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16节

在这种复杂微妙的环境下,江南正气管理局干部职工家属之间,出现了空前的信用危机。大家平时不敢轻易交谈,不敢随便说话,不敢随意接触,生怕稍有不慎,就会祸从口出,惹事上身。一时之间,整个机关显得严肃紧张,但却缺少生气活力。同事之间就如君子之交淡如水,除了例行工作式的接触外,大家都各搞各的,不闲谈,不往来。

第三十三章 领导圈子

却说当天晚上,董昕考虑再三,权衡得失,全面平衡后,又用非常忠诚非常诚恳非常恭敬的语气,给毛勇发了一条手机短信,再次说明了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请求毛勇再给他一次机会。当收到毛勇“没关系”三个字的手机短信回复时,董昕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了下来,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然后开始专心照顾躺在病床上自己的老爷子来。

董昕老爷子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几天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出院了。却说这天,董昕坐在办公室里,想到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接待毛勇的机会就这样白白失去了,心理感觉很不是滋味。他本来想利用这次“零距离”服务毛勇的机会,为以后的仕途提前打好“窝子”。但没有想到老天爷不帮他,让自己筹谋多久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付诸流水,董昕不禁感叹自己命运的不济。

对于江南正气管理局接班人问题,对于毛勇与赵一的紧张关系问题,董昕也与江南正气管理局很多干部职工一样,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账。赵一局长退休前多疑与斤斤计较,毛勇接班前年轻气盛与咄咄逼人,董昕比任何人都看得明白。他知道,现在他还是以副主任身份主持工作,他的未来如何发展完全决定于这二位领导。在这个微妙时刻,他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怎么处理好赵一与毛勇的关系,都会影响他自己的前途。

但这次还是决定冒着风险接待毛勇,董昕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慎重考虑了的。董昕知道,感情要平时慢慢培养,才能有深厚的基础。作为权力投资,一定要有远见,要超前付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平时不努力,待事情到头了再去求人那就晚了。现在赵一只有二年多就要退休了,而原来排在第二位的毛勇却又交流在外,这种局面对于赵一与毛勇来说是很微妙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给他董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毛勇交流在外,虽说离开江南局几年了,但他心里肯定放不下江南局。而且,在局党组成员中,毛勇是排在第二位的,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最适当的接班人选。在这种情况下,毛勇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知道江南局的情况,了解江南局干部职工的动态,为二年后接班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毛勇交流在外,内心肯定很寂寞,肯定思念来自家乡的一切,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董昕知道,人只有在特殊环境下,才会珍惜一些平常的事情。

如果此时向毛勇进行投资,向他进行示好,董昕知道肯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董昕就开始关注毛勇的一切,从各种渠道了解毛勇的生活与行程。当然,这一切都是小心翼翼进行的,不管对毛勇本人,还是赵一发展,都是绝对保密的。这次毛勇临时回江南,董昕很快就把握到了,才有了他热情的谦恭的一起吃晚饭的请求。

董昕也明白,现在赵一局长快六十了,也与其他很多老人一样,喜欢疑神疑鬼,喜欢斤斤计较,心胸特别狭窄。他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人之常情,俗话说的老小老小,就是这个意思。特别是象赵一局长这样长期在位的领导,习惯了人前人后前呼后拥的生活,现在面临人走茶凉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危险,会更加在意这些东西。因此,在向毛勇投出橄榄枝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能让赵一局长知道。

因此,董昕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持工作后,他将工作几乎全部交给几个科长,他自己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则全部放在了局领导身上,特别是赵一局长身上。董昕清楚,赵一局长的这种“老小”心态,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自己的一种机会。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需要哄,喜欢听漂亮话。现在赵一局长的心态,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与小孩子一样。因此,董昕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了赵一局长的身上,就象哄小孩子一样来围着赵一局长身边转,包括他的工作、生活,甚至家里的一切。

