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367节

而这封奏本,没有被内阁留置丝毫,便直接到了这里,显然也有内阁的默许。

是在用这封奏本,来试探他这个天子!

对这种试探,天子倒是习以为常,所谓天威难测,就必不可少的会让臣子时时刻刻揣摩天子之心意,这也是他很少就许多具体事物做出指示的最重要原因。

他一施压,那便是层层施压,最终苦的,只会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底层百姓。

天子在意的,而是在这封奏本本身。

皇子的教育,亦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历朝历代,对天子的要求,实际上并不高,只要做到知人善用这一点,在稳固的王朝体系中,就能勉强成为一代不错的守成之主。

如今,亦是一样。

但天子显然想得更多。

他才不过而立之年,还能掌舵天下几十年,而这几十年时间,若按照他的预想发展,那必然是沧海桑田!

数千年的社会生态,将会彻底改变。

几十年后,必然是一个自古未有的新时代。

也就是说,几十年后的下一代帝王,接手的,将是一个千古之大变局,没有一个雄才伟略之帝王,绝对掌握不住那日新月异的大浪潮!

而这样的一个帝王,不仅仅需要作为一个雄主的基本素质,更需要,对天下日新月异各行各业,有一定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大恒这艘提前跨入大时代的巨舰!

并让这艘巨舰,依旧乘风破浪前行!

如此之下,很是显然,皇子的教育,自然不能按照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来。

他的皇子们,必须要接受最顶尖的帝王教育,更要接受时代最前沿的新学知识,更需要对这个天下,有着清晰的了解!

同时,还要有强健的体魄来支撑这高负荷的学习。

即,读书习武,皆不可落下!

思绪至此,天子瞥了一眼玩闹的几个皇子,却是忍不住一笑。

大恒的皇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未来大恒的储君也好,藩王也罢,可都没有混吃等死的可能!

天子的笔锋,在这一册奏本上飞舞,最终,笔锋落下,天子的声音,亦是随之响起:“把这送到内阁去。”

“还要,让徐光启过来!”

一旁宦官,便立马在王五的眼色下,恭恭敬敬的拿起奏本,随即退下。

天子起身,看向殿中玩闹的几个小皇子,嘴角上扬,一抹笑意显露。

这几个小家伙,可有得苦头吃了!

……

此刻,尽管天色渐暗,几位阁臣却未曾离去,齐聚内阁之中,同样也在为那一封奏本商议着。

“最大的皇子,也还不到四岁,现在就上奏皇子启蒙之事,是不是太急了?”

“再过几个月,皇子殿下就四岁了,虚岁都五岁了,几位殿下年纪相差都不不大。”

“现在上奏,纵使陛下批准了,还得好生准备一番,真正的启蒙,估计也得到明年,几位殿下也差不多五岁了,五岁启蒙,对比历朝历代,也不算太早!”

来宗道解释着,皇子启蒙之事,就是他一手主导,之前皇宫中有关皇子们无法无天的传闻,他就有所耳闻,近来,又见皇子习武,事关储君,乃至大恒下一代天子,他为内阁首辅,又岂能坐实!

只是,上奏容易,能不能得到天子批准,这就不确定了。

而最让他担忧的,莫过于天子对新学的重视,以及这一次兵部又把事情搞砸了,会不会再次影响天子对他们文官的看法,从而影响到皇子们的教育。

若是天子一怒之下……

“大人,这是宫里刚刚送来的……”

众阁臣心思各异之时,一名官员,拿着一封奏本匆匆走来。

几位阁臣,皆是下意识的看向了这一封奏本,能让天子单独派人送来的奏本,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小事!

当奏本上天子的批示映入来宗道视野,饶是以来宗道官场沉浮数十年的心境,也难掩喜色。

“陛下批示了,让内阁择贤能,教导皇子!”

“好!”

其他三位阁臣,也毫不掩饰喜色。

能插手未来储君教育,在如今时局,可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况且,这可是事关“帝师”的荣耀!

能向未来的储君,灌输知识道理,治国理政的理念!

修身治国平天下!

除了宰执天下,又还有什么,能比“帝师”更能实现文人的一生之抱负!

激荡之间,原本融洽的几个阁臣之间,亦是骤然生出了一股莫名的隔阂。

由内阁决定……

同为文人,谁又愿意放弃“帝师”这个荣耀?

……

……

第五百四十八章 传统的新学

天色已暗,本还在军械司捣鼓着的徐光启,亦是在天子的急召之下,匆匆赶至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

殿中,徐光启高呼一拜。

“爱卿免礼。”

天子瞥了一眼徐光启身上乱糟糟的官袍,眉眼间也不禁闪过一丝无奈,将其升任部堂大臣,就指望他在朝堂发光发热,可这位倒好,当初让他传授众士子新学,一教完又躲到军械司去了。

堂堂工部侍郎,近一年时间,去工部衙门的次数,竟然屈指可数!

