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15节

正因如此,所以公务员考试成了“国考”,成了“第一考”,也成了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但不管怎么规范,怎么严格,怎么严谨,其中还是有很多微妙的工作可做。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笔试考本事,面试考父母。这些流行于招聘领域的俗语套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老百姓来说,考试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管理越规范,门槛越高,对那些没有关系的人来说越有利。就如国家公务员考试,你必须参加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考试,然后你的成绩必须按规定的比例进行前几名,才能进入下一轮面试阶段。这样一来,通过全国范围竞争过来,有关系可找有工作可做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一些地方上或单位上的招聘考试,相对而言其中的关系就微妙多了。现在老百姓中流传的什么“萝卜招聘”,就是对这种现象最真实的写照。就是常以公正自居的赵一局长也曾不得不这样,在主持江南正气管理局工作后,以这种方式解决了江南局几十个干部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这一点,是赵一局长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不但赢得了这五十多位干部职工家属的感恩戴德,也得到了大部分江南局干部职工的肯定。

赵一局长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以前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却从没有为江南局干部职工家属考虑子女就业问题。但他们的子女或亲属却全部在税务局、海关、国土局、房产局等机关单位工作,虽说全部为事业编制人员。而江南正气管理局那些年招录进来的事业编制人员,虽说是通过“正规途径”进行招录的,并且经过了层层公正的严谨的考试程序,但江南局的干部职工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那些新进人员背后都有“一棵大树”,他们的父母或叔伯或姨父什么的,不是这个厅的副厅长,就是那个局的什么局长。

记得有一位伟人好象说过,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种招聘工作中“我给你安排一个,你给我安排一个”的权权交易行为,不但赵一局长知道,就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明白。只有那些当局者却天真认为,他们的这种“公开的秘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在各种场信誓旦旦,脸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我是廉洁的,我没有违反规定,我的子女都是凭本事找的工作,我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安排自己的子女亲属在本单位工作。”

赵一局长的思绪有些混乱,脑海里怎么也静不下来。自己负责江南正气管理全面工作后,确实为江南局干部职工打了一些政策的擦边球。但自己却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的家属子女亲朋好友谋取任何私利。自己紧紧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解决任何干部职工子弟都可以,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能与江南正气管理局沾一点点边。从这一点上来说,不管对本单位与上级组织,还是对江南局的干部职工,自己都是问心无愧的。

但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还远在几千公里之外打工,赵一局长感觉到有点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了。父母的心都是肉长得的,天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天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工作生活安逸些?!自己的老婆为此事,还曾与自己急过几次。这么多年来,自己为了自己的原则,确实为老婆孩子想得少了点。但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自己从政的第一天,就面向组织的旗帜默默立下的誓言。现在临近退休只二年多年了,绝对不能为了一时的心软而忘记自己几十年来严格奉守的誓言。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的眼睛有点湿润了。他摘下老花眼轻轻地放在办公桌上,到办公室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一个脸,接着用手拢了一下头上不多的头发,然后回到办公桌前,拿起桌上的座机给孩子打了一个电话。在与孩子一番简单的问好后,赵一局长紊乱的心终于慢慢平静下来。但他还是没有开始审阅董昕留下来的《职工食堂绩效考核方案》,而是把思路又回到江南局一些敏感性问题上来。

在江南正气管理局,赵一局长非常清楚地记得,他担任局党组书记这几年,经他亲手提拔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大几十人。虽说施恩不图报,他也没有只望他们感激自己。但受恩不相忘,不管怎么样,一个人感恩的心还是应该常存的。但是,近段时间来赵一局长从各种途径敏感地发现,那些被他提拔起来的干部,虽说懂得感恩的还是不少,但不知道感恩的却也大有人在,提拔前与提拔后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随着自己退休年龄的到来越来越明显。

当赵一局长听人说江南正气管理局有这样一部分人存在后,他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暗暗地观察着大家,特别是那些经他提拔的处级领导干部。尽管大家在他面前还是如前一样对他恭恭敬敬,但赵一局长内心却有些别扭,总感觉这些人是当着他一套,背着他又是另一套。后来,赵一局长还听说了另外一件更加让他不能容忍的事,那就是有人居然在一起议论分析,二年后他赵一局长下位后哪个接班的问题。

