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185节

李修长吐一口气,眉宇间,亦是清晰可见一抹难以散去的疲惫:“但有人一直怂恿壮胆的话,那可就说不定了!”

“他们是怕本将,但,有时候,越怕,杀心就越重!”

闻此言,李定国心头一颤,跟随出征,军国大策,皆没有避他丝毫,蒙古南下,意味着什么,他又怎么会不清楚!

大明,任何一环,都已经紧绷到了极限了,再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应对蒙古的南下了。

可蒙古南下无人挡,那瞬间就会是全面崩盘!彻彻底底的天下大乱!

思绪流转,李定国眼眸中,亦是浮现了难以言喻的恐惧。

“你怕了?”

李修瞥了一眼李定国,淡淡的吐出几个字。

“末将不敢!”

李定国跪倒在地,脸色煞白!

“哈哈哈哈……”

李修大笑几声,随即道:“怕才正常,如此局势,谁能不怕!”

“你放心,有本将在,这天,塌不了!”

随即,李修神色骤冷,望着眼前这座汇聚了十数万大军的扶风城,神色愈发冰冷,只是眼眸深处,一抹忧虑之色,却是经久不散。

……

紫荆关。

烈阳高照,距离紫荆关不远处的官道之上,一队铁骑飞奔而来。

“督师,前面就是紫荆关了!”

有将士出声汇报。

徐枫点了点头,望着不远处肉眼可见的居庸关,眉宇间,亦是难掩深深的疲惫。

按理说,他为蓟镇督师,是不可能出现在紫荆关的,但,蓟镇督师,已是从前了。

当初秦国公率军出征,总督天下兵马,平定天下,震动了天下,但那时候,还有一道旨意,在当初的喧嚣之中,悄无声息的抵达蓟镇。

而他,也从蓟镇督师,摇身一变,成为了三边总督,而且还是史无前例的三边总督!

授尚方宝剑,总督蓟镇,大同,宣府军务!

一个史无前例的职位,一个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诞生的特殊职位。

在这个特殊时候,修哥把他提到这个职位之上,是要他做什么,他又岂会不明白!

毫无疑问,是为了防备草原的蒙古部落!

从草原叩边,至京城,小路千千万,但可供大军通行,长驱直入之路,只有寥寥几条。

要么从古北口,喜峰口,通过蓟镇,最终抵达京师。

要么,从张家口入关,至居庸关,再抵达京师。

要么,从大同入关,至紫荆关,再至京师。

最后,则是从辽东走廊,至山海关,再至京师。

山海关自然是可以排除在外,而剩下的三条路,无一例外,皆在大同,宣府,蓟镇统辖范围之内。

而现如今,除了蓟镇尚且兵强马壮以外,大同宣府,皆因当初周遇吉当初入陕平叛,带走大部分精锐,而导致防御空虚,后来虽调回部分精锐,李修也下拨银两,调派兵将,但,大同宣府两镇,无疑还是防务空虚。

更别说,还是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不知道多少心怀叵测之人蠢蠢欲动。

如此之三边总督,在这个时候,意味着什么,自然是无比之清晰。

不是史无前例的庞大权利,而是,重若泰山的责任!

漫长至极的防御线,为数不多的兵力,却要抵挡不知道会从哪里冒出来的草原铁骑,且,叩关者,兵强马壮!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亦是丝毫不为过!

如今,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拉拢蒙古各部,安抚蒙古各部,避免战争爆发的同时,尽可能的整顿加强三镇防务,准备面对战争!

“一百天!”

望着那巍峨的紫荆关,二娃子在心中默念,满脸决然!

一百天时间,便是他修哥给他的期限。

不管蒙古会不会叩边,一百天之内,绝不许任何一个蒙古兵,抵达京师!

他……必须要做到!

纵使是死,也要过了一百天,才能死!

第两百九十二章 若天子未曾驾崩……

“杀!”

“大明万胜!”

“杀!”

天刚蒙蒙亮,震天的喊杀声便撕裂了一夜的沉寂。

火炮轰鸣,军阵推进,硝烟弥漫!

扶风城外,大战再次爆发!

日月大明旗高扬,血腥的杀戮,再次于这扶风城外上演。

这一次, 不同于之前的集中进攻一寨,而是彻彻底底的全面进攻!

