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副职加天赋 第122节

一成秀才,身份地位立即不同,虽然还没有资格出仕,但是已经有能力庇佑一个家族,李家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秀才了,宋福禄是几十年来的第一个。

若是能够将田地挂在宋福禄名下,李家每年能够少交数十倍的税赋,整个家族也将兴盛一段时间,所以怎能不重视。

尤其是宋福禄还是此次大同郡的案首,身份地位更是非凡,就连县老爷都要尊敬几分,更何况是李家之人。

在宋福禄回来的必经之路上,李家之人接到了宋福禄,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地将他请到了马车上。

宋福禄并未拒绝,根据原主的愿望,光宗耀祖也是重要的一环。

况且以前李家对他不错,年轻时候读书的费用都是李家众人集资出的,只是后来原主屡考不中,这才被大家嫌弃,毕竟花费了大家那么多资源,还一直不愿意放弃,为家族教书育人,家族对他有意见也正常。

在原主的愿望中也并无报复家族的意思,只是想让家族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再不敢对他指指点点。

李家的人也算识趣,回去的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赔礼道歉,奉上不菲的礼物,显然是为之前嘲笑原主赔礼。

就连一些街坊邻居也忙不迭地来请罪,表达歉疚之意。

宋福禄对于一些做的没那么过分的,收了赔礼就算此事过去,至于那些做的过分的,什么都不收,对方就明白了宋福禄的意思。

虽然不至于往死里报复这些家伙,但是给点教训还是会的。

至于原主的两个儿子,更是匍匐着来到宋福禄的马车前,祈求父亲大人的原谅,其媳妇儿和儿女们也紧跟其后,想要打感情牌。

看着前倨后恭的儿子儿媳们,宋福禄摇了摇头,并没有理会他们。

可惜在原主的愿望中,并无报复这两个狗东西的意思,否则宋福禄非让他们进牢狱不可。

但是这么做的话其儿女有没人照看,只怕也活不下去了,毕竟是此方世界自己的孙子孙女,宋福禄总不能赶尽杀绝。

说到底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即使以宋福禄的实力也难以免俗。

最多也就不予理会,不让其占便宜,对于这种人来说,已经称得上打击了。

而且街坊邻居知道以后也会看不起,以后李腾中和李俊中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了。

就算宋福禄没有发话,李家的其他人也不会待见他们,对此李腾中和李俊中也心知肚明,所以看到宋福禄没有理会他们,两个人都绝望地哀嚎起来。

“父亲大人,我们知道错了,求求您给我们一个机会吧,看在孙子孙女的份上。”

“呜呜呜……以前都是我们的错,父亲大人原谅我们吧,我们再也不敢了。”

……

宋福禄置若罔闻,连车帘都没有掀起一下,看也不看那两个不孝的玩意儿。

自从成婚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回过家里,原主和妻子为了两人能够成婚可谓耗尽所有,最后老两口只剩下一间破烂的茅草屋。

即使如此这两个狗东西还各种找茬,觉得父母如何苛待他们了,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永远不要有任何联系。

这些年若非两个女儿接济,原主和妻子能否活到五十岁都是一个未知数,多年来两个狗东西去哪儿了,现在宋福禄发达了,就想要回来认亲,门都没有。

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两口也没有去衙门告他们不孝,对他们已经够好了,还想恬不知耻地冲上来占便宜,脸皮也是够厚。

若非原主灵魂作祟,再加上有孙子孙女的顾忌,宋福禄一定弄死他们,这样都算是便宜他们了。

看到宋福禄理都没有理会李腾中和李俊中,周围之人纷纷拍手称好。

“对待不孝子就应该这样,成婚这么多年也不回来看看父母,更不尽赡养的义务,连猪狗都不如。”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李腾中和李俊中连畜生都比不上,李案首做的很对,我等应该向李案首学习。”

“以前我还劝过李腾中和李俊中,让他们对父母好点,百善孝为先,可是这两个家伙总说父母的不是,不愿意尽孝半点,如今有这样的下场也是活该。”

“回去之后定要禀告老太爷,将这两个不孝不义的东西逐出我们李家的族谱。”

