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104节

李隆基:这位更是重量级!

赵匡胤:这哪是免死金牌啊,这明明是必死金牌!

朱棣:哈哈

苏辰:其实,明朝的丹书铁券上面,明确写了:谋反罪是不能抵消死罪的,所以,李善长的丹书铁券压根没作用。

“再者,就算有作用,只要明太祖想杀他,那总有办法杀!”

康熙:说的对。

乾隆:这玩意致死率怎么这么高呢?

“拿了丹书铁券的人,反而死亡率比别人高?这是为什么?”

苏辰:我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能获得丹书铁券的臣子,必然都是功绩卓著,功高无比,所以这些人往往最容易引起帝王的猜忌和忌惮,所以他们都是高危人群。

“其二,有些得到丹书铁券的功臣,仗着这份特权,反而更加跋扈,更加目空一切,越来越飘,然后把柄被皇帝抓住,直接命丧九泉!”

朱棣:分析的有道理,很精辟。

康熙:的确!

乾隆:哈哈,朱元璋尴尬了半天,一句话也不说。

朱元璋:……呵呵,就你话多。那个,咱们继续看金榜吧!

乾隆:哈哈哈哈

……

此刻,系统为已经公布的二位名相,分发了丰厚的奖励。

苏辰也是没有犹豫,继续公布金榜!

[华夏二十位名相榜]

[排名不分先后]

[第十八位]

[姓名:耶律楚材]

(其官职为中书令,行丞相之事!)

……

草原之上。

开疆拓土的成吉思汗铁木真,此刻望着金榜,猛然一惊,感叹无比:“默默关注金榜很久了,终于看到此公的名字了,耶律楚材者,大能之人,腹中藏有治国、安民之道,辅助吾西征,多有功劳,如今他上榜,吾替他高兴啊!!”

窝阔台位面上,窝阔台望着金榜,也是赞口不绝:“若没有爱卿辅佐本汗,本汗焉能统一中原北方呢?父汗说的不错,楚材公真乃天赐给我孛儿只斤家的福星啊!!!”

元世祖位面,忽必烈亦是对耶律楚材大力赞赏,十分的敬佩!

窝阔台位面!此刻的耶律楚材,已是迟暮之年,他望着金榜,更多的是一种感慨!

……

金榜继续显字:

[耶律楚材,辽国贵族,少年时便好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博学多才,精通中原文化,满腹经纶,颇有名气,被成吉思汗招募,询问治国安邦之策,后被任命为辅臣,随成吉思汗西征,屡立功绩]

[窝阔台继位后,封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宰相),耶律楚材提倡以儒治国,制定礼仪,设置科举,选举贤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政令,保护农业,反对屠杀百姓性命,主张儒学治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得中原文化得以保全,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社稷之臣]

[在窝阔台攻城途中,耶律楚材多次劝阻屠城之事,使得数百万的百姓性命得以保全,耶律楚材强调仁政,反对暴力,挽救了许多城池百姓的性命!]

[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父子四十余年,主张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保全了大量的中原制度,文化,在历史上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第120章 聊天群的辩论

[窝阔台死后,耶律楚材被同僚排挤,最终抑郁而死]

[纵观其一生,不仅辅助成吉思汗和窝阔台开创了基业,更是保全了大量华夏古典,保存了中原文化,制度,以及礼仪,思想等等,功勋卓著]

……

金榜曝光完毕!

窝阔台位面上!

窝阔台:……

他感到有些无语。

看来这上榜之人,没几个正常死亡的。

不是被帝王诛杀,就是抑郁而死。

他没想到,耶律楚材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竟然也被排挤,最终抑郁而亡了。

“看来,本汗死后,楚材公被小人排挤了啊,哎………可惜可惜!”

窝阔台叹道。

想到这样的忠臣最终是这样结局,窝阔台寻思做点什么,改变耶律楚材的命运!

府邸内,耶律楚材本人看到金榜结局,颇为惆怅,但又无奈,只是叹息一声!

