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第13节

  临走之前,于大为偷偷把老妈带到了房后(房子后面),从怀里拿出一千五百块钱给了老妈。

  这段时间,兼职帮挖掘机老板们修车,去掉杂七杂八和买年货之类的,还剩下三千多块钱。

  老爷子来了以后,也没少出力,这里面便有给老爷子的八百块钱,是回来的时候于大为跟老爹说好了的。

  剩下的,除了老妈之前给的,多余的全都算是利息了。

  于大为也不管老妈如何说,坚决不把钱收回去,之后便带着媳妇离开了。

  回到家里,屋子里冷的不像话,墙壁上都是白霜,窗户里面裹的一层塑料布,如今都已经冻硬了。

  于大为害怕媳妇冻着,急忙将炉盖子打开,放进入很多苞米瓤子和苞米叶子,又压了几根木头,点燃后,又从外边抱回来一捆苞米秆子烧炕。

  忙忙碌碌一个多小时,这一小间的屋子,终于是暖和了。

  “对不起,这些活原本应该我来干的。”韩静凡靠在炕沿上,有些失落的低下头,看着一眼越来越大的肚子。

  “说什么呢,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于大为将一捆柴火,一点点怼进炕下面的灶坑里,“其实是我执意不在妈家过年的。”

  “这个我能理解,你主要是怕我不习惯吧?”韩静凡有些不好意思的望着自家男人的侧脸,“对不起,书里面说我这种性格叫孤僻,我觉得好像很对。”

  “你已经很好了,总有一天,你一定能走出阴霾,再次拥抱这个世界的。”于大为转过身,露出那副经典的憨憨笑容。

  这一刻,女人忽然觉得自家的男人好暖,比烧红的炉子,烧热的炕加起来都暖!

第21章 拯救大白一家

  “媳妇儿,想跟你商量个事。”于大为蹲在灶坑旁扬起脸。

  “你说。”

  “咱家大白肚子里的崽子估计快生了,我想把隔壁破屋子收拾收拾,年前让它在里面生崽子,等天暖和了再把他弄出来。”于大为起身坐到了炕沿上,伸手抚摸着韩静凡隆起的小腹。

  上辈子便是在这个时间段的某天晚上,大白在窝棚里生了四个崽子,结果那晚正赶上下大雪,是整个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刚出生的四个崽子当即冻死一个。

  这还不算,高家的两兄弟,便是趁着大白虚弱的这一晚,将狗偷走的,留下了三个嗷嗷待哺的小狗崽,由于没有食物,最终三只小家伙连这个年都没有过去。

  如今高家两兄弟算是彻底废了,大白的命也算保住了,可天寒地冻的生崽子,终归是非常危险的。

  上辈子于大为心大的根本没在意这种事情,如今再重来,他不能再让大白受了委屈。

  “行是行,只是旁边的屋房顶上有个大窟窿,而且北墙都开裂了,咱们当初没住在那屋,不就是怕半夜睡觉塌了嘛。”韩静凡眼神有些担忧,“真要是塌了,大白跟一窝崽子可就全没了。”

  “没事的,我心里有数。”于大为传递给对方一个安心的眼神。

  他家这个土坯房子原本是三间,他们夫妻俩住的其实是厨房这一间,东边的那间房子买过来的时候,整面墙都倒了,于大为便直接把东边这个屋子给拆了。

  西边的这间房子其实在一年以后也会塌掉,不过大白这段时间住进去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房顶铺个塑料布,再把狗窝里的干草和苞米子(玉米秸秆),抱到隔壁西屋里,之后便可以安心等着大白生崽子了。

  只不过不论是西屋,还是东屋,两边的门全都被于大为砌死了,想要进西屋,也只能翻窗户进了。

  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于大为就早早起床,先把炉子下面的炉灰掏出来扔掉,再往炉子里添点煤和柴火,转头去后院老爷子那弄点塑料布,开始收拾房顶的破洞。

