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第236节

那有那么容易啊,原本以为工地上的水泥有很多的他,那曾想到水泥会那么不经用,这么快就用完了……真是的。

“送是没有得送了,得了,咱们现在就自己造吧……”

朝着轮窖场已经耸立起来的大烟囱,就是那玩意把自己的水泥用完了,就先用它造水泥吧!24

第200章 水泥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水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都离不开它。甚至可以用建筑的基础来形容。

原本的得益于空间建筑工地上的几百吨水泥,施奕倒没为水泥犯过愁,可现在水泥用完了,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制造。

如果以二十一世纪的工业标准,制造水泥需要大量的专门机械化——破碎机、回转窑、球磨机等等。以现在铁工厂的能力,显然无法制造这样大型设备。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洋法不行,那就土法。

得益于图馆里大量的老——其实也就是老杂志、老的电子版,施奕很容易的找到了土法生产水泥的工序。

原本他还以为烧制水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可是在58年的《建筑材料工业,他找到了西安一家砖瓦厂利用本地粘土和附近的白垩土、无烟煤和石膏作原料,在烧青砖的土窑内煅烧,制得了150-200号水泥工艺。

它的工艺非常简单原料的配合比也很简单,就是白垩土100市斤、红粘土8市斤、无烟煤15市斤,石膏加入量为3,首先将白垩土、红粘土和无烟煤三种原料磨成细粉,加入33的水,调成泥浆,然后再捏成7公分大小的圆球,经过晒干后,装入烧青砖的土窖烧制,煅烧温度600-800摄氏度就可以,根本不需要用烧耐却盯着水泥新砌的墙,自言自语道。

“差不多应该相当于200号以上的水泥吧……”

按照资料上的说法,如果把窖温升高到1300度,制得的水泥可以达300号。

“光启,你记不记得,上说的抗拉测试,是怎么进行?还有抗折测试,你看看和玉民他们一起,让工厂那边制造一些设备,然后对这些水泥进行测试,将来还可以继续改进工艺,提高水泥的质量。”

听着老师的吩咐,徐光启自然是热情十足的投入到新的试验,至于玉民则是庄里的少年,少年人常在一起玩,自然得他也把学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教给了他们,慢慢的倒也成了一个十几人的“学习小组”,对此施奕自然是乐见其成,甚至还鼓励徐光启到庄里的社学教人数学。

现在当然也会鼓励他们进行试验,而且这些水泥也需要进行测试。尽管还没有进行测试,但是在水泥干结之后,证明这种烧制的土水泥完全可用来砌筑引水渠,或许不一定能用来建筑混凝土建筑,但作为建筑材料的黏合剂倒是再合适不过。

有了砖、有了水泥,原本暂停下来的施工,又一次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春去夏来,在天气一天天变热的时候,终于,第一座水轮机在河边的轮机车间里安装完成了,几乎是在它投入使用的第一时间,所有人都被它强劲的动力给惊呆了,甚至就连同施奕自己也惊呆了。

“差不多有二十马力吧!”

自言自语着,施奕看到原本缓慢挤出砖坯的挤压机迅速的挤出一块块砖坯,速度提高了不下十倍。别说是对于这个时代工匠,就是对于施奕来说,这样制砖的速度,都是很难想像的,动力的增加让生产效率得到了成倍的提高,不过现在唯一制约制砖坯效率的,恐怕就在于砖厂能开采出多少粘土了。只要粘土能供应得上,这座轮窖砖厂每年都能生产上千万块砖。

而在卢沟河畔的轮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性建筑——15米高的红砖烟囱,本身就非常醒目,尤其是在它喷吐出浓烟的烟雾时,即便是相隔甚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的。8

第201章 菜谱(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黑烟滚滚!