……

聊天群!

忽必烈:哇,楚材公,上榜了!

“可喜可贺!”

李世民:@忽必烈他又没辅佐你,你高兴个什么劲。

朱棣:耶律楚材死的时候,忽必烈也就二十来岁,正值少年,虽然耶律楚材没有辅佐过他,但是毕竟辅佐过他爷爷成吉思汗,以及他叔叔窝阔台,所以说,忽必烈激动,也是应该的。

刘秀:光从榜上信息来看,这耶律楚材,确实很有能耐。

康熙:相当有本事的一代名相了!

乾隆:耶律文正公,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很优秀。

李治:文正?

武则天:同问

赵匡胤:同问+1

乾隆:是啊,耶律楚材死后,被追封,谥号“文正”!

“文正,可是许多文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谥号了,含金量很高的。”

“所以说,耶律楚材确实有本事。”

嬴政:我看此人的名字,似乎是来自于《左氏春秋》啊!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可是这一句?”

朱棣:对,正是出自这里。

嬴政:看来的确受到了儒家熏陶。

刘彻:我如果记得不错的话,金榜之前在朝代榜时候介绍过,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这两人,打下了极为辽阔的疆域,蒙古帝国堪称最能打的大帝国。

“耶律楚材这样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竟然能在强悍的蒙古帝国内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足以见得他本事确实很大。”

“让这些游牧民族能够接受中原文化,接受中原的礼仪和制度,这个耶律楚材,的确有两把刷子。”

朱棣:这话说的没毛病。

忽必烈:嗯

康熙:确实

苏辰:是的,耶律楚材还有一大功劳,就是以儒学思想劝阻帝王的暴戾,推行仁政,注重民生。

“曾经成吉思汗征战时,有两个人极力劝阻他不要嗜杀,一位是全真教的丘处机,一位便是耶律楚材,这两人一位代表道家,一位代表儒家,二人劝说之下,成吉思汗也是思考很多,接纳了他们的意见!”

“后来窝阔台时期,耶律楚材也同样推行仁德治国,有一次他阻止汴梁一城被屠,147万无辜的百姓保全了性命”

“因此,此人有开化民智,泽被苍生的教化之功,这是非常值得褒奖的,后世对他的的评价也很高,的确是一代贤相!”

刘邦:厉害

刘秀:这样说来,此人确实优秀

曹操:孔夫子如果知道他后世有这样的一位优秀儒门弟子,估计他会很欣慰。

杨坚:孔圣人影响力确实大啊!

赵匡胤:是的

朱棣:是啊,耶律楚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推行中原制度和文化,奠定了元朝的基本制度,使得中原大地步入稳定,他上榜,这没什么问题。

苏辰:耶律楚材的话题就聊到这儿,待会儿公布第十七位!

赵匡胤:不知道下一位是谁呢?

康熙:我发现了,苏先生这是按照朝代顺序倒着排的,下一个,恐怕是宋朝名相。

乾隆:666,好像确实是这个规律

朱棣:还真是

苏辰:你们说对了。

“反正,文无第一,不分排名,所以就从后面倒着往前排!”

曹操:好!

杨坚:咦,我才反应过来,曹操本人是丞相啊,他会不会上榜呢?

刘询:他不是魏武帝吗?

杨坚:那是他儿子曹丕追封的,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称王了。

刘询:哦,前面讲过,我忘了。

“这样说来,曹操也是一代名相啊,应该可以上榜!”

李世民:不可能,曹操虽然做过一段时间的汉丞相,但他行的,却是君主之事,主公之事,他本身就是君主。

“相是什么?相是辅佐君主帝王治国安邦的人才。”

“所以啊,曹操上丞相榜,其实是不合理的。”

李隆基:对对对,曹操上丞相榜,那是对他的贬低。

“曹操都能加入帝王聊天群,足以见得,他实际上可以当做君主来看待!”

朱元璋:你们都是曹孟德的粉丝?

“这么能吹捧他?”

首节上一节104/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