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 第321节

“只是这洋炮打开了大清的市场之后,内河不及海港,苏州原地踏步,而上海则一日千里。苏州早就没了当年的荣光,省会虽然在苏州,其实经济已然不符其实。我听说抚台大人在关外大刀阔斧,关内富商豪强纷纷到关外投资兴办实业,苏州正需要大人这等人物,可见朝廷英明,正要大人来苏州坐镇,锐意改革。”

李平书这话也是在试探李安生的政治倾向,他当年曾经入幕张之dong麾下,也是见过大世面的。

李安生这几年官当下来,也mo到了些门道,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

“大清闭关锁国之前苏州手工业占全国之冠,但鸦片战争之后,国势日渐衰落,割地赔款,签订各项辱国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洋货得以侵入而大量倾销对农产品的掠夺,苏州的手工业也受到很大摧残。上海这几年虽然风生水起,但也是以列强的殖民经济为中心,不值得推崇。我坐镇苏州,自然是要大刀阔斧改革一番的。至少在政治上,绅商们无须担心。洋人的倾销与不法竞争,我也会想办法对付。”

李安生大手一挥,勉强挥出了几许王霸之气,他这次是含愤而来,搞事,他就是要搞些事情出来,看清廷如何安排他。

洋鬼子要是敢跳出来,他可不再是先前的那些为了当官而当官的官员,畏洋如虎助长洋人的嚣张气焰,好好的给这些恶狗上些课,好好教训一番才是正理。

李平书内心激dang,没想到这个巡抚大人是个直肠子,不但听到了他所想要听到的话,还听到了更多的东西。

听说这位巡抚大人可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的房地被占,就敢跟老mao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也着实打过几仗,虽然朝廷封锁了消息,但多少还是有些风声传到南边,老mao子是吃了亏的。

改革是肯定要改革的,李平书很有信心,北边的绅商多有对李安生jiao口称赞的,看来在关外是搞出了成绩。

如何扶持民族工业,与洋人竞争,倒是让李平书无比期待啊。

“苏州并不是没有作为,其实十余年前除了苏州洋炮局,官商还投资了达42万元的苏纶纱厂和苏经丝厂,都是近代机械工业。可惜,几家厂子都先后没有办好,苏州绅商都视近代机械工业为畏途,不愿继续投资,而是情愿把大量资金转移到上海,投资这里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李平书放开了胆子说话,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听说当年李平书游历各国,开了眼界,曾经与李鸿章座谈论道,畅谈洋务与实业,被?p>

詈枵鲁圃薜馈熬虾H耍从胙笕撕我欤俊?p>

“朝廷推行洋务运动,但是并未放弃重农抑商的一贯国策,还是想方设法地局限民间工业的展。苏州的近代工业,我看过了相关文书,都是官办式官商合办的以官僚方式经营的工业。当初几家工厂在创办时的确集中了苏州所有富商的民间资本,但是在经营过程中,官府的力量还是使得几家工厂都无法正常的经营下去,的确可惜。所以我若到任,便要彻底废除官府对于民间工业的限制,官员的思想要开明,不开明就给我滚下来。两江总督程德全程大人,乃是我的良师益友,江苏官场,我当可一言以决。若是朝廷不支持,我有的是手段。”

这兴办实业,有两个阻碍,一个是官府的压制,第二个是洋商的倾销与恶性竞争。

李安生作为一省巡抚,能说出这个话来,简直就是振聋聩,让李平书的脑仁震的嗡嗡响。

他有些兴奋起来,若真如此,的确是江苏人民之福,江苏,尤其是南方四府——松江、常州、苏州、镇江,民间本就富裕,只是这资本一直就盘不活,一潭死水。

要是真有一股力量将它们推动起来,产生的力量将会很可怕。

李安生当然清楚这一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江苏富甲天下,民间藏富久矣,只是从手工业时代没有能够过度到近代机械工业时代而已。

他既然来了,自然要逆天改命,蘀江苏续上这一段。

他这次来,轰轰烈烈的要搞造船厂、钢铁厂、机械厂这等重工业,能够带动一大批江苏的近代工业,但是,要想尽快的让江苏的资本家们完成资本积累,还是要靠轻工业。

江苏的农业基础还是很好的,李安生准备用他的老本行,农业。

棉纺织行业也好,丝织行业也好,只要能够使用优质低成本材料,同样使用先进机械,加上官府的扶持,未必不能压倒洋商倾销的洋货。

英国与**的棉纱棉布,还有生丝,都见鬼去吧。

资本,说来说去还是资本,江苏富裕,资本是有的,但是如何促使这些资本活起来,就需要非常手段。

李安生卖了个关子,并没有在这上头多谈,而是谈到了他计划中的造船业大计。

李平书是江南制造局提调,谈这个,也是今天的正题。

一省巡抚亲自上门求教,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李平书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重现了当年他与李鸿章座谈论道时的慷慨激昂。