比如用单位上的资金,请专职清洁工每周给局党组所有成员家里搞一次卫生保洁,就是董昕用心想出来的一种为局领导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方式。董昕很能把握局领导的心理,他知道,领导也是人,也是正常的人,也有正常的需求,只要方式方法得当,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家政服务,个人家里的卫生保洁,正常情况下,应该与单位上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属于个人的私事,用单位的钱来搞个人的事,摆在桌面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为了让局领导接受自己提供的这种“精细化”服务,董昕着实想了好久,找了好多理由。董昕知道,以他的了解,江南局其他局党组成员还好说,他主动给他们提供这种家政服务,他们不会提出反对,肯定会默默的接受。但赵一局长就不好说了,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人,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赵一局长是不会接受这种损公肥私的“精细化”服务的。

但董昕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以他聪明的才智,终于想到了一个能说服赵一局长冠冕堂皇的理由:“大老板每天要考虑江南局的大事,大老板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为大老板搞好了家政服务,大老板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江南局的工作。局领导家里的卫生工作,表面上看是属于私事,但实质上也是江南局的一种工作。我们为领导搞好了卫生,就能够让领导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工作,我们的这种服务实质上也是江南局的整体工作之一。”

赵一局长喜欢听汇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不管是处长还是一般干部,不管是退休干部还是一般在职人员,都可以以各种方式找他汇报。你可以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反映情况,也可以去他办公室,甚至家里当面汇报思想。这是江南正气管理局公开的秘密,因此,赵一局长身边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向他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赵一局长也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想到这里,董昕不禁站了起来,然后轻轻端起桌上的茶杯,在办公室里慢慢地踱起步子来。每当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或者非常重要的问题时,他就喜欢端着一杯茶,在办公室里慢慢踱着步子。当手掌心上传来茶杯里阵阵酌热的刺痛时,董昕才感觉到他的思路清晰些,也敏感些;考虑问题全面些,也细致些。董昕的这个习惯是跟赵一局长学的,是无意之中学到的。刚刚开始还不是很习惯,只是一种有意的模仿,但时间久了就慢慢习惯了。

董昕副主任走着走着,突然灵光一闪,心神一动,好象就要抓住什么关键的东西了,但却又摸不着边。他知道刚刚肯定捕捉到了对他来说非常关键的东西,只是他一下没有抓住而已。董昕立刻冷静下来,头脑里慢慢地回忆着刚刚脑海里流过的一切。是什么事情让他突然产生灵感了呢?董昕一下子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了。但董昕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此时此刻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他知道他一定在刚刚回忆的事情中,捕捉到了最关键的东西,也就是说影响他目前最希望最期待也最苦恼的事情的因素。

尽管什么也回想不起来了,但董昕副主任一点也不着急。处理这些问题,董昕副主任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并不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而是从钻研什么领导者必读、厚黑学、管理者心态、怎样驾驭下属等领导干部必读书籍中酌磨出来的。董昕副主任冷静下来,并不着急希望回想起刚刚触摸到但又没有捕捉到的灵感,而是开始慢慢疏理自己的思路,思考着目前他最期待的最苦恼的最无奈的是什么?

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董昕副主任知道,他目前最期待最苦恼最无奈的就是要想办法让赵一局长欣赏自己,争取在赵一局长退休前解决自己正处级领导干部职务问题;同时想办法与毛勇拉上关系,争取成为毛勇“圈子”里的人,以便二年后在赵一局长退位毛勇成为江南正气管理局牵头人时,让自己成为江南局处级领导干部中的风云人物。

在官场上,不管是哪位领导,不管是什么级别的领导,他们在位时都有一个自己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不一定要有很好的工作能力,也不一定要是什么级别的干部。但进入这个“圈子”里的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要让领导对你绝对放心,要让领导认为你对他绝对忠诚。这个“圈子”里的人,可以深入领导的生活与工作,可以与领导吃喝玩乐,可以策划单位上的一切,包括提拔什么干部,解决什么子女就业等问题。领导的很多想法与思路,一些决策与举措,都是从这个圈子中来的。

这个“圈子”的能耐是无穷的。在官场上,一旦能成为领导“圈子”里的人,就可以在领导这棵大树下,呼风唤雨,狐假虎威,指手划脚,拿着鸡毛当令剪,解决很多一般领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可以打着领导的牌子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目的。因此,在官场上,很多人都是低三下四,苦心经营,绞尽脑汁,钻山打洞,千方百计,甚至昧着良心,六亲不认,打破脑袋,八仙过活,各显神通,想尽办法进入领导的这个“圈子”里。

