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110节

宋连声附和!

李隆基听罢,点了点头。

……

金榜继续更新:

[姚崇,原名姚元崇,后因避开元年号之讳,改名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文武双全,二十岁踏入仕途]

[公元696年,姚崇因治理能力突出,受到了女皇武则天赏识,被升至夏官侍郎,在任期间,因能力突出而名声大噪,公元698年,姚崇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因得罪张易之而被贬]

[公元705年,姚崇参与到了神龙政变的谋划之中,神龙政变成功后,武则天退位,还政于唐,唐中宗李显继位,不久,姚崇被外放出京]

望着金榜上的信息,武则天位面上。

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着实一惊:“??????想不到啊,贤良之臣姚元崇,竟也参与到了逼迫退位事件中?”

……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姚崇被重新启用,拜为相,姚崇与宋二人,齐心协力,改革了中宗时期的一系列弊政,当时人认为国家有永徽之风]

第128章 思想超前的人

[后来,姚崇因为得罪太平公主,被李旦以离间宗室之罪逐出京城,贬为刺史,先后在申州,扬州等地任刺史,吏治清明,百姓众口皆碑,称颂姚崇,并为他立碑颂扬,姚崇在当地享有非常好的名声]

[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让位,于是,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玄宗李隆基来到新丰检阅军队之时,秘召姚崇会谈,姚崇在李隆基面前大谈治国之道,并且为李隆基提出有名的十条政治主张,李隆基欣然大喜,次日便拜姚崇为相]

[姚崇在李隆基的授权下,大刀阔斧改革,兴修水利,修改制度,选贤举能,推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无愧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管家]

[公元716年,山东之地发生蝗灾,上至天子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大家都认为这是天灾,非人力所能除也,百姓们宁愿看着自己的庄稼被蝗虫破坏,也不敢捕杀,李隆基也认为这是老天的惩罚,只有修德才能消除,人力根本无法消灭。然而,姚崇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捕杀行动,他说服唐玄宗,大力推动地方捕杀蝗虫,在姚崇的坚持之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限度,一场巨大灾难,就这样被姚崇化解]

[晚年时候,姚崇提拔了许多年轻人才,后来因为替一名罪犯来开脱而惹玄宗不悦,姚崇为此心头不安,多次主动辞相,最终被罢相,虽然罢相,但唐玄宗仍然对这位开元功勋尊崇无比,每每遇国家大事,唐玄宗都会询问姚崇的意见]

[公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72岁]

[姚崇,大唐一代名相,开元盛世的蓝图规划师,名相榜,实至名归]

……

信息完毕!

李隆基位面!

姚崇看罢所有的信息,长长舒了一口气。

前面的几位名相,结局有点凄凉。

和前面这几位一比,自己这结局,算是圆满了!

……

聊天群里!

武则天:姚元崇确实是个人才,可惜李显不会用,李旦倒是用了,李隆基用的更好!

赵匡胤:这是你在群里第一次夸李隆基吧?

李隆基:……

武则天:有一说一,李隆基前期用人还是很有慧眼的。

李治:这样一说,李旦岂不是比李显厉害?

李隆基:是啊爷爷,我爹比中宗皇帝那肯定厉害啊,这还用说。

朱元璋:呵呵,你就可劲吹吧。

“唐中宗和唐睿宗,一个蠢,一个怂,半斤八两。”

朱棣:哈哈哈哈

李隆基:发怒.jpg

乾隆:其实李旦确实比李显厉害,当然,我指的不是他当皇帝有多牛,我指的是他的为人处事。

“李旦确实怯弱,这是不假,曾经三让皇位,显得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说难听叫怂,说好听,这才叫大智若愚。”

“韦皇后安乐公主,李重俊李重茂,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李隆基,等等,李旦整天面对的都是这些人,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李旦其实心如明镜,但他一生如走钢丝,一直谨慎行事,所以才活到了最后,这才是深谙生存之道的高手,他承认自己没本事,所以一直苟,保全性命,当皇帝过一把瘾就退位了,最后再当几年太上皇颐养天年,无忧无虑,安心养老!多会生活啊!”

康熙:哈哈,弘历你是李旦肚子里的蛔虫?