赵一局长听到这些话题时,内心是非常气愤的,简直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自己今年才五十七岁多,按规定最少还有二年多才到退休年龄。但现在有的人却等不及了,居然开始盯着自己的位置。还有那些处级干部,也忘记是哪个提拔他们的,为了各自的利益,居然也私下绞在一起,掺合在其中。赵一局长在气愤的同时,也感觉有些郁闷。

赵一局长早就听说过,有些退位的老局长、老书记们,下位后感觉到人走茶凉的,从前呼后拥到门前冷落,一时无法适应这样巨大的心理落差,做出了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笑话。当时,他赵一局长感觉还有些不理解,认为他们这些领导没有正确权力观念,没有处理好手上的权力关系。但没有想到现在,他自己也将面临这种局面。难道自己也象那些老局长、老书记一样,也不能正视年龄带来的阴影问题?

(昨天的读者点击率,是本书上传来最低的一天。这不是读者的问题,是乡下人小道作品的质量问题。官场潜规则是一部纪实性小说,描写的都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现象。只是因乡下小道能力问题,不能给予作品过多的渲染,也不能给读者留下精彩的悬念。但乡下小道一定努力,至少做到阅读了本书的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知道一些潜规则,在工作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

第三十一章 接班人选

不!能正视手上的权力,一直是赵一局长内心最自豪的事情。正确对待手上的权力,正确使用手上的权力,这是赵一局长从政几十年来一直非常注意的问题,也是他自我感觉处理最好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这是赵一局长为官多年的座佑铭,他也是一直这样勉励自己的。因此,他宁愿为了江南局一些子弟的就业问题,打一下政策的擦边球;也为了关心一些干部的成长,破格提拔了象董昕这样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却从没有利用手上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取任何不正常利益。

想到这里,赵一局长站了起来,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自己的办公桌及老板沙发椅,然后将自己的办公室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了一遍。赵一局长的办公室布置得非常简洁,除了他的办公桌椅和进门处一组沙发茶几组件,房间里边一组三门书柜外,地面上就只有几盆绿色植物了;四周墙壁上也非常干净,除了办公桌正面是一幅精心装璜的“为人民服务”字表外,其他什么也没有。

赵一局长不喜欢象某些领导那样喜欢附庸风雅,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名篇名著;也不喜欢象某些人那样装腔作势,喜欢在办公室摆放一些“厚黑学”、“领导艺术”什么的故作高深。赵一局长自我感觉是一个简单务实,考虑问题细心具体的人,而且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正因为如此,赵一局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性格所带来的隐患,那就是管得太细,让手下很多人失去自我左右为难;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让他听不到真话。

赵一局长能正视自己手上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允许别人轻视自己,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驾驭他人的能力。特别是在自己还没有正式下位前,就开始私下议论什么接位的问题。十多分钟后,赵一局长轻轻揉搓了一下有些发涨的太阳穴位,慢慢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现在自己只有二年多就要下位了,可以说离退休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手上的权力用一天就意味着少一天了,这也是他当前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前不久,赵一局长去总局出差,总局党组书记在听取他工作汇报时,有意无意地向他侧面了解了一下江南局党组其他成员的情况。赵一局长根据自己平时的印象,将各位局党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如实地汇报了。当时赵一局长还没有意识到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总局领导是在考虑他赵一局长下位后接班人选问题。赵一局长清楚地记得,当时总局党组书记是这样对他说的:“赵局长,江南局党组成员中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大,这些年轻干部现在怎么样?”

此时的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有五位成员,排第一位的是党组书记、局长赵一,现年五十有七岁;排第二位的是纪检组长毛勇,他是一位年龄较轻但资历却不浅的局党组成员。虽说只有四十多岁,但担任局党组成员却已有七年多了;排第三位的是主管正气执法工作的伍钢副局长,现年也有五十七岁多了,是局党组成员里年龄最大的。

排第四位的是主管正气执法工作的朱水流副局长,他是岭东局交流过来干部,提拔副局长才二年多,现年也只有四十多岁;最后一位是主管江南局财务和直属事业单位工作的洪继宗副局长,他是总局交流下去的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是江南局党组成员中最年轻的干部。

赵一局长从总局回来后,头脑里不时回味着总局领导向他询问这些情况的真正意图。江南正气管理局党组情况比较特殊,五位局党组成员中,四十来岁的占了百分之六十,交流干部占了百分之六十。因此,他赵一局长这个牵头人,平时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几位年轻干部,四十来岁就走上了副厅级这样重要的领导岗位,特别是长期与家人分居,老婆孩子不在身边,他赵一局长在工作时,不得不多一份心眼来关心他们的生活。