马建设、张晗瑛、史权、杨国忠等,都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方丽红是洪继宗副局长圈子里的人,马志兵、曹婷婷等是董昕副主任圈子里的人。因此,才有马建设、张晗瑛、史权、杨国忠等在江南局的只手遮天;才有在树大明等人搞出“黑山事件”后,方丽红还悠哉游哉的,还能够对龚仲指手划脚;才有马志兵、曹婷婷等不尊重龚仲,在利用手上的权力大饱个人私欲时,可以直接忽视龚仲这个财务管理人员的存在。

第三十四章 权力策略

但老天不作美,这次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接待毛勇的机会,却又因为自己老爷子突发心脏病而意外失去了。虽说自己已向毛勇说明了原因,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与遗憾,并再次请求毛勇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但董昕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毛勇是否会生气,是否会因此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是否会因此影响自己以后的仕途……

想到这里,董昕不禁再次感叹自己命运的不济,哀叹自己仕途的坎坷,讨厌起自己头顶上那顶带着“副”字的帽子来。要是这次能好好接待毛勇,用自己的真诚与忠心感动毛勇,那么,一旦毛勇成为江南正气管理局牵头人时,他董昕进入毛勇的“圈子”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在唉声叹气,患得患失之中,董昕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感觉到自己再次捕捉到了什么关键的东西!对,就是这次接待毛勇的事!知道了,终于知道了,这个关键的东西就是这次毛勇回江南接待的事!呵呵,董昕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董昕举起手中的茶杯,将其中早已凉透的水一口猛地喝了个底朝天,然后轻快地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椅上。

赵一局长虽说只有二年多就要退休了,但这二年多他毕竟还是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书记兼局长,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具有绝对的不可怀疑的决定权。如果自己好好把握这二年,在赵一局长退休前想法让赵一局长欣赏自己,那就不用等到赵一局长退休毛勇接任再解决自己头顶上那顶讨厌的“副”字帽子。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一些什么事来打动赵一局长呢?董昕知道,正常的工作与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有非正常的举措与行动,才能达到真正打动赵一局长的目的,最后圆自己心中多年的梦。

现在毛勇与赵一的微妙关系,是江南正气管理局公开的秘密,也是江南正气管理局目前最忌讳的问题之一。赵一局长“老小”的性格,可疑的毛病,还有喜欢听汇报的个性,这些都让江南正气管理局一般干部职工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大家也尽可能地少接触赵一局长,在赵一局长面前慎言慎行,生怕一不小心触犯赵一局长的逆鳞,莫明其妙地得罪了赵一局长。

但也有一些干部职工却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机会,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赵一局长身上,整天围着赵一局长身边转,乐此不疲,不停地酌磨赵一局长的心理状况,千方百计迎合赵一局长的心理,不惜一切代价满足赵一局长不同的心理需要,想在赵一局长年龄到来下位之前,吃上赵一局长“最后的晚餐”,以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这种人聪明伶俐,政治敏感性强,懂得把握领导的心理,一切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点。他们在单位上不属于干实事的人,他们每天的主要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揣摩领导心理上,关注着领导的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然后不惜一切代价去满足领导的要求,以达到自己最后的目的。这些人的脑海里,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原则规定,他们是典型的势利主义者,一切以利益为重。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哲学家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是哪个地方,还是哪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存在。一方面,说明了人性的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领导的需要。领导也是人,也是正常的人。他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外,也有自己不同的内心需要。有精神的,物资的;有心理的,也有身体的。正因为领导有这引起不同的需要,所以他们的身边才有各种不同人物的出现。

毫无疑问,方丽红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不管是哪个,只要与方丽红谈工作上的具体事情,保证会搞得你不痛快。曾经有不少人说过,方丽红不适合做具体工作,她最大的特长就是搞对外接待,说白了就是吃喝玩乐;董昕副主任也是这样的人。因此,他才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视财经纪律,敢于动用单位上的资金,慷公家之慨为局领导提供全方位服务,也就是他创造性地提出的还美其名曰的所谓的“精细化”服务。