“其实在长兴岛开办江南造船厂,一开始并不需要千万两银子,但我要竖起这杆大旗,就是要造起声势,让上海乃至江苏的绅商们看到有利可图。一旦有利可图,不管是直接投资实业,或是通过银行认购实业行股票,都能将民间藏于银窖的资本动用起来。这钱太多,藏在地窖里霉,等于是没钱。这时代进步科技飞跃,物价只会上涨,这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总体就是这个趋势,让钱生钱,利生利,才是最为紧要的。”

  ☆、第二百五十六章李平书的建议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平书的建议

李安生的话给了李平书不少的启,官府扶持,自然能够绅商们信心,加上有利可图,自然会一步步的有绅商地主们主动的加入兴办实业或是吃分红吃利息的行列。(叶 子·悠~悠 wwwyzuucom)

江苏许多富余资本其实都存在了汇丰等外国银行里头,其实存款利率是很低的,但是保险,安全。

即便官府支持,也有许多人会心生犹疑,这朝廷可是言而无信的,说不定投资实业了,明儿个李安生调走,一切都1uan了,投资都收不回来,血本无归。

上海滩许多外国工厂其实都有华人股本,正是因为害怕朝廷多过于洋鬼子。

如何让这获利能够丰厚到,让这些绅商地主们能够主动的将钱从外国银行中取出来,就要看李安生这个巡抚的水平了。

“一千万两银子用来兴办银行如何?让银行贷款给江南造船厂,银行控股一部分资产,同时由银行向投资实业的华人资本家提供贷款,同样,银行购买部分优质资产。银行又有大额资本,又有优质资产,如此一来,信誉也就不成问题,吸引存款,获得红利,进一步推动华人兴办实业。”

这个法子不错,其实上海滩许多华商银行也是这么干的,只是规模xiao格局xiao,又局限于乡党圈子。

一千万两直接投资,的确远远比不上让银行来运作这一千万两银子,依托银行,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战略同盟。

“**摩根财团的代表已经来了上海,这次,我准备与他们在上海合作。要是我们华商银行与摩根的信托公司还有**之星财团旗下的吉祥银行共同来主持这个计划,李总董,你说即便我离任,朝廷敢随意压制这个计划范围内的实业吗?甚至是洋鬼子们,也要掂量掂量。”

李平书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个好主意,jiao叉控股,扯起虎皮做大旗。 ~

汇丰等银行凭着什么在大量吸纳存款?还不是外国银行的特权。

要是新的银行有了**背景打掩护,同样能够争取到存款,而且,还能够凭借资本运作,实业的利润回报,来实现高利率。

只要能够大量争夺外国银行的存款,那么银行就能够不断的壮大,对整个民族工业都有好处,因为李安生的意思他听了出来,那就是将来银行只针对**民族工业。

复制一个汇丰帝国的奇迹,似乎也不是不可能啊。

李平书想到了汇丰银行玩的一些伎俩,似乎也有可以借鉴之处。

很多外国银行都学习汇丰银行的一个高招,以大量的资金贷放给在华的帝国主义出口洋行,其中特别是怡和洋行等,支持它在**廉价掠夺大批猪鬃、桐油、茶叶、大豆、蚕丝及需产等重要原料和物资。这种放款往往采取押汇的方式,比如汇丰贷款给怡和洋行在**收购茶叶,在收购之后并不马上收回贷款,而是等怡和洋行把茶叶运到国外市场出卖后才在国外收还;另外,它在国外收到贷款后,又用以借给怡和银行,资助它在国外收购洋货运到**来进行商品倾销,等出卖后再在**收回。

由于汇丰银行对洋行如此卖力支持,就使得帝国主义洋行在控制**的进出口贸易是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其他外国银行有样学样,**的国际贸易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洋行所垄断。

要是李安生所说的,**之星财团甚至是摩根财团都会对江苏民族工业加以扶持,那么先民族工业就能在对美贸易上头打开局面,复制汇丰的这个招数,节省大量成本,加快资本积累。

“是否可以联络下上海滩各自为战的华商银行,组成一个类似于摩根联盟的金融团队?摩根家族往往能够动用十倍于资产价值的资金,来进行一些大笔的jiao易,比如成立**钢铁公司。(叶 子·悠~悠 wwwyzuucom)”

李平书果然是个开过眼界的,也始终在关注着世界关注着欧美的展,同样对摩根的资本运作方式有些了解。

联合**之星财团与摩根财团,如此大规模的战略李平书还没有机会见识过,如今李安生的意思是让他也参加进来,如何不让他欣喜若狂。

饶是他年过半百,也是忍不住连声叫好。

首节上一节321/5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