现在,总局领导突然问起这些情况,开始赵一局长也没有意识到什么,以为是领导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只是正常的问候。但从总局回来后,特别是听到江南局私下流传的什么下界班子哪个牵头问题,赵一局长才突然意识到总局领导的正常关心问候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生活中根本不会发生什么空穴来风的事情。

对于江南局党牵头人接班人选问题,赵一局长心里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他知道,在其他四位局党组成员中,伍钢副局长年龄比自己还大几个月,不可能成为接班人选。其他三位局党组成员,朱水流与洪继宗两人,都是新上任不久的副职,任职时间不符合再提拔的条件。如果总局不另外派人来,最后就只有毛勇组长了。毛勇年龄相当,任副职时间已经有七年多,而且在外交流了五年多,各方面都符合提拔的条件。如果一定要在局党组成员中选一位接班人,那毛勇将是不二人选。

赵一局长知道,对于接班人选问题,组织原则上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哪个作为接班人,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的。上级组织会根据有关要求,按规定的程序,经过集体研究后决定。但作为上一界牵头人也是有相应的建议权的,在正常情况下,组织上是会尊重这种建议权的。因此,作为赵一局长,在接班人选问题上,虽说没有决定权,但却有建议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赵一局长没有绝对的决定权,但却有绝对的否定权。

对于这一点,江南局每位干部职工都知道,就是江南局党组每位成员也明白。但在赵一局长的心里,毛勇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或者更准确地说,毛勇并不是他赵一局长心里中意的人选。这并不是说毛勇没有能力,不符合有关条件,而是毛勇的个性问题。说白一点就是毛勇太狂了,有时甚至狂得有点不尊重他赵一局长这个党组书记了。

早在五年前,自从毛勇在局党组会议上与赵一局长公开对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发展到拍桌子的地步。事后不久,毛勇就接到了总局党组的命令,被交流到了离家乡一千多公里的系统内另一个局任副局长。二年前,按规定毛勇的交流期限到了,但他却迟迟没有接到总局调回来的命令。拖了几个月后,毛勇接到的不是回江南局的命令,而是去系统内另一个局任副局长的命令。

对于保密规定,机关里是最严密的。但最藏不住事情,消息传播得最快的却反而是机关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是对机关里这种小道消息传播现象最真实的描述。毛勇的交流与迟迟不归,甚至还连续交流到第二个地方,这在正气系统内是非常罕见的。这种反常的现象,大家都心知肚明,江南局的干部职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家属子弟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当着赵一局长的面议论这事。

毛勇交流出去的这几年,赵一局长一直没有停止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赵一局长的消息也非常灵通,甚至到了无所不知的地步。如毛勇什么时候回了江南市,江南局哪些人与他见了面,在一起时议论了什么问题,哪个负责埋单请毛勇吃了饭,等诸如此类细节,赵一局长都知道。甚至为了这些问题,赵一局长还处理过一位处长。只是赵一局长是以别的名目进行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有一个人敢于说什么。

那是一年的春节,毛勇回老家江南市过年。在此期间,江南局一位处长请毛勇吃了饭。本来这是正常情况,不管怎么样,毛勇交流出去前毕竟还是江南局排在第二位的局党组成员,在江南局肯定有那么一帮知心朋友,贴心下属。但这位处长埋单的费用,却以其他名目在单位上报销了。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用个人私款请客的又能有几人?

但不知道是从什么途径,赵一局长居然知道了这些情况的具体细节。而此时正好赶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提倡“光盘行动”,反对餐桌上的浪费。赵一局长以此为契机,召开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会议。在会上,赵一局长严肃地说道:“同志们,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一贯的方针。对工作对象必要的接待,这是人之常情,我们能理解。但是与工作无关的接待,特别是出于一些私人感情的接待,却要由单位来埋单,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允许发生。”

不知道内情的人,以为这是赵一局长例行公事;知道内情的人,当然明白这是赵一局长有所针对。在会上,赵一局长没有点名批评。会后,赵一局长将财务处长马建设,还有那位负责接待了毛勇的处长叫到他的办公室,严肃地质问那位处长道:“是哪个给你的权力?用公家的钱来办你个人的事?”“财务处以后要严格把关,特别是招待费的支出一定要严格按局里的规定办理!”最后,在赵一局长的指示下,那位处长将已由单位报销的费用退还给了财务上。