既然赵一局长“老小”情结严重,喜欢听汇报,管事管得具体,也容易生气,而且与毛勇的关系也这样紧张,那么赵一局长肯定非常关注毛勇的情况,也肯定很在意江南正气管理局干部职工与毛勇的接触。董昕副主任感觉到自己智珠在握,已经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把握到了问题的关键点,那就是好好利用毛勇这次回江南的机会,在接待毛勇问题上做些文章。董昕完全可以确定,凭着赵一与毛勇的矛盾,只要自己透露点什么赵一局长感觉的东西,肯定能够打动赵一局长,解决自己正处级领导职务问题,达到自己梦寐以求目的。

既然赵一局长这样在意毛勇与江南局干部职工的接触,那么要是将那晚接待毛勇的一些情况透露一点给赵一局长,赵一局长肯定会对自己另眼相看,认为自己是他的人。如果一旦赵一局长当自己是他的人,那么丢掉自己头顶上那个“副”字帽子,还不就是他一句话的事。至于这样做是否道德,是否会影响别人,这就不是董昕考虑的事了。官场上就是这样残酷,为达目的往往可以不择手段,至于是否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同志朋友,那往往都可以忽略不计。

董昕认为做这件事时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做好保密工作怎么不让毛勇知道。如果毛勇知道了是他透露出去的,那么他董昕以后可能就没有好果子吃了。于是,才有了赵一局长找马建设与那位处长谈话,才有了那位处长改为非领导职务并退还已报销的二仟多元招待费的事;才有了董昕正式担任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的任命,彻底丢掉了头上那顶困扰他多年的“副”字帽子。

只是董昕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是错误地估计了毛勇的能耐,也错误地估计了江南局保密工作的保密程度。二年多后,当赵一局长年龄到了正式退休,毛勇如期成为江南正气管理局接班人后,在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在他儿子高考的关键时刻,在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最需要儿子照顾的情况下,董昕突然被交流到远离家乡几百公里之外的边远山区任职。

为此,董昕还怎么也想不通,他感觉到太突然了。他是上午人事处长找他谈话,上午他交流下去的文件就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自动办公化系统中发布了。董昕离开江南去下面交流时,有些伤感地说道:“这几年我为局领导做牛做马,生活上照顾得无为不至,但却没有一个局党组成员透露一点点自己被交流下去的任何信息。”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干部交流,是一项非常好的干部管理政策之一。制订这项政策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防止腐败,二是为了更好的锻炼干部。但这项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非常有力的配套措施,监督不力,有时甚至流于形式,往往偏离了政策的初衷,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沦为某些人打击报复的工具之一。

因此,具体交流谁,交流到哪里,交流时间多长,什么时候交流,什么时候回来,交流期间享受什么待遇,虽说有制度也有规定,但很多却都是人为的。这样一来,这项政策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最后却成了一种处理特殊矛盾,解决特殊问题,被各级领导干部惯用,而且乐此不疲,冠冕堂皇,名正言顺的有效武器之一。

却说毛勇被交流出去后,一直没有放下江南局的人与事。对于江南局干部职工变动状况,以及江南局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也不时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毛勇知道,他交流的事与赵一局长脱不了干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赵一局长一手策划与导演的。这是毛勇感觉到的,也从总局朋友反馈来的消息中得到了证实。

自从与赵一局长产生矛盾,特别是上次在局党组会议上,与赵一局长发生公开冲突后,毛勇就知道赵一局长开始费尽心机想尽办法针对自己。为了将他从江南局党组中排除出去,毛勇知道赵一局长多次去总局做工作,最后终于得到总局领导的支持,利用干部管理的交流政策成功地将他交流出去了。尽管毛勇知道其中的内幕,但他没有任何办法,赵一局长所做的一切没有违反任何规定,他毛勇无话可说,就如哑巴吃黄连,心知肚明却又有口说不出。

