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109节

忽必烈:哈哈哈哈

李世民:赵匡胤要被你们损的退群了。

赵匡胤:不至于……

苏辰:赵匡胤的传位问题,恐怕要涉及到金匮之盟了!

刘邦:这又是什么玩意?

刘彻:又是打败了和别人议和的盟约?

朱棣:笑哭.jpg

“不是,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史书记载,杜太后召集赵匡胤和赵普入后宫,杜太后当场让赵匡胤承诺,以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匡胤是个孝子,自然没有反驳母亲的话,当即跪在地上,连声应诺,答应了母亲,这就是金匮之盟!”

“事情就是这样的,但其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

曹操:假的吧,有儿子不传,传给兄弟?

忽必烈:赵德昭和赵德芳,哭晕在厕所。

朱棣:哈哈,有继位之名,却无继位之机会!

乾隆:金匮之盟还有一个深层的说法,据说是赵匡胤先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然后赵光义再传给弟弟赵延美,最后赵延美传给赵德昭,这样一来,皇位又重新回到了宋太祖一脉。

“总之,乱的很。”

武则天:有点离谱!

赵匡胤:……心累

苏辰:赵匡胤表示,你们别再说了。

“还是说说榜上这位赵普吧。”

嬴政:哈哈,确实,小赵要被怼哭了。

刘邦:哈哈。

“说到赵普,我有个疑惑,榜上说,赵普为赵匡胤制定了一系列开国之策,包括抑武之举措,这不是为后世埋雷吗???”

朱棣:这个问题,榜上已经解释的很明白了!

“自安史之乱开始,华夏纷争几百年,战乱不休,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华夏一片狼藉,山河破碎,兵荒马乱,因此,一统天下是民心所向!”

“赵匡胤虽然夺位不干净,但是武功不错,不失为当时的一代雄主,加速了大一统的进程,完成了郭威,柴荣等人不曾完成的目标,先后灭了南方几个国,除了北汉和燕云十六州等地,赵匡胤也算是基本统一了全国!”

“开国后的国策,尤为重要,当然是要吸取前朝灭亡经验,从而制定相关政策,李隆基搞的节度使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后期,藩镇割据一直存在,最终导致大分裂,进入五代十国,藩镇割据武人的权力太大,严重威胁了中央朝廷,所以,赵匡胤开国之初期采纳赵普的意见,削夺藩镇,收武人兵权,这在当时没什么大问题。”

康熙:但终究还是埋下了隐患。

朱元璋:这得怪赵光义了,按理说,太祖开创基业,太宗应该是改革太祖的弊政,发扬太祖的良政,理论上,太宗不比太祖弱多少。

“赵光义虽然灭了北汉,实现了基本统一!”

“但他没有顺应潮流改革政策,直接照搬所谓的祖宗之法,继续抑武,然后,后面的皇帝全部照搬,因此,北宋无名将,那不是很正常吗?”

刘彻:听懂了。

“赵大开大宋基业,可圈可点,不失为雄主!”

“赵二虽有灭北汉之武功,但不懂变通,以至酿成北宋军事积弱的局面!”

“是这样?”

朱元璋:可以,总结的很好,咱也是这么理解的。

康熙:又跑偏了,不是说赵普吗?老说赵大赵二有意思吗?

朱棣:嗨,赵普没什么可说的,榜上已经说的很清除了。

康熙:有一件事榜上没有说!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佳话。”

嬴政:?

刘彻:这么6?半部论语治天下?比朕跟前的董夫子还厉害?

第127章 盛世名相

刘邦:董夫子?

杨坚:董仲舒,汉武帝身边的一位重要臣子,为汉武帝提出了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以及“天人感应”论的思想大一统理论体系,被誉为“汉代孔子”!

朱棣:是的,儒家成为历代推崇正统思想,这都是董仲舒的功劳。

嬴政:汉代孔子?这帽子戴的如此之高?

刘彻:额……董夫子肚子里确实有墨水,这个我深有体会!

曹操:强!

李世民:好家伙,榜上的这位赵普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了?