  越过年的这几天,天阴的就越厉害,仿佛随时都有可能降下一场大雪。

  于大为害怕塑料布太软经不住雪的重量,又从后院找到了一块薄薄的小木板放在塑料布上方,完美盖住了房顶上水缸那么粗的窟窿。

  修缮完房子的窟窿,于大为又把西屋封死的窗户打开,窗户是老式上下开的,呈正方形,没有玻璃,上面贴着的是塑料布。

  打开窗户以后,于大为用树枝一头放在窗户开合的小角处,一头顶在窗户翻开的边沿,留下了个四十五度角的空间。

  人能过去,狗得在窗户底下踩点什么才能跳进去。

  于大为四下撒眸(作者语:四下撒眸,四下观看的意思。),望见园子墙根下面,有个腌酸菜的石头,又看见一个破旧的椅子。

  于大为后退几步,打量着窗子到地面的高度,以及石头和椅子高度,最终选择了那把破旧的红木椅子。

  大白站在窗子下面,绕着主人,它有点看不明白主人这一顿神操作。

  还把自己的窝给拆了,以后它去哪睡觉呀。

  “嗷呜。”想到这里,它低着脑袋声音有些难过。

  “走,看看你的新家。”于大为伸手摸了摸大白的脑袋,迈步先钻了进去。

  狗的干草都放到了窗户下面的炕梢(炕头的另一端),他从后院回来的时候,还带着拿了老爷子不要的几件破旧衣服,铺在了干草上。

  “汪汪!”大白有点明白主人的神操作了,前腿跳到椅子上以后,在椅子摇摇晃晃要倒的那一刻,后退跟上,四肢一用力一下子跳进了西屋的炕上。

  “汪汪!”大白用脑袋蹭着于大为的身子,狗尾巴开心的摇晃。

  主人对它真的是太好了,知道外面冷,把自己带进来住。

  这里太暖和了,太适合生了。

  大白想着便独自走到干草堆上,趴在了上面,闭上眼睛开始打盹,兴许是跟外面比实在是太温暖了,没过一会便睡着了。

  于大为走出来的时候,发现椅子已经倒在地上了,想了想又去了一趟后院,在椅子四个腿和坐板之间,钉了四根洋钉。

  这下子椅子算是彻底稳了。

  五天后的一个雪夜,于大为守在大白身边,看着它浑身颤抖的缩在草堆里辛苦产崽,一直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崽子相继出生。

  看到新生命的诞生,这一刻他似有所感,却又表达不出来,应该是一种对生命本能敬畏的感觉。

  或许媳妇如果在的话,应该能想到个词,不过她大着肚子,不方便翻窗进来。每天大白吃的剩菜剩饭都是他过来送的。

  让于大为惊讶的是,大白明明全身雪白毛发,可生出来的第一个,竟然是个纯黑的狗崽子。

  也不知道屯子里哪家的黑子,把自家这颗大白菜给拱了。

  第二个生出来的是个白白的小母狗,第三个狗崽子是黑白色的,比较匀称,四条腿,尾巴的尖尖处,脖子一圈,都是白色的,还有眼睛上方有两个十分醒目的白色的双点,像个四眼儿。

  至于第四个小狗崽,长得就有些对不起观众了。

  全身上下黑白色随机分配,整张脸白色占据三分之二,黑色占据三分之一,看起来要多丑有多丑。

  不过于大为看见四只小狗崽安全降生,心里是非常开心的,就好像心里有一道浅浅的裂痕,在这一刻补全了一样。

  “来,狗儿子们,们的老爷给你们排个序,起个名。”于大为伸手将几只小狗崽,从草堆里拿出来放在了旁边破棉被旁,这是隔壁邻居不要,他拿过来铺到狗窝旁边的。

  于大为拿出狗崽子的时候,大白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这便是狗对主人的信赖与忠诚。

  “你是老大,你就叫大黑,你叫二白,你叫翠花,你叫狗剩子。好!起名完毕。”于大为将几只小狗崽又塞回到大白的怀里,开心的迈着步子回去睡觉了。

  他心情很好,找回了童年时候养狗的乐趣。

  只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老爹跟老妈就不再养狗了,生命似乎也缺少了一种陪伴。

第22章 瑞雪兆丰年

  腊月二十八,于大为又想吃腊八粥,特地去村里的小卖店买了点腊八粥。

  今年过年的年货买的很齐,水果,糖果,花生瓜子,样样都有。

  小芳,二燕这俩丫头,有空就过来看看嫂子,然后小芳就钻到旁边屋子里,逗弄着大白生出来的几只小狗崽子。

  每次都说要抱走翠花,但于大为每次都用老妈不让养,把她的话给怼回去了。

  临近过年这两天,屯子里的鞭炮声不绝于耳,该贴对联的,已经在自家的大门上贴了对联。

  于大为也煮了一小锅底的浆糊,抹在买来的对联纸后面,贴在了门框两侧,除了对联,还有福字,挂千,都贴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除此之外,东墙上,还贴着一张塑料纸材质的财神爷画像。