在第一次交流期限到了以后,毛勇等到的不是回江南正气管理局,而是总局下发的去系统内另外一个兄弟局任职的通知。这里面隐藏的秘密他都明明白白,但却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他还年轻,也只是一个副职,从年龄,从资历,从职务上来说,毛勇确实不能与赵一比。因为在官场上,讲究更多的不是能力,不是人品,而是资历,是人脉。毛勇知道,这个哑巴亏他是吃定了。因为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一个干部不能连续被交流两次。

毛勇的这些“特殊待遇”,以及里面存在的猫腻,江南正气管理局干部职工家属子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江南正气管理局,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群众,不管是干部职工,还是家属子弟,没有哪个敢公开议论,就是私下议论也不敢。大家都知道这是赵一局长的逆鳞,也是江南正气管理局最禁忌的话题之一。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听说哪个比哪个智弱,只听说哪个比哪个狠毒。大家都是明白人,总不会与自己过不去吧。

第三十五章 巅峰对决

哲学家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就是说不管是什么现象,如果能够在社会上长期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其能够生成的土壤。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就不要幻想去改变它,或者去消灭它,而是应该去怎么适应它,怎么利用它,怎么从中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受伤害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世界上不管哪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他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民族,迟早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掉。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我们都有着非常聪明的才智,有着世界上其他民族没有的特长。这也是我们伟大的民族为什么能独立于世界上,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根本原因。

既然人与人的斗争是我们伟大民族最擅长的特之一,因此从古到今这种现象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愈演愈烈。有人曾感叹,要是我们的民族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用在科学进步与生产发展上,而不是耗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上,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资源,那么我们的民族肯定会站在世界民族之林最巅峰上,那小小的倭寇崽子,还有那最猖狂的连自己的祖宗都不知道是哪里的丑国佬,根本不敢象一个个小丑一样,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敢于随意颠倒是非翻云覆雨象疯狗一样进行丑陋表演。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一种人人感叹人人明白,人人厌恶但又人人争先恐后,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却又冲锋在最前面,不惜一切代价去表演的遗憾。而且这种遗憾前赴后继,从古代一直传承到今天,甚至还有可能永远这样遗憾下去之趋势……

江南正气管理局亦如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白水局王志坤与叶不凡为争夺局长宝座进行斗争,张武、黄莺、魏云云等人为其充当打手;财务处张晗瑛与树大明的明争暗斗,杨柳、桑一梓等为各自的利益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还有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牛怀忠、张晗瑛、马吉军的利益争夺,树大明、方建军、方丽红等人的狼狈为奸……

(详见本书作者长篇官场小说《正气》系列第一部《天平上的洗礼》)

江南正气管理局这些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人物之间的利益之争,只是我们民族传承文化的沧海一粟。而赵一局长与毛勇副局长之间的斗争,是江南正气管理局这种传承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哲学家认为,任何事务都是一分为二的,得与失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人与自然斗争,可以促进科技的进步;人与人的斗争,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在当前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主流的情况下,这种人与人的斗争,相互之间的利益争夺,却往往只能是两败俱伤。

却说毛勇经过这几年与赵一局长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第一次交流期限到了以后,接着而来的不是按时回江南正气管理局,而是总局第二张继续交流到兄弟局的命令后,毛勇在气愤的同时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并反省自己。毫无疑问,作为曾经江南正气管理局最年轻的正处级领导干部,江南正气管理局最年轻的副厅级局党组成员,毛勇的智商肯定是绝顶聪明的。一旦毛勇开始反省自己,他马上就看清了形势,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毛勇被交流出去的那一年,他只有四十二岁,正是身强力壮真正开始做事业的时期;毛勇被交流出去的那一年,他的女儿只有十二岁多,刚刚进入小学毕业。正是她茁壮成长,性格成型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最需要父亲关爱的时期;毛勇被交流出去的那一年,他的爱人正以名主播、资深记者的身份,时常陪同江南市党政要员去外采访。

不管从江南正气管理局工作出发,还是从毛勇家里的具体情况来说,毛勇的被交流出去,都是非常不利的,就是他本人也要面对很现实的困难。毛勇心里非常清楚也非常明白,但毛勇是组织上的人,服从组织的安排是他的天命。在一纸命令之下,他只能含泪告别江南局的干部职工,抛弃家庭远离妻女,远赴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兄弟局工作。

首节上一节16/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