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322节

李安生听到李平书整合上海滩华商金融圈子的建议,也是颇为心动,可是用什么来打动这些各自为战的华人资本家呢?

问题是许多华人资本家当年都有过列强买办的经历,他们骨子里对列强是畏惧的,不敢对**资本太过亲近,也不敢得罪英法等国。

列强银行是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华人金融团体的崛起的,他们想要一直垄断控制上海金融市场。

“我明日便去找虞洽卿、朱葆三等人磋商此事,探探他们的口风。不过,我与他们jiao厚,还是很清楚他们的想法。他们前年开办的四明银行也是立志要挤开列强银行的独霸垄断的,开办后还曾遭到过列强银行的挤兑等手段。他们必定是赞成组成金融联合体的,之前资本xiao规模xiao,总是怕给列强银行算计。现在有大船可以上,而且能稳定获利,未必就不敢奋起一搏。”

四明银行也算是**比较早的几家银行之一,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

它的经营方式完全渀效钱庄的做法,以商业往来为主,营业时间也与周围钱庄毫无二致。

可以说,**目前的大部分银行都没有脱开旧有模式的藩篱,必须尽快实现彻底的现代银行经营方式。

最为主要的,是如何使得大量钱庄自动转型,而不是在橡胶股票风netbsp; **的金融经不起风1ang,李安生从胖叮当那里得知了上海在今年会生一场橡胶股票风netg的生。

为此,他也在下一盘棋,一盘囊括了重伤汇丰等外国银行,同时引领江苏民族工业热netbsp; 他并没有打算去苏州上任,自然有他的幕僚以及程德全派来的人帮他jiao接,有程德全压着,没人敢动手脚。

他也向程德全提出,巡抚衙门不该固定在苏州,而是应该在上海、扬州、徐州与常州等地不断来回视察指导,这才是真正的巡抚。

坐在苏州的衙门之中,无济于事,有些事情需要他亲自出去打拼才行,至少他暂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只能亲力亲为。

他也没多少心思去培植自己在江苏的政治班底,将来只要掌握两点,他就能掌握江苏这块飞地,一是绅商,二是军队。

新军第九镇在南京驻防,他能做的便是通过程德全的手来掌控这支军队,并且私底下培养各种武装,比如商团武装,护需队,安保公司等,长兴岛也能埋下一支伏兵。

地方上,只要能够将绅商拉入他的利益集团,自然能够稳稳的掌控地方大权。

到了清末,朝廷对于底层社会管理趋于失控,更重要的是朝廷要办洋务,以图强国,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1uan”的局面以致大权旁落。权衡再三,于是让绅商协助政府的进行地方事务管理。

晚清的绅商是**近代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利益集团,他们介于商与官之间,行商人之实,有地方名望和话语权,但又不得不附骥于官场。

地方官员将部分权力jiao于地方绅商,由他们担负起治理城市的部分职责。绅商所要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在官府看不过是修桥梁、道路、津渡,水利以及义仓、社仓、义学、义赈,扶孤、恤贫,甚至施粥之类的善举。

无论是“官督商治”还是“官商合治”,官府在一步一步把自己负担不起的权力jiao到绅商的手中。

这一放权便给了李安生可趁之机,这也是他选择第一个来见李平书的原因所在。

李平书对于李安生改江南船坞为江南造船厂的计划还是有些疑问,为何要官商合营?

不吞并江南船坞,直接另起炉灶的话,这个步子跨越的有些大,而且,李安生的打算是,官方的银钱不用白不用,他还想要争取些朝廷的拨款呢。

等到辛亥大炮一响,这些官股全部没收,转卖给其他股东们,作为新政府拉拢人心所用,他还是要支持程德全一下的。

第二天李平书便陪着李安生视察了江南制造局,他是制造局提调,当年李安生做过漠河金厂的提调,不过李平书并不怎么管事。

听得李平书来了,会办张士衡还是亲自出迎,表示尊重。

张士衡是李鸿章的外甥,若是兼任总办的上海道台不来,这里便全是他在做主。

前年张士衡奏请改造68mm新步枪,渀造于1898衍生型19o7式**合约采购的mao瑟步枪,两侧有握把凹槽,枪身有横栓,枪管加长393mm,枪托加长442mm,口径68mm,后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这种枪后世并没有大量装备,但还是生产过一定年限的,并不是它不好,而是被改得有些不伦不类。