若不是他一直压着朝堂上的弹劾奏章,这徐光启,恐怕早就被发配到辽东喂马去了!

如此之作风,已然完全没有半点官员的政治气息了,只剩下如工科院那些心无旁骛的学习的学术气息!

好在,之前那狂信徒般的宗教气息,总算是收敛起来,如此,天子倒也不是不能容忍!

“近日有朝堂大臣谏言,说是诸皇子也到了启蒙的年纪,爱卿你怎么看?”

听到天子这话,徐光启愣了愣,这关他一个工部侍郎何事?

但很快,徐光启便反应了过来!

天子重视新学!

所以……天子是想皇子的启蒙,也加上新学?

一想到这个可能,徐光启顿时就有干劲了,朝天子一拜:“臣以为,如今新学渐盛,为国之根基,诸殿下启蒙,断不可缺了新学……”

听到这话,天子亦是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容:“新学事关国运所在,诸皇子不能不懂,此事,就交给爱卿你了。”

徐光启一颤,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天子,他虽心无旁骛的搞研究,但……曾经他也是文官!

皇子的新学启蒙教育,交给他!

就是将一个天大的尊荣,直接送到了他的手中!

噗通!

徐光启猛的跪倒:“臣,绝不负陛下期望!”

“记住,新学,只能是新学!”

天子再道。

“臣明白!”

徐光启心头一颤,连忙再保证道。

“退下吧!”

天子摆了摆手,徐光启再拜,随即告退而去。

天子望着徐光启离开的背影,眉头皱了皱,片刻之后,天子才收回目光,看向桌面上的一摞书册。

即由曾经的武院工科,如今的大恒工科院及礼部编辑的新学教材。

望着这些教材,天子却是突然笑着摇了摇头,这倒也真是有趣。

大恒的新学,起源于武院,成长于武院,时至如今,才从大恒工科院慢慢的向整个天下扩散。

他虽为后世人,但在后世之时,也不过是一个学渣,再加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他懂的后世科学知识,显然极其有效。

从当初建立武院,借此成立工科,他能尽全力支持大恒新学的发展,如财力,物力的支撑,乃至为此大费周章,扭转大时代的环境,来让新学有发展的空间。

这俨然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了,真要他对新学发表什么见解,去直接引导,他浅薄的科学知识,能做的,显然极其有限。

说不得,还因他天子的权威,而让工科走了歪路。

故而,从当初武院工科成立起,除了外在环境,以及财力物力乃至人力的支撑,他对武院工科,最大的干涉,也只是定下大概的目标,然后,就只能看工科新学的自身发展了。

至于真正的理论研究,他从未干涉丝毫,哪怕是那已经卡在关卡的栓动步枪,这种堪称镇国神器的存在,他也未曾去催促过,任其自然演变发展。

至如今,已然有近十年时间,大恒新学,自然是在他创造的这种大环境下,一路蓬勃发展。

而如此之下,在这个传统时代发展的新学,自然不可能如后世那般体系化的西化。

就如他眼前这这些教材一般,算数,自然,农学,商学。

总共四本教材,却包涵了大恒的所有新学。

甚至,严格而言,如算数,农学,商学,都不能算是新学,只能说是自古以来,第一次由政府对这些民间小道,进行统合编辑,研究。

而如后世的化学,物理,天文,地理等等学科,都被包涵在了自然一科之中。

显而易见,自然一科,才是大恒真正的新学所在。

即道法自然,旨在追寻世间万物之至理!故而为自然!

这种符合时代的变化,天子自然不会去更改,在这个传统时代,用这般笼统的概念,将新学包裹融入传统文化,对新学的发展,自然是利大于弊!

对整个社会的环境,自然也是利大于弊。

新学虽好,但为此而让礼乐崩坏,却也不是天子想要看到的。

能这般自发的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对天子而言,显然是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殿中烛火闪烁,书册一页页翻动,关于教育体系,商业经济对天下的改变乃至冲击,一个个念头在脑海之中闪烁,天子之目光,亦是愈发幽深……

在以往的历朝历代,整个天下,就好比一台已经成型的机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零件,都已经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变,趋于固定。

在这种成型的机器之下,改朝换代也好,不过是重组这个机器,然后让这个近乎圆满的机器运转起来,直到机器腐烂,然后再重建一个,继续运转,最多,也不过是改变其中某个零件而已,

首节上一节367/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