砖石飞溅,炮弹炸裂,这个时代的火炮,虽然尚且做不到一轮齐射,便直接轰塌城墙的地步, 但对城楼上的女墙,城垛等等掩护守城贼兵的工事,还是能够做到摧毁的地步的。

数百门火炮,如火铳多段射击一般,一轮接一轮的齐射,死死的压制着城楼上以及军寨之中贼军的反击。

而城外,被俘虏的贼军将士,如同猪狗一般,被督战队将士推搡驱赶着,最后,在一排排已然成为贼军将士噩梦的燧发枪瞄准之下,绝望的朝着扶风城, 以及贼军右寨冲锋而去。

残酷的血腥, 疯狂的在这扶风城上演, 每分每秒,皆是有着不知道多少性命陨落。

一切的一切,落入李修眼中,却早已难以让他有丝毫波动。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从入锦衣卫起, 他就发誓, 他不会成为别人攻城的枯骨。

他没有辜负他发下的誓言,他做到了。

如今,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立在巅峰。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因他而亡的,又何止万数!

未来,还很漫长,还会有更多人因他而亡!

眼前的这点伤亡,实在是……微不足道!

“破贼军右寨之后,立即率立威,扬威两营,赶赴大同,听候三边总督徐枫调遣!”

手中望远镜放下,李修沉默片刻,骤然出声。

李定国有些惊疑,京军十二团营,有四营镇守山海关,陕西三边总督统率一营, 还有两营随如山侯坐镇南京,压制江南之乱。

这次平乱,事实上,出兵不过京军五个团营,不过五万多人马!

再调走两营,那就意味着,剩下的不过三个团营,纵使贼军右寨攻破,扶风城中,至少还有近十万贼军。

三万对十万,而且还是攻城之战……

“执行军令!”

没待李定国反应过来,李修不容拒绝的声音,便再次响起。

“末将遵命!”

李定国立马应声。

没有理会李自成的反应,此刻的李修,看似注视着眼前的血腥场,实际上,思绪已然扩散至整个天下!

事实上,从崇祯遇刺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已然偏离了预定轨道。

被迫远征草原,使得辽东局势大变。

同时天子的骤然危急,又使得草原局势没能很好的收尾,留下了致命的隐患。

而后,辅国理政,为了握紧权利,同时稳定局势,又不得不加大对军备的投入,尽管一再退避,但也不得不陷入朝臣的纠纷,也导致诸多本该布局的进程停滞。

最终财政的恶性循环,又逼得不得不吹响改革的号角,从而导致了如今天下的大乱。

一切,似乎都做了准备布局,但,也就李修知道,这些准备布局,远远算不上准备充足。

唯一庆幸的便是,这些不算充分的准备布局,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是勉强的将天下局势控制在手中,没有太过超出控制之外。

但是,这种勉强控制,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任何一环,都不能出任何问题。

出了问题,就是连锁反应之下的崩盘!

种种思绪流转,李修亦是有些黯然。

若没有当初那一场刺杀,若天子,能够再撑久一点时间,局势,也绝不至于演变至如今这个地步。

文贵武贱了数百年,又岂是区区几场大捷可以逆转的。

一切祸乱的根源,在他接下辅国理政这大权之时,就已经埋下。

所谓改革,不过是给那些深埋的祸患,一个爆发的借口。

不然的话,区区刚开始的卫所清查,远远未到改革的深水区,又岂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祸患!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对他这个武人掌权的不满,以及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推波助澜,叠加一起的爆发而已。

“改革的反噬……”

李修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这样,也好。

只要撑过去了,扫平天下,再造乾坤。

待到改革全面开始之后,真正的改革阻力反噬,也就不值一提了,亦或者是,到那时候,就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了。

扶风城外的战争依旧持续,而同样是在凤翔府,那坐落于渭水支流,水旁的陇县,一场毫不逊色于扶风之战的大战,也早已爆发!

陕西三边总督周遇吉统率三边近六万大军,与张献忠所率的十数万所谓义军,在这水之畔,掀起一场大战。

面对屡次碾压自己的老对手,张献忠也完全没有了对战其他官军时的凶狠气势,和李自成一样,老老实实依托城池地利进行防守。

某种程度上而言,周遇吉所率之三边大军,甚至都要比李修亲领之京营大军,在对贼作战上,要凌厉得多。

自当初漠北之战开启,周遇吉便率军进入陕西平贼,至现如今,已经有近两年时间,几乎从未停歇,不是在剿贼,就是在剿贼的路上。

如此战争强度,完全可想而知,周遇吉以及其麾下的三边重兵剿贼经验有多丰富。

这陇县之战,开始不过数天时间,张献忠在陇县外围布置的诸多防线,便相继被周遇吉拔除。

彻彻底底兵临陇县之外,围三阙一,以弱势兵力,蛮横的将张献忠部包围在陇县城池之,隔绝了张献忠部与凤翔贼军的联系。

同样是攻城战,似乎是受到李修的影响,周遇吉和李修麾下其他将领一样,在打攻坚战之时,最喜欢做的,莫过于驱赶俘虏踏出血路。

首节上一节185/5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