毛勇组长与赵一局长的这种紧张关系,是江南局最忌讳的敏感问题之一。江南局干部职工都知道,就是这位处长自己也明白。但他却在这种环境下还要出面接待毛勇,当然不是与毛勇组长关系怎么好怎么好,而是一种官场上常见的权力投资行为。他知道,总有一天,毛勇是要回江南局的,而且还有可能接赵一局长的位成为一把手的。因为赵一局长年龄来了,而毛勇组长却还年轻得很。因此,尽管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面接待毛勇,肯定存在巨大的风险。但既然是投资,又哪能没有风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向毛勇抛出了橄榄枝,如果毛勇一旦上位,他得到的回报肯定是无法想象的。

第三十二章 权力斗争

只是那位处长错误地估计了赵一局长的能耐,也错误地相信了自己的保密措施,更加错误地估计了赵一局长与毛勇的矛盾。以为这事做得如此谨慎,不可能传到赵一局长那里。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在江南局这个没有秘密可言的地方。对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与事,赵一局长是绝不手软的。不久,人事处下发内部文件,将那位处长调到了江南局另一个处室任副职,享受正处待遇。

对于这位处长的际遇,江南局每位干部职工家属都心中有数,只是谁也不敢轻易表露什么,甚至也不敢私下与别人议论什么。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下,谁也不知道谁什么时候会为了什么出卖谁。有人说,同事中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同事中存在利益冲突。现在,赵一局长只有几年就要到年龄了,新的接班人选每位干部职工都有自己的一本账。是提前进行权力投资,还是把握最后的机遇,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选择。

在这位处长被处理的过程中,董昕则躲在后面暗暗庆幸之不已。但尽管如此,他的背后还是控制不住地出了好几身冷汗。当时,接待毛勇的那餐晚饭,本来计划是由董昕出面的。那时董昕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有独立的财务开支权。报销这样的招待费用,董昕可以直接审批,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批准,既方便得很,又影响很小,不会惊动任何人。

董昕与毛勇,就象其他很多处长与局领导一样,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很深的私交。领导的身边需要有“表忠心”的下属,以满足他们的虚荣与服务;下属也需要领导的特别关照,以达到他们各自的目的。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全部建立在这种“利益”之上,说得更明白点就是建立在那张组织上的“任命文件”上。这种关系没有任何基础,甚至比一张纸还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一旦下位,就有“人走茶凉”的感觉,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现象的根本原因。

对于即将来到的江南局牵头人问题,以董昕的聪明与手段,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权力投资机会。毛勇交流出去后,董昕就利用手上的资源,以各种方式不时问候毛勇,并在后勤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当然,这些都是在桌面下进行的,都是严格保密的。既要紧紧抓住赵一局长,以图得现在的好处;又要对毛勇尽力示好,为以后的利益打下基础。

在得知毛勇回江南探亲后,董昕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难得与领导接近的表现机会。在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与谦恭的表白后,毛勇终于同意了董昕的热情请求:“董主任,我这次回江南,只准备停留两天,要见面的朋友多,时间上确实比较紧,安排不过来。不过,考虑到你这样客气,我今天晚上就抽时间与你一起吃餐便饭吧。但环境要好一点,人不要太多,要注意影响。”

董昕当然明白毛勇所叮嘱的环境要好一点,要注意影响是什么意思。现在,不管在哪个城市,都有一些非常高档舒适爽心的消费场所,环境优雅,安全隐蔽,服务周到,提供全方位服务。当然,与服务相配套的,其价格也不菲,并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的。因此,出入这些场所的,不是在生意场上有所成功的人士,就是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官员。只是最后埋单的,还是纳税人的钱。

得到毛勇的肯定答复后,董昕非常兴奋,立即动用自己的私下关系,按照毛勇的要求,将晚上吃饭的地点安排在江南市一个高档、安静、卫生、舒适、隐蔽的特殊饭店。董昕自从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以副主任的身份主持工作后,一方面对中心内部各项工作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另一方面,利用手上的支出权力,全方位为局领导服务。