康熙:话肯定说的夸张了些。

“但这赵普确实酷爱论语,且手不释卷,他的许多治军理念,大多都是从论语里学来的,有人问赵普靠什么治理国家,赵普回答,只需要半部论语便可协助皇帝治理大宋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历。”

刘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各显神通,尤其儒家和墨家成为一时显学,各派代表纷纷游说演讲,可谓精彩啊!

“没想到啊,到刘彻这儿,直接独尊儒术了!”

杨坚:这是为了思想大一统。

苏辰:孔夫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主张仁政,德政。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架构,建立了西汉儒学,核心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大一统带来了理论基础!”

“到了宋代,二程开创了理学,也叫做新儒学,后来的朱熹,成了集大成者,将理学发展到了极致,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天理,压制个性,后世多为之批判。”

康熙:历史上几个儒学名家,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程颐,

朱熹,这三位,在儒士们的眼中,都曾经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圣人!

“还有唐朝的韩愈,也高举儒家大旗,在当时也被誉为儒学大家!”

嬴政:np

刘邦:孔夫子开心死了

“门徒这么多!”

苏辰:恐怕不会开心的。

“后世的儒家,与孔夫子原始儒学,区别还是非常之大的。”

“后面的这些所谓的新儒学,都是借孔儒的皮而已,实质内容都是自己独创的。”

“尤其宋明理学,后世的位面上,批判声太大了。”

“孔夫子的原始儒学,在当时的春秋时期虽然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但作为华夏传统文化的轴心,塑造了华夏之精神、之思想、之信仰、之气质,肯定因素远远大于否定因素!”

听到苏辰给孔子的评价这么高,群聊的皇帝们颇为一惊。

苏辰:闲话不说了,继续公布榜单了!

……

系统为前面上榜的几人分发了奖励。

苏辰继续公布榜单。

[华夏二十位名相榜]

[第十四位]

[姓名:姚崇(本名姚元崇)]

[唐玄宗的大管家,大唐名相,开元盛世的蓝图师]

……

姚崇的名字曝光,唐后面各大位面上,都对其赞誉不绝。

宋,明,清各大位面!

宋仁宗:唐玄宗有姚崇,宋,张九龄等名臣辅政,开创开元盛世,以姚崇为首功!

寇准:唐相姚元崇,吾辈楷模!

刘伯温: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宋等开元名相,开创大唐盛世,中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以至于引发安史之乱。

“唐玄宗的用人,在前期和中后期截然不同,不得不说,此人不愧为玄也!”

纪晓岚:姚崇宋,一时瑜亮!

姚崇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他的口碑,得到了后世一致的好评。

武则天位面!

此刻的女皇武则天,看到金榜上姚崇的名字,没有过多的惊讶。

“姚元崇者,良贤之臣!”

她在聊天群里已经了解到了自己驾崩之后的历史,所以并没有太吃惊。

不过,有一点她并不知道。

上榜的这位姚崇,同时参与了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周政权,逼迫女皇退位。

这点,武则天还浑然不知……

李隆基位面!

看到姚崇登上名相榜,李隆基自然是欣喜无比。

正如榜上所言,姚崇协助他治理国家,是他的大管家,开元盛世首功之臣!

御书房内。

此刻的李隆基,正在和姚崇,宋等几名大臣聊天商谈。

李隆基赞叹道:“姚卿登榜,实乃一件喜事也,朕为你感到高兴啊!”

姚崇拱手应道:“谢陛下!登得金榜,臣受宠若惊!”

宋向姚崇道:“兄长,此乃天道肯定,道喜了!”

李隆基抬手道:“只要二卿同心辅佐,天下必然大定!”

“另外,之前金榜已经曝光,在朕后期,竟然爆发了骇人听闻的叛乱,此事,相信两位已经在榜上看到了!”

“朕之意,朕要进行改革,避免此乱再次发生在朕的位面上!”

闻言,姚崇连忙道:“微臣等陛下这句话很久了。”

“如果弊端不消,大乱迟早到来,依臣之见,应该尽快搞起来,首先,应该从军事上开刀,陛下开创的节度使制度,目的在于替朝廷保守边疆,初衷是好的,但从金榜曝光的信息来看,弊远大于优,因此,必须改革!”

首节上一节109/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