。

杨鹤是无力阻止李修的进军,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再者,勇卫营的势如破竹,也能更好的震慑陕西其余贼寇,好让杨鹤的招抚策略,更容易推行。

而李修,意图则更为简单,这仗,他想打,就这么简单。

安塞城早已攻克,号称义军第一大将的高迎祥,全尸难保,三路大军已然合围吴主力贼军。

战局的进程也没有丝毫意外,仅仅两天时间,便已奠定胜局,吴被二娃子当阵斩首,吴家举族上下,尽皆被擒,已然被押送至京城的路上。

不到二十天时间,隐隐有陕西义军之首的吴一部,已然覆灭。

如此威势之下,陕西各地义军自是闻风丧胆!

李修还未有任何动作,原本还在摇摆不定的陕西各路所谓义军,皆是纷纷投入了杨鹤的怀抱。

毕竟,在贼寇眼中,三边总督府在招抚,李修这个陕西总兵仗着天子信任,不鸟杨鹤这个三边总督,一意孤行清剿镇压他们。

两个神仙不和,遭殃的就是他们了,眼下的局势很是清晰,要么就和那吴组团下地狱,要么就利索点让杨鹤招抚,摇身一变成为官军,那李修就没理由打他们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杨鹤倒是摆起架子了,他倒是看得通透,有李修这个杀神在那站着,这群贼寇,可就没资格和他讨价还价了。

一改往日宽松的招抚条件,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出台,但这完全不影响陕西众多贼寇的求生之心,通盘接受,城头变幻大王旗,改头换面的速度亦是飞快。

短短十来天时间,原本乱军四起的陕西,竟骤然一片安宁。

嗯……

贼没了,都成官军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两个选择

如此之景,倒是让二娃子几个一线主将骂骂咧咧个不停,李修倒是淡然,这一切,早就在他的预想之中。

毕竟,能混到三边总督这位子,自然不会是傻子,机会送到他面前去了,又岂会不接受。

只不过,如此多贼寇接受招抚,那接下来,就得考验他这个三边总督的手段了。

要是不能妥善解决,那招抚的这个大政绩,就得变成一口大黑锅了!

不过,最让李修意外的,莫过于在剿灭吴一部够,杨鹤竟派人送来了一批粮草军械。

至于是何用意,李修也懒得猜,但送上门的肉,不吃白不吃。

李修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收入怀中。

对充实勇卫营的家底这件事,李修一向是乐在其中。

毕竟,家底越多,他所受的束缚,也就越少,待到家底庞大到一定程度,那就意味着,他会直接向这个时代,显露他的血腥一面。

他是武人,乱世的武人,可从来不会讲什么道理。

这个时代的糜烂,也让李修没什么讲道理的想法。

再者,他又何必用自己最不擅长的东西,去和他人最擅长之事争锋!

解决问题最简单最彻底的方法,那就是如朱元璋一般。

杀!

杀他个血流成河!

杀得人惊心胆颤!

杀他个天地换新颜!

朱元璋有能力也有威望,镇压杀得天翻地覆的反噬!

他李修,也有能力!

至于威望……

天下皆反又如何!

正好让他杀个彻底!

杀得新日换旧日!

给这大明王朝,再续两百载国运!

至于遥远的未来如何……

不管如何,总不至于比某清更烂……

……

延安贼乱已平,陕西其他各地,贼寇摇身一变,已成官军,放眼望去,一片太平之下,本还踌躇满志的勇卫营,面对这一片“友军”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收拢兵锋。

当然,收拢兵锋,只是停止了大规模的战争,小规模的剿灭余贼的战争,可从未停止。

既然来到了这陕西,哪怕明知未来还会再叛,但该做的,李修自然不会吝啬。

战争自然是亏本买卖,率军来这陕西,李修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一次剿灭这吴一部的平贼之战,却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或许是不同于其他贼寇劫掠流窜,而是将延安府当做老巢的原因,又或许是这吴身为本地豪族的性质,一网打尽的情况下,缴获的粮草金银,亦不是一个小数目。

足够勇卫营两万多大军至少一年所需的粮草,还有金银珠宝粗略估计已然达到了三十万两白银之巨!

如此一笔恐怖的财富,当李修得知后,亦是差点一下子都没回过神来。

首节上一节83/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