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82节

眉宇之间,阴郁尽显,李修沉默端坐许久,才缓缓将双眸闭上,靠在椅背之上。

无数思绪亦是在脑海里闪烁,事关系统面板,任何一丝一毫的异动,对他而言,都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字迹未彻底显现,他所思所虑者,自然不是如何去看清楚,或者说如何推断出那些字迹描写为何。

他所思所虑,乃是这突然显现的痕迹,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的。

万事有因才有果。

不可能存在毫无原因,便突兀出现。

一个个念头思绪于脑海中闪烁纷飞,最终,却是定格于能量二字之上。

似乎,这次与人比武切磋后,积累的能量数值,与之前消耗的能量数值相加的总数,刚好超过三千之数!

三九为极,难道,是因为三千累计之数,触动了系统面板的某个隐性规则?

那如此说来,是出现一个新数值,亦或者是其他?

第一百四十三章 炼体圆满

夜幕星空璀璨,李修沉默久虑。

可,供推断的已知线索太少太少,纵使想破天,也难得出一个足以站住脚的结论。

如此,他也只能暂时将这些猜测强压心底,扫了一眼系统面板上那依旧模糊的痕迹后,李修心中郁气,亦是愈发堆积。

大好心情,骤然破坏,甚至,一日不解这模糊痕迹之真实,一日便是心头难安,着实是折磨人心!

长吐一口浊气,李修猛的拔刀而出,与此同时,亦是一声长啸,凭生所学,竟皆挥洒,闻声匆匆赶来的一众亲卫,见到那神色冰冷挥洒刀锋的李修,亦是连呼吸都下意识的放缓许多。

纯粹的发泄,没有丝毫的美观可言,每一招一式,亦是充斥着赤裸裸的杀戮气息!

场中一众亲卫士卒,尽管隔着老远,但在这股杀戮气息的影响之下,一个个亦是面色苍白,甚至都有细微颤抖者。

砰!

直至一声巨响骤然响起,只见刀已归鞘,而李修身前,一块巨石,已然轰然破碎。

如此之威力,却也顿时让场中不少人心头都为之一颤。

“呼……”

又是一口浊气吐出,只不过这一次,却似吐出了心中所有郁气一般,心灵再次通透无暇,一股难以言喻的畅快,亦是骤然涌上心头。

心中刚生此念,那因剧烈运动而沸腾的气血,骤然产生的变化,却是让李修神色骤变,但很快,这骤变的神色,便化为了畅快大笑。

所谓福如心至,似乎,就该是如此。

炼体圆满,今日,当至!!

此念一生,本就暴涌的气血,亦是如地龙翻身一般,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激荡,流转涌动至身躯的每一个位置。

与此同时,近乎狂暴的雷鸣声,亦是隐隐约约的在这演武场中流转。

此刻的李修,已然呈桩功姿态,浑身上下,竟开始渗出点滴血渍,不过片刻时间,整个身躯,便已彻底被血腥侵染。

场中亲卫,亦是被这骤然变动给惊动,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直到为首的亲将似是想起了什么,大喝一声:“将军是在突破,炼体圆满,易精伐髓!”

此言一出,本还六神无主的亲卫将士,顿时就安下心来,迅速散开,明晃晃的刀锋显现,严阵以待护卫在李修身旁。

正如这亲将所说,炼体圆满,易精伐髓。

此时此刻,李修则正处于这个阶段。

愈发狂暴的气血如惊涛骇浪一般,汹涌冲刷着脏腑之中的每一个器官,然后又飞速扩散至身躯每一个部位。

每一次冲刷,身躯表面,就会渗出一层血污,其便是身躯之中长年累月积累的毒素污垢。

易精洗髓这一步,无疑是极其危险,狂暴的气血,控制稍有松懈,那便是气血逆流,轻则重创,从此断绝武学之路,化为一废人,重则当场殒命。

而对李修而言,这一步,虽看似凶险,在但恐怖的感知操控之下,一切皆是游刃有余,他甚至还有极大的空余精力,去调整细枝末节的气血冲刷,好让这次易经洗髓,更加圆满,更加完美。

故而,这一次易经洗髓,也远比李修所知道的常人突破至炼体圆满的易经洗髓之时间,要长得多。

到最后,李修整个人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血人,甚至,地面都已被血腥侵染了一大片。

如此长的时间,护卫一旁的亲卫将士,亦是有些骚动起来。

皆是习武之人,况且李修在武学方面,一向大气,他们又岂会不知道易经洗髓大概是多长时间。

常人最多片刻,可现如今,已然半个多时辰!

一道道不善的目光已然射向最开始出声的那名亲将,甚至还有数名亲卫士卒围拢而去,警惕的目光亦是清晰可见,显然,已有不少亲卫将士开始怀疑这名亲将的动机了!

“去个人,速去军医司,请大夫过来!”

有另一亲将出声。

此时,最无奈的莫过于最开始出声的那亲将,此时此刻,感受着昔日袍泽那不善的目光,他毫不怀疑,若是他胆敢有丝毫异动,绝对是立马身首异处的下场。

而,若是将军有何意外,他的下场,定会是更为凄惨!

此时此刻,他亦是不好有丝毫动作,满眼无奈,只能默默的祈祷着。

这一切,自然清晰落入李修感知之中,虽在突破,但也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忽略对外界感知,恐怖的感知,足以让他一心二用,保持修为突破之时,对外界,同样有着监控。

如此之景,倒也难得让李修有几丝欣慰。

只不过这丝欣慰,很快便被李修隐于心底,已然趋于圆满的易经洗髓,才是目前最为重要之事。

随着易经洗髓的趋于圆满,缭绕演武场的隐隐雷鸣声,亦是缓缓的削弱起来,到最后,雷鸣声已然不见,只转而化为了如战鼓一般的隆隆心跳声。

咚!咚!咚!