……

因为家里的茅草屋已经被推倒重建,李老太爷特意把宋福禄安排到自家一个精致的宅院里暂住,等宋福禄的房子盖好以后再过去。

李娟中一家和李盼中一家都在那里等候,看到宋福禄的车轿过来,一行人连忙迎了过来。

“李哥,之前是我们对不住您,还请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们这些草民一般见识。”

“李哥是文曲星下凡,我们肉眼凡胎看不破,还劝阻过李哥,请李哥不要放在心上。”

……

亲家们道歉的态度颇为诚恳,差点就给宋福禄跪下了。

宋福禄扶起他们,并没有怎么计较这件事情。

毕竟在之前那种情况下,两个亲家还允许李娟中和李盼中一直接济他,说实话已经做得不错了。

换成别的家庭,只怕早就强行阻止儿媳妇儿一直接济和赡养两个老人了,毕竟根据此方世界的规矩,赡养父母的一般都是儿子儿媳。

原主的儿子儿媳不是东西,一点儿赡养的义务也不尽,这些年都是两个女儿在照顾,亲家们也没少跟着忙活,态度不好也正常。

宋福禄坦然接受,不再计较这件事情,两个女儿哭的梨花带雨,为阿爹五十多岁总算考中秀才而欢喜。

这么多年的心愿总算是达成,怎能不高兴。

忙忙碌碌,欢欢喜喜,宋福禄轻松自如地处理着各项事情。

田产挂靠的事情宋福禄根据关系亲疏,分别给予了名额出去,两个女儿自然是不用说的,其余的则将名额给了李家那些关系比较近的。

两个女儿挂靠田产自然是不用给钱的,但是其他李家之人挂靠田产过来,每年要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蔬菜,价值大概相当于减免税赋的一半左右,双方可谓是双赢。

单单依靠这挂靠的几百亩田产,宋福禄就能够吃喝不愁,而且每年都有不少的盈余。

若是后续宋福禄能够通过省试,考中成为举人老爷,名下能够挂靠的田产将一举达到千亩以上,最重要的是这千亩田产根本不用交税,这也是举人老爷的特权之一。

而举人老爷另外一个特权,也是最重要的特权便是可以出仕,一旦出仕的话,最差也能够成为县中的中高层官员,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获得不菲的资产,这一点儿可比田产挂靠值钱太多了。

举人老爷的身份也远胜秀才,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其考取难度也相差数倍。

宋福禄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今年八月份的省试,只要能够通过,他便可以成为举人老爷。

第244章 洛水佳人天下知

为了能够照顾好宋福禄,李家特意给宋福禄安排了一个侍女和一个书童。

侍女叫翠儿,清秀甜美,手脚麻利,是外地人卖给李家老太爷的,被李家老太爷送给宋福禄,照顾宋福禄的日常起居。

书童就是李家的人,叫李成,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过得艰难,又希望儿子能够读书识字,将来有个好前程,所以就把儿子送到了宋福禄这里做书童。

对此宋福禄也没有异议,很多琐事总要有人处理,总不能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自己处理吧。

这样宋福禄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顺便改进一下主世界的功法体系。

虽然因为消耗的缘故不能长时间参悟改进,但是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还是可以的,大不了少动用一些精神力量,进度慢一点儿也无妨。

作为一个连超凡都没有的低能级世界,乐国跟主世界的时间比例高达九百多比一,也就是主世界过去一天,这里就过去了九百多天,接近三年的样子。

宋福禄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原主的愿望,顺便每天抽点时间改进功法体系。

省试考核的内容对别的秀才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对于过目不忘博学多才的宋福禄来说,真的再简单不过。

别说是神级功法秘术了,就算是灵级的功法秘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也远超省试的内容,宋福禄仅仅花费了数天时间,就把省试的内容学的滚瓜烂熟,并且有九成九的把握能够通过省试,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

宋福禄又巩固了几天,这才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参悟和改进功法体系上面,偶尔抽空指点一下李成的学习,或者是翠儿的厨艺,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两个女儿在宋福禄的照顾下,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在婆家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再也不复之前的唯唯诺诺。

至于那两个所谓的儿子,直接被李家逐出族谱,成为没有祖宗之人,虽然日子还能够过活,却远远没有之前潇洒自在。

尤其是看到两个姐姐在宋福禄的照顾下越过越好,日子红红火火,可是身为儿子的他们不但占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被赶出了李家族谱,李腾中和李俊中就觉得妒火中烧,日子一刻也过不下去。