置身于卢沟桥边的茶摊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的大烟囱,正在那喷吐着滚滚黑烟。

“哎,打从卢沟砖厂开了工,咱们”

“那就是卢沟砖厂的大烟囱。”

“那大烟囱一冒烟,不知多少窖场停了工,多少人没了生计。”

“老刘头,你瞎说个啥,啥叫没了生计,你没瞧见李家窖的那些伙计都去了卢沟砖场了嘛,他们往窖里头堆坯、运砖,可都得请工用人。”

“那李场主可是亏死了,砖头可都卖不掉了……”

“他那砖头卖的比卢沟厂贵了三四成,谁买啊……”

“就是,卢沟厂烧出来的可是红砖,红砖比青砖结实……”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看着这些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而对于坐在茶摊上的张泰征而言,他的那双眼睛却死死的盯着那座耸的烟囱。

“施奕文……”

嘴里念叨着这个名字,张泰征的眼中闪过一道厉色。即便是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可是施奕文给他带来的羞辱,仍然让他每每想起都会心生怒,今天却不在这的。

“在庄子里?”

闻言张静修的眉头一挑,有些气呼呼的说道。

“这人,往日里不都是呆在厂子里嘛,怎么今天反倒呆在庄子里了。”

不悦归不悦,人不在这,他自然也不便进厂子里,只是随口问了句,在知道那个大烟囱是砖窖的烟囱后,疑惑之余还有与徐思诚告辞,重新回城里去了。不过在回城之前,他特意去了趟的“运煤马路”的工地,这阵子京城煤价上涨,可都写到报纸上了。按报纸上的说法,只要“运煤马路”一修通,京城的煤价就会立马降下来。

其实,运煤马路已经修通了一段,就像宛平与京城之间,就已经筑通了一段,夯实的路基上,黑色的木轨铺地上一直绵延数十里,在木轨上,甚至还钉着一层铁板。

“这个人,总能想出来一些新鲜的东西,也不知道,这马车怎么能在这上面跑?”

至于在京城另一头的施奕文,当然不知道老朋友去厂子里寻自己,这两天他之所以呆在城里头,而是在忙着另一件事。

因为早前答应过朱翊钧在开家饭店让他吃饭,可现在饭店开起来之后,却碰着了问题——没有好厨师。

其实,这也难怪,京城里的好厨师要么在宫里头,要么在那些权贵的府里头,相比之下,其它的厨师手艺也就一般般了,也正因如此,施奕文特意把庄子里的厨子派了过来——他们接受过寇芸的短期指导,原本寻思着应该还能凑和,可是不曾想,有些事情,不是想凑和就能随便凑和的。

因为饭店里的厨师做的饭菜很一般,所以朱翊钧来过几次之后,也就兴致缺缺。

这不成,对于做事一直都讲究个有始有终的施奕文来说,他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件事半途而废,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能亏本,这可是大几千两的投资,说是为了让朱翊钧吃个新鲜,可归根结底最后也是在挣钱。

于是乎,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在得知饭店已经亏了两月之后,尤其是在知道,每个月都要赔上百两银子之后,施奕文那里能容忍“益膳庄”这么的亏下去,尤其是自己那还挂着“益膳庄”的牌子。

这牛吹大了,总得给圆回来。

进入厨房后,施奕文瞧着站在那里的厨师、帮厨,这些人显然也知道现在饭店里的情况,无不是有些羞愧的垂着头,毕竟饭店的生意好坏和饭菜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出于庄子,本就是庄子里的庄奴,现在赔了钱自然觉得没脸见庄主。

见状施奕文才说道。

“现在咱们“益膳庄”的生意怎么样,大家都看在眼里了,这饭店的生意好坏,一个是味道、一个是菜式,可这两个……”

看着桌上让他们抄出来的20几道菜,看着卖相倒不不错,只是味道……着实一般,而且菜式也不新。

“都谈不上好,当然,这事也怪我,毕竟,寇家菜讲究的是精致,一时半会也是学不来的。不过,寇家菜学不成,咱们可以学其它的菜。”

说话的时候,施奕文随手拿出了一本书,然后把书递给许明昆,他是庄子里的厨子,传到他这代已经三代人了,做菜的手艺确实不错,搁后世他那一手“土菜”,肯定有市场,但是现在……不行。

“往后,就照着这里面的菜做。”

首节上一节236/42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