看似微不可闻,却又好似隆隆大鼓,牵扯人心,不少亲卫将士更是脸色潮红,气血都有不受控制之像。

好在,这如战鼓响起一般的心跳声,只持续了短短几息时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场中已经血腥侵染彻底定格的身影,也终于有了动作。

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骨骼摩擦声,李修缓缓站起身,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怖力量感,亦是充斥全身,仿若一拳下去,能将一座山轰碎一般。

但李修自然知道,这只不过是气血过于充盈而产生的错觉。

待气血平息,自然就恢复如常。

感知身躯,如内视一般清晰的感知瞬间覆盖全身各处,奔涌的气血,跳动的脏腑,那如蜿蜒大江的筋络血管,一切的一切,皆是清晰映入脑海。

炼体圆满,便可以说这具身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然达到了世俗的巅峰。

徒手擒虎,已然不是奢望,一对一的情况下,这具身躯,已是站在了世俗生物链的顶端。

再往上,气感自生,跨越世俗界限,那似乎就是超凡脱俗的开始。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有劲没处使

新帝登基,建元崇祯,本是新朝新气象之时,历代新天子登基,皆是如此。

可眼下的这位由一介藩王继位天子的崇祯帝,却是远远超出了朝堂百官的预料。

自那一封由天子心腹李修所奏之后金之论,被群臣反驳之后,天子就彻底陷入了沉寂。

当然,这种沉寂,是让人说不出坏话的沉寂。

毕竟,若说天子不理朝政,沉迷享乐,似乎又不是如此,这天子除了党争激烈那一个月,其余时间,大小朝从不缺席,群臣奏本也皆是亲自审阅。

至于享乐……如今的后宫,除了近来张皇后张罗选拔的几位秀女,也未曾听说过这天子沉迷于哪个女色之上。

只不过,自建元崇祯以来,天子就从未就朝政之事,表达过丝毫属于天子的意见。

那一封封奏本之上,最多的莫过于“可”之一字。

如此,亦是让群臣暗地里猜测议论不停,当然,共识也早已形成,那就是这位新天子被那一次后金之论的风波给惊到了。

至于是好是坏,目前还看不出来,但,就眼下的天子所为,无疑极为符合士大夫心中的圣天子垂拱而治之形象。

故而,天子虽不理事,朝堂党争不休,江山一片混乱,但朝野竟是一片称赞,隐隐还有圣天子临朝的滔天赞美。

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清晰的被朱由检看在眼中。

而朱由检如此作为,自然是少不了李修的隐晦提点。

在经过那一场奏本风波后,李修对让朱由检立马掌握朝政大权的心思,就淡了许多。

与其现如今耗费精力,去和那满朝的老狐狸勾心斗角,稍有不慎还被反手一刀,还不如让朱由检安安静静的,看清楚这满朝官员的本质,明悟谁堪用,谁不堪用,再去图谋其他。

或者说,韬光养晦,再至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朝堂纷争不休,这天下,亦是如火如荼的演变着。

事实上,明末的天灾,也绝非是从崇祯继位后才大范围的爆发,小冰河时期的危害,从万历年间便彻底显现。

然后就一直处于一个蔓延加剧的状态,直直崇祯年间,达到一个巅峰。

如此大范围且人力无法抵挡的天灾,莫说一个濒临倒塌的末年王朝,就算是放在后世,一个统治机构健全的后世国家,也得闹出大乱子。

故而,如今北方天灾席卷的各地,亦是一片混乱。

完全可以预想得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北方各地,将会深陷在一个死循环之中。

那就是剿贼镇压,死灰复燃,再剿贼镇压……

就好比如今延安府的剿贼之战,再无余力去赈济安置百姓的情况下,李修也只能选择性的去牺牲一些本来可以好好活着的人。

不然的话,前脚刚释放,后脚活不下去,被人一鼓动,再叛,亦是毫无心理压力。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搞笑的事,一直在上奏朝堂,抨击李修破坏剿贼大局的杨鹤,用尽各种刁钻角度上奏抨击,但却唯独忽视了这一点。

这自然不可能是他看不到,而是他一旦上奏,将此事捅到了明面上,那得罪的,可就不是李修一人了。

灾民需要安置,钱粮从哪里来,他杨鹤能解决钱粮问题?

他解决不了,他也知道,朝堂的老爷们,也解决不了。

毕竟,朝廷国库每年就那么一点钱粮,光供应朝堂六部都不够,难道为了区区灾民去加税?

加百姓的税,那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这可污了名声,清高的老爷们可不会去做。

去收士绅豪商的税?

这是屁话。

谁敢开这个口,这满朝的老爷们,定要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既然都解决不了,那就装作没有这事呗,掩耳盗铃,大家都会做。

而杨鹤,自然无比清楚这一点,甚至,他身为三边总督,手握三边重兵,却对贼寇行招抚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点。

毕竟,一打仗,军饷粮草,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出兵,收复了沦陷的县府,那灾民安置,可就摆在了明面上,这又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不好,又闹出乱子,那可就是他杨鹤的责任了。

还不如给个名头,招抚了事,待到手中有粮了,或者天灾过去,把这些贼寇搓圆搓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只是现在,谁也不会想到,这几十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会在日后,成为常态,并且迅速蔓延扩散至整个天下。

如此之世态,故而,也常让李修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荒谬之感。

事实上,这场剿贼之战,按他最初的预想,那自然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陕西。

可现如今,随着战事的持续,朝廷的不作为,打到现在,他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之前在真定府,利用朱由检数次从内帑中拨下的巨额银两,为勇卫营攒下了充实的家底,但,也耐不住陕西这个巨坑!

首节上一节82/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