赵匡胤:笑死

“不过弘历分析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以李旦的一生经历来看,说不定他真的就跟弘历说的那样。”

朱棣:确实有一定道理。

李隆基:停!你们别讨论我爹了!

“说榜上的姚崇吧!”

康熙:他急了!

朱棣:哈哈

乾隆:哈哈

武则天:姚崇有什么好说的,没想到,他后来也参与那场政变!我还以为他是个老实人呢。

曹操:他估计确实是老实人,但他是只忠于大唐的老实人!@武则天

武则天:???

杨坚:扎心了

赵匡胤:其实并没有,@武则天,姚崇对你还挺有感情的。

“神龙政变后,大家都在为李唐神器已复而欢呼雀跃,只有姚崇哭泣不已,张柬之问姚崇:今日大喜之事,您却为何泣声?姚崇回答道:我长期侍奉则天皇帝,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

武则天:……

刘秀:这人的确很看重君臣之情!

嬴政:白瞎了这样的人才了。

刘邦:政哥何出此言?

嬴政:在姚崇这样的人辅佐下,李隆基一手缔造的盛世,最终,又让李隆基给糟蹋没了。

李隆基……

“…………”

李世民:哎……

李治:哎……

武则天:@李隆基,过来挨打

朱元璋:别的皇帝黑点可能还需要仔细的找一找,但是李隆基就牛逼了,一个安史之乱,就足够被人说道个几百几千年。

李隆基:……

康熙:@朱元璋你家朱祁镇也差不多。

朱元璋:……

李隆基:@苏辰苏先生,我请求把这几个带节奏的禁言了!

苏辰:……对一个帝国命运影响太大的皇帝,确实经常会被人说道的。@李隆基接受现实吧!

李隆基:……

刘询:哈哈哈哈

“……我发现榜上这位姚崇,有点逆天啊,在治理蝗灾方面,他竟然表现的有些不敬天?”

刘秀: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

苏辰:后世位面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唯物主义,主张物质为第一性,你们所谓的天道,天谴,其实都是和唯物主义对立的唯心主义,如果以后世标准来看,姚崇,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唯物主义者。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苏辰:总之,他在治理蝗灾这件事上,那是相当的思想超前,人人敬畏的老天,在姚崇的眼里,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许多人认为蝗灾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皇帝治国不当,为政不仁,所以才被天降下惩罚,那些蝗虫都是老天派下来惩治这个国家的百姓的,”

“姚崇压根不理会,力排众议,顶着无数人的指指点点,带头捕蝗,消除灾难,所以此人的思想理念,在当时,属于比较超前的!”

“说到思想超前,新朝皇帝王莽,其实也属于这类人!”

刘秀:??????

第129章 这位名相是神探?

杨坚:王莽托古改制,他的改革,不但没有挽救西汉王朝的危机,反而加重了社会矛盾,朝令夕改,引起各个阶层乃至全社会的不满,再加上各种灾难,最终爆发起义!

李世民:这人很会折腾,但是没啥用!

武则天:什么时候把王莽邀进来,我要看他和刘秀互怼!

曹操:666,好主意

刘秀:……

赵匡胤:哈哈,那将会非常有意思。

朱元璋:这两人不得打起来?

朱棣:哈哈,有可能。这王莽啊,堪称改名狂魔,他托古改制一系列措施中,地名,官名,建筑名,统统被他改了个遍,甚至还改其他国家的名字,匈奴改为“降奴”,将“单于”改为“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武则天小姐姐虽然号称改名狂魔,但和王莽一比,她还是不够疯狂。”

武则天:……比不了

杨坚:武则天是改名狂魔?

康熙:是的,我感觉跟王莽差不多,都挺能改的。

“首先是官名,武则天改中书省为凤阁、尚书省为文昌阁、门下省改称鸾台,六部中的吏部被改为天部、户部为地部,礼兵刑工四部则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官。”

曹操:你别说,改的还挺好,挺文雅!

武则天:斜眼瞪.jpg

刘询:的确变好听了!

康熙:除此之外。她不仅自己给自己创造名字,还给萧淑妃,王皇后改姓,萧淑妃后人改枭姓,王皇后后人改蟒姓!”

“契丹族长李尽忠和孙万荣在边境造反,于是武则天改李尽忠为李尽灭,改孙万荣为孙万斩!”

首节上一节110/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