事后两个人又多次前来求饶,想要认回宋福禄这个父亲,都被宋福禄直接赶了回去,甚至还被打了一顿。

眼看父亲主意已定,丝毫没有饶恕他们的意思,李腾中和李俊中也不求饶了,恼羞成怒的他们甚至嚷嚷着要改姓,不再做李家之人,让宋福禄断了传承。

对此宋福禄毫不在意,如果是原主可能还会担心,但是宋福禄又不是原主,传承不传承的他可不在意。

况且作为前世是现代人的宋福禄来说,对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怎么在意,现代没有儿子的家庭多的是,也没见这些家庭怎么样啊。

看到宋福禄丝毫不在意他们姓什么,李腾中和李俊中彻底绝望,李腾中娶的好媳妇儿安小雨还因此跟他和离了,李腾中原本是不愿意的,但是在媳妇儿四个哥哥的威逼下,不得不老老实实签了和离书。

李俊中的家里也闹得不成样子,虽然没有和离,但也差不了太远。

街坊邻居得知此事,纷纷拍手称快。

“不孝敬父母者,活该如此。”

“李案首还是慈悲了点儿,若是换成我的话,非去衙门告他们一个不孝。”

“听说这两个家伙自从成亲以后就再也没有孝敬过父母一分一毫,真是薄情寡义。”

……

对于宋福禄要参加省试的事情,并没有人反对,只是让宋福禄注意身体,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

至于宋福禄能否通过省试,基本上无人看好。

在所有人看来,宋福禄能够通过院试已经是邀天之幸,省试是那么好考的吗,别说是冰湖镇了,就算是在唐县,已经数十年没有出过一个举人老爷了。

几个月后,宋福禄在书童李成和侍女翠儿的陪伴下,李家还专门派了马车过来,朝着洛水行省的省城洛水城赶去。

省试就在洛水行省举行,两个女儿专门过来送他,嘴里还不停唠叨着。

“阿爹都这么大年纪了,好好颐养天年就是,还参加什么省试。”

“省试那么难,阿爹考不上也正常,到时候不要难过。”

……

至于其他李家之人,并没有来几个,显然大家也都不看好他此次参加省试,还以为他只是去感受一下氛围。

对此宋福禄也是无语,他总不能告诉大家这次他有接近十成的把握能够通过吧,就算是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一路上倒是比参加院试的时候轻松了很多,毕竟那时候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次却有侍女和书童伺候,赶车的老仆也在忙前忙后。

洛水城距离冰湖镇足足有近千里,距离并不近,尤其是相对于这个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

足足花费了半个月时间,一行人才来到了洛水城附近,看着远比唐县大了数倍的洛水城,旁边的几个人都惊呼起来。

“老爷,洛水城好大呀,城墙居然比树还要高。”

“这就是我们洛水行省的首府吗,真是太壮观了。”

“多亏了案首老爷,否则也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城池。”

……

宋福禄微微一笑,比起主世界的那些巨城,这里的城池又算得了什么。

手里有钱了,宋福禄这次选择了一个更好的客栈居住,专门包了一个院落。

此次参加省试的秀才据说有过万人,最终能够成为举人的只有一百人左右,考中的几率在几百比一。

听起来不少,但是要知道这些秀才都是从层层科举考试中杀出来的,在这之前已经筛选下去大批的读书人,而每个行省读书人的数量少说也在几十万以上。

几十万个读书人当中,每过三年才出一百个举人老爷,在这三年来还有更多的读书人诞生,可想而知其考取的难度之大。

很快考试开始,看了看参加考试的秀才们,宋福禄发现自己的年纪也是最大的一批。

乐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五十岁左右,六十岁已经很少见了,很多普通人的寿命只有四十岁左右,尤其是那些农民,因为常年劳作的缘故,往往连四十岁也活不到。

所以宋福禄的寿命已经算是比较大的,放在农村的话差不多就该入土了。

历数所有参加省试的秀才们,超过三十岁的都没有多少,四十岁以上的更是连十个都不到,五十岁以上的只有宋福禄一个。

比起院试的时候,省试更加严格,监考的都是从上面下来的特派官员,确保没有任何营私舞弊的情况。

首节上一节122/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