李安生这次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自然要在改江南船坞为江南造船厂的同时,也好生整顿一下江南制造局。

除了炼钢与机械,这军工生产也得按着他的意思来。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制造局立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制造局立威

张士衡早得了行文,新任江苏巡抚李安生会兼任江南制造局总办,李安生入京奏对时,也已得了朝廷的应允,将江南船坞改为江南造船厂。WWw点com

作为李鸿章的外甥,张佩纶的儿子,张士衡还是有他的独到之处的,很清楚朝廷出了这怪招,背后有着深层含义。

想必是要对江南制造局大动干戈了吧?

他是个清官,所以籍籍无名,对江南制造局驾驭也不够,不然的话当初他也不会支持局坞分家。

让还算干净的江南船坞独立出去,也有他的功劳。

看着这位比当年三十岁出任江苏巡抚号称最年轻巡抚的一代英才——尹继善还要年轻几分的抚台大人,他隐隐有些激动,有些期待。

李安生同样也在寒暄的同时,打量着这位名人之后,他同时也是后世才女张爱玲的伯父。

他将会将江南制造局建设成为远东最大的兵工厂,自然要重用他信得过的人,不然的话,给别人摘了桃子,那就哭还来不及。

上海道如何运作他并不想多过问,在上海,他只关注两个,一个是江南制造局,第二个便是新的金融运作。

“我这次已经求得程德全总督的同意,将金陵制造局并入江南制造局,大力改革,革除积弊陋习,无论什么陈规烂人,我一概扫地出门。”

李安生的霸气侧漏让张士衡心hua怒放,他刚才还为了面子,没有多提及制造局的弊病,可现在他却后悔了。

只要能够真正让制造局的积弊一扫而空,那么他这个会办给李安生端茶倒水也是情愿的。

不过,短暂的兴奋过后,他便开始怀疑起来,李安生行吗?

这么年轻的巡抚大人,只怕官场上的那一套还没mo的纯熟吧,如何能够跟底下的这群蛇鼠之辈相斗。

这些人要是勾结起来,是能够架空他这个实际上的总办大人的,所以过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渐的潜移默化。

能够兼并金陵制造局当然是好的,至少对两个制造局都有好处,看来这次一个总督一个巡抚是要动真格的。

金陵制造局比江南制造局更加的不堪,等级的森严,官场习气弥漫,封建官僚作风严重,致使企业管理不善,产品的废品率之高,1ang费现象之惊人,种种**行为的泛滥,结果是企业生产进展缓慢,产品成本高,实效差,注定了无法达到朝廷举办军事工业的“制器自强”的目的。

张士衡多少还是清楚金陵制造局的弊病的,也暗自庆幸,要不是自己这边争气些,只怕给兼并的便是他们。

局坞分家之后,江南制造局一时之间受了刺激,吃拿卡要等现象稍微收敛了些,但问题还是很严重。

冗官、冗薪、冗员、冗物,许多官员都是干坐在衙门里,只顾吃卡拿要,更有一大票的职员工人也是消极怠工魂一天是一天,稍微有点关系的从官员手指缝里头吃点残羹冷炙,养着这么多的闲人蛀虫,这工资成本高的离谱,更有许多实权部门,吃回扣便算了,还每年报损机器原料无数,好好的机器也给故意报废掉重新采买,原材料本身就靠进口,不贵才怪,更无耻的是,许多机器、零件、物事买了来,也不知道有啥用,就堆在仓库里头,过段时间给报废掉。

“积弊虽深,但冒然扫除,只恐底下不好安抚,闹起1uan子来,影响了产量。”

李安生冷冷的看了眼张士衡,这家伙就是胆略不足,不然的话,这制造局总办何至于仍然由苏松太道道台兼着。

“不就那么点产量,一天十支枪都造不出来,还好意思谈产量。停产整顿,金陵制造局此刻只怕已经停产整顿了。”

首节上一节322/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