  每年过年的前两天,便会有个拄着细木棍,挎着白布兜,手里攥着一卷财神爷画像的人,从西边过来,朝东边一个屯子一个屯子的走,一家一家的敲门。

  老头站在院门口,见有人出来“迎”财神了,便开口说出一堆的拜年嗑。

  最后“迎”了财神的一家开心的把财神挂在屋子里的某处,老头则是赶忙把五块钱揣进口袋里快步离开。

  他平时不出山,出山吃一年,此中道理,不足为外人道也。

  家里面的柴米油盐,各种调料,于大为梳理了一遍,酱油和醋得来一桶,还得买几袋盐,大蒜,生姜,再来点虾米。

  让两个丫头照顾着点他们大嫂,于大为转身去了村中间的小卖店(小卖部)。

  小卖店的主人叫于大智,是他大大爷于全的小儿子。

  没结婚之前,于大智跟大哥夫妻和老父亲住在一起,结了婚之后,两家总打仗。

  老爷子于全实在受不了了,便自掏腰包,在院子南边靠近街道处,给小儿子夫妇盖了一个两间小屋。

  于大智夫妻便用了其中一间开了个小卖店。

  屯子里面原本买东西得去一队兴隆屯的供销社,来回最起码得一个小时,有了这个小卖店,屯子里的人买东西也都方便多了。

  而于大智夫妻这两年也是攒下了点家底,日子过得比后院的大哥一家好了不知多少。

  按理来说,两家算是分开了,可又在同一块地皮上。

  所以每次于全的大儿媳妇出门时,都会路过门口旁的于大智一家,看着人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个大儿媳妇羡慕的眼睛通红,回去就跟于大智的大哥于大成打生打死。

  便在这个时候,屋檐底下晒太阳的于全老爷子,就会笑眯眯的看着太阳,听着彪悍的儿媳妇数落着不成材的大儿子。

  人的命自有定数,选择了就别后悔,更别怕毁了自己后半辈子。

  不论是于老蔫,还是于全,同样看不上儿媳妇的两家人,处事的风格和态度完全不一样。

  “大智,帮我打桶豆油,一帮个酱油,一帮个醋,蒜和姜来半斤。”于大为拉开带着弹簧钩子的铁门,掀开挡风帘子手一松,门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合上。(作者语:一帮个,量词,举例,一帮个白酒,五升到十升不定。)

  “呀,稀客呀!老长时间不见你在村里了,干啥了去了?”于大智听见有人进来笑脸先迎,抬头看见竟然是于大为表情便多了几分惊讶。

  “家里饭都快吃不上了,还在屯子里干啥,出去找个体力活赚点辛苦钱。”于大为憨憨一笑。

  “大为老弟,你就别装了,前两天看你跟家老爷子大包小包的下车回家,村里人都传你家老爷子这次又找到发财的门道了?”于大智一边给于大为打酱油,一边闲聊间带着八卦。

  在村里生活便是这样,只要我家的玻璃擦得够亮,就没有我看不到的八卦和听不到消息。

  “净瞎说,真要是找到发财的门道,早搬到城里住大洋房了,还回来干什么。”于大为应付着对方,从口袋里拿出一沓皱皱巴巴的零钱。

  上辈子啥也不懂,更不懂低调,老爷子跟他说了无数遍他也不听。

  如今于大为学乖了,就连到小卖店花钱,拿的都是在镇子里破开的零钱,百元大钞就算有也不拿出来显摆。

  就是要苟!苟到从我身上挖不到一点八卦。

  你们嘴欠可以,挖别人家大姑娘小媳妇去吧。

  当初于大为和韩静凡矛盾愈演愈烈,又怎么会没有这群嘴欠的人推波助澜。

  于大智人不坏,做生意头脑也有,但就是嘴碎的跟棉裤腰似的。

  如今他的小卖店刚开没两年,大家还感受不深,等到于大智这家店成了村里消息的集合地,所有人就会知道,于大智嘴如棉裤腰的恐怖。

  于全不待见大儿子,也不待见小儿子,对着他们天天摆着一张臭脸不是没有原因的。

  “啧啧,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像于大为这种人也能变得这么沉稳。”于大智走到窗前,看着对方宽厚的背影嘴里犯起了嘀咕。

  “咋啦?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里屋走出来一位国字脸的姑娘,好奇的朝丈夫看来。

  “于大为,这小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农机设备的事,整个人变得沉稳多了。”于大智笑了笑,“兴许老高家那俩瘪犊子还做了一件好事,让傻大为长了点脑子。”

  “你咋那么说你同族兄弟呢!”女人不满意的翻了个白眼。

  “我说的是事实啊!于大为小时候有他奶撑腰,跟个混世魔王似的,长大以后脑子都不转个,就知道莽。”于大智抱着膀努力辩解,“你知道大为有一次,把我九叔气啥样吗?差点没把那么精明的人给气疯了,拿着棍子满屯子打他。”

  “那么邪乎?”

首节上一节13/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