在董昕的心里,从来就没有什么财务制度规定什么的,他的座右铭是:“我们是搞后勤服务工作的,只要领导有想法,我们都应该去满足;就是领导没有想法,我们还应该想尽办法让领导有想法,然后再去满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凭什么让领导欣赏你?”董昕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处处以单位利益为重,以财务制度为工作准绳的龚仲,就不可避免地与董昕产生了矛盾。

现在好不容易把握到了与毛勇接触的机会,董昕当然不会在意费用什么的,反正是慷单位之慨,最后埋单的不是他个人就行了。至于在哪里开支,怎么开支,那就不是他董昕的事了,他相信龚仲会为他把这些事办好。如果龚仲做不到这点,他还要龚仲这个财务管理人员做什么?

“让哪些人参加?喝什么酒?说什么话?饭后还做些什么?怎么尽最大的可能让毛勇满意?……”董昕坐在办公室里,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毛勇的爱好与性格,不停地思考这些问题。伴君如伴虎,董昕知道,在官场上,如果一些细节没有把握好,或者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那好事往往就会变成坏事。“细节决定成败!”历史上不乏好多因细节而失败的案例,董昕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句不知道哪位名人说过的名言,他是绝对不会让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运气就象老天爷一样,不是人能把握的。在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好后,时间已到了下午四点多。突然,董昕的手机骤然响了起来,他接过一听,里面传来了保姆紧张的声音:“董主任!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你快回来!你快回来!”董昕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现在都已嫁出成为他人妇。

董昕的老父亲今年八十多岁了,个人生活上不能自理。而董昕与爱人工作上又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来照顾他老人家的生活。更让董昕头痛的是老人家不但很封建,而且还非常固执,认为嫁出的女就如泼出的水,怎么说也不肯与女儿生活在一起让她们照顾。董昕没有办法,只得把老人家从乡下接到城里自己家里,并聘请一专职保姆照顾自己的老父亲。

“你不要急,慢慢说,到底出什么事了?”董昕耐心地问道。“董老……董老快不行了!你快回来!”电话里传来的还是保姆激动的声音。董昕一听是老父亲的事,立即放下电话后,门也没有来得及锁,就往家里跑去。原来是老父亲突发心脏病,董昕立即叫救护车将老父亲送往医院抢救。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病来得很快,也很严重。但幸亏求抢救及时,老人家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董昕在忙于抢救自己老父亲的同时,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晚上与毛勇的约会。但看到老爷子这个样子,他也知道自己这次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就要这样泡汤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灾人祸嘛,要怪只怪老天不公,不给他这个机会,让老爷子病来得不是时候,董昕心里无奈地感叹着他命运的不佳。

最后,董昕考虑再三,在给120打电话后,不得不利用这短暂的间隔给毛勇打了一个电话,将晚上不能出面接待他的事进行了简单说明,然后以非常歉意与诚恳的语气说道:“毛老板,真的对不起了!真的对不起了!我家老父亲突发心脏病,现正送医院抢救,今天晚上接待您的事只能遗憾了……”

毛勇也不是一个不通气的人,他知道董昕这个电话是迫不得已打的。在简单问候后理解式地说道:“没关系的!这是特殊情况嘛。你就安心去照顾你父亲吧!刚刚X处长打电话硬要晚上与我一起吃,我正准备让他与你一起吃饭呢。”董昕激动地说道:“谢谢老板!谢谢老板!下次您回江南,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接待您好一下……”

这就是董昕的运气。只是让董昕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他这次真的如愿出面接待了毛勇,那他不但自己个人要负担不菲的费用,还要失去在赵一局长手上提正处的机会。官场就是这样,它与老天爷一样变幻莫测,什么时候打雷,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这就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不是人们能够控制的。

古人曾经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官场上,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董昕因为他老爷子心脏病突发,让他失去了接待毛勇这个难得的“好机会”,而不得不把它让给了那位处长。这在当时来说,董昕是失去了一次与领导亲密接触的“好机会”,而那位处长却是得到了一次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的“好机会”。

但最后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董昕不但躲过一祸,还如愿以偿地丢掉了带在头上的“副”字帽子,被提拔为江南正气管理局后勤保障中心主任,解决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正处级领导干部问题;而那位当时得到这“好机会”的处长,却因此被改为非领导职务,莫明其妙地失去了正处级领导干部的宝座,这是当时哪个都没有想到的。

首节上一节15/130下一节尾节目录